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广东省新兴县惠能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广东省新兴县惠能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广东省新兴县惠能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广东省新兴县惠能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修 葺 /提纲 挈 领 拮 据 /佶 屈聱牙 翘 楚 /翘 首以待 B 悭 吝 /草 菅 人命 喘 息 /不 揣 冒昧 蹊 跷 /另辟 蹊 径 C糟 糠 /沆 瀣一气 沮 丧 /含英 咀 华纰 缪 /未雨绸 缪 D 熨 贴 /钟灵 毓 秀 瑕 疵 /睚 眦 必报 伺 候 /伺 机而动 答案: B 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19世纪末 20世纪初,英国的橡胶冒险家和金融掮客手拉手走进上海的十里洋场。他们先找到之前从未打过交道的上海外资银
2、行, 得心应手 地说服他们为自己的股票担保,然后在报纸上 大事 渲染 “朝阳产业 ” 橡胶业,声称 “买橡胶股票就是买明天 ”。他们还在报纸广告上 信誓旦旦 地表示,橡胶股票可以在外国银行直接抵押,置换银两或外钞贷款,这不是 天上掉馅饼 吗? A得心应手 B大事 C信誓旦旦 D天上掉馅饼 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 乔布斯的名字对每一个热爱苹果的人都不陌生,乔布斯有着过人的智慧,是计算机业界的标志性人物。 B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这一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C公众人物在被默
3、许公众拥戴、媒体追捧、广告收入等公共资源的同时,也理所应当要成为公众知情权和媒体批评监督权所直接涉及的对象。 D调查显示,老年人的跌倒有一半以上是在家中发生的。因此,家庭环境的改善和家庭成员的悉心照顾,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 答案: B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初秋的芦苇荡别有情趣。你看, ,如绿透了的海; ,那是阳光爱意下羞涩的点缀。雾霭溶溶的、柔柔的。苇穗已在拔节, ,犹如待开待展的高粱穗。芦苇荡里 、 、 ,在阳光里变幻着奇彩。你惊叹大自然的万千神奇,但眼前的一切只不过是大自然的随心所欲。 无边无际的绿在晨曦下浩浩荡荡 新穗抹了浅浅的绿 苇尖上
4、挂上了一层淡淡的亮色 红的敷抹 黄的点染 绿的底色 A B C D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经济动车与文化警觉 几年前,在苏州的一次诗会上,我说苏州园林已经消失了,令在座的诗人们感到惊讶、不解。我接着说,消失的不是苏州园林里的亭台楼阁、假山瘦石、草木花卉,而是古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情怀。苏州园林成了旅游景点和文化空壳。今天,我们的财富和能力足以建造更多的苏州园林,甚至能把整座城市变成园林,但我们的心灵已远离了苏州园林所代表的那种生活方式和文化追求。开着宝马、凯迪拉克的 “名人 ”急冲冲出入于今天的 “苏州园林 ”,但他的目光不再注意墙角边一朵小花的开 放和凋零
5、,他的心灵再也体验不到水塘里一尾锦鲤游弋的快乐。 我觉得火车是一种充满乐趣的旅行工具。相对于汽车,火车有空间感;相对于飞机,火车则有时间感。所以,在中国火车全面提速的早几年,我甚至想给铁道部长写信,建议他给兰新铁路减速。因为我生活在新疆,而我的老家在浙江,每次回家和返疆,都要乘坐往返于乌鲁木齐和上海之间的 54次、 51次列车。提速前,这趟列车要走三天三夜:第一天,大家为了 “占领 ”行李架可能会发生争吵、冲突;第二天,面对面有些尴尬,从沉默到试探性地沟通、说话;第三天,敞开心扉,有了无障碍交流,有的开 始分享一只烤鸡,一起喝起了啤酒 在火车上结识朋友、产生爱情,是时常发生的事情。火车提速到两
6、天两夜后,第一天和第二天情形照旧,第三天却没了 一起乘坐了火车,一起经历了漫漫长旅,车上与车下,都是陌路。 “慢 ”的乐趣消失了,这使人感到遗憾和惆怅。我想给铁道部长写一封信,不是要反对进步、阻挠发展,而是包含了一个 “游子 ”朴素、诚恳的文化动机。 这两件事情,表面上看是社会进步带来生活方式改变的两个例子,具有抽样分析、个案讨论的价值。但环境的变化已触及到每个人内心,并且是切身的、具体而微的。时代步伐和个人节拍之间 ,出现了失调;粗犷强悍的经济运动与细致完美的文化建设之间,也出现了明显失衡,文化困惑由此产生。难道社会已分成了几张皮: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心灵的 但社会仍是一个整体,必须在一
