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江西省高、樟、丰、宜四校高二下期期末联考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江西省高、樟、丰、宜四校高二下期期末联考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江西省高、樟、丰、宜四校高二下期期末联考语文卷(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江西省高、樟、丰、宜四校高二下期期末联考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袒 露 ( l) 璀 璨( cu) 隽 永( jun)血脉 贲 张( fn) B 踱 步( du)深 邃 ( su)裙 裾 ( j)鳞次 栉 比( zh) C描 摹 ( m)古 刹 ( ch)眩 晕 ( yn)焚膏继 晷 ( gu) D 胝 掌( zh) 珐 琅( f) 灼 热( zhu)人影 幢 幢( chung) 答案: C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委屈委曲求全事故人情世故报怨以德抱怨 B直接直截了当渊源源远流长艰苦坚苦卓绝 C置疑无可质疑
2、震灾捐款赈灾截流 开源节流 D犄角犄角之势题名金榜提名原型原形毕露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刻,火星正从 5576万公里外的天庭匆匆向地球奔来,同地球 “凝目相望 ”,面对这千载难睹的 “天象大戏 ”,明昊不禁拿起望远镜 再 望了望,想看清楚火星这一红色星球的神秘面貌。 B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镇评选标准严格,安徽省千年古镇三河镇,肥西县小井庄、启明、新光、鸽子笼村和肥东县的瑶岗村 忝列其中 。 C西哲认为,利己是人的本能,对之不应作道德的判断,只可因势利导,而同情是人的另一种本能,它以利己为基础,由己出发,推己及人, 先意承志 替别人着想,两者不可或缺。 D
3、活在当下,不要活在过去,也不要担心未来,正如同一句老话所说的, 船到桥头自然直 。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尤其以 “骨瓷 ”最为有名。 B郭沫若在回忆他写凤凰涅 这首诗的情景时说,当时他激动得 “全身都有点作寒作冷,连牙关都在打颤 ”。 C伦敦奥运会圣火的点燃,让大家期待已久,大家一直都很想知道这次奥运圣火究竟会用一种怎样的方式点燃? D近日,国家有关部门发布报告说,从去年开始到今年 “五一 ”,全国 70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量同比下降 20%(包括新房和二手房)。 答案: B 下列句子表意清楚,没有语病的一项
4、是( ) A蔡元培广罗人才,各派人物云集京师大学堂,北大一时既是新文化成长的园地,又是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场所。 B在经济发展速度放慢的形势下,我们要调整那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 C在与默克尔就欧债问题交换意见时,温家宝表示,中国支持维护欧元稳定,但要想真正解决欧债问题,关键在于欧盟自身起决定性作用。 D文物局提出,针对当前首都城市的发展与古都名城保护,相关单位应加强文物保护力度,落实各项监管责任。 答案: A 下列各项关于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堂吉诃德梦中行侠仗义 ,挥剑到处乱刺 ,把客店里盛满红酒的皮袋当作巨人给刺破了。红酒像血一样四处流淌
5、。桑丘以为是主人砍下了巨人的脑袋,还说这客店中了魔法。店主人气得诅咒: “谁戳破了我的酒袋,叫他的灵魂到地狱里泡着去! ” B 董卓从洛阳迁都长安,说: “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 !”于是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往长安,死者不可胜数。董卓临行,教人放火烧居民房屋。此时,孙坚飞奔洛阳救火,于井中得到玉玺,然后去了江东。 (三国演义 )来源 :学 &科 &网 Z&X&X&K C怡红院枯了一年的海棠突然在十一月开花。贾赦、探春觉得这不是一个好兆头;但贾母执意认为这是好事。且请众人来赏花作诗。凤姐见花开得奇怪,私下里告诉袭人铰块红绸子挂上避邪。宝玉见到花开,心中涌起无限丘壑,竟在匆匆换衣后发现通灵宝玉不见了。
6、全家上下一片忙乱,却瞒着贾母。 (红楼梦 ) D家重点塑造了善良却柔中有刚的梅、抑郁的瑞珏、贤惠的鸣凤三位女性角色,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但结局都是悲剧性的。 (家 )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还原真实的滇缅路( 作者 :章东磐) 今天你从昆明乘汽车前往畹町,当年的滇缅路已经一寸都看不到了。 宽阔的高速公路让汽车可以像风一样穿过崇山峻岭。深沟和两山之间,被数百米高的钢筋混凝土大桥架成坦途,太大的山就挖一个长长的大洞,让几辆并行的汽车毫无阻滞地冲过去。习惯在山路上盘旋的司机们爽得一塌糊涂, 上百公里可以一直踩着油门走,极速狂飙如飞,结果真的从高上云端的新公路上飞了出去,
