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有解析).doc
《2011-2012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有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有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有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在病榻杂记中,季羡林 郑重其事 地请求辞去人们送给他的三个称号 “国学大师 ”、 “学界泰斗 ”和 “国宝 ”。 B有些地方政府仍然将楼市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依靠,追求单纯的 GDP 数字,根本不顾老百姓的收入状况及经济承受能力等根本民生利益,这种 得鱼忘筌 的做法,必须得到有效遏制。 C目前,政府部门开始了又一轮运动式的突击检查治理 “地沟油 ”的行动。这种“围剿式 ”的集中治理,虽有 立竿见影 的效果,却难走出 “一管就见效,一松就泛滥 ”的怪圈。 D小
2、悦悦事件带给人巨大震撼,许多人在讨论,思考。也许我们从中看到的只是 一鳞半爪 ,但借此 “切片 ”完全可以观照自我乃至观察社会。 答案: B 下面的句子组合成一段连贯的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梁思成的思想不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在他逝去多年之后,世人渐渐地认识了他,认识了他的思想的价值 自己所珍爱的东西向他展示了行将消失的暗淡前景,自己却无能为力 但是,用来体现他的思想价值的对象 历史文化建筑,却大部分已荡然无存 对于一个致力于传 统文化整理、总结和保护的大师来说,还有什么能比他所珍爱的文化被消解更让他痛苦呢 他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实面前,常常显得那么脆弱与无力 就如同眼看着一个患病
3、的亲人,在庸医的手中一天天走向绝境,自己的有效施治方案却无人理睬 A B C D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孟佩杰,用她稚嫩的双肩全力撑起了几经风雨的家。她的行为,使养母有了生存的勇气,更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 B如何避免农民工不要 “老无所依 ”,不要在城市奉献了青春后 “悄然离去 ”,是所有有良知、对公平正义心怀向往的人无法漠视的问题。 C在大多数普通乘客看来,高铁是否便民利民,最主要的判断标准就是购票方便,换乘畅通,服务到位,旅途安全等。 D在张承志的散文中,对中国当今所处的社会形态抱有很大的遗憾与批判,特别是对当今中国人奉行的 “犬
4、儒主义 ”提出了强烈的批评。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儒释道互补的和合文化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 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 “和合 ”一词中的 “合 ”,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 ”;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 “合 ”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 “和 ”的状态。所谓 “和 ”,应该是指多样性的
5、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 “和 ”,有别于 “同 ”,故而孔子力主 “和而不同 ”。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 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 “和 ”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 “拿得起 ”;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 “有为 ”;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 “张 ”。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儒家好比是粮食店,是精神的加油站。人没有饭吃,
6、活不成;没有精神食粮,同样也活不成。道家的精神趣旨是 “想得开 ”;用两个字来说,叫做 “无为 ”;用一个字来说,叫做 “弛 ”。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道家好比是药店,当人遇到了精神困惑的时候,光吃粮食是不行的,还需要吃药,上药店。佛教精神趣旨是 “放得下 ”;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 “空 ”。用佛教的术语说, “放得下 ”就是看破红尘,去除我执和法执,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佛教是一个精品店,它要化解人生中的烦恼,达到精神上的解脱,使心灵得以净化。 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都 可以在中国
7、哲学中得到解决。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告诉人们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 “终极关怀 ”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 “张弛和合学 ”;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 “生死和合学 ”;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 的形成。 (2011年 11月 29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 【小题 1】关于 “和合
