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历史上最先精确地确定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的物理学家是 A安培 B伏特 C奥斯特 D焦耳 答案: D 试题分析:焦耳精确地测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总结出了著名的焦耳定律。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考点:焦耳定律 LED灯具有节能、环保特点 “220V 11W”LED灯泡和 “220V 60W”白炽灯泡正常发光的亮度相当与白炽灯泡相比, LED灯泡可以节能约为 A 18.3% B 83.5% C 16.5% D 81.7% 答案: D 试题分析:节约电能的百分比为: 考点
2、:电能 电功率 标有 “6V 3W”的小灯泡,通过它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若把它与一只阻值为 16的电阻并联接在电压为 4V的电路中,则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为 A 3W B 4W C 2.6W D 2.3W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图像中可知,当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4V 时,通过它的电流为 0.4A,则灯泡的实际功率为 ,电阻消耗的功率为,所以整个电路的总功率为 考点:电功率的计算 城市下水道井盖丢失导致行人坠入下水道的悲剧时有发生,令人痛心为此,某同学设计了一种警示电路:在井口安装一环形灯 L,井盖相当于开关 S;正常情况下( S闭合),灯 L不亮;一旦井盖丢失( S断开),灯 L即亮起,以
3、警示行人下图中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 S闭合,控制电路接通,电磁铁有磁性,向下吸引衔铁,使衔铁与上面的静触点分离,与下面的静触点接通,此时灯灭,一旦井盖丢失( S断开),灯 L即亮起,所以灯应该与上面的静触点是连通的, 而 A中是开关 S闭合时,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街铁向下运动,故灯光会亮,与要求 不相符, A不对; B是开关 S闭合时街铁向下,灯光断路,不亮,而 S断开时,电磁铁没磁性,街铁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运动,灯泡被接通,发光,故B是正确的; C、 D中无论开关 S闭合与断开,灯泡都发光,故它们都不对。 考点:电磁继电器 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发现灯泡 L1亮、
4、L2不亮,调节变阻器滑片 P,灯泡 L1的亮度发生变化,但灯泡 L2始终不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灯泡 L2灯丝断了 B滑动变阻器短路了 C滑动变阻器接触不良 D灯泡 L2被短路了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串联电路中,若只有一个用电器工作,则电路中不能发生断路,若发生断路,则整个电路都不会有电流,所有的用电器都不会工作接触不良也是断路的一种若灯泡 L2灯丝断了,则 L1也不能发光,所以 A错误;若滑动变阻器短路了,则调节滑动变阻器不会引起 L1亮度的变化,所以 B错误;若灯 L2短路了,则 L2不亮, L1照常发光,所以 C正确;若滑动变阻器接触不良,则整个电路断路,两灯都不亮,所以
5、D错误故选 C 考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甲升降机比乙升降机的机械效率高,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 的高度两者相比,甲升降机 A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少 B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多 C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较少 D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较多 答案: A 试题分析: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说明有用功相等。甲的机械效率高,根据 可得,甲做的总功少。 考点:机械效率 关于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运动的越快,物体的内能越大 C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D温度越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越多 答案: C 试题分析: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 A
6、 错;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种类、质量、温度、状态等因素有关,与物体运动快慢无关, B错;同一物体的种类、质量一定,温度升高,分子动能增大,分子势能可能不变(不发生物态变化),可能增大(发生物态变化),所以内能增大, C对;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内能,不是物体具有的那一部分内能, D错。 考点:温度、热量和内能 在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或有关装置工作时,能量转化由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是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A、下压活塞时,活塞对封闭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这是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在该冲程中,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
7、的机械能,不符合题意; C、电暖器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内能,不符合题意; D、水蒸气对活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 A。考点:能的转化 2013年 12月 14日, “嫦娥三号 ”轻盈地在月球上实现了 “软着陆 ”,嫦娥三号接近月球表面过程可简化为三个阶段:距离月球表面 15km时打开反推发动机减速,下降到距月球表面 h 100m高处时悬停,寻找合适落月点;找到落月点后继续下降,距月球表面 h 4m时速度再次减为 0;此 后,关闭所有发动机,使它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到月球表面在关闭发动机自由下落过程中,它的 A动能减少,势能增大 B动能增大,势能减少 C动能减少,势能
