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玉山一中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0年玉山一中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玉山一中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玉山一中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诗文默写(任选 4小题)( 8分) 【小题 1】琵琶行一诗中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者交汇在 “ , 这两句诗上。 【小题 2】把吴钩看了, ,无人会,登临意。 ,尽西风,季鹰归未? 【小题 3】闾阎扑地, ; ,青雀黄龙之舳。 【小题 4】臣欲奉诏奔驰, ;欲苟顺私情, 。 【小题 5】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答案: 【小题 1】同是天涯沦落人 , 相逢何必曾相识 【小题 2】阑干拍遍 休说鲈鱼堪脍 【小题 3】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迷津 【小题 4】则刘病日笃 则告诉不许 【小题 5】曲
2、肱而枕之 不义而富且贵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绐( di)骗海蜇 着( zho)手成春指手画脚 B鱼鳔( bio)阔老 朝暾( tn)夕月 立杆见影 C干瘪( bi) 燥热 挟( xi)嫌报复欢呼雀跃 D嫉( j )妒 去逝一摞( lu)图书罪人不奴 答案: C ( A应为:着( zhu)手成春 B应为:阔佬 立竿见影 应为: 去逝 一摞( lu)图书 罪人不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 A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和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和,终于琴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B QQ与 360已不仅仅是所谓的口水战了,在 360推出扣
3、扣保镖之后,彻底把温顺的企鹅激怒了, QQ祭出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狠招,强行让 QQ与 360不兼容,让用户别无选择的二选其一。 QQ和 360商业纷争行为不得不让所有网络用户叹为观止。 C山楂树之恋这部号称投资上亿的影片,尽管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布景和服装深受观众好评。 D明园古柏,恬静幽雅,却弄得遍地垃圾,污水横流,大杀风景,实在是焚琴煮鹤。 答案: 焚琴煮鹤: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 A、琴瑟失调:比喻夫妇不和,不能用于其他人物关系。对象用错,不合语境 B、叹为观止:叹:赞叹;止:停止;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
4、点。望文生义。 C、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逻辑关系混乱。)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 2010年 11月 6日,以传承 创新 发展为主题的 2010中国(井冈山)红色旅游高峰论坛在江西井冈山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全国主要红色旅游城市市长齐聚井冈山,就新时期红色精神传承与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展开深入探讨。 B围绕 “淘宝屏蔽百度引商家搞议 ”这一话题,新浪科技对淘宝商户展开调查,试图挖掘出两家互联网企业此番围绕 C2C 市场所展开的较量,将给双方所争夺的主要对象 淘宝网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C很多运动员拿到金牌都要咬一咬, “咬
5、”金似乎正逐渐成为领奖台上的一种时髦举动。这是为什么?兴奋所致?用嘴脸证金牌真假成色?还是见大家都咬我也跟着咬?一些网友纷纷 提出疑问,而回答的答案:也各有趣味。 D北大方正的创始人王选把科技领域里的人才喻为三类:指兔子的人,打兔子的人,捡兔子的人,他自认为是第二种人。 答案: B ( A、 “以传承 创新 发展为主题 ”中的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C、中间是选择问,所以二、三二个问号改为逗号。 D、冒号的提示范围到 “捡兔子的人 ”,所以 “他 ”前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为庆祝美中建交 30周年以及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美中友好协会在纽约华尔街最
