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甘肃省镇原县平泉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甘肃省镇原县平泉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甘肃省镇原县平泉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甘肃省镇原县平泉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答案: B 试题分析: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这几个方面:一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二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A错误;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 B正确;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C错误;闻气体气味时,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应用手把气体轻轻的扇过来, D错误。故选 B。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溶液中各
2、部分密度不同 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溶液的概念可知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可能是有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A错误;溶液中可以有多种,但溶剂只有一种, B错误;由于溶液均一性,溶液的各部分完全相同, C错误, D正确。故选 D。 考点:溶液 地球上 71%的面积覆盖着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 1gCaO 投入到 99g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 B常温下 KNO3、 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是饱和溶液 C将 NaCl、蔗糖溶于水后,溶质均以分子形式存在 D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答案: D
3、 试题分析:氧化钙会和水反应, A错误;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即降温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B错误;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溶解后,仍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C错误;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硝酸铵固体溶解吸热, D正确。故选 D。 考点: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构成、溶解现象 酒精( C2H5OH)的某种水溶液,溶质和溶剂中氢原子个数相等,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 23% B 46% C 55% D 72%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个酒精分子中氢原子的数目为 6,现该水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中氢原子个数相等,即水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也是 6,即由 3个水分子。物质的质量可用相
4、对分子质量表示,故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6 46+54 100% =46% ,故选 B。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 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将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配制溶液的烧杯留有水 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塞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答案: D 试题分析:氯化钠固体应放在滤纸上后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A错误;配制溶液的烧杯留有水会导致溶剂的质量变大,从而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错误;为加快固体溶解,用玻璃棒搅拌, C错误。故选 D。 考点:溶液的配制 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
5、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20g B t1 时, 30g甲加入到 50g水中最多可得 70g溶液 C t2 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 D t2 ,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t1 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 乙 答案: D 试题分析:描述溶解度要指明温度, A错误;由图可知 t1 时甲的溶解度是 20g,即 100g水最多溶解 20g甲达到饱和状态,那么 50g水只能溶解 10g, B错误;由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 t2 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后仍是饱和溶液, C错误;乙降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6、甲降温后溶解度变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比较 t1 时甲的溶解度和 t2 时乙溶解度可知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 乙。故选 D。 考点:溶解度曲线 下列检测某溶液 pH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将 pH试纸投入待测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B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沾在置于洁净表而皿的 pH试纸上,半分钟内根据试纸呈现颜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用蒸馏水润湿的 pH试纸上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D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 pH试纸 上, 3分钟后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答案: B 试题分析:将 pH试纸投入待测液,会污染待测液, A错误;用蒸馏水润湿 pH试纸可
7、能导致 PH发生变化, C错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 pH试纸上,半分钟后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D错误。故选 B。 考点: PH的测定 将一定量的乙醇( C2H6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乙醇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 /g 4 6 8 0 0 0 0 反应后质量 /g 0 0 5 4 4 4 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表中 a的值为 2 6 B 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X可能含有氢元素 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 9 6g,则无 X生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可知,反应前乙醇为 4 6g,反应后为 0g
