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刘潭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刘潭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刘潭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刘潭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一座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古城遗址时,发现的下列古代文化遗迹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 A在甲骨上刻字 B用泥土筑城墙 C烧制陶瓷器皿 D磨制玉石饰品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在甲骨上刻字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用泥土筑城墙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烧制陶瓷器皿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磨制玉石饰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下列关于物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核外电子数:
2、氖原子铵根离子 B化学活泼性:氧气氮气 C密度:空气氧气 D二氧化碳含量:空气呼出气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氖原子,铵根离子核外电子数都是 10, A错误;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B错误; C、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2,而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29,故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C正确; D、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要比空气中二氧化碳多的多, D错误 . 考点:核外电子数计算,氧气及氮气性质比较,气体密度的比较及二氧化碳的含量 . 如图所示: 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 1个丙分子和 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B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
3、单质 C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 D乙分子中只含一种原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微观反应图中没有给出乙物质的分子构成,因此,不能因此得出反应中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的结论;故 A不正确; B、丙物质的分子由 2个B原子构成,即物质丙由元素 B组成的单质;故 B正确; C、物质甲的分子由 3个 A原 子和 1个 B原子构成,即物质甲是由 A、 B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反应物的 2个分子中共有 6个 A原子、 2个 B原子,而反应后生成物丙的 1个分子中含 2个 B原子,则生成物乙的 3个分子中应含 6个 A原子,则每个乙
4、分子中含 2个 A原子 ,只含一种原子;故 D正确 .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氧气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科技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鱼、虾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 D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氧气是分解反应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鱼、虾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而不是易溶于水, A选项说法错误; 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说法正确;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不是可燃物,是助燃剂; D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
5、气法得到氧气,是利用沸点不同,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 考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制法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C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分子和原子不能直接比较大小,错误; B、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正确; C、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氢原子除外,错误; D、不带电的粒子除了分子、原子,还有中子,错误 . 考点:分子和原子、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在实验室应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下列操作不
6、正确的是 A做铁丝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先预留少量的水,后将加热至红热的铁丝伸入瓶中 B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C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时,先预热,后对着固体所在部位集中加热 D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结束,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撤离水槽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做铁丝燃烧的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内放一些水或沙是防止灼热的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正确; B、点燃可燃性气体如 H2、 CO等时,为防止爆炸要先验纯后点燃,故正确; C、试管加热时为防止局部骤热发生爆炸,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故正确; D、用排水 法收集气体后,为防止液体倒吸炸裂试管,应该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故错误 .
7、考点: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建设城市,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到的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倡导废旧电池的统一回收处理 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对尾气排放不达标的车辆进行改进,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处理,可以防止土壤和水资源,故正确; 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有利于净化大气污染; 禁止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机动车上路,可以防治大气污染,符合生态理念; 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土壤污染 ; 中露天焚烧处理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烟尘造成空气污染;故选 A
8、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白色污染与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二甲醚( CH3OCH3)是一种比较惰性的非腐蚀性有机物,不致癌,对大气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在对流层中 易于降解,是一种优良的绿色化工产品。下列关于二甲醚的叙述错误的是 二甲醚由三种元素组成 二甲醚分子由 2个碳原子、 6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 二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6 二甲醚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 3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由二甲醚的化学式可知,二甲醚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1个二甲醚分子是由 2个碳原子、 6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的
9、,故选项说法错误 二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2+16+16=46,故选项说法正确 二甲醚中碳、氢 的质量比为( 122):( 16) =12: 3,故选项说法错误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下列物质: 冰水混合物; 液氮; 硫酸铜; 硫粉; 食醋; 五氧化二磷。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 答案: 试题分析: 食醋中含有醋酸和水,属于混合物 ; 冰水混合物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也是化合物; 液氮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 硫酸铜化学式 CuSO4属于纯净物中化合物; 硫
10、粉的化学式为 S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 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也是氧化物 .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现有 A、 B、 C、 D四种元素,其中 A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B元素是生物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C+的核外没有电子, D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 7个电子。则: A元素的名称是 , B元素的离子符号是 ,C元素形成单质的化学式是 , D的元素符号是 , A、 B、 C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答案:铝 , O2- , H2, Cl , Al( OH) 3 试题分析: A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
