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扬州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苏省扬州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苏省扬州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苏省扬州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是 A爆竹爆炸 B木炭燃烧 C钢水浇铸 D葡萄酿酒 答案: C 试题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段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爆竹爆炸,有生成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故 A错误; B木炭燃烧,有生成新的化学是物理变化,故 B错误; C钢水浇铸,没有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故 C正确; D葡萄酿酒,有生成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故 D错误 考点: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据报道, “毒淀粉 ”是在淀粉中添加了对人体有害的马来酸 (C4H404)。马来酸是无色晶 体,能溶于水。下列关于马来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马来酸属于氧化物 B马来酸由三种元素组成 C马来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马来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7 6%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 宏观意义: a 表示一种物质; b 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微观意义: a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 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量的意义: 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 表示物质组成元素质量比等;马来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所以马来酸不属于氧化物,
3、故 A错误,故选 B; C马来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 C错误,马来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 4%,故 D错误。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化学式的计算,氧化物的概念。 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A铁 +氧气 四氧化三铁 B二氧化碳 +碳 一氧化碳 C氧化汞 汞 +氧气 D乙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D反应物有两种物质,生成物也有两种物质,该反应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故选 D。 考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 国家
4、游泳中心 “ 水立方 ”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一个 “方盆子 ”,许多 “水泡泡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B肥皂水可检验硬水和软水 C活性炭可降低水的硬度 D过滤可除去水中不溶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水的净化过程: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故 A不符合题意;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故 B不符合题意;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而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选 C;过滤可除去水中不溶物,故 D不符合题意。 考点:水的净化。 下列对有关实验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 铁丝没有绕成螺旋状 B向澄清石
5、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 可能是石灰水变质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水槽里的水变红了 先熄灭酒精灯 D电解水得到的氢气与氧气体积比大于 2: 1 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答案: BD 试题分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可能是集气瓶没有加小量的水或细沙,故 A错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变浑浊,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可能是石灰水变质,故选 B,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水槽里的水变红了,可能是试管口没有放棉花,故 C错误;电解水时的氢气与氧气体积比等于 2: 1,现在氢气与氧气体积比大于 2: 1,从氧气和氢气的溶解性分析,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故选 D。 考点:化学有关实
6、验异常现象分析。 分类是学习化 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氧气、水、空气 B氮气、碳酸、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固体 C氢气、干冰、冰水混合物 D金刚石、氢氧化钙、石灰水 答案: A 试题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氧气、氮气、氢气、金刚石都是单质;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由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水和干冰是氧化物,碳酸和氢氧化钙都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不是氧化物;故 B D不符合题意;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空气、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固体和石灰水都是 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故 C不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物
7、质的分类,单质和氧化物、混合物的概念。 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图中有三种不同的氧化物 B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C反应过程中没有单质生成 D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答案: AB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反应物是 CO和 NO,生成物是 CO2和 N2, 图中有三种不同的氧化物,故 A正确;反应前是两个分子,反应后也是两个分子,故 B正确;反应后生成 N2,故 C错误,化学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由 +2价变为 0价,碳元素的化合价由 +2价变为 +4价,故 D错误。 考点: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的信息
8、。 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氢、碳、氧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 “毒大米 ”中含有金属铬 Cr,铬原子序数为 24,则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 24 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在反应中若得到一个电子即变成氯离子C1 D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 1,每个质子、中子都带 1个单位正电荷 答案: C 试题分析:氢原子没有中子,故 A错误;在原子中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故 B错误;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氯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7个,得到一个电子即变成氯离子,故 C正确;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 1,每个质子带 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
9、电,故D错误。 考点:原子的结构及相关知识。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可能存在下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答案: BD 试题分析: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 A错误;化合物包含氧化物,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故 B正确;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 C错误;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都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故 D正确。 考点:化学概念的逻辑关系。 下列关于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缺铁会引起贫血 B缺钙易患佝偻病或发生骨质疏松 C缺碘易患坏血病 D缺锌
10、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答案: C 试题分析:缺铁会引起贫血 ,缺钙易患佝偻病或发生骨质疏松 ,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 ABD都不符合题意;缺维生素 C易患坏血病,缺碘易患大脖子病,故选 C。 考点: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 “火上浇油 ”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油是可燃物,在火上浇油是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故选 A。 考点:物质的燃烧和灭火。 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元素是 答案:
11、C 试题分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除氢和氦外),故选 C。 考点: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有关信息。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 21%的是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稀有气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故选 C。 考点:空气的成分。 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A铜 B干冰 C氯化钠 D金刚石 答案: C 试题分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我们学过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常温下是气体
12、的物质(除稀有气体外)以及水等,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非金属固体,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和硫酸铜等,故选 C。 考点:物质的微观结构。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冒出大量白烟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木炭、镁和红磷燃烧现象正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我们在写实验现象描述时,不能写出生成物的名称,故选 D。 考点:氢气、铁丝、硫和红磷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春色满园,花香四溢 ”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空气
13、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C组成 CO、 CO2的元素种类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变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春色满园,花香四溢 ”是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 A;空气是由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其他杂质组成的混合物。故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是错误的;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O、 CO2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 C错误;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分子变大,故 D错误。 考点:分子的基本性质。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量筒量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
14、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选A; B天平称量物体时,左物右码,故 B错误; C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故 C错误; D向试管中块状固体药品时 ,一横、二放、三慢竖,故 D错误。 考点:量筒和天平的使用,过滤和固体物质的取用。 钇( Y)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钇属于金属元素 B钇原子中的质子数为 39 C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88.91 D钇原子中的中子数为 39 答案: D 试题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有金字傍的是金属元素,所以钇属于金属元素,故 A不符合题意;元素周期表一小格中,中间是元素名称,元素名称的左上角是该元素的质子数,正下方是该
15、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钇原子中的质子数为 39,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88.91,故 B C不符合题意;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88.91-39=40,故选 D。 考点:元素周期表。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 CO2: “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B 2Na: “2”表示两个钠元素 C : “+2”表示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 D S2-: “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答案: A 试题分析:化学式中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 CO2: “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故选 A;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Na“2”表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苏省 扬州市 九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