8、,质量减少了 4 6g,是反应物;反应前氧气为 8g,反应后为 0g,质量减少了 8g,是反应物;二氧化碳反应前是 0g,反应后为 4 4g,质量增加了 4 4g,是生成物;水反应前是 0g,反应后为 5 4g,质量增加了 5 4g,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x是生成物,生成了 2 8g, AB错误;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元素的质量不变可知, X 中不含氢元素;乙醇与氧气反应的质量比为 46:96,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 9 6 ,氧气充足,则无 X生成, D正确。故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下列图像与所对应操作相符的是 ( ) A 是对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B 是将镁片和铁片
9、(均足量)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C 是向 HCl与 Na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 Ba(OH)2溶液 D 是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PH 减小,但不会变成中性或酸性, A 错误;镁片和铁片(均足量)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要根据酸的质量计算氢气的质量,那么产生气体的质量相等, B正确; Na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 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难溶于酸,沉淀的质量从原点开始, C错误;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 D错误。故选 B。 考点:图像 现有 X、 Y、 Z三种金属,已知:
10、X和稀硫酸不反应 Z + H2SO4(稀 ) = ZSO4 + H2 X + 2YNO3 = 2Y + X(NO3)2,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A X Y Z B Z X Y C Y Z X D Z Y X 答案: B 试题分析: X和稀硫酸不反应说明 X位于氢的后面; Z + H2SO4(稀 ) = ZSO4 + H2说明 Z位于氢的前面; X能把 Y置换出来。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 X位于 Y的前面。综上可知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Z X Y ,故选 B。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属,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常温下金属都是
11、固体 B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铁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大于钢的含碳量 C炒完菜后,应及时除掉锅底的水,这样可以防止铁锅生锈 D生活中常用铝粉漆对铁制品进行防护 答案: A 试题分析:水银在常温下是液体, A错误。故选 A。 考点:金属 下列有关洗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汽油溶解衣物上的油渍 B用洗洁精乳化餐具上的油污 C用食醋洗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菜刀上的铁锈 答案: D 试题分析:油渍能溶解在汽油中, A正确;用洗洁精乳化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B正确;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用食醋除去, C正确;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只能用酸除去, D错误。故选
12、D。 考点:除杂质的方法 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答案: D 试题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条件。用嘴吹燃着的生日蜡烛时,会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使蜡烛熄灭。故选 D。 考点:灭火的方法 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小的是 (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答案: B 试题分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浓盐酸
13、具有挥发性,放在空气质量会减少;氢氧化钠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导致质量增加;氯化钠放在空气中质量保持不变。故选 B。 考点:物质的性质 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 pH,酸性最强的是 ( ) A胆汁( ) B唾液( ) C血液( ) D胃液( ) 答案: D 试题分析: PH越小,酸性越强。故选 D。 考点:酸碱性强弱的判断 将 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 pH可能是( ) A 6 B 8 C 11 D 14 答案: B 试题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后,碱性减弱,碱性越弱, PH越小,但碱性溶液不会变成中性或酸性溶液。故选 B。 考点:溶液 PH的判断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4、新增 PM2 5指标, PM2 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 5mm的颗粒物。为实现空气质量达标,合理的做法是 ( ) A煤炭直接燃烧 B秸杆焚烧还田 C提倡多开汽车 D开发清洁能源 答案: D 试题分析:煤炭直接燃烧、秸杆焚烧还田 、开汽车均会产生可吸入颗粒物。故选 D。 考点:环境保护 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脱落的固体试剂,小王分别取少量的该固体进行了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该固体最可能是 (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检测水中加入固体前后液体的 PH 固体不溶解,液体 PH几乎没变化 检测盐酸中加入固体前后溶液的 PH 固体溶解,无气体放出,溶液 PH增大 固体灼烧状态下,通入纯净 CO 固
15、体质量减轻,尾气中只检测到 CO与 CO2 A金属单质 B碱 C盐 D金属氧化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 “固体灼烧状态下,通入纯净 CO固体质量减轻,尾气中只检测到 CO与 CO2”说明该物质能与一氧化碳反应,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则该物质具有氧化性,则是金属氧化物。故选 D。 考点:物质的推断 雪花,被人们称为 “冬之精灵 ”,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子在
16、不停的运动, A错误;雪花融化时,水 由固体变成液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错误;雪花的成分都是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C错误。故选 D。 考点:分子的性质 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 B用水区分硝酸铵固体与蔗糖固体 C用 pH试纸区分澄清石灰水和食盐水 D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稀盐酸与稀硫酸 答案: D 试题分析:稀盐酸与稀硫酸均呈酸性,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可用氯化钡检验。故选 D。 考点:物质的鉴别 填空题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小华同学在装置 B中放入高锰酸钾加热,发现导管被粉末堵塞,同学小明指出造成这
17、种后果主要是因为小华忘记了在试管中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装置 A和 C都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 A和 C相比,具有哪些优点? _ _(答出一条即可)。 ( 3)常温下 NO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 NO2气体。为了收集纯净的 NO气体,利用图 、 所示装置,用橡皮管将 (填导管口字母)与 c相连组成收集装置。收集时,应先在 中装满 。 答案:( 1)放一团棉花 2KMnO4 K2MnO4+MnO2+O2 ( 2)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 3) b 加满水 试题分析:(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2K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甘肃省 镇原县 平泉 中学 九年级 上学 期末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