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大丰亭湖联合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苏省大丰亭湖联合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苏省大丰亭湖联合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苏省大丰亭湖联合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 4.5h B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 1.5m C人体适宜环境温度约为 21 D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0t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选项,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 45mIn,选项错误。 B选项,一张课桌的高度约 0.7m,选项错误。 C 选项,人体适宜的环境温度约 21 ,选项正确。D选项,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 50kg,选项错误。 考点:估测物理量 如图所示,涛涛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并逐渐改变玻璃杯子到书本的距离,尝试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
2、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像不可能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圆柱形的透明玻璃杯,由于上下一样粗,对光线既没有发散作用,又没有会聚作用,看到物体的像在竖直方向不论是大小还是正倒都不会发生变化。 A选项,是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有可能,选项正确。 B选项,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有可能,选项正确。 C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有可能,选项正确。 D选项,像与物体上下颠倒,不可 能,选项错误。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将灯 Ll接在某电路中发光时功率为 3W;若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再将 “9V,6W”的灯 L2 并联接入电路中如图所示,开关闭合后电压表示数为 6V,若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
3、的影响,下列关于此电路说法正确的是 A并联入灯 L2后,会使灯 Ll分得的电流变小 B灯 Ll比灯 L2更亮 C电路的总功率为 9W D电路的总电阻为 21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项,灯 L2 并联后,灯 L1 两端的电压不变,通过 L1 的电流不变,选项错误。 B选项,灯 L2 的电阻 ,灯 L2 的实际功率, L1 的实际功率大于 L2 的实际功率, L1 比 L2 更亮,选项正确。 C选项,电路的总功率是 L1 和 L2 的实际功率之和,为 5.7W,选项错误。 D选项,电路的总电阻 ,选项错误。 考点:欧姆定律 电功率 下列四幅图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4、将小磁针移走,该磁场消失 B图乙:电流一定时,线圈的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C图丙:改变电流方向并对调磁体的 N、 S极,导体摆动方向发生改变 D图丁:闭合开关后,只要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路中就一定会有感应电流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项,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有无与小磁针的有无没有关系,小磁针是用来显示磁场的存在,选项错误。 B选项,电流一定,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选项正确。 C 选项,同时改变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作用力方向不改变,所以导体的摆动方向不改变,选项错误。 D选项,要产生感应电流,导体必须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如果导体平行于磁感线运动,不会
5、有感应电流产生,选项错误。 考点:电磁现象 下图甲是探究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探究 “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关系 ”的实验装置 .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法中错 误的是 A甲、乙实验中物体运动时,机械能始终保持不变 B乙实验可得出物体的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C甲实验可以推理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D两实验都控制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滑,是为了保证物体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选项,由于摩擦阻力的存在,物体要克服摩擦阻力做功,机械能减小,选项错误。 B选项,当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选项正确。 C通过甲
6、图中的三组实验,阻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距离就越远,可以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的 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选项正确。 D选项,从同一高度自由下滑,是为了保证物体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选项正确。 考点: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在探究物质结构的过程中,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下列实验中也用到此物理方法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选项,比较音叉发声和不发声是的区别,得到声音产生的条件,应用了对比法,选项错误。 B选项,用三角板和直尺测硬币的直径,使用了等效替代法,选项错误。 C选项,用磁感线描述磁场,使用了建立模型法,选项正确。 D选项,探 究声音
7、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推理得出结论,使用了推理法,选项错误。 考点:物理方法 火车的车厢后面有两间厕所,只有当两间厕所的门都关上时(每扇门的插销相当于一个开关),车厢中的指示牌内的指示灯才会发光,指示牌就会显示“厕所有人 ”字样,如下图所示,提醒旅客厕所内都有人 .你认为最符合上述要求的电路图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选项,只有两个开关都闭合,小灯泡才能发光,选项正确。 B选项,两个开关都闭合,电路短路,选项错误。 C选项,只闭合 S1也会让小灯泡发光,选项错误。 D选项,只闭合 S2也会让小灯泡发光,选项错误。 考点:简单电路的设计 中华的功夫茶文化源远流长 , 泡茶、喝茶
8、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泡茶时 , 部分茶叶上浮 是由于茶叶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B打开茶叶盒 , 闻到茶叶的香味 是茶叶的升华现象 C茶水太烫 , 吹一吹凉得快 是由于吹气加快了茶水的蒸发 D透过玻璃茶杯看到手指变粗 是由于装水的茶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泡茶时,茶叶中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茶叶排开水的体积增大,受到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选项正确。 B选项 ,闻到茶香,是由于茶叶分子运动到鼻子中,是扩散现象,选项错误。 C选项,吹一吹,加快了茶水的蒸发,蒸发要吸热,所以茶水就凉得快,选项正确。 D选项,装满水的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透过玻璃茶杯