11、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水中氧元素质量大,所以 B是氧元素,其离子符号为 O2-; C核外无中子为氢,其形成的单质为 H2; D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 7个电子,应为 2,8,7结构,是氯,符号为 Cl;A、 B、 C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Al( OH) 3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如图,这四位同学描述的是同一化学符号,此化学符号是 A HCN B O3 C CO2 D NH3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该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 1个分子由 3个原子构成 A、 HCN 是由 3 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 O
12、3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 CO2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 1个分子由 3个原子构成,故选项符合题意 ;D、 NH3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但 1个分子由 4个原子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原子序数为 94的钚( 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 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 145 B核电荷数为 239 C质子数为 94 D核外电子数为 94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 94,则其质子数为 94,质子数 +中子数 =239,则其中子
13、数为 239-94=145,所以正确; B、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 94,则其核电荷数为 94,所以错误; C、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 94,则其质子数为 94,所以正确; D、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 94,则其核外电子数为 94,所以正确,故选 B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下图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元素原子序数为 16 B此元素的符号为 S C此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此原子的质量为 32.06g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14、、题目中的元素周期表中的硫元素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16,故 A说法正确; B、硫的元素符号为 S,故 B正确; C、硫为石字旁,所以为非金属元素,故 C正确; D、由题目中的元素周期表可知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2.06,而质量不是 32.06g,故 D说法错误 .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方法中,能将硬水软化的是 A煮沸 B沉淀 C吸附 D过滤 答案: A 试题分析:烧开水时会发现有水垢产生,水垢就是水中钙镁离子在加热过程中形成不溶的碳酸钙、氢氧化镁等物质而沉淀出来一种混合物质,降低水中钙镁离子含量,硬水变成软水;而蒸馏是把水
15、加热变成水蒸气然后再冷凝成水,此过程彻底去除了水中杂质,因此蒸馏水为纯净物总之,煮沸、蒸馏都是常用的将硬水变成软水的方法故选 A 考点:硬水与软水 生活中常接触到 “加碘食盐 ”、 “高钙牛奶 ”,其中的 “碘 ”和 “钙 ”应理解为 A单质 B分子 C元素 D原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 “加碘食盐 ”、 “高钙牛奶 ”中的 “钙、碘 ”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 “钙、碘 ”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 C 考点:元素的概念 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食物腐烂 B酒的酿造 C动植物呼吸 D汽油燃烧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食物腐烂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
16、缓慢氧化过程,故A错; B、酿造酒的过程很缓慢不易被觉察到,属于缓慢氧化,故 B错; C、动植物呼吸的过程反应缓慢,不容易察觉,属于缓慢氧化,故 C错 ;D、汽油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过滤河水 D检查装置气密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 “两查、两禁、一不可 ”,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 试管内壁
17、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漏斗的下端紧靠接受的烧杯,并用玻璃棒引流,故图中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 D 考点:加热器皿 -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实验操作;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人体吸入的氧气有 2%转化成活性氧,它因加速人体衰老而被称为 “夺命杀手 ”。我国科学家正尝试用 Na2SeO3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 Na2SeO3中 Se(硒)元素的化合价为 A +2 B +4 C +6 D -2 答案: B 试题分析:钠元素显 +1价,氧元素显
18、-2价,设 Se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 2+x+( -2) 3=0,则 x=+4价故选 B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摘自 2013年 月 日无锡日报上 “无锡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的部分内容,图表中的首要污染物 X不可能是 A二氧化硫 B可吸入颗粒物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碳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二氧化硫刺激呼吸道,是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B、可吸入颗粒物属于粉尘污染,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氮属于有害气体,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选项正确;故选 D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
19、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有大量白雾生成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 A说法错误; A、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故 B说法正确; C、蜡烛在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瓶壁出现水雾,现象不能描述为二氧化碳和水; D、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持续红热,而在氧气中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B八月桂花飘香,说明
20、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空气中的氧气和海水中的氧气都能供给呼吸,说明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温度越高,分子运 动越快,所以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的快此说法正确 B、八月桂花飘香,说明香味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人嗅到,这种说法正确 ;C、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分子运动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子的能量增大,但分子的体积不变,此说法错误 ;D、空气中的氧气和海水中的氧气都是氧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此说法正确 .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度一定加快 B使用催化剂
21、可改变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C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产量 D不使用催化剂物质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 A错误; B、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 B正确; C、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 D错误 ;D、不使用催化剂物质也能发生化学反应,例如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也能缓慢分解放出氧气,故 D错误;故选 B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填空题 ( 10分)根据下面的装置图回答问题: ( 1)写出图中标有
22、a、 b的仪器名称: a , b 。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 填序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收集的气体呈紫红色的原因是 。 加热时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 ( 3)选用 B和 C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实验室利用该套装置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 ,若用 F装置收集生成的氧气,气体应从 (选填 “c”或 “d”)端导入。 ( 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硫化氢( H2S)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的气体。 由固体硫化亚铁( FeS)和硫酸( H2SO4)溶液反应能制取硫化氢,同时生成硫酸亚铁。制取硫化氢的装置组合是 (填序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答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苏省 无锡市 北塘区刘潭 实验学校 九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