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东省新兴县惠能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
《2010年广东省新兴县惠能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广东省新兴县惠能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广东省新兴县惠能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 6 分) 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 2、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 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 答案: 1、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迸发( bn)挫折 (cu)游目骋怀( chn)掎角之势( j) B针灸 (ji)
2、崔嵬( wi)流水淙淙( cn)诲人不倦 (hu) C昵称 (n)日晷( u)不容置喙( hu)循规蹈矩( j) D媲美( p)轮廓( u)酩酊大醉( dng)囿于成见( yu) 答案: C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不过,每个人都有一些理想,来指引着自己辨别是非。 对我来说,以舒适和享乐为目标的生活从来没有吸引力。 以这些目标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套伦理观点只能满足一群牲畜的需要。 始终在我 们面前闪耀着光芒,并且让我充满活着的喜悦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理。 从客观的角度,没完没了地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存在,或者是生命有什么意义,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
3、病的一句是 ( ) A国庆阅兵直播在各地 34辆彩车通过天安门广场中心区时,天安门广场上将展开一幅面积近 2万平方米左右的江山如此多娇的巨型国画。 B该校注意从日常行为规范入手,引导和培养学生勤奋学习、遵守纪律、文明处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C自高中课改以来,每年都有关于语文课文删改的争论。今年,亦有专家提出应删除背影,理由竟是文章里的父亲违反交通,横穿轨道。 D 2009年中国人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男人比女人幸福,北方人普遍比南方人感到幸福,中国幸福感最强的地方是华北,公务员的幸福感排名第一。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由处罚地王到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4、 2010年全国楼市风声鹤唳,但一路狂飙的国内房价仍没有喘息的意愿,同比涨幅仍创 21个月新高。 B改革开放十多年来,中国各大城市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珠江三角洲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步人后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C柳盈盈是我们的班长,深得每一个人的拥护,每次同学聚会,大家都热切盼望她早点来到,但是近来几次柳盈盈总是姗姗来迟,可谓不速之客。 D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的语文读本,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闪烁其词。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人淡如菊文藏金 (刘心武) 我大声呼唤: “林大哥!心武看你来了! ”他瞪圆眼睛 望
