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吉林省四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卷(有解析)..doc
《2011-2012学年吉林省四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卷(有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吉林省四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卷(有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吉林省四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卷(有解析) .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A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 不绝如缕 。 B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 江河日下 ,诗意油然而上。 C班长在征文比赛中得了第二名,大家都夸她是才女,她却 求全责备 ,谦虚地说年级里水平比她高的同学有很多,自己的文章还存在很多不足。 D日常交往中,平等是人与人之间 投桃报李 、礼尚往来的前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会使人与人彼此疏离、产生隔
2、阂。 答案: D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 ) 小河在月光照耀下就像一条乌黑而粼粼发光的大蛇蜿蜒在地面上,就这样它一直流到了尤尔坡瀑布, 。在那白色的瀑布下面凸出几块大岩石,水流绕过它们,形成漩涡呼啸向前。 然后挤进一条狭窄的峡谷奔流而出 变成了无数闪闪发亮的水珠和四处飞溅的泡沫 河水变得那么晶莹剔透,就像玻璃做的一般 在那里先藏进了一条地下的沟壑 从上面 跌泻下来 冲到谷底撞个粉碎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 A记者统计发现,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省份中,以东部地区居多。从最低工资金额上看,东部地区的浙江
3、超过了一直高居榜首的上海,成为目前全国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省份。 B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尤其是一些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再加上腐败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产生叠加效应,就会阻碍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 C据茨城县渔业协会通报, 4月 4日在茨城市附近海域捕捞的玉筋鱼幼鱼体内检测出放射性铯超标,这是首次日本震后从鱼类体内检出放射物质超标。 D “地球一小时 ”是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特定的时间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守德 ”如何不再难? 最近
4、,社会道德领域的一些现象给人 “冰火两重天 ”之感。吉林长春一家小馄饨馆的店主,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河南郑州卖馒头的老太 7 年 “无人售馍 ”,顾客自觉 “天下无贼 ”,使人感到暖流涌动。而一些老人倒地之后无人救助的场景、佛山 “小悦悦 ”事件的伤痛,又让人颇觉寒意袭来。 其实,在 “冰火两重天 ”的表象背后,是更令人纠结的 “道德两难 ”问题。当道德面临现实风险,我们能否为道德埋单?如果见义勇为可能付出被诬陷的司法代价,老人倒下了扶还是不扶?如果救助伤者可能因救助不当被告上法庭,孩子被撞救还是不救?当经济快速攀升,社会急剧变迁,各种出人意料的道德事件像集束
5、炸弹轰击传统道德理念,我们又该如何坚守道德底线,重构道德世界? 这确实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严峻 挑战,只有找准这一现实问题的 “题眼 ”,才能找到破解的钥匙。一方面,馄饨店主、售馍老太同样面临道德风险,却用信任、爱心等朴素的情怀避免了 “两难 ”处境,带来了良性的道德循环,这说明人们并不乏道德良知与勇气,个体的善行也能激发出令人敬佩的道德能量。 另一方面,一系列负面道德事件也在警醒我们,如果好人屡屡受到诬陷讹诈,如果法律在关键时刻不能站在善良这一边,如果社会心理一再被暗示行善的恶果,那么人们即使在情感上渴望扶危济困,在生活中也很可能选择独善其身。“道德两难 ”由此向社会现实提出了迫切的课题:营造
