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氛 围( fn) 荫 庇 (yn)梦 魇 (yn)开门 揖 盗( y) B 巷 道 (hng)挣 脱 (zhng)嗔 怪 (chn)敝 帚自珍 (b) C 觌 面 (d)裨 益 (bi)亲 昵 (n)怙 恶不悛 (h) D编 纂 (zun)肋 骨 (li)胴 体 (dng)韦 编三绝 (wi) 答案: D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渔舟 寒喧 楼兰 蓝田日暖 B绸缪 踟蹰 烦燥 无可辨驳 C凄怆 婉约 浩淼 芳草萋萋 D松驰 纨绔 山坳
2、水泻不通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些战士虽然远离家乡,远离繁华,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但是他们一个个 甘之若饴 ,毫无怨言。 B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 蠢蠢欲动 ,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C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通衢,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 沧海桑田 啊! D我国的智力残疾人已有 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所以坚持食用含碘盐并不是一件 无足轻重 的小事。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
3、,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煨桑是一种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山头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 C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 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D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答案: B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语序是( ) 每当落日黄昏,暮烟疏雨的时候, 。 一种松脂燃烧的香味 山脚下便笼罩着一片苍茫的烟幕 缕缕白色的炊烟
4、弥漫在山野的四周 缭绕在茅舍的烟囱上 A B C D 答案: C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跟戴黑眼镜的人谈话,总觉得 不住他的用意,仿佛他以假面具相对。 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通向 了的时间的另一个入口是不存在的。 德国人养的狗比他们养的孩子还多,脱口而出这句话之后,我深深为自己 而脸红。 A琢磨消失失言 B捉摸消逝失言 C琢磨消逝食言 D捉摸消失食言 答案: B 请选用下面的词语填空,组成一幅合乎意境的对联,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上联:帘外微风斜燕影 下联: 近 A矶头蛙声水边 B水边疏竹人家 C水边春意村舍 D矶头春意马蹄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
5、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小题,共 16分。 看望 德国海 格兰特 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 “培德 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收拾一下东西,今天别上课了。 ” 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然后磕磕绊绊地离开了教室。 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着一件旧式大衣,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手提包 这种手提包现在只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门。 “培德,儿子! ”他感觉到了妈妈长了茧子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闻到了她那只有过节才穿的衣服上的樟脑丸 味儿。他的心在感动和压抑之间犹豫。为什么她偏要在
6、今天,在上课的日子里来!在这儿,大家都会看见她!那些有钱的、傲慢的男孩子们,他们的父母,都是开着小汽车到寄宿学校来,把礼物、钱随便那么一撒。 “校长说,你可以带我去看看你的房间,你今天不用上课了。真好,不是吗? ” 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 他抹了抹潮湿的额头,带着愤愤的果断,抓起那个古老的方格纹手提包 这种手提包不装东西就够沉的了。 他快速地几乎是跑着上楼梯,走进那间小小的双人房间。 “那就是我的床。那边,靠窗子的,是齐姆森的。他爸爸 是工厂主,富得要命,一辆汽车就像我们房间那么大! ” 妈妈几乎是虔诚地注视着那张床,她大概在惊讶齐姆森盖的竟然不是金被子吧!然后,