5、着我,稍许,现出一个非常强烈的笑容,笑完,我再呼唤,他再回应一个微笑,依然目不转睛地望着我。约四十分钟后,他仙去。这是 2009年 4月 11日下午的事。三十年来林斤澜大哥一贯对我释放人性中至善至美的光辉,他甚至把生命最后的笑容赐予了我,这笑容丰富的含义将滋养我的余生。 在关于他仙去的报道里,出现了 “近看像赵丹,远看像孙道临 ”的形象描绘,还有 “怪味小说家 ”的提法,有 “汪曾祺得到了充分评价,林斤澜没有 ”的喟叹,我很欣慰,因为这些形容、提法、感慨都是我曾公开表述过的,源头在我。 年年春节要给林大哥电话拜年。 2006年他接电话时呵呵大笑: “心武你怎么又暴红起来!你把你那红运分给我点好
6、不好?哈哈哈 -”我的几次暴红林大哥都跟我开过玩笑。林大哥人淡如菊、与世无争,是口碑相传的。但他绝不装雅充圣,他跟记者说过也是俗人,对名对利并非一点也不在乎。我早在 1980年 7月就公开发表一篇文章,称他的短篇小说如 “怪味鸡 ”、 “怪味豆 ”,可称 “怪味小说 ”,我跟他多次细聊过他的一些作品,如姐妹,素描一对姐妹在抗日救亡时代不同的生命流向,读后觉得 “无主题 ”, “太朦胧 ”,却又 “甚舒服 ”、 “心被挠 ”,他很高兴,承认我算知音,但也呵呵自 嘲: “你那 怪味小说 的提法,煞费苦心,可是根本流传不开啊! ”后来有黄子平写了很扎实的评论,用 “老树的精灵 ”来浓缩对他的评价,可
7、惜影响也很有限。现在尽管人们频频称道他的人品、文品,但究竟他在现当代汉文学短篇小说的美学贡献上达到了一个什么高度?还欠评论。 林斤澜和汪曾祺有 “文坛双璧 ”之称。但起码到目前为止,还是汪响林谙的局面。我对汪非常尊重。但我必须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对他的评价似已到顶。依我看来,汪的第一贡献是执笔写出了现代京剧剧本沙家浜,把 “三突出 ”的美学公式体现得天衣无缝。第二贡献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他等于是代其老师沈从文 “继续写小说 ”,把中断了三十年的沈氏香火续上了。总体而言,汪的小说创作是前有师承、后有众多 “私淑弟子 ”的。林斤澜却是绝对独家。前无师承,旁无流派,后无弟子。他非常孤独。而能乐呵呵在
8、孤独的艺术追求中不懈地跋涉,这艺术骨气几人能比? 其实张爱玲原也孤独寂寞。谁知夏志清一本中国现代文学史,轰隆隆地把她和沈从文的价值呈现到金光眩目的程度。有人揭出夏写此书接纳了不洁的赞助,更指出他政治立场的问题,又说他那用英文写成的书沉寂了很久,到三十几年前才先在台湾后在大陆 “引爆 ”,颇不以为然。我与夏 先生有接触,觉得他是个性情中人,是位值得尊重的学者。我读他那本小说史的中译本,就他分析张爱玲金锁记一段而言,确好比从荒原里掘出黄金,那评论的功力不能不服。尽管现在嫌张厌张贬张斥张的言论也理所当然地出现,但喜张迷张赞张崇张的风潮并未过去。一本被张自己宣布永不要面世的小团圆最近竟在海峡两岸隆重推
9、出开始热销,便是证明。 林斤澜人已去而作品尽在。他的短篇小说的美学价值并没有被充分揭示出来。那是一座富矿。而且可能还不是煤矿铁矿而是金矿钻石矿。期待有内地的 “夏志清 ”出现,像把一度尘埋的沈从文、张爱玲及钱钟书的 围城一书的价值开掘出来,先震动学界,继而推广到一般阅读者那样,让我们终于明白,林斤澜不是随便赞他几声人品或对他的小说讲几句 “好话 ”就能搁到一边的。神州大地,或许某一时段会因有评论家将他作品的美学价值挖掘出来而出现 “林热 ”。 有人或许会说,林的小说既然内涵朦胧风格怪异,恐怕不具商业价值,永难轰动流行。请问尤里西斯好懂吗?围城真那么好看吗?厉害的评论,会具有震撼力、穿透力,引导
10、阅读,酿成潮流,而出版商和一般阅读者,都不会放弃机会,在一个时代的文化格局里大赚雅钱和附庸风雅,而我有一个很平实的看法:书 商赚雅钱,读者逐雅潮,动机虽不够雅,却都有利于社会雅文化的养成。 我想,敬爱的林大哥,这时一定在天堂里呵呵地笑我。 【小题 1】文章开头结尾都写到林斤澜的 “笑 ”,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 2】第四、五段用大量的篇幅写汪曾祺和张爱玲两位作家,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5分) 【小题 3】结合文章第七自然段中作者提到的相关观点,联系 “雅文化的养成 ”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案: 【小题 1】 造成虚实相映、首尾呼应之势,突出了林斤澜一惯的笑对人生的精神品格
