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甘肃省张掖市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甘肃省张掖市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甘肃省张掖市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甘肃省张掖市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弦 歌( xun) 辍 学( chu)饥 馑 ( jn) 喟 然长叹( ku) B股 肱 ( gng) 谄 媚( chn)切 磋 ( cu)畏 葸 不前( x) C饿 殍 ( pio) 角徵 ( ju zh) 庠 序( yng) 数 罟不入 闯兀 ) D孝 悌 ( t)蹙 额 ( ) 怃 然( w) 莞 尔一笑( gun) 答案: B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装璜发祥地愤世嫉俗一塌糊涂 B媲美金钢钻纹丝不动满腹经纶 C幅员大拇指左右逢源至理名言 D迄今
2、万户侯生死攸关泱及池鱼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 左右为难 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体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B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 动人心弦 ,幻若梦境。 C再完美的机制出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 前赴后继 。 D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 一挥而就 ,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答案: A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尽管国内外旅游业面临的压力和不确定性都在加大,但中国旅游业繁荣与发展的基本面并未改变。 B或许连作者都没想到,由于这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刻在石上,使得文本的命运与石头的命运牵连在一起,为后人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 C房地产市场之所以陷入长达一的的萧条,除了市场周期性调整的因素外,还在于部分开发商追求暴利,哄抬房价,也是泡沫加速破裂的重要原因。 D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今天下午针对第三次陈江会谈的各项协议文本,举行了最后一次预备性磋商,历时大约一个多小时。 答案: A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
4、当的一组是 “中国结 ”的全称是 “中国传统装饰结 ”, _ , _, _, _, _,_, 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中国结 ”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它是中华民族特有饿一种手工编制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此外,绳结还应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A B C D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 19分) 大河家 张承志 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 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家,大河家便渐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
5、地。它恰像那种地理老师不懂得、暗中的地理枢纽;虽然偏书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声更自然更原始。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这些地点,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开始依恋。像我此次离开祖国两年之久从归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真是呼唤,听不见却感觉得到,在尚未立稳脚跟放下行李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它们之前,该先在纸上与它们神交。 大河家是甘肃南缘边界上的一 个回民小镇。密集的、土夯的农家参差不齐地排成几条街巷,街头处有一块尘土飞扬的空场,那就是著名的大河家集。店铺簇堆,人马拥挤集上半数以上都是头成白帽的回民。清真寺的塔尖高出青杨树的梢头,远近能看见十几座之多。 出集百步便是咆哮黄河。
6、 在这里等摆渡,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傍大河家集一侧是甘肃黄土绿树,戴白帽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忙碌。大河彼岸是青海红石嶙峋服色尚黑的藏人们隐约在山道里出没。大河家,它把青海的柴禾和药材,把平特角的藏羊和甘肃的大葱白莱把味浓叶大的茶 -在轰鸣 滚翻的黄河水上传递。 河上悬空吊着一条胳膊般粗的大铁索。一条大木船挽在这悬索上借黄河水的冲力用一支舵往返两岸。船入中流时,那景色十分壮观。在颤篮如叶的渡船上,船客子扳牢大舵,把黄河的千钧水力,分成了横渡的巧劲。 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走客子,船把式称船客予,淘金人称金客子。船撞入漩涡时。水溅起来,岸上船上的人都怔怔地看。使船时的吆声
