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安徽省芜湖一中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有解析).doc
《2011-2012学年安徽省芜湖一中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有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安徽省芜湖一中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有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安徽省芜湖一中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有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 A惊蛰闻过饰非按图索骥事实胜于雄辩 B睿智丰功伟绩湮没无闻不费吹灰之力 C涵养挺而走险兵荒马乱吉人自有天相 D斡旋喧宾夺主强驽之末风马牛不相及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 A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 美轮美奂 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B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政府 责无旁贷 。 C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 津津乐道 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D万涓聚作河
2、,便有了 一泻千里 的豪放;江河汇成海,便有了一望无际的壮阔磅礴。 答案: C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 A真 谛 取 缔 孝 悌 瓜熟 蒂 落有 的 放矢 B包 庇 奴 婢媲 美 筚 路蓝缕刚 愎 自用 C 驿 站后 裔臆 断神采 奕奕 自怨自 艾 D 嗜 好对 峙 吞 噬恃 才傲物 舐 犊情深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古典园林中 “风 ”的文化意蕴 李金宇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以风为题名的景观、建筑极多,极常有。大到承德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杭州西湖的曲院风荷等景区,小到扬州个园的透风漏月厅、卢氏意园的 “水面风来 ”馆、苏州留园
3、的清风池馆、北京香山见心斋中的畅风楼等建筑。风在园林中如此受重视,这是因为它不仅丰富了园林的空间意境,更重要的是体现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蕴。 翻开中国园林建筑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有较多的古典园林是扇形建筑的,如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留园的 “与谁同坐轩 ”等。这是因为扇能让人联想到风,意会到风。园林中如此突出 “风 ”,其实和园主身份有极大的关联。中国园 林的主人多是皇室、官宦或士大夫文人,他们深受中国儒家学说的熏陶和浸渍,以讲 “仁 ”“礼 ”为己任,以追慕 “圣贤 ”为大道。而 “风 ”在中国儒家经义中正有着特殊的含义。毛诗正义云: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因此有着强烈的政治
4、教化色彩,更出现了一个极常见的词语 仁风。 儒家官宦的喜风,还因为风里的那份心情,风里的那个理想世界。司马光独乐园记有: “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 糠纬 河校 狨嵫伞 笱笱桑 恢 烊乐 涓从泻卫挚梢源 艘病!蔽颐谴映渎 匀簧 谋硐罄铮 吹搅巳寮抑 绲纳畈愕纳竺篮 澹憾孕牧椤 钪妗疤烊恕敝 淝酌芎托车奈尴拮非笥胂蛲 br王振复在宫室之魂一书中写到 :“在中国建筑文化之灿烂星空中 ,究竟哪一类建筑样式受中国道家思想影响最大 ,或者说其文化意蕴开拓了建筑文化的道家境界呢 是中国园林。 ”无疑 ,道家对自然的崇尚 ,正和中国园林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的艺术追求相拍相合。李格非记董氏
5、西园 :“开轩窗四面 ,甚敞 ,盛夏燠暑 ,不见畏日 ,清风忽来 ,留而不去 ,幽禽静鸣 ,各夸得意 ,此山林之乐。 ”在风中 ,人与自然似乎更为知音。 “宵分人静 ,风起云涌 ,长林萧萧 ,如作人语。 ”(清戴熙 赐砚斋题画偶录 )对风的敏感 ,正是人们心静闲适的表现。清郑板桥云 :“茅屋一间,天井一方 月中有清影 ,夜中有风声 ,只要闲心消受耳。 ”聆听风中之味 ,大有道家所谓 “心斋 ”、 “坐忘 ”的精神境界。只有在闲、静、平和的心境下映物 ,才能进入妙赏的佳境 ,才可达到人与自然的合二为一。 禅境是道境的又进一步 ,是由道的虚转而为禅的空。冯钟平说: “中国园林命意在空不在实 ”。
6、“空灵是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特点之一 ”,正如任晓红所说的 “园境也与这禅境一样 ,都是超然物相之上 ,在心性的自由天地中建立起的境界 ”。对中国园林的欣赏是视觉的 ,更是 心觉的。一亭、一树、一石、一水 ,多需妙悟迁想 ,体味出象外之象。要有 “慧心 ”,才可在咫尺山林中体味到一石一天地 ,一花一世界。而寺塔悬铃 ,是借风来传梵音的。 “风吹悬铃 ,日夜铿然有声 ,有梵音到耳之妙境与妙趣 ”。风正如严羽以禅论诗云 :“羚羊挂角 ,无迹可寻 ”, “听松声 ,可豁烦襟 听梵音 ,可清尘根 ”(明倪允昌光明藏 )。对佛家而言 ,风里的世界是一个洗涤灵魂的世界 ,它吹去了千千万万的尘埃,还原成一个
7、“明镜台 ”。身有所感 ,心有所动 ,神有所思。或许 ,这就是风在寺庙园林中体现出的无穷禅味。 “风 ”对园林而言 ,无论是从自然借 景 ,还是从文化审美角度 ,都对观者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 “风 ”,在强调 “天人合一 ”的文化里又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节选自新华文摘,有改动) 【小题 1】下列各句能够直接证明 “风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的说法是 ( ) ( 3分) A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以风为题名的景观、建筑极多,极常有。 B中国园林的主人多是皇室、官宦或士大夫文人。 C风里的世界是一个洗涤灵魂的世界,它吹去了千千万万的尘埃。 D禅境是道境的又进一步,是由道的虚转而为禅的空。 【小题
8、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 A风不仅丰富了园林的空间意境,还蕴涵了传统文化的特点,故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备受重视。 B中国古典园林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它深厚的文化意蕴开拓了建筑文化的道家境界。 C对风的敏感是闲适、宁静、平和心境的体现,在这种心境下映物,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D在佛家看来, “风 ”可洗涤人的灵魂,风能使人在闲静的心境下进入妙赏的佳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小题 3】请列出官宦文人喜爱 “风 ”的原因。( 3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官宦文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风 ”在儒家经 义中有着特殊的教化色彩。
