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学习科学知识可以用来辨别 “真 ”、 “伪 ”,通过分析下列叙述属于 “真 ”的是 A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B一种物质能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其他物质,说明反应物及生成物中应含有同种元素 C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因此需要经常补充钙单质 D有人称自己有特异功能,能将普通的铜、铝转变成黄金 答案: B 试题分析: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的食品, A错误;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 B正确;铜、铝、黄金这三种物质的组成元素不相同,能将普通的铜、铝转变成黄金违背质量守恒定律, D错误;青少
2、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因此需要经常补充钙元素,钙单质不能被人体吸收,C错误;故选 B。 考点:有关化学的知识 下列区分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区分空气与二氧化碳 B用水区分 CuO粉末与 MnO2粉末 C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 D用加热的方法区分碳酸氢铵同体与蔗糖固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空气中含有氧气,燃着的木条不会熄灭,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放入燃着的木条,燃着的木条会熄灭, A正确; CuO粉末与 MnO2粉末都难溶于水,不能用水区分, B错误;硬水与软水 可用肥皂水鉴别,若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反之则为硬水, C 正确;加热碳酸氢铵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3、而蔗糖不会, D正确;故选 D。 考点:物质的鉴别 蒸馏水中不能养鱼,是因为 A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氧原子 B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氧分子 C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 D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氧离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鱼呼吸需要氧气,而蒸馏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几乎不含氧气,故不能养鱼。故选 B。 考点:纯净物的组成 下列有关 “化学之最 ”的描述其对应的化学符号表示错误的是 A太阳上最丰富的元素 -H B地壳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SiO2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N D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H2O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 O、 Si、 Al
4、、 Fe ,所以居前两位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SiO2 , B正确;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N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N ; C错误;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原子,故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故选 C。 考点:化学之最 下列对打火机主要燃料丁烷 (C4H10)的看法错误的是 A从组成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从结构上看:丁烷由 4个碳原子、 10个氢原子构成 C从变化上看:丁烷燃烧发生氧化反应 D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宏观上丁烷 (C4H10)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微观上丁烷(C4H
5、10)是由丁烷分子构成的,一个丁烷分子由 4个碳原子和 10个氧原子构成。由于丁烷可作燃料,说明它具有可燃性,燃烧是和氧气发生反应,是氧化反应。故选 B。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原子可以通过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 C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A正确;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 B正确;在原子中,质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 1836倍,所以说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C正确;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变,化
6、学变化就是生产了新分子的变化, D错误。故选 D。 考点:分子、原子和离子 高铁酸钠 (Na2FeO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净水消毒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A 3 B 2 C 5 D 6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的原则,已知 Na的化合价为 +1价, O的化合价为 -2价,设 Na2FeO4中 Fe的化合价为 x,则:( +1)2+x+( -2) 4=0,解得 x=+6,正确。故选 D。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染发时常用到的着色剂 对苯二胺,化学式为 C6H8N2,是一种有毒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苯二胺中含有
7、 N2分子 B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6: 8: 2 C对苯二胺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氮原子组成 D对苯二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对苯二胺的化学式为 C6H8N2,可知对苯二胺是由分子构成的,每个对苯二胺分子由 6个碳原子、 8个氢原子和 2个氮原子构成, A错误;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 126: 18: 142=18: 2: 7 , C错 误;对苯二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再除以对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 D正确;故选 C。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及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下图是表示某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
8、”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宏观上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即氧化物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分子, A 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分子,可能是氧化物;B中含有两种分子,是混合物; C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单质; D中含有多种分子是混合物。故选 A。 考点:氧化物的微观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那么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 B分子由原子构成,因此在相同条件下,一个分子一定比一个原子大 C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微粒和构成干冰的微粒不同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共含有三个原子 答案: D 试题分
9、析:某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该气体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是酸性气体,酸性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二氧化硫, A除去;分子由原子构成,只能说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但其他的分子和原子不能如此比较, B错误;干冰是固 体的二氧化碳,两者是同种物质, C错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共含有三个原子, D正确。故选 D。 考点:分子的构成和性质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 9: 8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 0g
10、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可知,反应前乙的质量是 2g,反应后是11g,则说明反应中生成了 9g;丙则是由 20g变成 28g,即反应生成了 8g;丁由 22g变成 5g,则说明反应中反应掉了 17g;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有:乙 +丙 =丁 =17 g,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那么甲要么没有参加反应,要么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正确;该反应可表示为丁 乙 +丙,属分解反应, A正确;乙变化的质量比为 9,丙变化的质量为 8,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 9: 8, C正确;反应后甲的质量为 5g, D错误。故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