7、个共同体中协调向前,尽管它有点气喘吁吁、慌不择路的样子,却是包裹在一张皮里面的。我们深陷于资讯、影像与复制之中,置身于雅克 厄鲁尔所说的 “极度视觉化的时代 ”,一切都从属于视觉化,在视觉化之外什么都没有意义。 经济是个手段,不是心智完善以及抵达完美人性的目标。文化朝向这一目标,所以文化需要工具和手段。我们将文化遗产划分为物质文化 和非物质文化,那么,从文化现实来说,文化又可以分为外部文化和内在文化。内在文化指向心灵、情感、思想、人性,这也正是文学需要呈现和探讨的。只有人类内在的天赋秉性得以有效、和谐地发展,人性才能获得尊严、富足和愉悦。所以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工具和手段,追求文化的高质量
8、、高品位,并抵达文化内在的终极目标,是至关重要的,艺术、宗教、科学、诗歌、哲学都肩负着这一基本的责任和使命。但目前的情况是,文化共时性(古典当代、传统创新)被忽略了,文化关系(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发生了错位,文化工具和文化手段往往被当作了文 化目标。一方面,太多的聪明人把文化搞得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他们高谈阔论文化,其实是打着文化的旗号在行经济之事,经济与文化的关系颠倒了,文化成了工具手段;另一方面,大众传媒无疑对文化传播是有贡献的,但文化的内核被遮蔽了,文化的层次被混淆了,文化的工具被放大了,文化的浅表化、庸俗化和娱乐化已是一个现实。 如何使粗犷强悍的经济运动与细致完美的文化建设获得一种新
9、的平衡,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付诸实践的。现在,经济发展不再是一趟普客列车,而已是动车和高铁,火车上的三天三夜终有一天会变成 30个小时。我不知道这究竟是时间 的获得还是时间的失去,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飞速的经济动车上,被惊醒的文化充满了警觉,这是文化自觉、人类自觉的一个前提。文化不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元素,它几乎是社会的全部要素和我们的唯一出路,攸关性命和未来。 【小题 1】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 A作者所说的苏州园林已经消失了,是指我们的心灵已远离了园林所代表的那种生活方式和文化追求。园林本身并没有消失。 B作者想给铁道部长写一封信,不是要反对火车提速,而是觉得 “慢 ”的乐
10、趣消失了,这使人感到遗憾和惆怅。 C人们往往将文化工具和文化手段当 作了文化目标,因此文化共时性被忽略了,文化关系发生了错位。 D大众传媒传播的文化,文化的内核被遮蔽了,文化的层次被混淆了,文化的工具被放大了,它对文化传播谈不上贡献。 E经济快速发展之下,充满警觉的文化提醒我们,不能仅仅把文化当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元素。 【小题 2】下列不属于颠倒经济与文化关系的一项是( )( 3分) A苏州园林成了热闹的旅游景点。 B现在很多地方大打 “名人故里 ”争夺战。 C一些地方以经济价值即盈利多少作为申报评审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尺度。 D各地方政府加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经济投入。 【小题 3】从文章看,
11、作者通过苏州园林和火车的两个例子想说明什么?( 4 分) 【小题 4】联系全文,说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面对文化的浅表化、庸俗化和娱乐化,我们应该怎么做?( 4分) 答案: 【小题 1】 AB 【小题 1】 D 【小题 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改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时代步伐和个人节拍之间,出现了失调。 经济运动与文化建设之间,也出现了明显失衡,文化困惑由此产生。 社会这一整体中各元素间有割裂不能协调向前的危险。(社会已分 成了几张皮) 【小题 1】 通过工具和手段,追求文化的高品质、高品位,并抵达文化内在的终极目标。 重视文化共时性。 摆正文化与社会、经济
12、、政治的关系,不能把文化工具和文化手段当作文化目标。(不能让文化关系发生错位)。 应使粗犷强悍的经济运动与细致完美的文化建设获得一种新的平衡。 【小题 1】 C、第 4段,强加因果; D、第 4段最后一分句中 “大众传媒无疑对文化传播是有贡献的 ”; E、第 5段最后一句 “文化不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元素 ” 【小题 1】本题考查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 “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 。 【小题 1】引用事例的好处就是为了证明文章的观点态度。 【小题 1】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能力层次为 F,侧重 “探究 ”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
