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重庆梁平县虎城中学春八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年重庆梁平县虎城中学春八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重庆梁平县虎城中学春八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年重庆梁平县虎城中学春八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的是( ) 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 B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 C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 . 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刹车闸。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灰尘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状态,离开了衣服,利用了惯性,不符合题意 B、对运动员助跑跳起后,离开地面,由于惯性人会继续向前运动,利用了惯性,不符合题意 C、撞击中,锤头和锤柄一块运动,锤柄受力静止,而锤头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运动,与锤柄结合的更结实,利用了惯性,不符合题意 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刹车闸,是利用增
2、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不是利用惯性,所以符合题意。 所以选 D 考点:惯性 点评:根据惯性是指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对四个选项的物理情景进行逐个分析,然后与题目的要求进行对应,从而得到答案: 如图所示,一把太阳伞固定在地面上,一阵大风吹来,伞面被 “吸 ”,严重变形。下列有关这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伞面被向下 “吸 ,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B伞面被向上 “吸 ”,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C伞面被向下 “吸 ”,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D伞面被向上 “吸 ”,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答案: B 试题分析:如图,相同时间,空气通过伞上方
3、的路程大于伞下方的路程,空气通过上方的速度大于下方速度根据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下方压强大于上方压强,伞在压强差下被吸向上方 所以选 B 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点评:根据空气的流速和压强的关系进行分析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掌握流体的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并能用流体压强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相关物理问题 如图,在水平放置的书架上,并列放 10本完全相同的书 (每本书与书架的接触面积相向 ),书架受到书的压力为 F,压强为 p.当取走右边的 4本书后,其余6本书不动,书架受到书的压力和压强又为( ) A压力为 F,压强为 p B压力为 F,压强为 p C压力为 F,压强为 p D压力为 F,压强为 p
4、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本书对书架的压力为 ,剩余 6本对书架的压力为假设 10本书与书架的接触面积为 S,剩余 6本书与书架的接触面积为 所以此时书架受到的压强为 所以选 C 考点: 点评:本题考查压力和压强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重点知道每本书对书架的压力和与书架的接触面积都是相同的 甲、乙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压力之比为 9:4,则甲、乙的密度之比为( ) A 2: 3 B 3: 2 C 1: 1 D 4: 9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压力之比为 9: 4,可得 因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此时的压力即为重力, 所以 所以 所
5、以选 A 考点:压强、密度 点评:本题考查密度的计算,压强的计算,及其有关公式的推导,难易程度适中,但在解题中要仔细、认真比值问题为了避免出错,可以采用假设法:设F 甲 =9, F 乙 =4这样解答就比较容易了 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可以确认管内进入了少量空气的现象是( ) A将管在水银槽中轻轻上提,管内水银柱高度不变 B管内水银柱高度略小于 760mm C使管倾斜,管内水银柱长度增加 D无论怎样使管倾斜,水银都不能充满全管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上提玻璃管,只要管口不离开水银面,水银柱的高度不会受影响,因此 A不能证明有空气进入; B、管内水银柱高度略小于 760mm,可能是进入少量空气,
6、但也有可能是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不能断定; C、管倾斜时,因为垂直高度不会改变,所以长度会自然增加,因此也不能证明有空气进入; D、当管倾斜到一定程度时,水银会逐步进入管中,将真空部分充满,但如果始终充不满,说明是有空气占据了这部分空间,所以 D符合题意 所以选 D 考点:托里拆利实验 点评: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柱高度代表了外界大气压强的大小,但我们知道大气压是一个变化的值,它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正常情况下,管内上方应该是真空状态,如果管内进入少量空气,水银柱的高度会下降,但下降却不一定都是因为进入了空气同时,由于空气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所以无论怎样水银也无法充满全管因此,我们应
7、该综合两方面原因去判断 小明同学利用身体进行实验,记录的下列数据最合理的是( ) A他的身高约为 170dm,体重约为 5000N B他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0m/s C他的密度约为 8103kg/m3 D他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 2.5104 Pa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一般同学的身高是 170cm,体重约为 500N。所以 A不合理 B 一般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1m/s。所以 B不合理 C 人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相近,大约是 1103kg/m3,所以 C不合理 D 小明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 500N,受力面积大约是 200cm2, 所以 。合理 考点:常见物理量的估计
8、点评:本题考查了与人体有关的常见物理量的估计,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的理念。 一位乘客 ,乘坐在一辆由南向北作匀速直线运动 的火车上 ,他把一个苹果竖直向上抛去 ,苹果下落后将 A正落在手中 B落在手南面 C落在手北面 D都有可能 答案: A 试题分析: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特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车厢内,乘客把苹果竖直向上抛出,苹果由于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小球落下的位置在抛出点的正下方,即落入乘客的手中所以 A正确 考点:惯性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惯性的理解和掌握惯性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在学习中要注意
