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九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九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九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九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下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诗句。毛泽东也写了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以纪念此人,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 A黄帝 B炎帝 C秦始皇 D大禹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皇帝的准确识记,依据题干中 “神州轩辕 ”“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推断出是皇帝,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皇帝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华夏上古传说时代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 “人文初祖 ”。阪泉之战是黄帝与炎帝之间为争夺大华夏部落联盟
2、首领而进行的战争,后炎帝族战败,和黄帝族融合,成为了后来的华夏族的祖先。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华夏之祖 皇帝 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这里的 “一个人 ”和 “另一个人 ”分别是指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 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 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反抗一个人的专制 ”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是反抗查理一世的封建专制; “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 ”指在革命中出现了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 B符合题意;詹姆士一世统治时尚未发
3、生资产阶级革命,查理二世是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的国王,因此 ACD不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步入近代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经常以与封建势力妥协的方式维护统治秩序,主要表现有 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成立共和国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发动 “光荣革命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准确认识,解题的关键是“资产阶级经常以与封建势力妥协的方式维护统治秩序 ”,主要强调的是 “妥协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成立共和国,体现的是革命性,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发动 “光荣革命 ”体现的是妥协性,故
4、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性与妥协性 最早宣布一切人生来就是 “平等 ”的并有 “自由、生命以及追求幸福 ”权利的资产阶级政治文献是 A英国的权利法案 B法国的人权宣言 C美国的独立宣言 D法国的 1791年宪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独立宣言的准确理解与认识,解题时注意“最早宣布 ”“平等 ”的并有 “自由、生命以及追求幸福 ”权利,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独立宣言是 1776年 7月 4日,由第二次大陆会议批准独立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文件的形式宣告成立民主共和国,是最早阐明 “人权 “的政治文件,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5、美国的诞生 独立宣言 马克思说: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这主要表明 A市场扩大是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B蒸汽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C工场手工业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阶段 D蒸汽和机器是工业革命的起因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的准确理解与认识,材料引文的核心内容是市场需求的扩大引起工业中的革命,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市场的不断扩大,使原有的生产技术、手段、生产的商品远远的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成为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蒸汽时代 ”的到来
6、 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下列选项中,与共产党宣言内容相符的是 A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提出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思想 C争取了工人阶级的普选权 D明确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因此 A符合题意,而 B“资产阶级自由平等 ”的表述与题意无关, C“普选权 ”的表述与题意无关,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不合史实,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 有学者认为,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
7、导型,主要因外部刺激,进而回应和学习。以下属于传导型发展现代化的国家是 A美国 B法国 C日本 D英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准确理解,全面解读题干信息是解题的关键,题干中 “传导型 ”即 “主要因外部刺激,进而回应和学习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美国、法国与英国都是通过革命的方式由内部因素积累而自发转变,而日本是通过内部的改革,由外部刺激即受到列强的侵略,进而回应和学习,成为现代化国家,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日本明治维新 下列哪一个国家与其它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俄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
8、: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准确识记,题干中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 ”是解题的关键,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美国是通过独立战争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法国与英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俄国是通过 1861年农奴制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的方式与英国、美国、法国不同,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俄国 1861年农奴制改革 在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 A废藩置县 B废除土地买卖的禁令 C实行征兵制 D发展近代教 育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准确识记,解题的关键是“对社
9、会的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教育,因此在明治维新的措施中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 文明开化 ,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因此 D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欧洲人出行可使用的最新发明的交通工具是 A汽船 B火车 C汽车 D飞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准确识记,解题的关键是 “19世纪八九十年代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 1885年,德国人卡尔 本茨成功地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896年,美国人亨利 福特制造出他
10、的第一辆四轮汽车,因此 C符合题意;汽船、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ABD不合题意,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人类迈进 “电气时代 ” 汽车 2011年 5月初,制造了 9 11事件的世界头号恐怖大亨本 拉登被美军击毙。下列历史事件中,同样带有恐 怖主义活动色彩、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发动战争的借口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 B凡尔登战争 C珍珠港事件 D古巴导弹危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突发,奥匈帝国王储遇刺身亡, “暗杀 ”等恐怖事件是发动战
11、争的借口和机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燃遍全球,因此 A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他的著述 “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 此谓天道自然之理。 ”此 著述的作者是 A达 .芬奇 B牛顿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达尔文成就的准确理解与认识,题干中的 “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 ” 可以得出此观点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中提出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观点,因此 C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达尔文 16世纪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与郑
12、和下西洋相比,不同点是 A得到统治者支持 B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C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D到达非洲东海岸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的开辟史实的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5、 16世纪中国资本主义尚未发展,所以不能说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因此 C不能说是两者的共同点,而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ABD选项都是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与郑和下西洋的相同点,新航路开辟的目的是去掠夺东方的财富,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各国的联系,因此目的不同,产生影响也不同,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新航路的开辟 “ 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 ”, “不成熟状态
13、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 智无能为力 ”, “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 ”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空想社会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启蒙思想的相关史实,题干引文强调了要学会运用自己的理智,据此可以看出材料突出的正是启蒙运动中 “独立的思考,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 ”,理性成为衡量事物的唯一标准,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启蒙思想 复旦大学的校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源自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之一矣 ”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 A B C D 答案:
14、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论语的准确识记,题干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即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出自于论语 子张 ,因此 B符合题意,而ACD均不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孔子 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二人共同的历史功绩是 A修筑灵渠 B在长安设立太学 C加强中央集权 D统一文字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秦始皇与汉武帝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A发生在秦始皇时期的; B发生在汉武帝的时期;秦朝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地方设立郡
15、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而汉武帝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上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因此 C的表述符合题意, D发生在秦始皇时期,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一统的汉朝 汉武帝 我国老百姓的 主食一般呈现出 “北麦南稻 ”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江南经济发展原因的准确识记,解题的关键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16、”,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这是我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江南地区的开发 经济发展的原因 以专题的形式统揽历史阶段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好方法。下列历史阶段可包含在专题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之中的是 A秦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相关史实的准确理解与认识,题干中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是解题的关键,而备选项中 ACD都只是谈到了封建国家的民族融合,而没有分裂,不符合题意;回顾已学知识
17、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在大分裂、大动荡时期, 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比较频繁,但是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因此 B的表述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北方民族大融合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分裂与融合 2013年 4月,江苏扬州发现了隋炀帝杨广的陵墓。下列历史事件与他有关的是 建立隋朝 设置进士科 下令开凿大运河 开创 “贞观之治 ”局面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历史的准确认识,解题时抓住 “隋炀帝杨广的陵墓 ”,由已学知识可知 581年隋文帝杨坚受禅于北周静帝建立隋朝, 与杨广无关,且开创 “贞观之治 ”局面是唐朝唐太宗时期的, 排除,由已学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苏扬州 中学 教育 集团 树人 学校 九年级 上期 期末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