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重庆市万州区岩口复兴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重庆市万州区岩口复兴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重庆市万州区岩口复兴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重庆市万州区岩口复兴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水力发电 B煤燃烧发电 C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 D电取暖器取暖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水力发电,是利用水流带动发电机做功而产生电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煤燃烧发电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太阳能热水器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电取暖器取暖是将电能转化为热
2、能,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向装有 50g 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 10的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 (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一些量的变化 )。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 析: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据此分析。 A、二者接触即反应,故随氢氧化钡的开始滴加,即有沉淀的生成,且随着氢氧化钡的不断滴加沉淀量不断增加,直至硫酸完全反应质量不再改变
3、,正确; B、由于稀硫酸中本身存在一定量的水,故图像从大于 0开始,又因为反应中生成了水,故随着氢氧化钡的不断滴加水的量会不断增加,当硫酸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时,由于溶液中有水,故水的质量一直会增加,错误; C、烧杯中原溶液为稀硫酸,显酸性,故 pH 7;随着氢氧化钡的不断滴加,二者反应生成沉淀和水,故 pH变大,当恰 好完全反应时,只有水,故 pH=7;继续滴加氢氧化钡至过量,溶液显碱性, pH 7,正确; D、由于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故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不断变小,当恰好完全反应时,只有水,故溶质质量分数为 0,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质质量分数会不断变大,正
4、确。故选 B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象相结合的题型,题目难度较大;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的知识熟练掌握,并能结合图象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图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 抓图象的起点, 抓图象的终点, 抓图象的变化 过程。 向 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 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资料: A的溶解度 温度 /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 /g 37.2 41.4 45.8 50.4 55.2 A 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B 中 A的质量分数相等 C 中 A的质量分数最大 D 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固体物质
5、 A的溶解度分析。 A、结合图表中数据可知, 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 25 时 A物质的溶解度应大于 37.2g而小于 41.4g,而溶液 是在 25 时,在 100g水中加入了 37.2g+4.2g=41.4g的 A物质,故一定是饱和溶液;溶液 是 60 时,在 100g水中加入了 41.4g+9g=50.4g的 A物质,而此温度下 A的溶解度为 55.2g,故溶液 为不饱和溶液;再降温到 50 时,溶解度恰好变为 55.2g,故溶液 恰好为饱和溶液,错误; B、由于溶液由 60 降温到 50 时,没有溶质析出(恰好饱和),故 中的溶质质量都为 50.4g,溶剂的质量都为 100g
6、,所以二者的质量分数相同,正确; C、五种溶液中的溶剂的质量都是 100g, 中的溶质为 37.2g, 中的溶质大于37.2g,小于 41.4g, 中的溶质为 41.4g, 中的溶质为 50.4g, 中的溶质为50.4g,故 中 A的质量分数不是最大的,错误; D、 25 时 A物质的溶解度要大于 37.2g小于 41.4g,而 中加入的溶质为 37.2g,所以该温度下 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60 时 A物质的溶解度为 55.2g,而此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 41.4g,故为不饱和溶液,但结合上面的分析可知,溶液 恰好为饱和溶液,错误。故选 B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
7、质的质量 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点评:判断某温度下的溶液是否饱和,关键是看在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而该温度下溶液中又到底溶解了多少的该溶质。 有一课外活动小组在饱和的石灰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降至室温,下列对出现的情况,描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原饱和溶液的溶剂量减少 原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减少 饱和溶液总质量增加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溶液中的溶剂(水)的量减少了,而原溶液是饱和的石灰水溶液,故随溶剂的量的减少,则有溶质的析出,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也同时减少,所得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由于同物质
8、在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00%可知,反应前后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即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 C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点评:熟练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异同,以及相互转化的方法,结合溶液的组成的相 互关系进行判断,是正确解答有关饱和溶液中的质量变化的问题的关键。 将适量的 Ca CaO Ca(OH)2 CaCO3 分别投入到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B = C D =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书写反应的化学
9、方程式如下: Ca+2HCl=CaCl2+H2; CaO+2HCl=CaCl2+H2O; Ca(OH)2+2HCl=CaCl2+2H2O; CaCO3+2HCl=CaCl2+H2O+CO2;根据各反应中 HCl与 CaCl2的质量关系,结合题意 “稀盐酸等质量,且恰好完全反应 ”,可知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相等;要比较所得溶液中 CaCl2 的质量分数大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 = 100%可知,只需判断反应后的溶液的质量的大小即可。由于盐酸是等质量的,故只需计算实际增加的量即可。 Ca+2HCl=CaCl2+H2 实际增加质量; CaO+2HCl=CaCl2+H2O 实际增加质量; 40 2
10、40-2=38 56 56 Ca(OH)2+2HCl=CaCl2+2H2O 实际增加质量; 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际增加质量; 74 74 100 44 100-44=56 由此可知, 的溶液质量最大,故质量分数最小; 的溶液质量相等,故质量分数也相等; 的溶液质量最小,故质量分数最大,故选 B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是解题的关键,如利用等质量的盐酸,可得到等质量的氯化钙;以及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反应后溶液的大小,故要求学 生要能将质量守恒的思想和意
11、识贯穿于解题中。 “把下列物质混合,能得到溶液的是 ( ) A冰加到水中 B植物油加到水中 C碘加入酒精中 D面粉加到水中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溶液的特征分析,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A冰加到水中,冰会最终融化成水,故得到的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错误; B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错误 C碘能溶于酒精,故能与酒精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属于溶液,正确; D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错误。故选 C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溶
