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1-2012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给( g) 予祈( q)祷风靡( m)一时自艾( y)自怜 B翘( qio)首愀( qio)然衣( y)锦还乡熠熠( y)闪光 C不啻( ch)摭( zh)拾休戚( q)相关锲( qi)而不舍 D慰藉( ji)脊( j)梁铩( sh)羽而归按捺( n)不住 答案: B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B花草是种废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 “花草儿 ”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
2、钱而种一院子花。 C六只小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嘻戏地搅在一起,在峭壁之下的空地上蠕动和互相碰撞。 D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青,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答案: A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 和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 2)很少看见人,除了 隔着玻璃窗向我们叽里哇啦说些法语的公园游客。 ( 3)西地平线上那一轮胭脂色的物什,终于从我们的眼前魔术般地 了。 A熟悉偶然消逝 B熟习偶尔消失 C熟悉偶尔消失 D熟习偶然消逝 答案: C 下列各句
3、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厂长动情地说: “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 功败垂成 ,在此一举! ” B有些同志对于自己出现的一些小的错误总是 不以为然 ,认为这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无关大局。 C进入高中阶段,我们必须正确地看待自己,特别是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不能过分的 妄自菲薄 ,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D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 ,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财政部长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在财务大检查中首先要严格检查自己,作出表率。他说,只有这样,才能
4、防止这次财务检查不走过场。 B墨西哥一家舞厅发生了一起有多人丧命的踩踏惨案,警方称,原因是由于夜总会老板故意制造恐慌和紧急出口处受阻引起的。 C加拿大的一些矿井正在使用一种通过雷达进行勘测的裂纹识别系统,以检查矿井底下是否存在危险区域。 D执法人员在处理杭州富家子飙车案中所反映出来的种种问题,我们不难看出加强公安队伍道德素质教育的迫切性。 答案: C 对下面一首新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既 然 徐敬亚 既然前,不见岸后,也远离了岸既然脚下踏着波澜又注定终生恋着波澜既然能托起安眠的礁石已沉入海底既然与彼岸尚远隔一海苍天那么,便把一生交给海吧交给前方没有标出的航线! ” A诗人认为人生如前
5、也无岸,后也无岸的大海。 而且,能给人以暂息的礁石也沉入海底,前方连航标线也没有,诗的开篇便暗示了人生的坎坷与艰险。 B那么,人生因此是否迷茫了呢?诗人给了我们答案:。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自己的人生体验,而且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本身的宏观的、哲理的思考。 C四个 “既然 ”组成排比句式,音节和谐自然,意象鲜明、具体。如 “岸 ”指目标, “波澜 ”指人生活的坎坷、艰险等。 D这首诗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一样,同样是站在人生和历史的长河中,同样是站在自身的人生体验的角度来审视世界,确立了同样的生活态度。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6、( ) A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自余为 J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答案: A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 “永州八记 ”是他山水散文的代表作。 B江南的冬景作者郁达夫,浙江人,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品有沉沦、故都的秋、屐痕处处等。 C赫尔曼 黑塞是瑞士籍德国人, 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 卡门青、荒原狼。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 ”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 “三苏 ”,其词开豪放一派。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
