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四校高二5月联考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四校高二5月联考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四校高二5月联考语文卷(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四校高二 5月联考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3分) A 掣 (ch)肘船 舷 (xin)胼手 胝 ( ch)足 缱绻 ( qinqun) B 色 (shi)子 模 (m)具 佝偻 ( gu lu) 沸 ( fi)反盈天 C 砧 声 (zhn) 浣 女 (hun)朔 漠 (s)塞草 腓 (fi) D 荷 ( h)薪整 饬 ( ch) 载 (zi)歌载舞 庶 ( sh)出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研制与开发,将越来越提到各国的议事日程上,因为它关系到人类走
2、出人口剧增、环境恶化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出路。 B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不力,致使一些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借口办特色班为名,向家长收取高额的费用。 C城市发展论坛的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城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城镇化速度和趋势上,而对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政策的负面影响则明显忽视。 D我们的乒乓球运动三十年来长盛不衰,不论是男女项目、团体项目还是各个单项,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感佩陈寅恪 宋振锐 爱因斯坦在给居里夫人的悼词中写到: “第一流的人物对于时代的意义,其人格的力量常常远胜于单纯的才智。 ”陈寅恪堪当此论 ! 陈寅恪( 1890-1969)家学渊源,又
3、游学欧美十数年,他三十多岁便入主清华国学研究院,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并称国学四导师。陈寅恪一生治学涉及宗教、历史、语言、人类学、校勘学等方面,尤其精治魏晋南北朝隋唐之学。他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论述稿都对隋唐历史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每本书虽只有 10 万字,但其视野开阔、孕大含深; “研究之缜密、立论之严谨和说服 力之强,前所未有 ”; “即此戋戋小册,亦岂今世学者所能为 ”?至于柳如是别传,虽是人物传记却是一本论述明末清初政治史的力作,对清代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以陈寅恪的道德、学问,要获得俗世的名声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但陈寅恪对此不屑一顾。他将身心全部沉浸在艺术与思辨的
4、世界里。陈寅恪面对身体的残疾,在有书不能读,提笔不能写的境况里,他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又由于见识、学养、智慧的差距无人与他对谈,那种深层的孤独亦远非凡庸之人可解可慰的。然而,心有所属,兀兀独处而无悔;志向远大,冷清寂寞仍无怨。漫漫长夜里非凡的 孤独反使得他更敏锐地捕捉到光明。孜孜 ,心无旁骛,陈寅恪在助手的协助下,以超人的毅力,引用典籍 605种,完成了 80万字的煌煌巨著 柳如是别传。 “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做学问就是为了当官,这种传统根深蒂固,在行政权力独尊的年代尤其突出。 1953 年,陈寅恪被任命为科学院中古研究所所长,但被他委婉地拒绝了。在
5、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 “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 ”、 “请毛公或刘公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 ”的言论真可谓石破天惊骇人心目。北大教 授刘浦江认为: “就老一代的知识分子来说,在 1949年以后仍然固守自己的价值主张的,除了陈寅恪先生之外,恐怕再也没有第二人了 ”。 “寅恪生平治学,不甘逐队随人,而为牛后。 ”陈寅恪从一个无名气、无著作、无学位的 “三无 ”学人,而终成为举世公认的学术大师。 “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者,道德文章也。陈寅恪还说: “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
6、曾有人讲过的。 ”这种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的治学要求,是陈寅恪在学术研究中一以贯之的,表现出了一种纯粹的学者本色。 沧海桑田,物换星移,时代的阻隔,经历的差异,虽然使我们不能透彻地解读陈寅恪的学术精神、立场以及其人 格魅力,但丝毫不能影响我们对陈寅恪的敬仰与爱戴。 【小题 1】请根据 段的内容,每段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陈寅恪的特点。 (8分 ) 【小题 2】陈寅恪 1911年就认真研读过德文版资本论,可他却在 1953年要求 “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 ”。对此,作者是怎样理解的? (6分 ) 【小题 3】本文介绍陈寅恪 ,层次安排上显得水到渠成 ,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7、 请简要回答。 (4分 ) 答案: 【小题 1】 学识渊博,成就卓著; 专心治学,无悔无怨; 不慕官位,固守己见。 勇于创新,超越自我。 【小题 1】 他 提出这样的要求并不表明他反对马列主义。 他知道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一定得不到许可,这样便能委婉地拒绝 “当官 ”,以便潜心治学。 他有非凡的勇气,在政治压倒一切的年代,敢于坚持己见,坚持学术研究的独立性,不让政治干扰学术研究。 【小题 1】主要以其精神和人格魅力的表现为线索。( 2分)先说成就,再说取得成就的原因,符合人们的认知心理。( 2分) 【小题 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细读每一段,从文字中搜索整合即可,例如第五段,陈寅恪还
