2011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
《2011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其他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8分) 尔卜尔筮,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诗经 氓) 诚既勇兮又以武, 。(屈原国殇)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 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 劝学) 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 (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 逍遥游)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诸葛亮出师表) 答案: 体无咎言 终刚强兮不可凌 我寄愁心与明月 野径云俱黑 金就砺则利 门庭若市
2、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先帝不以臣卑鄙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决窍吊胃口摈( bn)弃流水淙淙( zn) B坐镇流线形跻( j)身大发横( hn)财 C贸然咏叹调勾( u)当前倨( j)后恭 D凭添必需品 ( lio)望按捺( ni)不住 答案: C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大中城市居民消费调查结果显示,年收入 5万元左右的三口之家,要将一年的生活费用控制在 3万元以内,才有可能 2万元的子女教育费。 教师公寓火灾事件发生之后,上海市静安区消防处对辖区楼宇消防装置进行了反复 ,结果表明商住综合楼的消防安全状况堪忧。 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的
3、李小鹏从小受父母自立自强思想的 ,勤奋学习 , 刻苦钻研,在生命科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A节余查看熏陶 B结余查看熏染 C结余勘查熏陶 D节余勘查熏染 答案: A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真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文化沙龙,大家在一起品香茗,说时事,论作家,谈作品,唱京戏,弹古筝 每个人都沉浸在愉快的氛围中。 B Google公司总裁为了让骨干员工在公司里工作得更加舒心,允许他们带孩子和宠物来上班,有人认为这种管理方式简直不可思议。 C刘老师的古代诗歌选修课非常吸引人,他在讲春江花月夜的时候,那声情并茂的朗诵将同学们带入了一个宁静优美的意境。 D在第 16届广州亚运会女子柔道
4、 78公斤级比赛中,中国选手杨秀丽对赛场观众的欢呼呐喊充耳不闻,始终保持平稳的心态,最终夺得该级别季军。 答 案: D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义明确的一句是 A北师大今年的自主招生将采用多元评价方式,着重对考生现有能力和未来潜质的考核,其中既包含智力因素,更包含非智力因素。 B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创作出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而且成为激励人们战胜苦难的精神财富。 C南方没有集体供暖企业,只能实行个体式采暖,居民可采用电取暖或燃烧取暖的方式,他们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取暖的问题。 D搜狐第三届 “读本好书 ”年度评选活动日前正在进行,此活动旨在推广一年来文学
5、、社科和生活这三大类图书中最值得传播的好书。 答案: B 把下面带序号的语句组合成语义连贯的一段话,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之为人,在于人有思想。 ,而且还能够用行动来实现思想。 从现象中看出本质 能够用语言来表达思想 有思想的人能够从事物的个性中看出共性 人不但有思想 用文字来记录思想 A B C D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本大题共 4小题,共 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放松和力度 王安忆 学琴时,最大最致命的毛病是,力度上不去。因此,声音立不起来。拉的是大提琴,发出的声音却与大提琴相去甚远,是一种什么也不是的声音,这实在有点可悲。我怨自己身体太弱,力气太小,而老师却说
6、:没有力量是因为 不放松。 老师说,要将全身的力全蓄聚到肩膀,由肩膀传到大臂,由大臂传到小臂,由小臂传到手腕,再由手腕传到握弓的手指,最终,力量落在了弦上。要使力量顺利地传达到终点,必须要放松,任何一个部位任何细微的紧张,都会抵消这力量,妨碍这力量直达目的地。这放松的 感觉很不好找,老师教也教不会,看也看不见,只能靠自己去琢磨,去体会,去悟。有时候,自以为放松了,实则却紧张得要命;有时候,正糊里糊涂,忽然拉出一个真正的大提琴声音,老师说: “放松了。 ”而一得意,一注意,那放松的感觉却溜走了,再也找不着。来无影,去无踪,真正成了仙踪。 我苦苦地寻了几年,也未找到它并留住它,因此那力度始终也上不
