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河南省中考第二次模拟检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年河南省中考第二次模拟检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河南省中考第二次模拟检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年河南省中考第二次模拟检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烧开同样一壶水,完全燃烧的干木材与完全燃烧的无烟煤质量不同,这是因为干木材和无烟煤具有不同的 【 】 A热值 B比热容 C密度 D热量 答案: A 试题分析:明确几个概念的物理意义: ( 1) 1kg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燃烧值,其单位是 J/kg ( 2)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1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 3)单位体积内物体的质量叫密度,密度的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 4)在热传递的过程中,物体改变内能的多少叫热量,是过程量,一个物体不含有热量 故选 A。 考点:燃料的热值
2、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热值、比热容、内能、热量概念的了解与掌握,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目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 “白气 ”是一种汽化现象 C从冰箱取出的 “易拉罐 ”过一会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冰糕冒 “白气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 “易拉罐 ”过一会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
3、意; D、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在高温下升华后再凝华的结果,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升华与凝华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正确判断物态,并结合物态变化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011 年 11 月 3 日, “神舟八号 ”飞船与 “天宫一号 ”飞行器顺利完成首次对接,开 启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如图所示为 “神舟八号 ”与 “天宫一号 ”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完成对接后, “神舟八号 ”相对于 “天宫一号 ”是运动的 B在完成对接后, “神舟八号 ”相对于 “天宫一号 ”是静止的 C “神舟八号 ”与 “天宫一号
4、”在轨道上运行时没有质量 D “神舟八号 ”与 “天宫一号 ”在轨道上运行时没有惯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对接后,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一起运动,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神舟八号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飞行器来说是静止的;故本选项错误 B、由选项 A分析,可知,本选项正确 C、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 “神舟八号 ”与 “天宫一号 ”在轨道上运行时仍然有质量,故本选项错误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所以 “神舟八号 ”与 “天宫一号 ”在轨道上运行时有惯性 故选 B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质量及其
5、特性;惯性 点评:此题考查以下知 识点: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惯性是指物体总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原有运动状态包括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它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 对物理量的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下面是王红同学对生活中相关物理知识的估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 A中学生的质量为 5104kg B教室中的日光灯功率为 200W C中学生课桌高 80cm D洗澡时舒适的水
6、温为 60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中学生的质量为 50kg,故 A错误; B教室中的日光灯功率为 40W,故 B错误; C中学生课桌高 80cm,符合实际,故 C正确; D洗澡时舒适的水温为 40 ,故 D错误; 故选 C。 考点:质量大小的估测;温度;长度的估测;电功率的估测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小 明在凸透镜前放一燃着的蜡烛,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然后将蜡烛远离透镜,调节光屏再次找到一个清晰的像,比较两像【 】 A像距增大,像增大 B像距减小,像
7、增大 C像距增大,像减小 D像距减小,像减小 答案: D 试题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所成的像就越小,像距也就越小,根据题意可知两次凸透镜都成实像,当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所以像距就会变小,像也减小 故选 D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点评:理解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知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的规律 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小亮同学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时,大胆探索,用甲、乙两种液体多次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 【 】 A 甲 乙 B 甲 乙 C 甲 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
8、图可知:当甲、乙两种液体的深度 h相同时,甲液体的压强大于乙液体的压强,根据 ,因此 甲 乙 ,所以选项 A、 C、 D不正确 故选 B 考点: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会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图象 在探究 “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中,小红同学让同一铁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如图所示。该实验是通过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来说明铁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下列实验与此实验方法相同的是 【 】 A用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分子是运动的 B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用 “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 ”进行研究 C用不同的电阻和相同的电源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D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
9、 “光线 ” 答案: A 试题分析:实验是通过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来说明铁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据此判断方法为转换法。 A用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分子是运动的,是把分子运动转换成容易看出的扩散现象,即颜色的变化,是转换法; B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用 “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 ”进行研究,其中斜面小车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又用到推理的方法; C用不同的电阻和相同的电源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D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 “光线 ”,运用模型法; 故选 A。 考点:物理学研究方法。 点评:对于初中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几 种方法要了解和掌握,特别是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模型法、类比
10、法等方法。 质量相等的 A、 B两个小球放入水中, A 漂浮在水面上, B下沉,则【 】 A A球受的浮力大 B B球受的浮力大 C两球所受浮力一样大 D无法判断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球漂浮水面上,由平衡条件可知 A球所受浮力等于其重力;而 B球下沉说明重力大于浮力,因两个小球质量相同,故两球重力相同;由此可得A球所受浮力大 故选 A 考点:浮沉条件的利用 点评:掌握决定物体浮沉的条件是本题的解题关键,求浮力方法较多,在解题时应灵活应用 实验题 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及所需器材。小路同学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张白纸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白纸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 A 和
11、 B分别竖直放置在玻璃板的两侧,点燃蜡烛 A,然后进行观察和调整。 ( 1)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 。 ( 2)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在观察到蜡烛 A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 3)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填 “较亮 ”或 “较暗 ”)环境进行。 ( 4)将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像的大小将 (填 “变大 ”、 “变小 ”或 “不变 ”)。 答案:( 1)测量物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2)蜡烛 B是否与像重合; ( 3)较暗;( 4)不变 试题分析:( 1)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面的距离、物到
12、镜面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 ( 2)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即在观察到 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 B是否与像重合,从而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 3)因为要靠玻璃板反射成像,所以适合在较黑暗的环境下才可看清,故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 4)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将蜡烛逐渐靠近玻璃 板时,像的大小将不变。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重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
13、决的办法的考查,这些题往往有规律可循 小明同学利用 A、 B两个物体(底面积相同)、泡沫等器材探究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 2)比较图甲中 、 两图所示的实验 ,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 3)若要探究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应比较图甲中的图 两个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 4)通过比较图甲中 和 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 5)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 B 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乙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
14、。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 6)小姜同学根据生活经验,又提出了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和 有关,你认为他提出这个猜想的依据是 。 答案:( 1)泡沫形变的大小(泡沫压痕的深浅程度); ( 2)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或更详细的表述);( 3) 、 ; ( 4)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或在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不变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施力物体的放置情况无关) ( 5)没有控制压力不变(没有控制变量); ( 6)受力物体的材料;同样的物体放在泡沫和橡皮泥上形变的程度不同 试题分析:( 1)实验中,泡沫的凹陷程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用泡沫
15、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 ( 2)比较 1、 2两图所示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 同,压力越大,泡沫凹陷程度越大,故可得结论: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 3)要得出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就要控制压力不变而受力面积不同, 1和 3两图符合题意 ( 4)比较图甲中 和 的实验现象,压力和受力面积相等,泡沫的凹陷程度相同,只是两次两个物体摆放的上下关系不同,所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或在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不变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施力物体的放置情况无关) ( 5)研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应该保持压力不变
16、小 明实验时没有保持压力不变,实验过程中压力和受力面积同时变化,无法研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 6)压力的作用效果还可能和受力物体的材料有关,因为同样的物体放在泡沫和橡皮泥上形变的程度不同。 考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涉及到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这两种方法是初中物理用到的最多的探究方法,大部分探究实验都用到这两种方法,需要重点掌握 下图是小红同学在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连接的实验电路,小明同学在检查电路时发现有两处不妥。请 指出小明同学认为不妥的理由: : 。 ( 1)小红同学更正后,想在右边空白处画出此电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河南省 中考 第二次 模拟 检测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