11、立即盖上锅盖 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 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D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布扑盖 隔离空气又降温 答案: B 试题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针对燃烧的条件可确定灭火的方法有:一是清除和隔离可燃物;二是隔离空气;三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A正确;木材着火用水泼灭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B错误,物质的着火的是不变的;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 清
12、除和隔离可燃物, C正确;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布扑盖 隔离空气又降温, D正确。故选 B。 考点:灭火的方法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是因为氧气的浓度太低, A正确;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但在高温时能与许多物质反应, B正确;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C 正确;铜片和铜粉是同种物质,只是大小不同,说明和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有关 , D错误。故选 D。 考点: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实验测得 NaHCO3与 MgCO3的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下列说法不正
13、确的是 A混合物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 4 B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7 C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3a% D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4a% 答案: D 试题分析: NaHCO3 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 4 , MgCO3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也为 1: 4,由此可知混合物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 4,A正确;由 NaHCO3与 MgCO3 的化学式可知, 只有 NaHCO3 中含有氢元素,在NaHCO3 中 Na: H=23:1,现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那么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3a%, C 正确;混合物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
14、4, MgCO3中 Mg:C: O=2:1:4,所以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7, C正确;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 a%-23a%-1/7 ; D错误。故选 D。 考点: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倾倒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沿烧杯内壁留下,并聚集在底部,然后逐渐上升,把烧杯内的空气由下而上排出,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A正确;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B错误;测得氧气的含量,不能用木炭,因为木炭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装置内压强变化不大,进入的水的量也就不多,故用此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5、结果会偏低, C错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但瓶口不能盖瓶塞,否则空气不能排出, D错误。故选 A。 考点:基本实验操作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淡化海水可解决淡水紧缺问题 B日常生活中的水大多是混合物 C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 D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过滤只除去了难溶性物质, C错误;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有煮沸和蒸馏,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 D正确。故选 C。 考点:水资源及水的净化 对能量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有化学变化才有能量的转化 B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C干电池在放电时内部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释放出电能
16、 D绿色植物要吸收太阳能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中也有能量的转化,如电灯发光,电能转化为光能, A错误;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有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也有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 正确;干电池在放电时内部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有电子的得失,C正确;光合作用是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D正确。故选 A。 考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认识物质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物质。下列变化中,与其他变化有根本区别的一种是 A灯泡通电发光 B运行电脑 C铁片放在空气中生锈 D石蜡受热熔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 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17、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灯泡通电发光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B运行电脑也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C铁片放在空气中生锈,铁变成铁锈,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石蜡受热熔化,石蜡固态变成液态,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用金属汞作温度计中的液体 B铜用于制造导线 C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 D用二氧化碳作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用金属汞作温度计中的液体,是利用汞在常温下是液体的物理性质; B铜用于制造导线,利用了铜的导电性的物理性质; C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利用酒精
18、易挥发的物理性质; D用二氧化碳作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在光照的条件下产生有机物的化学性质;故选 D。 考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下列有关氧气的认识,正确的是 A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B可燃物接触氧气就能够燃烧 C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D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A错误;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 B 错误;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水中溶有氧
19、气,氧气是难溶于水的气体;故选C。 考点:氧气的性质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金刚石 B氮气 C干冰 D氯化钠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有金属单质、固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单质这三类物质,金刚石属固态的非金属单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故选 A。 考点:物质的构成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捂住试管一会儿,再将导管伸入烧杯内水中 C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D制备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 答案: B 试题分析:检查装置气密性的一般过程是 “一浸、二握、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苏省 苏州市 城区 九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