7、是听不见的,在大河家永远地充斥着河谷的,只有黄河跌撞而下的轰轰涛声。 清晨时分,因为黄河走得太急过水太多吧,整个河谷白摹津地罩着浓雾听得水响,不见河流。渐 渐天热了阳光照透了雾,才看见平素黄河的雄姿。那黄河太漂亮了衬着一面被它在古时劈开的红石头山,衬着被它滋润得冲天的茂盛青扬林一川狂怒狂欢的黄河水,不顾性命地尽管奔流。 我住在韩三十八家里是第几次了现在回想着已经数不清楚。此刻从异国归来仿佛中我又住进了他那院里。韩三十八今年盘是八十岁。他也喜欢看河。黎明时,雾罩河他一声不响地凝望着那一川雾。水气渗在他脸上的皱纹里,我猜不出他在看河时想些什么。 他从死地里挣着命回来了。五十年前他做过护兵在喀什以南
8、的戈壁滩上捏着步枪疯跑天上的飞机追着他们剿 杀。那是没有边的大戈壁滩呐不知道人怎么能跑过飞机队伍散了,他和几个大河家同乡钻进了昆仑山。 沿着昆仑山北缘沿着塔里木沙漠南缘。他们几个大河家男子逃回了家 - 世界上著书立说的探险家谁走过这样的路线 韩三十八老汉和我看河总是默默无浯。他从来不提当年,也不讲他见识过的血腥沙场。这对我这个求学者不免可惜,因由我只有凭自己猜想了。 返回大河家以后他干尽了渡口远近的一切营生:船客、金客、麦客卖过茶叶,闯过藏人地方。黄河是他的家路;他说过,只要挣上了钱就找河。在任何一个渡口搭上个筏子或是再当个筏 客子再挣几个钱,不多久就能与他的妇人相遇。这真是一种准确的地理;任
9、世界再大也不难找到黄河,河水一直流向家门正因此韩三十八老汉稳如泰山任世事浮沉总那么胸有成竹。壮游无止,这是中国的古风。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去看甘青两省,去看黄土高原和积石山脉的分界,去看那造雾的滔滔大河,和真的经过险境的人一块。 【小题 1】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 6分) 【小题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 ( 1)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 2)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 【小题 3】文中说: 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子。 综观全篇,这两句话有哪些作用?( 5分) 【小题 4】( 1)韩三十八
10、老汉 “喜欢看河 ”又 “总是默默无语 ”,这是为什么? ( 2)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4分) 答案: 【小题 1】( 6分) 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 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 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机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每答对一点给 2分,给满 6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1】 (1)(2分 ) 大河家虽然偏疏、原始不为人知却是连接中国的一个地理枢纽; 在大河家可以看见甘肃、青海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 大河家更在精神和心灵上沟通了中国(每答对一点给 1 分,给满 2 分为止,
11、意思答对即可。) (2)(2分 ) 我们不能在世俗生活中放任自流; 要深入到大河家这样的底层民间才能找到中国文化的根以及人生的真谛; 这既是作者的自我鞭策,更是对读者的期待(每答对一点给 1分,给满 2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1】 (5分 ) 上承前文作补充指明了上一段中 “船客子 ”的含义; 为后文作铺 垫解释下文 “金客 ”、 “麦客 ”等的含义; 使文章节奏有了变化。(每答对一点给 2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1】第一问 (4分 ): 黄河是韩三十八老汉的母亲河是他生命的安全港湾; 壮观的黄河让韩三十八老汉百看不厌,让他想起了自己坎坷的人生; 韩三十八老汉历经险境已经胸有成
12、竹,波澜不惊。(每答对一点给 2分,给满 4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 第二问 (2分 ): 揭示黄河与大河家人之间命运与共的关系: 传达作者对自己与黄河、黄土地以及底层人民关系的感悟(每答对一点给 1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对作品结 构特色的理解。开头一般起着这样几个作用,总领下文,点明主题,设置必要的背景或悬念,激发兴趣,奠定感情基调等,注意结合原文分析作答。 【小题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 (1)沟通是连接,不露痕迹既包括地理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 (2)不能随波逐流,是作者期望读者有心理追求,而这种追求可以在大河家体会到感受到。 【小题 1】本题考查对文章