8、”文化,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作者认为, “和合 ”文化是一种健全的心态,它涉及到人的多种精神诉求。 B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 “合 ”,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才是 “合 ”,只有 “合 ”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 “和 ”的状态。 C孔子力主 “和而不同 ”,强调的是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 “和 ”的状态,而不是简单的同化。 D中国哲学可以解决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儒讲 “拿得起 ”,道讲 “想得开 ”,佛言 “放得下 ,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 【小题 2】 “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9、。 ”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其依据的一项是 ( ) 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 “和 ”的状态,仅靠一种学说是不可能做到的。 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 C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 “合 ”,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 ,借以养成和合的心态。 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趣旨,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 【小题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人只有一种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 “和合 ”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 B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
10、 “生 ”,不研究 “死 ”,而佛学的引进则作了必要的补充。 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 “互补 ”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心态的和合。 D只有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 “张弛 ”之道,破 “生死 ”玄关,达成心态和合。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原文说 “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 “和 ”的状态。所谓 “和 ”,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 ”前提错误。 【小题 1】 “要素 ”指人的精神诉求,不是指学说;另外 “三家都不可或缺
11、”是指接受其文化的渐染,而并非一定要 “信奉 ”。 【小题 1】 A.无中生有,原文没有 “人只有一种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 ”之说 ;B. 偷换概念,改变了范围, “中国固有的学问 ”比 “儒道两家 ”大得多,另外 “只是 ”一词太绝对,原文说 “主要是讲人生哲学 ”; C. 概括失当,并非 “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 互补 之说即无从谈起 ”,儒道两家既可互补,所谓 “一张一弛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通俗史学家蔡东藩 蔡东藩( 1877-1945)的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了甲午战争到八年抗日等惊天动地的事件。 世事纷扰,山河破碎,不能不使其日益加深忧患意识,
12、而不自觉地熔铸了他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 他出身贫寒,如果降志辱身混迹官场,也许能博取富贵。但他看到官场各种蝇营狗苟的无耻恶 习,决意避荣华,告病归里,重回 “君子固穷 ”的旧日生活。民国演义问世后,因秉笔直书,触犯军阀,遂遭武夫恐吓,弹头威胁,有人亦劝其曲笔, “隐恶扬善 ”,但他决不为动,宁愿搁笔,决不曲笔。他不过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蔡东藩的种种立身行事,称得起是一位善于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真正儒者。 蔡东藩最能享盛名而传之久远的,是历朝通俗演义。他能以极大的毅力完成这套通俗历史著述,有一定的思想基础。他身经国运艰危,目击风雨飘摇,不可避免地会像同时代有些知识分子那样
13、,受到 “救国图存 ”时代潮流的冲击。当时, “实业救 国 ”、 “教育救国 ”、 “富国强兵 ”等等课题,流传于社会。蔡东藩要用自己的文史知识和秃笔凹砚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以实现其 “演义救国 ”的素志。辛亥革命爆发,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但迎来的却是北洋军阀集团的统治和袁世凯的帝制自为。清史演义着手于民国四年秋,正是袁世凯等帝制甚嚣尘上的时候,而成书的次年秋,又是袁世凯自毙之时。这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有意识的行为。撰者把清史演义的写作提到第一位,对 “洪宪帝制 ”作历史鞭挞。民国十年正是 “直皖战争 ”给民众带来兵祸之际,蔡东藩更运其如椽之笔 ,历数民国以来的
14、动乱不宁,明确表达正直的史德: “谨据民国纪元以来之事实, 借说部之体载,写当代之状况。语皆有本,不敢虚诬。 ”司马迁 “善善恶恶,不虚美,不隐恶 ”的实录法是后世正史的典范。蔡东藩所著虽是通俗演义,对家国天下的忧患意识亦使他直追司马遗风,颇有良史风骨,于此可见,亦无怪乎军阀武夫为之惧,出以威胁之劣行! 蔡东藩在历史编纂法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著作虽以 “演义 ”为名,并不相沿所谓 “演义体 ”。他不满意三国演义之类的演义书,说: “若罗氏所著作之三国志演义则脍炙人口 价值益增。然与陈寿三 国志相勘证,则粉饰者十居五六。 罗氏第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处不少也