6、道德践行的社会环境,解除道德行为的后顾之忧。 让道德不再为难,降低行善所要付出的代价和成本,是破解 “道德两难 ”的现实路径,也是描绘社会道德图景的基础工程。正反的事例告诉我们,道德不仅是个人的良知与修养,更是社会共同的责任与担当。这就需要执法者守护道德底线,别让 常理推定淹没道德情理;需要媒体坚守社会道义,不再为吸引眼球去夸大渲染;需要公众守望社会公德,不再只是针对他人而抛开自己去做道德评判。只有这些成为常态,才能走出 “道德两难 ”的困境;只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去修复和维护道德,才能为破解 “道德两难 ”提供更多现实支点,让 “两难 ”变成受助者获益、道德受鼓舞的 “两全 ”。 “道德两难 ”
7、的存在,也在提醒我们,当经济的洪流冲刷道德的堤岸,对道德的坚守与建设迫在眉睫,决不能让道德 “亡羊 ”了才想起 “补牢 ”, “积重 ”了才想起“难返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深入探究道德问题的演化轨迹,照亮其曲 折路途,疗治其存在病症,以抓经济搞改革那样的干劲,脚踏实地致力于精神家园的建设,这样才能创造出与时代梦想相辉映的道德成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小题 1】下列事件中出现的 “道德两难 ”困境没有被突破的一项是( 3 分) ( ) A一方面,倒地老人着实可怜,应当出手相帮;一方面,见义勇为可能付出被诬陷的司法代价。 “扶老人 ”这样简单的事竟要纠结、躲避。 B一方面,河南郑州卖馒头
8、的老太, 7年 “无人售馍 ”;一方面,顾客自觉 “天下无贼 ”,无人 “顺手牵羊 ”。信任让彼此倍觉温暖。 C一方面,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 戏币和圆铁片,有经济损失;一方面乞讨老人食不果腹,令人同情。爱心让老板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 D一方面, 18名路人对车轮下的 “小悦悦 ”“视而不见 ”;一方面,拾荒老人陈贤妹,出手相帮。朴素的情怀,简单的举动,令众人羞愧。 【小题 2】下列关于解决 “道德两难 ”困境的措施,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A法律在关键时刻应站在善良这一边,营造道德践行的社会环境,解除人们做出道德行为的后顾之忧。 B减少行善的恶果对社会心理的消极甚至负面暗示,降低
9、行善所要付出的代价和成本,让人们敢于行善。 C公众守 望社会公德,不再只是针对他人去做道德评判;更多的人站出来去修复和维护道德,为破解 “道德两难 ”提供更多现实支点。 D执法者守护道德底线,别让道德情理淹没常理推定;媒体坚守社会道义,不再为吸引眼球去夸大渲染负面事件的不良影响。 【小题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 A道德领域的 “冰火两重天 ”是现象, “道德两难 ”是其本质,经济攀升、社会急剧变迁是其根源,坚 守道德底线,重构道德世界是当务之急。 B “道德两难 ”的存在,提醒我们,在经济的洪流冲刷道德堤岸的时代,不能当道德 问题 “积重 ”了才想去
10、解决,对道德的坚守与建设迫在眉睫。 C道德不仅是个人的良知与修养,更是社会共同的责任与担当。所以,只有社会才有力量让 “两难 ”变成受助者获益、道德受鼓舞的 “两全 ”。 D人们即使在情感上渴望扶危济困,在生活中也很可能选择独善其身,路人不救 “小悦悦 ”便是例证。这是造成 “道德两难 ”困境的原因。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 “扶老人 这样简单的事竟要纠结、躲避 ”,正说明人们意识到 “道德两难 ”的困境,而不是解决了它。 【小题 1】 “别让道德情理淹没常理推定 ”曲解文意,应为 “别让常理推定淹没道德情理 ”。 【小题 1】见文章结尾。
11、A、说 “经济攀升、社会急剧变迁是其根源 ”缺乏依据也不合事理; C、说 “只有社会才有力量 ”解决 “道德两难 ”的问题,过于绝对。 D、因果倒置, “道德困境 ”是造成 “见死不救 ”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 新闻现场 魏柏林 吴贵平因抢救落水小学生被村长知道了,村长报给了镇里,镇里请来了本市电视台的摄像记者,打算把这件事当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来抓。为了把这次报道搞得更有现场感,镇里打算再现一下当时救人的场面。也就是 说,让当初落水的那个小学生再落一次水,让吴贵平再去抢救一次。 一切准备就绪,可是,报道的主角却不肯出镜。那个小学生上次已经尝够了呛水的苦头,这次说什么也不下水了。