7、她带着幸福的微笑又转向他,并且打开那个方格纹手提包。 “我带来了几件新衬衣,培德。是柔软的好料子做的,颜色也是时下流行的。这是一块罂粟蛋糕,你最喜爱吃的,里面放了好多葡萄干呢!现在就吃一小块吧! ” 她温存地笑着,愉快地走到他面前。但是,他不耐烦地拒绝了。 “现在不吃,妈妈,就要下课了,一会儿所有的人就都涌到这里来。别让他们看到你。 ” “怎么 ” 她那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 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是这样。好吧,那我还是走吧。 ” 但这时过道里已经有了响声,紧接着齐姆森就走进房间里来了。该死!正好是这个齐姆森!他的友谊对培德来说至关重要。齐姆森有一种苛求的、爱好挑剔
8、的审美观。 “这是我妈妈, ”培德笨拙地结结巴巴地介绍, “她来给我送换洗衣服和蛋糕。 ”他感到脑袋在痛。齐姆森说了自己的名字,一面用培德一向羡慕极了的姿势动作优美地鞠着躬,一面彬彬有礼地微笑着。 “这真是太好了。家里人来探望永远是最高兴的事。不是吗,莱默斯? ”这肯定是一句客套话,培德带着乡下人的猜疑想道。但是妈妈 却满面笑容地向齐姆森道谢: “是啊,我给他送新衬衣来了。我们刚刚收完麦子,我来看看他。 ” 母子俩匆忙地悄悄地下了楼梯。一直到大门口,他才舒了一口气。 到了车站, “你可以坐下一趟火车走, ”他没有把握地建议, “也许还能在候车室内喝杯咖啡呢。 ” “不了,就这样吧,儿子。我现在
9、知道你过得很好,也不那么想家了,我这就上车。 ” 他还想说些什么,随便说些什么,但喉咙哽咽,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时列车员关上了门。他从窗口又一次看见她的刻画着艰辛和忧虑的发灰的脸庞。 “妈妈! ”他喊着,可是火车开动了。 回到房间,他又看见了桌子上那块 妈妈摆放的罂粟蛋糕,气味芳香。可是他一点也不饿。他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他的咽喉总感觉到异样疼痛。齐姆森进来了,一眼看见还没有动过的蛋糕。 “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 ”齐姆森严肃地,几乎是阴沉地问, “你呀,要是我有这样一个妈妈就好了! ” 培德这才想起,齐姆森的父母已经离婚了。他愣在那里,他知道无可反驳。机灵的齐姆森又带着他惯
10、有的明朗微笑,指着蛋糕: “来来,动手啊,不然要发霉了。 ”他们一起大嚼蛋糕的时候,培德喉咙的压迫感渐渐消失了。 【小题 1】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分别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人物?表现 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 ( 6分) ( 1)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 ( 2)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小题 2】小说第三段 (“她在接待室里 提着它出门。 ”)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 4分) 【小题 3】试探究齐姆森这一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 6分) 答案: 【小题 1】( 1)心理描写。表现了培德的紧张不安,怕母亲丢了自己的面子。( 2)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母亲为自己来
11、看望儿子,却让他因此而丢面子而窘迫。(答 “自己来看望儿子,儿子却因担心丢面子而让她离开这里。母亲有些心凉气恼 ”也 得分。) 【小题 1】 暗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使读者知晓培德的母亲来自乡村,生活不宽裕; 突出母亲衣着的土气,为下文写培德的担心做铺垫(伏笔)。(每点 2分,共 4分) 【小题 1】作用: 怕齐姆森瞧不起母亲,培德才要母亲赶紧离开;齐姆森责备自己、跟自己分吃蛋糕,才让培德轻松一些。齐姆森这一形象安排有 推动情节发展 的作用。 作者用齐姆森仁厚来 反衬 培德的虚荣, 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突出 ; 作者通过两个形象的 对比 , 突出小说的主题 :抛弃虚荣,珍惜亲情。 【小题 1】此处
12、考查描写手法的作用,每点 3分,共 6分。手法 1分,心情 2分 【小题 1】第三段是对母亲的外貌描写,外貌显示人物的身份,同时与下文写培德的担心有关系。 【小题 1】此题可以从三个角度考虑其作用。答对一点给 2分,答对其中两点即给满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小题,共 12分。 汉代乐府所掌管的诗歌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专门供朝廷祭祀天地、宗庙的所谓 “郊庙歌辞 ”,汉高祖唐山夫人所作的安世房中歌和武帝时所作的郊祀歌十九章都属于这一类,犹如诗经的 “颂 ”。另一类是从各地采集来的“俗曲 ”,它们是一些流传于民间的无名氏的作品,是西汉乐府诗的精华,因为它们来自民间,所以后世称之为 乐府民间歌辞,