9、细心观察,认真领会,用所学惯性知识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说法正确的是 ( ) A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是做不出来的 ,因此该定律不能肯定是正确的 B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虽然不能做出来 ,但是可以经过科学推理而得出,因此该定律是正确的 C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是可以做出来的,因此该定律肯定是正确的 D选用优质的材料,一定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该定律 答案: B 试题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出来的科学理论,而不是直接通过实验得出的,所以 A选项错误、 B选项正确;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只是一
10、种理想状态,无论选用怎样优质的材料,也不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该定律;所以 CD选项错误 所以选 B 考点:牛顿第一定律 点评:此题是一道有关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性的试题,解答时把握好: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出来的科学理论,而不是直接通过实验得出的;再就是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 止状态或者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一个普通农民发明了塑料袋小提手,能防止双手被较重的塑料袋勒得发痛。使用这种小提手提塑料袋能 A减小对手的压强 B减小对手的压力 C增大对手的压强 D增大对手的压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小提手和手之间的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塑料袋对手的压强,使手感到舒
11、服故 A符合题意, C不合题意 塑料袋对手的压力,等于塑料袋及塑料袋中物体的重,塑料袋及塑料袋中物体的重不变,压力不变故 B、 D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 A 考点:压力和压强 点评:减小压强的方法有两种: 减 小压力, 增大受力面积;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然后再判断出正确的选项即可 如图所示,划线部分有利于减小压强的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啄木鸟有长长的尖嘴、老虎有锐利的牙齿、斧头的刃,都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不符合题意; 火星探测器有宽大的轮子,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星球的压强,符合题意 所以选 C 考点: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点评: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压
12、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 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置于水平桌面,用密度不同的两种液体 A、 B装满 (A B)。甲杯中两种液体的质量各占一半,乙杯中两种液体的体积各占一半。两烧杯对水平桌面压强分别为 P 甲 和 P 乙 ,则:( ) A P 甲 P 乙 B P 甲 P 乙 C P 甲 P 乙 D不能确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设杯子的体积为 V,两液体的密度为 1、 2,则 甲杯: 两液体的质量均为
13、杯子液体的体积 乙杯:两液体的体积均为 , , 又因为受力面积相同,所以 P 甲 P 乙 选 B 考点:密度、压强 点评:由题意可知两烧杯的容积相等即两杯中液体的体积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分别表示出甲杯液体和乙杯液体的质量,然后两者相减,利用数学的不等式关系即可得出质量的关系,进一步得出压强的关系。 双手端着的洗脸盆处于静止状态,假如它受到的所有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 ) A加速下落 B匀速下落 C保持静止 D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是原来静止的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洗脸盆原来处于
14、静止状态,所以不受外力将保持静止。选 C 考点:牛顿第一定律 点评: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分析问题时,要首先注意物体原来处于什么运动状态。 水平地面上有一辆小车,沿水平方向,小明拉小红推(如图所示),拉力和推力分别是 200N 和 150N。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与方向是 A 350N,方向向右 B 200N,方向向右 C 150N,方向向右 D 50N,方向向左 答案: A 试题分析: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 F1=200N、 F2=150N, 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其合力为: F=F1+F2=200N+150N=350N,方向跟每个力的方
15、向相同, 由上述可知,选 A 考点:力的合成 点评:在力的合成中,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当方向相同时其合力最大,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当方向相反时其合力最小,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差 实验题 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他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 2N 的钩码如图, 钩码的运动状态与测力计的读数记录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钩码的运动状态 弹簧测力计读数( N) 匀速向上运动 2.0 匀速向下运动 2.0 加速向上运动 3.5 加速向下运动 1.4 减速向上运动 1.6 减速向下运动 2.8 ( 1)、由 可知,钩码在匀速直钱运动时,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
16、_钩码重力(选填 “大于 ”, “小于 ”或 “等于 ”) ( 2)、由 可知,钩码在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运动时,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 _重力(选填 “大于 ”, “小于 ”或 “等于 ”) ( 3)、由 可知,钩码在加速向下或减速向上运动时,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 _重力(选填 “大于 ”, “小于 ”或 “等于 ”) ( 4)、一个站在体重计上的人,从站立到迅速蹲下的过程可看成先加速向下运动,然后减速向下运动,最后静止据( 1)中结论可知体重计的示数变化是:_. A、一直减小,但最后等于体重 B、一直增加,但最后等于体重 C、先减小后增加,最后等于体重 D、先增加后减小,最后等于体重 答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重庆 梁平县 中学 年级 第一次 月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