7、他们在将近一分钟后才会掉落的地方,很可能就是最早的滇缅公路。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哪条山路上流过这么多的鲜血。这条 1100公里的公路,有超过 40万至少 6个国家的军人阵亡在与它直接有关的战场上,如果再加上至少两倍于此数的中缅两国死难平民,则这条蜿蜒的崎岖山路上每一米都是一条人命,每一米都仰面朝天地躺着一位死者,他们手拉手从云南省会昆明连接到缅甸的交通枢纽腊戍。也就是说,这条路从修筑起的不到 5年,几乎用人的骨肉又重新铺了一遍。 一直到新世纪来临的时候,我们实际上都并不知道这条公路对我们整个国家的意义,似乎也没有人认真地研究过它。 一 1999年,我第一次自己驾车驶上滇缅公路,开过大理之后
8、,还有不少的路段依稀保存着当年的样貌。时近黄昏,金色的阳光斜斜地洒在路上,让那条被 60年的汽车轮胎和鞋底抛光成晶莹剔透的塘石路灿烂之极,衬着背后苍黛的远山,有一种渐上天际的绝世之美。这种叫做 “塘石路 ”的路面是滇缅公路的特色,在今天所存无多。它是用俗称 “狗头石 ”的长条石块竖着挤压排列成路面,两侧再用巨大的石块挡住它们,使每一块石头经年累月都不会稍 微松脱。石头当然不怕高原太阳的暴晒,所以永无柏油路面一到夏日经常稀乎烂糟的局面。当然也不怕雨水冲刷,没有土路一下雨变成一条烂泥沟的担忧。而且石头朝上的部分大约拳头大小,即便稍有不平,汽车走在上面并不颠簸。 二 滇缅路是抗战时中国的血脉,也是缅
9、甸之战的导火索。 对于曾经期望 3个月搞定中国的日本,很大程度上是这条路挡住了他们迈向完胜的步伐。为了切断这条路,日本人生生把缅甸这个宁静的翡翠般美丽的佛教之国拖进了全然与它无关的中日之战。日本军队把发起于缅甸的战役定名为 “断 ”,战略意图清楚明了,彻底切断中国的陆上补给线 。 那时候,中央军校炮科要实弹射击,用几发炮弹,都必须校长签字,而校长就是蒋介石。军事物资管到这么细,国家军事资源之匮乏,这一个例子已经说明问题了。战争打到第 5年,中国的抵抗仍然没有被摧毁,很大程度上都靠着这条唯一的血脉。这条几乎是悬挂在层峦叠嶂上的公路上,日夜奔驰着各式各样的货车,很多都是南洋的华侨为祖国抗战而捐献的
10、。 我曾在几年前为了寻找一座当年美国工兵架设于滇缅路上的钢桥而走过一段极凶险的老路,一段早已废弃掉的老滇缅路。那是接近 40度的陡坡,一面是峭壁,一面就是悬崖。即使不避让对面来车,也让人开得 手心出汗,胆战心惊。戈叔亚告诉我,那时许多南洋华侨机工驾驶的还是烧木炭的卡车,上这样的陡坡,要烧好一会才能往上冲一小段,车上放着几块三角木,每当车冲至无力,站在车门外的助手要立刻跳下车去把三角木塞在轮下,防止溜车。等车烧好压力,又要飞快地拉出垫木,跳上车,否则就要跟在后面跑,因为车不能停下等人。这些本是平民而又生活相对优渥的机工们,有多少人为着自己素未谋面的故国能够挣出灭顶的深渊而舍身在了滇缅公路沿途的莽
11、莽群山之中。在我所走过的滇缅路沿线,没有看见一座属于他们的纪念碑。 三 在澜沧江昌淦桥近旁的另一条江上 ,有一座完整如初的美军工兵架的钢桥。悠长的岁月似乎全然与它无关, 60多岁了连皱纹都没有。在一端的斜梁上有凹痕,那是整个桥身唯一的损坏,据说留下那个脸盆大凹痕的卡车完全撞烂掉了。我想起怒江和澜沧江上那些比工兵桥年幼许多的小弟,那几座叫做 “红旗 ”“东风 ”的似乎更应坚固的钢筋水泥大桥,或者经历了几次大修,或者只放单行。只有这个漂泊来的弃儿,仍然像小伙子一样伸展着毫无老态的脊梁。 我们真应该在这座桥头用上好的钢材铸一面纪念铭牌,告诉今天的中国人这座桥的来历。工兵桥和昌淦桥之间,还保存有一段尚
12、称完好的滇缅公路,是建遗址博物馆的好地点。就这么小一片区域,有多少故事可以讲,可以让后辈亲睹。可惜为着一座正在兴建的电站,此地很快将荡然无存了。 【小题 1】第 5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 2】结合全文,请概括 “还原真实的滇缅路 ”所包含的内容要点。( 6分) 【小题 3】文中转述 “戈叔亚 ”的话,其用意是什么?( 5分) 【小题 4】第 9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如何看待在现代化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的去留 ?( 6分) 答案: 【小题 1】结构上,承上启下,由上文对塘石路的描述,转入下文对抗战时期滇湎路上南洋机工的叙述;内容上,交待了滇缅路在抗战时期的战略地位。(每
13、 1点 2分) 【小题 1】还原一条富有特色的 “塘石路 ”, 还原一支勇于献身的南洋机工, 还原一座完整如初的钢架桥。 【小题 1】让戈淑亚作证,突出滇缅路艰险难行的特点,突现南洋机工勇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南洋机工的爱国精神的赞美与敬仰。(每点2分) 【小题 1】观点之一:保留 保留历史文化遗产,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两者并不矛盾。 保留历史文化遗产,是当代人对祖先和后代 应有的责任,对教育和启示后人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保留历史文化遗产,是保持其历史的连续性,不割断历史,不作虚无主义者。 观点之二 去除 对那些已经失去功用价值和意义的历史文化遗产,可以去除。 符合当地发展的需