6、著名的标志物 铜牛前举行美中两国国旗升旗仪式 。这是中国国旗第一次在华尔街铜牛前升起。 B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使用规范语言,不要过多滥用网络语言,这会给汉字的规范化和青少的学习增加困难。 C江西民办教育在增加教育资源总量、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为江西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江西省教育投入不足,给江西省的教育注入了活力。 D卢浮宫、白金汉宫等世界著名宫殿见证了帝国的兴衰和文明的构建,它们以固态的建筑、雕刻、绘画、艺术等诉说着流动的历史与文化。 答案: A B项指代不明, “这样 ”不知指前面哪个内容。 C项成分残缺,应改为 “解决了 的问题 ”。 D项 “建筑、雕刻
7、、绘画、艺术 ”并列不当,可去掉 “艺术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问题,自 1985年以来,已成为中国当代的一个热闹话题。 。 。 。 。 。所有这些派别, 。 虽有人自称 “国粹派 ”,只不过是针对全盘否定派的愤激之辞,实际是革新派中的坚定分子 各派学者纷纷议论,褒贬不一 基本上分否定派和革新派两种 革新派也有两种,一是批判继承派,一是继承批判派 否定派中有全盘否定派和基本否定派之分 其中 许多人的思路是经验性的,即用列举传统文化中的优缺点的方法来论证他们的主张 A B C D 答案:、 D (从 “有 也有 ” 的句式,可知 应
8、紧密相连,排除 A项和 B项。从逻辑关系来看, 不宜放在最后,排除 C项。故选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 8题 传统社会的成年礼 成年礼作为人生发展阶段的标志性仪式,在人类族群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成年礼的社会文化意义随着历史社会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在部落社会,成年礼是补充部落成员的必要集体性仪式。在开化的社会,成年礼的意义发生较大的改变,主要是对生物个体进行文化模塑与生命的关怀。 中国上古氏族成员与世界其他民族一样也实行过成年仪式,只是由于资料的缺乏,我们难以准确地探知当时的情形,好在史前考古的资料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力的佐证。从考古资料中发现,在新石器时代曾流行拔牙习俗。在鲁
9、南苏北的大坟口文化、福建昙石山文化、广东石峡文化的居民都流行 拔牙习俗。山东大汉口遗址的人骨,拔去上侧门齿的,男的占 64,女的占 80。在四川珙县发现 10具棘人遗骨,除一具为小孩外,其他均无上下门齿。拔牙的年龄在 14岁左右。拔牙习俗的一般特征是拔去上颔的一队侧门齿以及犬齿。 拔牙作为成年的标志在中国古籍中也有记载,主要遗存在古越人活动的地区,晋代张华博物志:荆州西南边陲至蜀地 “既长,皆拔去上齿牙各一,以为身饰。 ”拔牙是长大成人的标志,拔牙之后,年轻人才取得婚配的资格。这说明在上古社会,先民曾经历了不同形式的成年礼。由于资料的不足,上古成年礼的情形不能得到直接的说 明,我们只能通过边地
10、民族的仪式生活窥知一二。 古代中国具有成年礼性质的人生礼仪是冠礼和笄礼。冠礼与笄礼如果从最鲜明的外部特征看就是发式的改变。发式是最引人注目的人体面貌特征,以头发的装扮来显示年龄阶段,这大概是中原先民所采用的古老方式,它与文身绣面、拔牙等原始成年礼俗有着同一象征意义。结发加冠与结发加笄都是为了表明男女青年的成熟(生理与心理两方面),较原始的冠礼大概是在成年男子头上加布,并有一定的斋期,表示一种与日常生活的隔离。 根据仪礼、礼记等古代经典对冠礼、笄礼的记述,我们大致可知道冠笄之礼有如下几个主要规定:一有具体的年龄标准,男子 20岁行冠礼,女子15 岁行笄礼:二有特定的地点,冠礼在家庙举行,长子在庙
11、的正位举行,庶子则冠于房外;三有特定的仪式,首先是由主人筮日、筮宾,即用占卜的形式为冠者选择日期和来宾,接着在选定的日期那天由嘉宾主持加冠仪式,行三加之礼,初加缁布冠,再加皮弁,三加爵弁。三加时嘉宾还颂念不同的祝辞,表达对冠者的良好祝愿。加冠以后,要拜见母亲,然后由来宾为冠者 “命字 ”,冠者有了新取的字后,就出见乡邻与尊 长。加冠命字是古代冠礼的中心内容,其主要意义就是以特定的仪式将生命个体从幼年转向成年,从生物人转向社会人,从被保护者变成保护者。冠礼是个体成为社会成员的通过仪式,此后冠者就有祭祀神灵、出征、婚娶以及承担其他社会责任的资格。 宋代统治者积极复兴儒学,鼓吹礼义纲常,冠礼受到重视