13、结构的理解,本段话主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合原文具体分析如何承上,如何启下,并且答出其对文章节奏所起的作用,即使之有变化。 【小题 1】本题第一问要结合原文理解文章的主旨。 第二问为开放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切入点为黄河与大河家人命运与感悟之间的联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现在已提到 “经 ”,就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实际上 “经 ”字段本义只是指防止上当一条条竖线,而横线则叫 “纬 ”。没有 “经 ”, “纬 ”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 “经 ”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不过,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术才能称作 “经 ”。 汉代凡是重要的文献、官书,打都是用二尺四
14、寸的竹简书写。春秋属于 “经 ”,简长二尺四寸;孝经据说是汉人所着,低了一等,简长短来一半;解经的文字,如左传公羊传毂梁传则用六寸的简来书写。即使是书写在绢帛上,也分二尺四寸和一尺二寸两种,用整幅或半幅的绢帛横放直写。可见,当时书籍虽非印刷出版,但其抄写也必须遵从社会规定的模式。 与社会流行的二尺四寸的大书比较起来,论语只是个 “袖珍本 ”,才八寸。论语虽然记孔子的言行,但并非孔子所作。当初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行,受教的时间长,要记得文字 多,采用八寸的竹简,也是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作为官吏发表的文字和 “经 ”,简长二尺四寸,与现代人所用书桌的宽度差不多了。南北朝以前没有桌子,宽达二尺
15、四寸的书只能放在案子上,需要把臀部放在小腿上,正襟危坐地看,很累。而 “袖珍本 ”则不同,拿在手中或坐或卧,甚至箕距也可以看,虽然其庄重性大大降低了,但用现代的话说,也更 “人性化 ”了,与读者更接近了。 从作用上看,论语既是小学教科书,又可以终生涵咏。汉代最初级的读物仓颉篇急救篇等都是识字课本。以急救篇为例,三十四章二千余字,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涉及 社会生活诸方面。这些书编写目的比较简单,就是识字。论语就不同了,论语的文字基本上时当时的口语,平易好懂;其中的道理多为常理常情,儿童易于理解,那些较深奥的也可以再以后的岁月中慢慢体会;论语多有故事,又富有感情,老幼咸宜,所以它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
16、。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 “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学商旅。 ”这是嘲笑夔州人好经商,没有读书的习惯。现今则把读论语看作学问,这也可算是学术变迁,世风推移的反映了。 (摘编自王学泰经典是这样铸成的 编辑流传小史) 【小题 1】下列关于 “经 ”的 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谓 “经 ”是指古代经典,其实 “经最初只是指纺织上的经线,经线是无所谓庄重不庄重的 ”。 B在纺织时, “经 ”是 “纬得以依傍的根基,受朝廷重视的文献被命名为 “经 ”也是同样的道理。 C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古代经典被命名为 “经 ”,这跟孔子亲定有关,而跟 “经纬 ”之 “经 ”没有关系。 D古文经学派认为诗书礼乐
17、等都是周代官书,都是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所以称作 “经 ”。 【小题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代,孝经虽然称作 “经 ”,但是一般认 为等级较低,所以简长才一尺二寸。 B左传公羊传毂梁传是解经的书,所以尽管很重要,也只能使用六寸的简。 C宽达二尺四寸的经书必须放在案子上,正襟危坐地读,虽然很庄重,但是也很累。 D急救篇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较复杂,论语则文字质朴易懂,修养意味较浓。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在汉代,虽然命名为 “经 ”的都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但是并非所以最受重视的文献都叫做 “经 ”。 B论语采用 “袖珍本 ”形式,除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
18、便外,它当初未被当做经书也是一个原 因。 C论语的内容本来很庄重严肃的,但是因为采用了八寸的竹简,所以变得比较 “人性化 ”了。 D从杜甫的诗句 “小儿学问止论语 ”来看,一直到唐代,论语仍然被作为初等教育 的教科书。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做答。无中生有,原文说得是有人认为,而 “只要 就 ”。 【小题 1】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推断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以偏概全,原文说的是 “南北朝以前没有桌子,宽达二尽四寸的书只能放在案子上,需要把臀部放在小腿上,正襟危坐地看,很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甘肃省 张掖市 下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