14、要和实际情况,可以去除。 现代化建设能给民众以利益,符合群众意愿的,可以去除 【小题 1】划线句中提到滇缅路承上,因为上文一直在说这条路,而下文则写与这条路有关的故事,所以此段在结构上又开启了下文。从内容上则交待这条路的重要地位,答题时要具体说明。 【小题 1】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介绍原来的塘石路 ,关键点是富有特色或与众不同;二是介绍了这条路是中国的血脉,很多南洋机工在此做出了牺牲。三是介绍了钢架桥的坚强,多年来一直完好如初。所以概括时要抓住这三点,简要说明,注意关键词。 【小题 1】他的话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体现了这条路难行,因为那有接近 40度的陡坡,而为了送给养,很多机工们
15、舍身在此,总结出这两方面的作用,最后归纳出作者对他们的赞扬之情。 【小题 1】本题具有开放性,历史文化遗产保留与否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从历史价值方面、从当地需要方面,从利民方面。 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小题 “和而不同 ”的文 化心态 “和 ”与 “同 ”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语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子路) “和而不同 ”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 “和 ”。 “和而不同 ”,被公认是典型的中国哲
16、学智慧。 “和而不同 ”的文化心态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时代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必不可少的保证,也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处理好各种文 化关系的理论依据。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 “和而不同 ”、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的历史体现。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的文化理想。但是孔子并未一味求 “同 ”于周礼,而是在对三代文化的 “损益 ”、 “因革 ”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整个儒学的发展史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战国中后期以来,儒学的所谓的 “驳杂不纯 ”的特征就日渐明显。
17、汉代以后所谓的 “独尊 ”的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阴阳等诸子思想的结合体。实质上,自汉代开始 ,阳儒阴法或者说儒显道隐,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特征,而其他诸子学说,也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脉脉潜流,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不竭源泉。 “和而不同 ”还表现在中华文化在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汉代以来,随着中国本土道教的产生以及印度佛教的东来,在中国逐步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以至三教融合的局面。这期间从对立到交融,是经过了一个长期过程的。后来的伊斯兰以及基督教的传入也属于这种情形。自从 16世纪末叶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得以在与异域文化的交锋中实现了交融,从而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并发展。 “和而不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江西省 宜四校高二 下期 期末 联考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