8、减少 D动能增大,势能增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 “嫦娥三号 ”的质量一定,自由下落时,速度增大,所以动能增大,高度减小,所以重力势能减小。 考点:动能和势能 在如图所示的电器中,工作时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电熨斗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工作时把电能全部转化成内能;电脑把电能转化成光能和内能;电风扇和洗衣机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和内能。 考点:能的转化 下列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力学中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A、 B、 D三图中,有力,没距离,所以力没做功。只有 C图中的
9、事例人克服重力做了功。 考点:力学中的功 下列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起子和钢丝钳是省力杠杆,用很小的力就能克服很大的 力;托盘天平是等臂杠杆;镊子是费力杠杆,但是好处是省距离。 考点:杠杆的应用 实验题 ( 6分)下表是小明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收集的有关数据 (1)请在图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3)在实验中,应当 拉动弹簧测力计,才能通过弹簧测力计准确读出拉力的值 (4)用同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提升的物重增加时,除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额外功外,其它额外功将 (选填 “变大 ”、 “变小 ”或 “不变 ”)进一步分析可知,在
10、动滑轮和绳重一定的情况下,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和 有关。 答案:( 1)见下图: ( 2) 66.7%;( 3)竖直匀速;( 4)变大;物重;摩擦 试题分析:( 1)由表格中数据得知 h=0.1m, s=0.3m,则 s=3h,所以动滑轮重力由三根绳子承担; ( 2) ; ( 3)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向上匀速运动时,测力计的指针才能稳定地指示在一个位置,才能准确读出拉力的值; ( 4)物重增加时,转动部分受到的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大,克服摩擦所做的额外功增多,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摩擦有关;当动滑轮重、绳重、摩擦一定时,物体越重,根据公式 可知,有用功越大,则机械效率, 一定, 越大, 越小,
11、 也越小,越大,即 越大。 考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3分)利用如图所装置探究 “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将小球 A、 B分别拉到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 的位置,然后都由静止释放,当小球摆动到竖直位置时,将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 C发生碰撞,木块都会在水平面上滑行一定距离后停止,图中的摆长 L都相同, 12,球 A、 B的质量分别为 mA 、 mB,( mAmB) (1)如图甲、乙所示,同时释放 A、 B,观察到它们并排摆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同时到达竖直位置,这表明两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速度大小与小球的 无关 (2)如图甲、乙所示,观察到 B球能将木块 C撞得更远由此可得出结
12、论: (3)如图乙、丙所示,图丙中木块 C滑行得更远些,由此可得出结论: 答案:( 1)质量;( 2)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它具有的动能越大;( 3)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它具有的动能越大 试题分析:( 1)球 A、 B的质量不同,但摆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即速度相同,说明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速度大小与小球的质量无关; ( 2) B球能将木块 C撞得更远,说明 B球动能大,此时 , ,所以可得结论: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它具有的动能越大; ( 3)在丙图中, B球被拉开的角度大,则它摆动到竖直位置时的速度大,同一小球质量一定,速度大时,把木块撞得更远,说明质量相同
13、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它具有的动能越大 考点:动能 控制变量法 ( 6分)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 “左 ”或 “右 ”)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在 位置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 A点处挂 4个钩码,在 B点处挂 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 ;为什么? (
14、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 “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 ”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 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答案:( 1)左;水平;力臂;( 2)实验次数太少,得不到普遍的规律;( 3)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试题分析:( 1)调节杠杆水平平衡时,如果右端下沉,则两端的平衡螺母都应向左调节;由于在实验中,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竖直的,所以杠杆处于水平位置时,力臂恰好沿着杠杆,便于测量; ( 2)只做一次实验时,结果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到普遍的结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苏省 苏州市 常熟市 九年级 上学 期期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