7、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山间小路 龙应台 海德堡古城临河,河对岸山坡上有条羊肠小径,蜿蜒数里,覆着野花或莓果,看季节变化。小路无人不知,因为历代哲学家歌德、亚斯培斯、黑格尔、韦伯、海德格尔 都曾经在路上徘徊。从 “哲学家小径 ”远眺,可以望见古城的石墙红瓦和渐行渐渺的河景。 我到长沙,什么都不想看,只想去看一条小路,也是一条山中小径。在那条小径上,朱熹、张 颉 跹裘鳌 笞谔摹 荚 腔病有【对短鳎 梢酝 懦晨某浅睾筒 怃蜾俚南娼 br 那条小路在岳麓山里,蜿蜒穿梭于书斋亭台、老树池塘之间,覆着青苔或落叶。小路没有名字,有名字 的是它牵引环绕的范围,叫岳麓书院。 九月的一个下午,阳光穿过重重叶
8、层,将老槐树的影子闪烁洒在地面,与书斋稳重密实的投影形成动与静的辉映。小径上光影错落,明灭之间时光恍惚,仿佛望得见前行者踽踽背影。也是九月,不到四十岁的朱熹经过长途跋涉抵达长沙,也是别的都不看,渡过湘江,直奔书院小径,与张 蚧崦妗 驼 蛎娑悦娴靥致邸吨杏埂防锕赜凇爸泻汀钡母拍睢礁鋈瞬唤鏊较虑写瑁 夜 惭 缏邸? 彩保 耙皇庇呗碇 冢 厮 浴薄煺帕饺硕上娼 椿氐牡胤骄捅焕习傩栈轿 煺哦伞 br 一个爱思考的人行走千里只为追究 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舆马争饮,座无虚席,只为听一场关于道德的辩论;渡口不以政治人物命名,却纪念两个著书立言的人 什么样的社会才允许这样的事情?那必定是一个认识文明、尊重文明的
9、社会,八百年前的中国。 可是文明又是怎么回事呢?朱张讲学时如何地意气风发,谁能想见朱熹日后的命运,不同意他思想的人要求朝廷将他 “枭首朝市 ”。朱熹虽然躲过了弃市的下场,却难逃被贬为伪学逆党的命运,郁悒以终。发丧时,生徒不许聚集。然而,受朱熹牵连而被杖枷流放的蔡元定又哪里想象得到,再过三十年,宋理宗会读朱熹的四书注解而爱不释手, “恨不 与之同时 ”,于是 “逆党 ”变成大师,于是 “伪学 ”又成为官学。如果这是一个认识文明的社会,它又怎么会如此恣意横暴地玩弄文明于股掌之间? 也许因为天气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茶座,游人零落。我竟然可以安安静静地举头细看那屋瓦的颜色:不识魏晋的青草一
10、簇一簇点缀在瓦的行列间。赫曦台上有个六岁大的女孩拿着毛笔,蘸清水在地面练字。回廊肃静,听得见风吹的声音。如果吊上一盏风铃,檐间一定叮零清脆。可是这屋瓦回廊,我知道,并不都是这么平静的;作为文明的象征,书斋和人一样有时辉煌,有时覆灭。这千年书院,时而房舍巍峨,书 声朗朗,时而断垣残壁,鬼影憧憧。决定它生死的,似乎也全是那政治的霸权。 文明竟是那么脆弱的东西吗?沿着小径来到百泉轩,历代山长的住所。廊前有一个小小的庭院,院里一口小小的泉水。 不对吧,如果霸权决定一切,这百泉轩怎么还能在千年之后让我看见?那泉里还冒着水呢!细读书院史,就发现书院之所以建了又毁,毁了却总能再建,是因为和政治霸权一直有一个
11、不灭的抗争力量。 譬如朱熹的教育理念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今日读来犹令人震动。一个社会已经体认到 “学 ”与 “问 ”是维系文明的根本,它一定是一个思想发 达、海阔天空的社会吧。可是,与 “慎思明辨 ”抵制的力量或许更大。顺治的 “卧碑 ”: “为学当尊敬先生 勿妄行辨难 军民一切利弊,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建白,以违制论,黜革治罪。 ”辨与不辨之间,文明时进时退。 譬如书院在 1131年毁于战火,湖南安抚使刘珙 “葺学校,访雅儒,思有以振起 ”,重建岳麓书院。刘珙是个什么人呢?身为礼官, “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 ”。不论是对秦桧的
12、不从或者是在废墟中兴学,刘珙对抗的都是政治霸权对文明的压迫。书院历史的构成,就是这两种势力不断的彼此抗衡与妥协 的消长过程。 我在树影斑驳的小路上徘徊,不忍离去。若有时间,真想在那百泉轩的廊下坐到黄昏,听风从最深邃的起点悠悠吹来。 【小题 1】文章开头一段不直接写长沙的 “一条山中小径 ”,却写海德堡的 “哲学家小径 ”,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分) 【小题 2】对于岳麓书院的 “兴 ”与 “衰 ”,作者有什么样的观点?( 6分) 【小题 3】文章结尾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4分) 【小题 4】结合全文,说说结尾 “最深邃的起点 ”指的是什么。( 4分) 答案: 【小题 1】引出东方古代哲学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浙江省 余姚 中学 高一上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