12、他的家长也不同意,理由很简单:水火无情,虽然有些保护措施,万一失手怎么办啊!村镇两级领导一合计,为了保险起见,决定请一个会水的孩子来替代。替身小学生找好了,可是吴贵平却又扭扭捏捏不愿合作。村长给他做了老半天工作,从精神文明建设到集体和个人荣誉等等,大大小小的道理讲了个遍,最后吴贵平竟憋出一句: “要我下水可以,但必须给我套个救生圈。 ” 村长说: “那怎 么行,你当初救小孩的时候可没套,现在也不能套,人家要拍的就是那个真实劲儿,你懂不懂? ” “可是,可是 ” 吴贵平可是了老半天,还是没说出个所以然。 一直在现场督阵的镇长似乎看出点什么,拍了拍吴贵平的肩膀说: “吴贵平同志,我知道你的意思,请
13、放心,我们决不会亏待你这位救人英雄,你的事迹,我们不但要向全市人民做电视宣传,同时也打算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镇里已经决定给你颁发千元现金大奖!再说,你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儿童这是事实,今天这样安排,只是为了再现新闻现场,以便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希望你能积极配合,不要再有什么顾虑 了! ”吴贵平低头沉思了半天,总算点了点头: “好吧,那我就试试看,不过,万一我没弄好,你们可要帮忙啊! ” “你别得了便宜还卖乖好不好,准备下水吧! ”村长见吴贵平答应了,兴奋得直挥手,高声喊道: “各就各位,预备 开始! ” 随着村长一声令下,记者扛起摄像机,将镜头对准了河边那处深潭。替身小学生尖叫着跳进水里,小手直拍
14、水面,装出溺水挣扎的样子。吴贵平试探着向小学生走去,可河水刚刚齐脖子,他便脚底发飘,站立不稳,扑腾扑腾连呛了几口苦水,幸亏一直跟在他身边的老婆眼急手快,连忙递了根竹棍给他,总算把他扯上岸来。 看到这 般光景,镇长脸上挂不住了,朝村长大发雷霆: “什么勇救落水儿童的英雄?明明是一个旱鸭子,救什么救?!告诉你,以后再报这样的假新闻我要撤你的职! ”村长一脸沮丧地说: “镇长您真是冤死我了,吴贵平抢救落水儿童是我亲眼所见,这可是千真万确的事啊! ” “你别睁着眼睛说瞎话了,刚才大家都看见了,他连自己都救不了,怎么能救别人?! ” “嗨!天知道这小子是怎么搞的,真是狗肉上不了正席! ”村长向镇长交不了
15、差,只好把一腔怨气撒向吴贵平, “你小子给我解释清楚,当初你是怎么把人给救起来的? ” “村长,不瞒你说,我真的不会玩水,只是, 只是那一刻我以为那落水的是我儿子,才拼了命去救。 ”吴贵平挠了挠后脑勺,不好意思地说, “那一千元的奖金我不要了,英雄我也不当了! ” 村长望了望镇长: “这条新闻还拍不拍? ” 镇长沉思片刻,点了点头说: “拍!不过,我建议把那个落水儿童换成吴贵平的儿子来拍。 ” 村长面露难色地说: “那也不成,吴贵平的儿子早在一年前就淹死了,并且,好象也是在这个鬼地方! ” 现场一片沉默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2011年第 12期) 【小题 1】下面关于文章的解说,最恰当的两项是
16、( 5分) ( )( ) A从情节看,镇里打算再现一下吴贵平当时教人的场面是为了把这次报道搞得更加真实、感人,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感召他人的作用。 B从人物看,不会游泳的吴贵平,看到有小学生落水,还是义无返顾地去救人,这只是他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品格使然,没有功利目的。 C从环境看,小说的社会环境是一个民风淳朴的村庄,没有受太多功利观念的影响,所以吴贵平才没有任何顾虑地救人。 D从写法看,小说的语言描写很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镇长的官僚腔透露了他的狭隘与急功近利;吴贵平的欲言又止,显示了他内心的矛盾。 E从主题看,小 说讽刺的意味大于赞颂的意味。当前,为了追求政绩,某些领导搞形式主义、面子工程
17、;为了吸引眼球,某些媒体再造新闻、夸大渲染,这都令人深思。 【小题 2】这篇小说在情节设置上的最大特点是 “一波三折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小说出现的几次波折。( 6分) 【小题 3】小说的结尾,作者写道 “现场一片沉默 ” ,请你根据作品分析一下,镇长、记者们以及吴贵平的内心各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6分) 【小题 4】小说中的吴贵平因以为落水者是自己溺水而死的儿子而去救人,他还能否被称为 “英雄 ”?请联系文本、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8分) 答案 : 【小题 1】( 1) A, 1分; D, 2分; E, 3分, BC不得分。 【小题 1】 拍摄准备就绪,但被救小学生却不愿出镜,怕在被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吉林省 四校高二 下学 期期 联考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