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山东省东营市九年级(五四学制)中考一模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山东省东营市九年级(五四学制)中考一模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山东省东营市九年级(五四学制)中考一模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山东省东营市九年级(五四学制)中考一模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已经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故 A 错误; B.倾倒液体时,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在实验台上,故 B正确;C.试管应倾斜,用手握住橡皮塞,故 C错误; D胶头滴管要竖直于试管口的正上方,不能进入试管,防止沾上杂质,污染试剂,故 D错误 . 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下图中 “” 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 “”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下图要求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丁能够生成乙作出判断
2、,或是根据各物质之间的性质判断反应能否发生,只要一组反应不能完成即可排除该选项: A、若丁为氯化钠,而丙为氢氧化钠,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以知道这两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 A错误; B.甲为氯化钾,而丁为盐酸,它们含有相同的阴离子,所以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以知道甲和丁之间不能反应反应,故 B 错误;C.丙为氧化铜,而丁为二氧化碳, 这两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反应,故 C错误;D.甲为铁,可以和乙( CuCl2)可以发生置换反应,乙( CuCl2)可以和丙( Zn)发生置换反应,丙( Zn)可以和丁( HCl)发生置换反应,并且丁( HCl)可以和氧化铜或氢氧化铜反应而生成乙(
3、CuCl2),故 D正确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t 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各蒸发掉 10g水,析出甲的质量大 B t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 100 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C t 时,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 不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 D分别将 100 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 降到 t ,析出甲的质量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 A.依据图示可知, t 时,乙的溶解度比甲大,依据公式,乙乙析出的固体比甲大,故 A说法错误; B.t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故B说法正确; C.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4、增大,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故 C 说法正确; D.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将 100 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 降到 t ,析出甲的质量大,故 D说法正确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吸烟有害健康,拒吸二手烟 ”。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尼古丁(化学式为 C10H14N2)、一氧化碳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0:14:2 B尼古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17.3% C CO比 O2更容易同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内缺氧 D CO和 CO2都可以通过碳和氧气反应而得到 答案: A 试题
5、分析: A.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0):( 114):( 142) 5: 7: 1, 故 A误; B、尼古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00%17.3%,故 B正确; C.一氧化碳能和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CO比 O2更容易同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内缺氧,故 C正确; D.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 D正确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的步骤是 ,其中去除
6、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C乙实验若按照 的步骤进行操作 , 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 p水=1g/cm3) D乙实验中,若 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过滤, A不正确; B. 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溶解, 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中玻璃棒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溅出,不正确; C.乙实验若按照 的步骤进行操作时,量筒中的水不可能完全倒出,溶质质量不变,当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减小时,质量分数增大,所以按照 的步骤进行操作,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正确;
7、D.乙实验中,若 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时,溶质质量不变,当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增大时,质量分数减小,所以若 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有影响,不正确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小东同学对所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不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能源 B安全知识 煤、石油、天然气 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风能、 太阳能 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 煤气泄漏 关闭气阀、严禁烟火 居室装修 开窗通风,减少室内有害物 C元素与人体健康 D环保与物质利用 缺钙 易患贫血 缺铁 易患骨质疏松病 减少白色污染 使用可降解的塑料 减少水污染 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煤
8、、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风能、太阳能是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故 A说法正确; B.煤气泄漏 -关闭气阀、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居室装修 -开窗通风,减少室内甲醛等有害物,故 B 说法正确;C.缺钙 -易患骨质疏松病,缺铁 -易患贫血,故 C说法错误; D. 白色污染是由塑料引起的,减少白色污染 -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减少水污染 -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故 D说法正确 考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防范爆炸的措施;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白色污染与防治;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9、.把干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实验中烧杯内壁能收集到水雾,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能验证蜡烛中含有氢元素,故 A正确; B.使用实验的装置,可 以看到烧杯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能用来探究燃烧的条件,能达到实验的目的,故 B正确; C.使用碳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 C 错误;D.蜡烛的熄灭说明了气体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而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从下到上慢慢充满烧杯,说明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故 D正确;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火立熄 ”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 “火立熄 ”接触
10、到火焰 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 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答案: B 试题分析:灭火原理 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火立熄 ”接触到火焰 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这样就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使火焰熄灭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生铁制成铁锅 B金刚石作装饰品 C铜丝作导线 D氢气作高能燃料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
11、质,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A、生铁制成铁锅,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此项错误; B、金刚石作装饰品需要研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此项错误; C、铜丝作导线,导电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此项错误; D.氢气作高能燃料是通过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体现出来的,发生了化学变化,此项正确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填空题 在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2分)写出编号的仪器名称: ; ; ( 2)利用 B装置可制取多种气体。装入药品前可用注射器 F检查装置 B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向锥形瓶中加水至 处,形成液封。 将注射器
12、 F连接到装置 B的导管口处。 缓慢拉动注射器 F的活塞,观察到 ,表示装置 B的气密性良好。 ( 3)若用该装置制 CO2气体,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用该装置制取 O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O2,如果要检验 CO2是否收集满,可将燃着的木条 ,观察火焰是否熄灭。 ( 5)氨气( NH3)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碱石灰(固体) 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填编号)。 答案:( 1)长颈漏斗;集气瓶;( 2)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处有气泡逸出;( 3) CaCO3+2HCl=C
13、aCl2+CO2+H2O; 2H2O22H2O+O2;( 4)放在集气瓶口;( 5) A ; E 试题分析:( 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 ( 2)用注射器 C检查装置 E的气密性时,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将注射器 F连接到装置 B的导管口处,缓慢拉动注射器 F的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处有气泡逸 出,表示装置 B的气密性良好; ( 3) B装置属于固液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CO2+H2O;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 2H2O+O2; ( 4)检验
14、 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火焰是否熄灭; ( 5)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属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发生装置是应选 A;氨气( NH3)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用 E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根据图 1、图 2中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 ( 1)分析图 1, P点处 A、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 A B(填 “ ”、 “ ”或“ ”);取一定质量的 A的饱和溶液,将溶液温度从 t 降低到 10 ,溶液中溶质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山东省 东营 九年级 五四 学制 中考 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