12、。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形,对古代的冠礼出现局部的调整。明代是冠礼得到较多施行的时代,我们从明人文集与地方志中可以见到较多的民间举行冠礼的情形。明人加冠年龄一般都在 16 岁至 20岁。冠礼的仪式一般较为简洁随意,举行冠礼的时间,民间遵循古代岁 首加冠的传统,一般都没有训诫之辞与三加的仪式,加冠的冠服已经变成了明代的网巾。网巾虽然仍旧传承着古代以来的束发功能,但它已很难唤起人们在加冠时节的神圣意识,庄严的成人仪式成为习俗相沿的家庭礼节。 清代改变了汉族的传统发式,冠礼束发的标志意义由此失落,这不能不说是对传统冠礼的一大打击。标准形式的冠礼随着人们发式的改变,无以施行。 (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3、【小题 1】下列对我国古代成年礼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历史社会情境发生变化,成年礼的社会文化意义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 B成年礼作为成年(或 成熟)的标志性仪式,在人类族群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C成年礼最明显的外部特征就是发式的改变,加冠命字是古代冠礼的中心内容。 D成年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形式,古代中国最具有成年礼性质的人生礼仪是冠礼和笄礼。 【小题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据考古资料和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上古社会的先民会拔去上颌的一对侧门齿以及犬齿以示长大成人。 B中国古代冠、笄之礼的年龄规定:男子 20岁行冠礼,女子 15岁行笄礼。 C冠礼
14、是个体成为社会成员的通过仪式,据仪礼等经典的 记述,三加之礼(即初加缁布冠,再加皮弁,三加爵弁)是非常庄重的特定仪式。 D宋代重视古代的冠礼并对其作了局部的调整,是为了复兴儒学,让其符合礼义纲常。 【小题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拔牙是古越人长大成人的标志,拔下的牙既可作为身饰也许也是他们婚配时的信物。 B通过古人的发式、冠服等我们可以了解古人年龄阶段的一些信息。 C古代冠礼加冠的冠服往往能唤起人们在加冠时节的神圣意识。 D清朝剃发结辫,标准形式的冠礼无以施行,但成人礼俗不会由此中断。 答案: 【小题 6】 C (张冠李戴, “发式的改变 ”只是冠礼的特征而
15、非 “成年礼的特征 ” 【小题 7】 C ( A项将现象说成了本质,以偏概全, “拔去了颌的一对侧门齿以及犬齿 “只是一般形式,而非绝对如此,张华的记载就未明示。 B项内容只是据礼仪礼记记载的内容,明代加冠年龄都是 1620 岁。 D项因果倒置。) 【小题 8】 A ( A项 “也许也是他们婚配时的信物 ”,无中生有。 B项据文中 “发式是最引人注目的人体面貌特征,以头发的装扮来显示年龄阶段 ”“结发加冠与结发加笄都是为了表明男女青年的成熟 ”等信息可推断。 C项据文中 “加冠 的冠服已经变成了明代的网巾。网巾虽然仍旧传承着古代以来的束发功能,但它已很难唤起人们在加冠时节的神圣意识 ”可推断。
16、 D项据第一段文字推断,虽标准形式的冠礼无以施行,但成人礼不会中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 19题 不需注释的生命 祝 勇 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红尘素居,碌碌诸事中,有的时候, 我们是那么地需要一些注释 ,不论是注释自已,还是注释周围的人、注释整个世界。 孩提时我们总是缠着妈妈问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在寻求着世界的注释。而当妈妈坐在我们的睡榻旁,安详地为我们一一作了解答,我们才能心满意足 地带着一丝微笑睡去。 诗人以 “离人心上秋 ”来释 “愁 ”,以 “黄鸡紫蟹堪携酒。红树青山好放船 ”来注释 “乐 ”,以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来注释 “思 ”,以 “一叫千回首。天高不为闻
17、 ”来注释 “痛 ”,而 我们在一个春天芳香的夜晚开始伏案写下的日记,亦是对自己生命的注释啊! 我们已经习惯于给自己的生命一个解释。 我们汲取知识,是因为我们需要聪慧的大脑;我们锻炼身体,是因为世界等着我们去创造;我们种花莳草,是因为它们的枝脉可以染绿我们的心灵;我们夜夜做梦,是因为我们瑰丽的幻想在夜晚也要接力奔跑 而每当做错一件事情,我 们又总是百般地想给对方一个解释,通过对自己行为的注解来赢得一点点的谅解,以及内心的安宁。 可是啊,我亲爱的朋友,有的时候,我们是不需要注释,不论是我们的思想,还是我们的行为。沉默中,心有灵犀的人自能心领神会,心律不同者即便你费尽口舌他仍会恍然不知。 相传世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玉山 中高 第一 学期 第三次 测试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