13、或乐府民歌。汉书 艺文志 诗赋略著录了西汉乐府歌辞的篇目,其中采自各地的乐府民歌共 138篇,这个数目已接近诗经的国风。汉书 艺文志在著录各地 “歌诗 ”的数目时,又有 “声曲折 ”的著录,如在 “河南周歌诗七篇 ”下,又有 “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 ”的记载。可见当时采集时是乐曲、歌词并录的,因年代久远,其乐曲已失传,保留下来的就是当时可以合乐歌唱的歌词。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有人说,汉之“乐府 ”即相当于周代的诗经;反之亦可以说,周代的诗经即相当于汉代的 “乐府 ”。 汉乐府民间歌辞,两汉文献中没 有记载,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多有散失。搜罗完备的,则是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乐府诗集中将自汉至唐的
14、乐府诗,按照各自音乐的不同,分成 12类,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其中的 “鼓吹曲辞 ”、 “相和歌辞 ”和 “杂曲歌辞 ”三类中,约 60首。再合以汉书 礼乐志所载的安世房中歌郊祀歌十九章,就是现存的两汉乐府的全部了。在写作年代上,安世房中歌和郊祀歌十九章最早;鼓吹曲辞中的铙歌十八曲是西汉时的作品;相和歌辞中的汉乐府民歌则大部分产生在东汉,是 “汉世街陌谣讴 ”;杂曲歌辞中所录的汉乐府民歌产生最晚 ,已出现不少文人的五言诗。 汉乐府民歌与基本上是四言体的诗经不同,从句式上说,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都有。但重要的是两种,一是杂言,这类作品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自由多样,长短随意,整散不拘,自有一种跌
15、宕起伏的气势,它发展到唐代则形成为自由奔放的 “歌行 ”体。另一种是五言,完整的五言诗在汉乐府民歌中已有相当的数量。五言诗虽比四言只多一个字,但却能够把单音词与双音词有机地搭配起来,扩大了诗歌的容量,增强了表现力,五言诗最终发展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小题 1】作者说汉乐府的 “郊庙歌辞 ”犹如诗经的 “颂 ”。对这样类比的用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说明汉乐府的 “郊庙歌辞 ”是专门为皇家服务的庙堂文学。 B说明汉乐府的 “郊庙歌辞 ”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和神灵的功德。 C说明汉乐府的 “郊庙歌辞 ”是有较高艺术水平的文人创作。 D说明汉乐府的 “郊庙歌辞 ”不能代表乐府的思想水平和
16、艺术成就。 【小题 2】对 “歌诗 ”和 “声曲折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歌诗 ”指乐府民歌, “声曲折 ”指当时流行的乐府音乐。 B “歌诗 ”指乐府民歌, “声曲折 ”指为乐府民歌写的歌词。 C “歌诗 ”指乐府民歌的歌词, “声曲折 ”指 乐府民歌的曲谱。 D “歌诗 ”指乐府民歌的曲谱, “声曲折 ”指乐府民歌的歌词。 【小题 3】第二段中作者介绍了两汉有代表性的乐府诗产生的时间。 “杂曲歌辞中所录汉乐府民歌产生最晚,已出现不少文人的五言诗。 ”由此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乐府民歌作者由民间诗人为主逐渐发展为专业诗人为主。 B汉乐府民歌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对文人创作产生
17、了影响。 C汉乐府民歌对五言诗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D汉乐府民歌创作纵贯两汉是中国文学史光辉灿烂的一页。 【小题 4】对本文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乐府民间歌辞的内容,汉书 艺文志作了收采,两汉其他文献中没有记载。 B就诗与音乐的关系、诗歌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而言,汉 “乐府 ”相当于周代的诗经。 C汉 “乐府 ”国风有 138首诗,这个数目与诗经中国风的数目接近。 D汉乐府民歌以杂言诗居多,这种杂言诗不讲章法,句式自由随意,气势起伏跌宕。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C 【小题 1】 A 【小题 1】 B 【小题 1】诗经中的 颂 不是代表诗经的文学艺术水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广东省 揭阳 中高 一下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