9、 “风 ”体现儒家 “人与自然和谐融合 ”的理想境界。 【小题 1】是佛教赋予风特殊的意义。 A、 B,是中国园林的现象,非直接对 “风 ”内涵的证明。 是介绍 “禅境 ”。 【小题 1】能使人在闲静心境下进入妙赏的佳境 ”,这不是佛家的认识,而是道家的看法。 【小题 1】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设题 3分,可从 3个方面入手,答案:可用原文回答。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故乡的沉沦 耿 立 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动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 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 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
10、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 “农民上楼 ”,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 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 “背 ”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 “背 ”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 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 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
11、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 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 “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 ”,真是彻肤彻骨,透到了骨髓。 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 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
12、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 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 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
13、过台湾海峡。 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 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 我的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 400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 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 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 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 见灵
14、魂的呜咽! (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6分) A中国许多乡村建起了成片的高楼,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中国转换如此之快的感叹。 B作者回忆童年在故乡背诵课文时常常仰望星空,旨在说明他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 C作者有意曲解成语 “背井离乡 ”的含义,是强调故乡在游子心中无可替代的作用。 D研究生通过造假的方式欺骗台湾老兵,虽然是好意,但极大地伤害了老兵的感情。 E本文的语言饱含深情,深切的回忆交织着对农村现实的深刻思考,富有批判精神。 【小题 2】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4分) 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15、【小题 3】阅读本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7分) ( 1)文中台湾老兵说 “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简要分析。( 3分) ( 2)本文以 “故乡的沉沦 ”为题,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回答。( 4分) 【小题 4】文中说: “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 ”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 识和感悟。( 8分) 答案: 【小题 1】 C、 E 【小题 1】运用拟人、排比的手法,揭示了农村庄稼被毁,树 木被砍伐,田园风格破坏的现象,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沉沦的悲愤之情;( 2分)句式整齐,层层推进,感情强烈,富有艺术感染力。 (2分 ) 【小题 1】( 1)故乡
16、的土承载着老兵对故乡深刻的记忆、深切的怀念和于亲人的真挚感情,所以是无可替代的;( 2分)这句话表达了老兵与故乡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 1分) ( 2)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 2分)突出了中国广大农村的田园风貌正在被毁坏,并表达了作者的强烈的悲愤之情,引人深思。( 2分 【小题 1】 “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 ”在本文中是指一个人不能没有精神支柱,不能没有 心灵的归宿。( 2分) 台湾老兵把故乡的泥土放在玻璃瓶子里,带着它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了台湾海峡,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泥土就是老兵与故乡维系的血脉,就是他漂泊在外的灵魂的故乡。( 2分) 生活中,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要心中有血地
17、,都要念着自己的故乡,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赖以寄托的故乡,故乡的沉沦让人心痛, “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 ”,而故乡的沉沦让灵魂无处安身。( 4分) 【小题 1】 A.表达作者对故乡沉沦的深切忧虑。 B.“旨在说明他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 ”曲解文意; D.“极大地伤害了老兵的感情 ”与文意不符 【小题 1】本题考查 表达方式。解题思路:表达手法 +思想感情。谷穗呜咽是拟人,谷穗、大树两句形成排比。我们平时学过,拟人的作用是使语言表达得更生动形象,排比则有加强语气的作用。结合原文进行表述即可。 【小题 1】( 1)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乡土不仅是土更承载着老兵对故乡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安徽省 芜湖 中高 第六 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