15、。 ”蔡氏著 “新演义 ”,文笔力求通俗,叙事端在真实;于通俗历史别开新途。蔡氏著书博览群籍,广搜史料,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敷衍情节,要不得脱离历史正轨。很适于普及历史知识,供社会教化之助。对 “新演义 ”体固不得以小道视之,而当誉之通俗史类,并堂皇列位于史部之一目。后之以历史为题材而着笔为历史小说者,何不取法乎此?等而下之,其戏说历史,亵渎历史者流,亦当自愧于先贤! 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 成历朝通俗演义 11部 600余万字,其有功史学自不待言!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由于蔡东藩在写民国演义时坚持其正直的史德
16、秉笔直书, “写当代之状况 ”、 “语皆有本 ”,使 “军阀武夫为之惧 ”,而遭到军阀的恐吓。 B蔡东藩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丰富,对一些惊天动地的事件目见耳闻,否则,历朝通俗演义无法具有真实性。 C蔡东藩的 “新演义 ”体与传统的三国演义等 “演义体 ”历史小说不同,他完全采自正史,力求通俗,不修饰文字。 D蔡东藩认为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 “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 ” ,不适合 “供社会教化之助。 ” E作者认为历朝通俗演义应列入史学著作之中,作为历史小说的范例,应该效法,而那些戏说历史、亵渎历史的人相比之下应当惭愧。 【小题 2】作
17、者认为蔡东藩 “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 ”,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这些品质。( 6分) 【小题 3】蔡东藩在历史编纂法方面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请分条陈述。( 6 分) 【小题 4】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 11部 600余万 字,你认为影响他写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分 ) 答案: 【小题 1】 A E (选 A得 3分;选 E得 2分;选 D得 1分 ,选 BC 不得分) 【小题 1】 淡泊名利。虽贫寒不为博取富贵而降志辱身混迹官场; 不畏权贵。虽为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 秉笔直书。对家国天下的忧患意识铸就了秉笔直书的史家
18、风骨(每点 2分) 【小题 1】 开辟了通俗历史文笔力求通俗,叙事追求真实的新道路; 不脱离历史正轨,参入稗史遗闻,增强了作品的趣味性,很适于普及历史知识,供社会教化之助; 为后面以历史为题材而着笔为历 史小说者提供了法式。(每点 2分) 【小题 1】观点一:是受到 “救亡图存 ”的时代精神的影响。 当时各类救国课题流传于社会,蔡东藩受其影响而走 “演义救国 ”之路; 他深明亡史亡国的教训,而要用自己的笔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 观点二:是受优秀文化传统的影响。 在国家处于危难时,由于受传统儒家学说的影响而承担匹夫之责;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蔡东藩正是在传统文
19、化的影响下著书立说的。 【小题 1】 B、 “不然,历朝通俗演义无法具有真实性 ”,说法有欠妥当,历朝通俗演义涉及不同朝代,其真实性来自于史书,并非全是作者的目见耳闻。 C、 “完全采自正史,力求通俗,毫不修饰文字 ”的说法不当,原文有 “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 ”。 D、 “不适合 ”“供社会教化之助 ”的说法欠妥,在原文中蔡东藩批评罗贯中的话主要是就三国演义一书的历史的真实性来说的,没有说它不适合 “供社会教化之助 ”。 【小题 1】本题考查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 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20、。 【小题 1】此题考查概括能力,注意分条陈述。 【小题 1】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能力层次为 F,侧重 “探究 ”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如 有其他观点,符合题意即可。观点 2分,理由充分 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蒲公英情人
21、【欧 亨利】 和舒伦堡家庭餐馆达成的协议,是萨拉单枪匹马闯世界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这家餐馆紧挨着她租住的老式红砖房子。一天晚上,在餐馆用过晚饭以后,她顺手拿走了放在餐桌上的菜单。菜单上的字迹潦草的几乎无法辨认。第二天,萨拉给舒伦堡看了一张漂亮的打印菜单。菜名在右边排列得整整齐齐。老舒伦堡十分高兴。在萨拉离开之前,他欣然与她签订了协议:她负责餐馆里 21张餐桌的菜单打印。早餐、中餐、晚餐各一份,菜单每日更新。作为回报,舒 伦堡将把一日三餐送到萨拉的房间里。这个协议,双方都感到非常满意。现在在舒伦堡家庭餐馆用餐的人可以知道他们吃到嘴里的东西到底所谓何物了。而在这个阴冷的冬日里萨拉也有了食物得以果
22、腹,对她而言这是眼下最要紧的事了。 尽管春天的月份来到了,那还不是春天。春天总是在该来的时候才来。街上一月份的积雪还冻得硬梆梆的 。 一天下午,萨拉在房间里冻得直打哆嗦。除了打印餐馆的餐单之外,她无事可做。萨拉从摇椅里站起来,看窗外,已经是春天了。 事情还要从去年夏天说起,在萨拉到乡下去的时候,她坠入了爱河。在阳光农场逗留的两个星期里,她 爱上了老富兰克林的儿子沃尔特。他们相偎而坐,他为她编蒲公英花环,他赞美说金黄色的花朵和她深棕色的头发是多么的相称啊。她害羞的把花环留在地上,跑回屋里,一路上不停地摆弄着手里的草帽。他们打算在春天结婚 “ 就在嗅到第一丝春天的气息的时候。 ”沃尔特是这样说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云南省 玉溪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