11、;( 2分) 表现林斤澜临终见到 “知音 ”的欣慰之情,突 出了两人心心相印的深厚情谊。 【小题 1】这两位作家的轰动和林斤澜的际遇形成鲜明的对比( 1分),突出林斤澜艺术创作的孤独寂寞( 1分),说明林斤澜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1分);表现出作者对林斤澜小说价值没引起关注的深深遗憾( 1分)和对其文学价值得到认同的热切期待。( 1分) 【小题 1】 作者的观点是有道理的( 1分)。艺术水准高的作品借助高手的评论宣传可以引导形成阅读潮流( 2分),书商看准商机,大量印刷,可以解决人们的阅读渴求( 2分),客观上能够促进社会雅文化的养成( 1分)。 作者的观点是片面的( 1分)。雅文 化的
12、养成,靠的是雅文化自身的魅力( 2分),仅靠宣传造势和书商对利益的追逐,只能红火一时( 1分),对雅文化的养成起不到持久的推动作用( 1 分)。(结合作者的观点,自圆其说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德富老汉的最后结局 (胡炎) 德富老汉给牛喂足草料后,便开始拉上牛去地里做活。在这样一个晴好的秋日下午。干瘦硬朗的农民德富老汉有着很好的心情,他和他多年相伴的老牛悠搭地踩着村路往自留地里去,所有的乡野风光看上去都熟悉而亲切,就像他身上的一块深及灵魂的皮肤。沙河依旧在汤汤地流,细密的波纹永无疲倦地揉搓着那 轮干净浑圆的日头,麦场上一座座麦秸垛依旧散发着新鲜的麦香。现在,他和老牛已经进入了那
13、片待耙的自留地,走入了他生命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地方。 这会儿年逾六旬的德富老汉打量着遍布麦茬的田野,涅煦的阳光在田野上跳荡,这是个让德富老汉愉快而情意缱绻的地方。德富老汉每当在这片土地上耕种和收割的时候,总能闻到先辈们的汗腥味和臭脚板子的浓郁味道,德富老汉便会陷入一种痴迷,觉得自己正走进一个恒远的梦中。 德富老汉啧出最后一口烟雾,把长长的烟杆子在地上磕了磕,而后深情地打量着他的老牛。这是一头温顺无比的动物,对于鳏居多年的农 民德富老汉来说,它简直是一个宠物是与他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岁月中,老牛以它的温顺、沉默和勤劳给德富老汉带来了极大的安慰。 这会儿,天上的那轮暖阳正在缓缓西移,为德
14、富老汉的人生烘托着一个结局前的氛围,这是一种难以言状的祥和,博大而宽厚,具有无比的包容性。当然,这时的德富老汉对此浑然不知。他审视着他的老牛,他发现老牛的眼睛比平常要亮一些,一束犀利的光穿透了他。德富老汉并没有往别处想,他只是感到老牛是越活越精神了。老牛冲着德富老汉点了点头,德富老汉非常满意地笑了。这是他亲自调教出的牛,德富老汉还记得 当初买下它时的样子,那时的牛是个烈性子,很难驯服的,德富老汉用鞭子蘸上水好一顿抽,牛哆嗦了一阵,便再不敢耍泼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德富老汉细心地照料着日渐衰老的牛,夏扑虻蝇,冬披棉褥,虽然还时不时要抽它一鞭子,牛也是毫无怨言的,只是更肯卖力气。德富老汉想这牛是通人
15、性的,他晓得打是亲骂是爱呢。 德富老汉向他的牛走去,开始为它套上耙犁。德富老汉右手攥住了鞭杆子,说: “伙计,该干活了。 ” 秋目的下午一片静寂。在田野的东北方约十五米处,就是德富老汉先辈们的坟茔,草木丛密十分气派,德富老汉想这会儿先辈们也许正看他耙 地呢,他是铁打的庄稼汉。不会丢先辈们的人。德富老汉向往着在这片田野上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而后到先辈们的中间去聆听他们对他这个后世子孙的评价,那评价一定是不赖的。德富老汉曾为自己设计过几种结局,一种是寿终正寝;一种是正在田里做活便蓦地倒下,永远融入泥土,和先辈们一块扎根在这里,看世代沧海桑田,看自己的后辈们犁地;还有一种最美满的结局是和他的老牛一块
16、静静地老去,相拥辞世,永不分离,为那边的列祖列宗们牵去一头有情有义的牛该是多美的事 !总之,这三种结局都让德富老汉坦然,这是一个温馨的境界。 德富老汉吆喝了一声,这 吆喝声显得格外尖锐,划破长空。阔大的田野渗进了德富老汉的声音,使德富老汉显得十分凸兀而伟大。但是牛站着纹丝不动,好像根本没有听见德富老汉的吆喝。德富老汉感到了某种蹊跷,他又吆喝了一声,整个秋天的下午被他的吆喝声撕开了一条口子,但是牛仍然无动于衷。德富老汉觉得忍无可忍了,他为老牛今日的反常举动大为不满。 “畜牲 !”德富老汉骂了一声,气急败坏地奔到牛头前,劈头盖脸地抽下了鞭子 这个秋日的下午在这里开始定格,德富老汉走进了他最后的结局
17、。就在德富老汉的鞭子抽在老牛脸上的时候,老牛猛地往前一冲,将德富老汉顶在了地 上,然后,老牛前腿跪在德富老汉的腹部,用尖硬的犄角挑开了德富老汉的喉咙 几乎无人可以接受这个结局。德富老汉血肉模糊的身体被送进了先辈们的中间,只是那头老牛被亲戚们打死后并未送去陪伴德富老汉,而是被剁成块分给村人吃掉了。 秋日一派祥和。 (选自 60年小小说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 【小题 1】请概括小说开头两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4分 ) 【小题 2】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 【小题 3】小说最后描写了德富老汉惨死在他心爱的那头牛的犄角下的场景,作者在结局上的这 种处理是
