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产生下列现象时,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 B干冰升华 C美酒飘香 D石蜡熔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食物变质是物质发生了缓慢氧化,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干冰升华是固态的二氧化碳由固态变成气态,状态发生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美酒飘香是酒精挥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石蜡由固体变成液体状态发生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A。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某化学兴
2、趣小组的同学开展如下图所示实验。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溶液含有盐酸 B 中一定没有盐酸 C 中加入镁粉时一定有气泡冒出 D 中的固体一定是铁 答案: B 试题分析:铁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烧杯 2中无固体说明铁已经完全反应;向烧杯 2中加镁,镁能把硫酸亚铁中的铁置换出来,若烧杯 3中有稀盐酸,则不可能有固体剩余,现有固体剩余,说明烧杯 3 中一定没有盐酸,但烧杯 2中是否由盐酸不能确定。故选 B。 考点:物质的反应 某同学用图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锥形瓶中放入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具体操作有:
3、 从 a端通入二氧化碳; 从 a端通入氮气; 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从 b端通人二氧化碳; 从 b端通人氮气。 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则要做对比实验,即要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加水后石蕊变成了红色。 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探究一氧化碳的性质。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应先点燃装置 的酒精灯,再通一氧化碳,以免污染空气 B实验中可观察到装置 的玻璃管内黑色固体变成光亮红色 C装置 可验证二氧化碳,还可以吸收一定量二氧化碳 D实验结束时,先熄灭装置 的酒精灯,继续通
4、一氧化碳至玻璃管冷却 答案: A 试题分析:实验前,应先通一氧化碳,再点燃装置 的酒精灯,目的是把玻璃管内的空气排尽,以免发生爆炸, A错误。故选 A。 考点:一氧化碳的性质 高铁酸钾 (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受热时发生如下反应 4K2FeO4 2R+4K2O+3O2。则 R的化学式为( ) A Fe B FeO C Fe2O3 D Fe3O4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K:8, Fe:4 ,O:16 , 反应后 K:8, O:10,,故 R的化学式为 Fe2O3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5、,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 C自然界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可以大大降低水的硬度 D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答案: C 试题分析: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有煮沸和蒸馏两种方法, C错误。故选 C。 考点:化学与生活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胶头滴管的使用要注意,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内部,以免污染试剂,使用完以后也不能横放或倒置以免腐蚀橡胶帽, A错误;给液体加热,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总容积的三分一, B错误;称量时要 “左物右码 ”,物质和砝
6、码的位置正好放反了, C错误;检查气密性时要注意 “一浸、二握、三看 ”, D正确。故选 D。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D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物理性质是大量的粒子聚集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故选 B。 考点:分子和原子 填空题 根据要求填空: ( 1)氮气的化学式 ; ( 2)在实验室可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N2; 2KMnO4 K2MnO4+MnO2+O2 试题分析: (1)一
7、个氮分子由两个氮原子构成; ( 2)试管口由一团棉花,说明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同时,还生成了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 +MnO2 + O2。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 1)图 A表示镁的原子序数为 ,相对原子质量为 ; ( 2)图 B表示的是 (填 “金属 ”或 “非金属 ”)元素的原子; ( 3)图 A、 B表示的两种元素可形成化合物。该事实能说明 (填 “分子 ”、 “原子 ”或 “离子 ”)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答案:( 1) 12 ; 24.31( 2)非金属( 3)离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湖北省 武汉市 部分 学校 九年级 上学 期期 联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