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干冰升华 C蜡烛燃烧 D菠萝榨汁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A 选项冰雪融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选项干冰升华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 选项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答案:选择 C;D选项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 生产、生活中会用到不同的 “洗涤 ”,下列 “洗涤 ”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A用食盐水清洗金属表面的铁锈 B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脂 C
2、用盐酸清洗热水瓶里长期积淀的水垢(主要成份: CaCO3) D用洗洁精清洗餐盘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选项用食盐水清洗金属表面的铁锈,不能达到目的,因为食盐水既不能与铁锈反应也不能乳化,所以答案:选择 A; B选项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脂,溶解能达到目的; C选项用盐酸清洗热水瓶里长期积淀的水垢能达到目的反应溶解; D选项用洗洁精清洗餐盘,能达到目的乳化洗涤 考点:溶解或乳化 探究金属性质时,将锌粒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锌粒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析出,还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的 “异常 ”现象。推测该气体可能是 A氢气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
3、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可以排除 CD,依据置换反应的特点硫酸根要与金属锌结合,所以产生的气体可能是生成硫酸铜是剩余的硫酸与金属锌反应得到的氢气,故答案:选择 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置换反应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水的电解 B木炭在密闭容器内燃烧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D某温度下,向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选项错误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1:8; B选项错误二氧化碳的质量应有没到最多,不能不变; C选项错误,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生成的氧气应有一个最大值不能无限制的增加; D选项是正确的叙述,答案:选择 D。 考点:电
4、解水、木炭燃烧、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现代科技证明,葡萄酒中含有的白藜芦醇具有美容养颜之功效下列关于白藜芦醇( C14H1203)的说法错误的是 A白藜芦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白藜芦醇中碳、氢、氧元素的个数比为 14: 12: 3 C白藜芦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28 D白藜芦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4: 1: 4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白藜芦醇( C14H1203)的化学式可知, A选项白藜芦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是正确的叙述; B选项白藜芦醇中碳、氢、氧元素的个数比为14: 12: 3 是错误的叙述,因为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所以答案:选择 B;
5、C选项白藜芦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28,是正确的叙述; D选项白藜芦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4: 1: 4是正确的叙述 考点: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且有黑色固体生成 B铝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将 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答案: AD 试题分析: A选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且有黑色固体生成是正确的叙述; 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铝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白色固体; 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气体; D选项将 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是
6、正确的叙述,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 酸 考点:氧气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 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就能燃烧 B常温下所有金属都是银白色的固体 C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铁丝浸没在水中比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选项错误,物质燃烧应该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银白色的固体; C选项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是正确的叙述,答案:选择 C; 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铁丝浸没在水中比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更不易生锈 考点:燃烧条件、金属的物理性质、溶解度的外界条件、铁生锈
7、的条件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将 20 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40 后溶液仍然饱和 C天然淡水经沉降、过滤、吸附、灭菌等净化操作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 D水( H2O)和过氧化氢( H2O2)分子中都含有氢气分子 答案: AC 试题分析: A 选项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温饱和溶液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C选项天然淡水经沉降、过滤、吸附、灭菌等净化操作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是正确的叙述; 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水( H2O)和过氧化氢( H
8、2O2)分子中都含有氢原子 考点:水的作用 在 80 时,物质 A的溶解度比 B小。分别取等质量的 A、 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30 ,析出 A、 B晶体的质量分别为 mg 和 ng( A、 B均不含结晶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80 时, A饱和溶液与 B饱和溶液相比,前者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比后者小 B 30 时, 若 A的溶解度比 B大,则 m一定小于 n C 30 时,若 A的溶解度比 B小,则 m一定大于 n D 30 时, A 饱和溶液与 B饱和溶液相比,后者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前者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没有说明溶液的质量; B选项由题意可知,是
9、正确的叙述,答案:选择 B; 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降温前后溶解度都小,那就看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大小无法确定; 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大小关系要看 m和 n的关系确定 考点:溶解度与结晶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水鉴别蔗糖和硝酸铵 B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水和酒精 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D用燃烧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选项可利用温度的改变用水鉴别蔗糖和硝酸铵的方案可行; B选项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水和酒精,酒精有特殊香味而水无味可行; C选项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方案可行; D选项用燃烧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是不可行的,因为二者都不支持燃烧,故答案:选择
10、D 考点:物质的鉴别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答案: 食品安全无小事,央视最近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主要介绍了 “饮食健康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为了使鸡速成在鸡饲料中添加各种抗生 素 B为了使白酒的口感更好在其中加入超量塑化剂 C为去除皮蛋的涩味,食用时加入一定量的醋 D为节约成本,饭店重复使用植物油炸制食品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饮食不健康; 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塑化剂超量对人体造成伤害; C选项符合饮食健康,答案:选择 C; 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这样会增加致癌物质 考点:化学与生活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 “生态文明建设 ”首次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
11、和环境保护力度。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合理开发洁净能源 B全面关停化工企业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D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和塑料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项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能减少污染; B选项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关掉化工企业社会生活会受到影响,所以答案:选择 B; C选项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能较少空气污染; D选项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减少空气污染和白色污染 考点:环境污染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 B硅 C铝 D铁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顺序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故得出答案:为 C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臭氧( O3)主要分布在距地面
12、 10-20Km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由臭氧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 A纯净物 B混合物 C化合物 D氧化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在微观上是由一种分子构成,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有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由题中可知臭氧分子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所以臭氧这种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答案:选择 A 考点:纯净物的概念 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食盐水 B矿泉水 C蒸馏水 D冰汽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选项食盐水是混合物且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溶液; B选项矿泉水是混合物且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溶液; C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
13、物,答案:选择 C; D选项冰镇汽水,属于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是溶液 考点:溶液的定义 燃烧镁条时,夹持镁条用 A坩埚钳 B试管夹 C手 D止水夹 答案: A 试题分析:镁条燃烧时夹持镁条的仪器是坩埚钳,答案:选择 A 考点:基本仪器的使用 人体内缺碘元素易导致 A侏儒症 B佝偻病 C贫血症 D甲状腺疾病 答案: D 试题分析:碘元素是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所以人体内缺碘元素所造成的甲状腺病即 “大脖子病 ”,所以答案:选择 D 考点:碘元素的作用 野炊结束后,同学们及时用沙土盖灭火堆,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A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离 B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撤离可燃物 答案: A
14、 试题分析:野炊结束后,同学们及时用沙土盖灭火堆,沙土覆盖在可燃物表面,其主要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答案:选择 A 考点:灭火的原理 春天的公园,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答案: A 试题分析:春天的公园,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分子不断的运动的,答案:选择 A 考点:分子的特征 填空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 答案:( 1) 2KMnO4 K2MnO4+MnO2+O2 检查装置气密性 a ( 2)导管口刚
15、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没有装满水) ( 3) BD 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 碳已收集满 ( 4)澄清石灰水 a 变浑浊 试题分析:因为 A装置所需反应条件是加热,且试管内有一团棉花,故( 1)选用 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 K2MnO4+MnO2+O2;制取气体时,组装好仪器后,应先家宴装置的气密性,再添加药品;使用 F装置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气体应从 a端通入;( 2) A、 E连接,制取的氧气不纯的原因是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选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苏省 扬州市 邗江 九年级 上学 期末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