8、说: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可见其创新精神。 【小题 1】本题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 答题时要先筛选出有作者观点的句子,再整合答案:,至少找出三点,每点各 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结构特点。作者的线索找得比较好,展现出主人公的精神面貌和人格魅力,并且照顾到读者的心理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书房的窗子 杨振声 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的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窗 子
9、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 “晨光之熹微 ”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 “残夜水明楼 ”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 “明月照积雪 ”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不错,特别是雪的反光,在太阳下是那样霸道,而在月 光下却又这般温柔。其实,雪光在阴阴天宇下,也满有风趣。特别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
10、来全不知道昨宵降了一夜的雪,只看从纸窗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同。那白中透出银色的清晖,温润而匀净,使屋子里平添一番恬静的滋味。披衣起床且不看雪,先掏开那尚未睡醒的炉子,那屋里顿然煦暖。然后再从容揭开窗帘一看,满目皓洁,庭前的枝枝都压垂到地角上了。望望天,还是阴阴的,那就准知道这一天你的屋子会比平常更幽静。 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般的素净。现实的世界退缩了,想象的世界放大了。我们 想象的放大,不也就是我们人格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比之 “晴雪梅花 ”更为空灵,更为生动; “无情
11、有恨何人见,月冷风清欲堕时 ”比之 “枝头春意 ”更富深情与幽思;而 “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 ”也比 “水晶帘下看梳头 ”更动人怜惜之情。 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强光太使我们与外 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而一切文艺的创造,决不是一些外界事物的堆拢,而是事物经过个性的熔冶、范铸出来的作物。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
12、北窗。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 ”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青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 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 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
13、,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青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 书也 “要得 ”。 (选自品味人生,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2年版,有删改 ) 【小题 1】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 【小题 2】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 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 【小题 3】作者为什么说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比之 “晴雪梅花 ”更为空灵、更为生动?请联系第 、 段作简要分析。 【小题 4】在第 、 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
14、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 答案: 【小题 1】 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 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 “我 ”喜欢北窗的理 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两点 4分) 【小题 1】 选用了诸如 “山阴水曲 ”、 “隐翳 ”、 “枝叶扶疏 ”、 “清虚 ”、 “清晖 ”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 (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 “强烈 ”与“清淡 ”、 “敞开 ”与 “隐约 ”、 “中午的骄阳 ”与 “落日的古红 ”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 ) 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 “不喜欢 喜欢 ”
15、,显得整齐、工稳、典雅。(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 “晨光之熹微 ”、 “残夜水明楼 ”、 “明月照积雪 ”,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 )(共三点 6分,每点 2分) 【小题 1】 月下梅花因光色幽暗而比晴雪梅花更显空 髁槎 分) 因为幽光能激发人的想象,人的想象被放大,人格也被放大,更富有情思。( 2分) 因为光度影响了态度,月光与日光所带来的美感是不同的。( 2分) 【小题 1】 通过古墙和疏竹把北窗的光影之美形象地描绘出来,强化了作者对北窗的偏爱,因为此处更宜于读书和写作。 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增强了画面感,营造了诗的意境。 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使行文摇曳多姿,富有变化。(答出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江苏省 宿迁市 四校高二 联考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