9、,看到手指变粗,选项正确。 考点:物体的浮沉 物态变化 透镜 如图所示四幅图中,由凝华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选项,冰雪消融,水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选项错误。 B选项,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选项错误。 C选项,雪人变小,雪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选项错误。 D选项,冰花由水蒸气遇冷直 接凝华形成的,选项正确。 考点:物态变化 如图所示为我国自行研制的 “北斗一号系统 ”示意图,该系统已具有国内全天候导航、定位及通讯服务等功能。该系统在传递信息过程中主要依靠 A次声波 B超声波 C电磁波 D光导纤维 答案: C 试题分析:用卫星进行导航、定位,传递信息
10、的波需要通过真空,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只有电磁波可以,所以选择 C。 考点:声波 电磁波 电是人们的好帮手,以下做法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A电灯的控制开关可以安装在零线上 B导线的绝缘皮破损后一定要及时更换 C使用测电笔时手指千万不能碰到笔尾金属体 D如果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用手将触电者拉开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项,电灯的控制开关应答装在火线上,保证开关断开时,电灯与火线断开,选项错误。 B选项,导线绝缘皮破损后要及时更换,以免发生触电事故,选项正确。 C选项,使用测电笔时,手指一定要碰到笔尾金属体面,而一定不能碰到笔尖金属体,选项错误。 D选项,发现有人触电,应当立即将电源断开,直
11、接用手将触电者拉开,会使自身也触电,选项错误。 考点:安全用电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B闻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C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D将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在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选项,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恒星只是人眼看起来近似不动,而不是绝对不动的,选项错误。 B选项,闻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是因为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选项错误。 C选项,汤姆生发现电子从而揭示原子是有结构的,选项正确。 D选项,铅块压紧后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选项
12、错误。 考点:粒子和宇宙 实验题 ( 8分)在实验中经常会出现实验现象与理论的 “不配合 ”,理性思考这些现象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 1)甲图是研究二力平衡的实验装置,此时小车保持静止若在右盘中加入一个较小的砝码,小车理应向右运动,但实际操作时小车往往扔保持静止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乙图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此时天平平衡,当吸滤瓶中的白磷燃烧并冒出大量白烟时, “砰 ”的一声,橡皮塞冲出,瓶中的白烟也随之冒出重新塞上橡皮塞,此时会发现天平仍然平衡,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为了避免在实验过 程中橡皮塞被冲出,可以打开吸滤瓶支管上的夹子,并接上一个 ( 3)当实验现
13、象与理论之间出现 “不配合 ”时,可取的做法是 A、否定相应的理论 B、放弃实验,直接认同相应的理论 C、查阅资料,了解理论的适用条件 答案:( 1)存在摩擦力 ( 2)跑出的白烟质量恰好等于进入吸滤瓶中的空气质量;气球 ( 3) C 试题分析:( 1)左右两个盘中放入等质量的砝码,两侧细绳对小车的拉力相等,若往右盘中加入一个较小的砝码,虽然两侧对小车的拉力不等,由于小车与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小车仍能保持静止。 ( 2)瓶中有白烟冒出,瓶内物体的质量减小,但也有空气进入瓶中,跑出的白烟质量恰好等于进入吸滤瓶中的空气质量,所以天平仍能保持平衡。可以在支管上接一个气球,收集跑出的白烟。 ( 3)当实
14、验现象与理论不符合时,不能简单地根据现象,否定相应的理论。也不能直接放弃实验,简单地认同理论,正确的做法是查阅资料,了解理论使用的条件,思考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原因。 考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10 分)小明用图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镜焦距为 10cm. ( 1)点燃蜡烛后,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如图) ,此时他应将凸透镜向 (选填 “上 ”或 “下 ”)移动,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此时会看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 .生活中的 就是应用了此成像规律制成的 . ( 2)小明仍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 50cm刻线处,将蜡烛移到 35cm刻线处,同时将光屏向 (选
15、填 “左 ”或 “右 ”)移动,直到在光屏上再次看到像后,正确测出了像距 . ( 3)邻座的小红用同样的实验器材做该实验,小红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固定好位置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 答案:( 1)下 缩小 照相机 ( 2)右 ( 3)小红将蜡烛放在了焦点处(物距等于焦距) 试题分析:( 1)烛焰的像出现在光屏的上方,要使得像落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下移动,那么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也随之向下移动,像就会落在光屏的中央。图中,物距大于两倍焦距,烛焰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 2)在成实像
16、的情况下,物距变小,像距应当变大,所以将光屏往右移,才会出现清晰的像。 ( 3)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出现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说烛焰通过透镜的光线是平行的,则小红将蜡烛放在了焦点处或物距等于焦距。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7分)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 4.5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2.5V,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 10。 (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连线不得交叉。 ( 2)小明同学闭合开关,移动滑片 P 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v,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
17、图甲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向 (选填 “A”或 “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2.5V。 ( 3)小明同学继续移动滑片 P,记下多组 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丙所示的 I-U关系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还可以得出:小灯泡的实际功率随实际电压的增大而 (选填 “增大 ”、 “减小 ”或 “不变 ”)。 ( 4)小红同学按同一电路连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灯泡立即发出明亮耀眼的光,并很快熄灭,检查后发现连线正确,请你找出她在实验中两个操作不当之处是: , 。 答案: ( 1) ( 2) 2.2 B ( 3) 0.5 增大 ( 4) 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有断开 闭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苏省 大丰 联合 九年级 中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