7、去。声音始终立不起来。我的大提琴,到底也没有奏响。看来,这把琴命定不属于我。我在那弦上费了偌大的心血,算是竹篮子打水 一场空,到头来只懂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道理 力度来自放松。 写了几年小说,渐渐发现,这个拉琴的道理似乎可运用在我的创作上。 要将这宏大的世界和生活所给的感受,蓄聚到心里,由心里传到笔尖,最终变成小说,这从生活到心,再从心到笔的路途,应该是通畅的,少障碍的。我以为,也不能紧张,要放松。 生活中,切莫牢记自己是作家,端起作家的姿态,皱紧眉头,瞪大眼睛,牢牢地看定生活,一心想看出什么奥秘,什么真谛。 恰在专心一致看生活时,生活从身边湍湍地流了过去,连些水声都没在耳边留住 。莫记自己是
8、作家,莫以写小说为己任,只是像一个常人似的认真地、放松地、热情地生活;吃喝、工作、劳动、恋 爱、交朋结友等等。自然会悟出一些意思来,虽不是真谛,也不是奥秘,可总会给人一点启示。好比,生活是汪洋大海,要去捞它,用碗,用瓢,用盆,用缸,终能得水几多?应该变成一条鱼,游入水中,自由自在,整个大海便都获得了。 心湖蓄满了,该从笔尖流出来了 ,这路途更要畅通无阻。如何结构,如何组织;选用什么样的形式,意识流还是生活流;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幽默的还是抒情的;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样的深而新颖的哲理,要达到什么样的社会效果,要追求什么样的风格等等,也许不必多想。想多了,纠缠久了,或许会抵消力量,会妨碍心中的喜怒哀
9、乐自然流出。有时候,也许会使心里的东西流出来,面目全非,成了什么也不是的东西,成了什么别的声音。就好比,大提琴发出了不是大提琴的声音。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奇怪: 越是刻意地去追求,越是达不到 。好比贾宝玉求黛玉梦里一见,诚心诚意,敛声屏气,那黛玉就是 不来。 我自以为学琴时没有得到的良好感受,写小说时悟到了一点,尽管还是影影绰绰,飘忽不定。仙踪难觅,修到家还早呢!我决心修下去了。 实际上,小说也是一把琴呀。我自以为找着了属于自己的琴,我要将这琴拉响,奏出这琴真正的声音。 (取材于名家精品阅读之旅 王安忆散文) 【小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这篇文章写了作者学习大提琴的
10、体会和进行小说创作的感悟。题目阐释了放松和力度之间的玄妙关系。 B苦苦学习了几年的大提琴 “到底也没有奏响 ”,作者借此表达了对生活中许多事情 “命定不属于自己 ”的无奈和伤感。 C第 段中画线的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刻意观察体验生活反而不能获得生活真谛的道理。 D文章强调作家应该 “像一个常人似的认真地、放松地、热情地生活 ”,意在号召作家要多深入生活实际,不要高高在上。 E本文行文自然流畅,娓娓道来,多处运用口语又不失文雅,有些语句含义非常丰富,富有哲理。 【小题 2】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 1)从全文看,文章前三段写作者学琴的经历和体会有什么作用?( 3分) ( 2)
11、解释第 段中 “心湖蓄满了,该从笔尖流出来了 ”这个语句的含义?( 3 分) 【小 题 3】作者说 “力度来自放松 ”,从 段看,对作家的创作而言, “放松 ”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分) 【小题 4】作者说: “越是刻意地去追求,越是达不到。 ”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不少于 200字) (10分 ) 答案: 【小题 1】 C E 【小题 1】 1)为了揭示 “力度来自放松 ”的道理,点明题旨( 1分);以拉琴作比,引出下文( 1 分);说明文学创作也需要通过放松达到一定的力度( 1 分)。 ( 2)内心积蓄了丰富的生活的感悟,就要用笔表达出来了。( 3
12、分) 【小题 1】要点一:要自然地融入生活,感 悟生活。( 3分) 要点二:自然地抒发(表达)心中的情感。( 2分) (照抄原文最多给 1分) 本大题共 2小题,共 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 宴饮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学者看来,宴饮可不是简单的饮食烹饪问题,而是关乎国家政治的重要问题。我国考古学发掘证明,在远古时代,先后出现了两种宴饮的方式,第一种是竞争性宴饮,第二种是礼仪性宴饮。宴饮是早期部落(国家)的资源控制策略,是当时部落(国家)的贵族群体之间谋求更大利益和权力的工具之一,也是部落(国家)对外显示其 “软实力 ”的方式。 在大汶口文化 晚期的尉迟寺遗址,考古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北京市 海淀区 上学 期末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