18、否合理 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6分 ) 答案: 【小题 1】 特点:描写和煦的阳光、流淌的河水、溢香的麦秸以及游戏着的狗,突出了秋日乡野静寂怡人、温馨祥和的特点。( 2分) 作用:营造温馨祥和的氛围,烘托主人公愉悦舒心的心情,( 1分)为与下文主人公悲剧命运形成大的 “反差 ”做铺垫。( 1分) 【小题 1】 描写牛被德富老汉细心饲养、调教和使用,表现了德富老汉的勤劳、善良等性格。( 1分) 通过牛顶死德富老汉情节的描写,突出了德富老汉的悲剧命运。( 2分) 通过牛顶死德富老汉情节的描写,表现牛对专 断的爱的反叛,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分) 【小题 1】观点一:作者在结
19、局上的处理是合理的。 从情节上说,结局让德富老汉最后死于他精心饲养、调教、衷爱的那头牛的犄角下,前文是作了层层铺垫的,如 “天上的那轮暖阳正在缓缓西移,为德富老汉的人生烘托着一个结局前的氛围 ”, “他发现老牛的眼睛比平常要亮一些,一束犀利的光穿透了他 ”,以及重笔描写祖先 “坟茔 ”的文字等等,都为小说的结局设下了伏笔,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3 分) 从主题上说,这样的结局处理强调了 “专断的、不平等的爱 ”的悲剧性,也表明了 “世事难料,命运无常,有时甚至结局与愿望相反 ”的生活常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3分) 观点二: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不合理的。 从
20、情节上说,前文虽有铺垫,但伏笔不足,交代不够,不能必然地发展到德富老汉最后死于他精心饲养、调教、衷爱的那头牛的犄角下这一结局,缺乏艺术上的逻辑性。 从主题上看,这一血淋淋的悲剧性的结局,与前文具有诗情画意的描写反差太大,这种悲剧只是偶然现象,作者夸大了悲剧的性质,有违生活的逻辑。 【小题 1】考查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和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级 C级和 D级兼而有之 。 【小题 1】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可以从牛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和表现主题等角度入手分析。 【小题 1】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研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
21、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考生答题时不能脱离文意,要注意考虑到文章的主题和情节结构两个方面。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16分) 中国人的思考方式 (许倬云) 人是能思考的动物,因此 现代人类的动物学分类名称是 “智人 ”。然而思考能力需经过训练始得发展。不同文化训练思考的方法各有所长,于是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考方式。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也许有下列几项特色,而这些特色也影响着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视野与角度。 相对于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的缜密逻辑,中国人比较取径于直观和体会。中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广东省 新兴县 惠能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