13、。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阅读下面的文 字,完成小题,共 15分。 晚宴 一场关于男人比女人谁更加勇敢的争论,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结束了。 题记 我最初听到这个故事是在印度,那儿的人们今天讲起来仍好像确有其事似的 尽管任何一位博物学家都知道这不可能是真的。后来有人告诉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不久,
14、一家杂志社曾刊登过这个故事。但登在杂志上的那篇故事以及写那篇故事的人,我却一直未能找到。 故事发生在印度。某殖民地官员和他的夫人正举行盛大的晚宴。筵席设在他们家宽敞的餐厅里,室内大理石地板上没有铺地毯;屋顶明橼裸露;宽大的玻璃门外便是走廊。跟他们一起 就座的客人有军官和他们的夫人,另外还有一位来访的美国博物学家。 席间 ,一位年轻的女士同一位少校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年轻的女士认为 ,妇女已经有所进步 ,不再是过去那样一见到老鼠就吓得跳到椅子上的时代了。少校则不以为然。 他说 :“一遇到危急情况 ,妇女的反应便是尖叫。而男人呢?虽然也可能想叫 ,但比起女人来 ,自制力却略胜一筹。这多出来的一点自制
15、力正是真正起作用的东西。 ” 那个美国人没有参加这场争论,他只是注视着在座的客人。在他这样观察时,他发现女主人的脸上显出一种奇异的表情。 她两眼盯着正前方,脸上肌肉在微微抽搐。她向站 在座椅后面的印度男仆做了个手势,对他耳语了几句。 男仆两眼一下睁得大大的,迅速地离开了餐室。 在座的客人中除了那位美国人以外谁也没注意到这一幕,也没有看到那个男仆把一碗牛奶放在紧靠门边的走廊上。 那位美国人突然醒悟过来,在印度,碗中的牛奶只有一个意思 引蛇的诱饵。他意识到餐室里一定有条眼镜蛇。他抬头看了看屋顶上的橼子 那是最可能有蛇藏身的地方 -但那上面空荡荡的。室内的三个角落里也是空的,而在第四个角落里,仆人们
16、正在等着上下一道菜。这样剩下的就只有一个地方了 餐桌下面。 他首先想到的是往后跳开,并向其他 人发出警告。但他知道这样会引起骚乱,致使蛇受惊咬人。于是他很快讲了一通话,其语气非常威严,竟使得所有的人都安静下来。 “我想了解一下在座的诸位到底有多大的自制能力,我数三百下 也就是五分钟 你们谁都不许动一动。动者将罚款五十卢比。准备好! ” 在他数数的过程中,那二十个人都像一尊尊石雕一样端坐在那。当他数到 “ 280”时,突然从眼角处看到那条眼镜蛇钻了出来,向那碗牛奶爬去。他跳起来把通往走廊的门 “砰 ”地紧紧关上,室内响起了一片尖叫声。 “你刚刚说得对,少校! ”男主人大声说 .一个男子刚刚为我们
17、显示了从容不 迫、镇定自若的范例。 ” “且慢。 ”那个美国人一边说着一边转向女主人。 “温兹太太,你怎么知道那条眼镜蛇在屋子里呢? ” 女主人脸上显出一丝淡淡的微笑,回答说: “因为它当时从我的脚背上爬过去。 ” 【小题 1】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5分) 【小题 2】文中两处画线部分表现了女主人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 分) 【小题 3】小说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结束了男人、女人谁更勇敢的争论,那么你认为究竟是谁更勇敢呢?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案: 【小题 1】晚宴上,一条眼镜蛇正从餐桌下女主人的脚背上爬过去,女主人暗示 男仆将一碗牛奶置于阳台上以便把蛇引开,一位男
18、客人(美国人)果断地 “编造 ”一个 “游戏 ”,配合 “处理 ”了这件 “可怕的事件 ”。 【小题 1】( 1) “因为它当时从我的脚背上爬过去 ”,而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女主人公只是 “两眼盯着正前方,脸上肌肉在微微抽搐 ”,事后还能 “显出一丝淡淡的微笑 ”,这些语言和神态描写体现了她处变不惊、从容镇定。( 2) “向男仆做了个手势 ”、 “耳语了几句 ”,这几个动作描写表明女主人公已有了处理事情的方法,体现出她临危不惧、机智勇敢。 【小题 1】略 【小题 1】本题考查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作品的形
19、象,语言 ”考点,能力层次为 E,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结合划线句子的描写总结人物性格特征。 【小题 1】评分细则如下:( 1)回答男人女人都一样勇敢,不能以性别来区分高下;并能举出文章美国人和女主人在 “非常情况 ”下表现同样优秀为例进行证明;语言通顺者可得 6分。具体为:表明观点 1分,联系原文举出例子 4分,表达通顺流畅 1分。 ( 2)回答男人更勇敢或女人更勇敢,并能以原文为例,言之成理的,最高 得 4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拜住,安童孙也。五岁而孤,太夫人教养之。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之臣于左右,咸称拜住贤。遣使召之,欲与语。拜住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广东省 新兴县 惠能 中学 一下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