12、液的本质特征,是解题的关键;此外,解答本题还要分析物质的水溶性,如果物质易溶于水,就能够和水形成溶液,如果物质不溶于水,就不能够和水形成溶液。 CO在高温下还原 a g四氧化三铁,得到 b g铁,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 A 64b (3ab) B 24b (ab) C 3(ab) 64b D 64b 3(ab)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3O4+4CO 3Fe+4CO2,并利用反应中四氧化三铁与铁的质量比,结合二者的质量,可计算出铁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设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x Fe3O4 + 4CO 3Fe + 4CO2 3x+64 3x ag bg (
13、 3x+64): ag =3x: bg 解得 x= ,故选 D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正确、熟练的书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能依据各物质间的固定的质量比进行列式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一些食物的近似 PH如下表: 食物 苹果 葡萄 牛奶 玉米粥 pH 2.9 3.3 3.5 4.5 6.3 6.6 7.2 8.0 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适宜使用上述食物中的 ( ) A苹果 B葡萄 C牛奶 D玉米粥 答案: D 试题分析:当溶液的 pH等于 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 pH小于 7时,呈酸性,且 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 pH大于 7时,呈碱性,且 pH越大
14、,碱性越强。根据题意,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适宜食用碱性物质,以中和多于的酸,而结合表格可知,只有玉米粥的 pH大于 7,呈碱性。故选 D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和熟练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 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某学校九年级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 Fe、 Cu、 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实验方案,每种方案所用试剂如下,你认为其中不可行的方案是( ) A Cu、 Ag、 FeSO4溶液 B Fe、 Ag、 CuSO4溶液 C Fe、 Cu、稀盐酸、 AgNO3溶液 D Cu、 FeSO4溶液、 AgNO3溶
15、液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 Fe、 Cu、 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分析。 A由于 Fe的活动性比 Cu、 Ag强,故 Cu、 Ag都不能与 FeSO4溶液反应,则无法通过实验判断 Cu、 Ag的活动性顺序,错误; B Fe能与 CuSO4溶液反应,故能证明 Fe的活动性比 Cu强;而 Ag和 CuSO4溶液不能反应,故能证明 Cu比 Ag的活动性强,从而判断出 Fe、 Cu、 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正确; C Fe能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而 Cu不能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故可得出Fe H Cu;再根据 Cu能与 AgNO3溶液能发生置换反应,可证明 Cu Ag,从而判断出 Fe、 C
16、u、 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正确; D由 Cu不能与 FeSO4溶液反应,可得出 Fe Cu;再根据 Cu能与 AgNO3溶液能发生置换反应,可证明 Cu Ag,从而判断出 Fe、 Cu、 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正确。故选 A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解题的关键,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的金属能与稀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是全人类都必须重视的问题。下列做法与环境保护无关的是( ) A锅炉用水经过软化后再使用 B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C工业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D公
17、交车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环境的污染来源与治理措施分析。 A、锅炉用水经过软化后再使用,可避免加热时在锅炉中产生大量的水垢,与环境保护无关; B、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能有效减少对水体的污染,与环境保护有关; C、工业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可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与环境保护有关; D、公交车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选 A 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点评:熟记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物质是由各种粒子构成的。若用 “ ”表示水分子。下列从粒子的角度对物质的变化或性质作
18、出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湿衣服晾干了是因为 “ ”不断运动到空气中去了 B氧气经加压降温变为蓝色液体时, “ ”间的间隔减小了 C水通电分解时 “ ”和 “ ”发生了重新组合 D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微粒的性质分析。 A、湿衣服晾干了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最后都跑到空气中去了,正确; B、氧气经加压降温 能变为蓝色液体,是因为氧分子间有间隔,且随压强的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减小了,正确; C、水通电分解时,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氧原子又分别重新组合成新的氢分子和氧分子,正确; D、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
19、,不是氢原子,错误。故选 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点评: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指利用分子与原子的 “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的性质 ,以及它们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钛和钛的合金被认为是 21世纪重要的金属材料,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 “相容性 ”。根据钛的上述性质,下列的用途不切合实际的是( ) A用于制造船舶 B用于制造航天器 C用于作保险丝 D用于制造人造骨 答案: C
20、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钛和钛的合金具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以及与人体有很好的 “相容性 ”等优良性质;而保险丝的制作,需要的是熔点低的金属,这样能在电流过大时,容易熔断而断电,从而起到保护作用,故与钛的上述性质不相符。故选 C 考点:金属的用途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又能反映物质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就是要认真审题,并能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然后结合选项分析判断即可。 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4Fe + 3O2 2Fe2O3 B铁与稀盐酸反应: 2Fe + 6HCl = 2FeCl3 + 3H2 C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
21、尔多液的原因: 2Fe + 3CuSO4 = Fe2(SO4)3 + 3Cu D用赤铁矿炼铁 Fe2O3 + 3CO 2Fe + 3CO2 答案: D 试题分析:化学方程式书写正误的判断方法有:化学式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 和 的标注是否正确。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氧化铁,错误; B、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和氢气,而不是氯化铁,错误; 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是铜和硫酸亚铁,而不是硫酸铁,错误; D、用赤铁矿炼铁,就是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故选 D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方
22、程式的书写,要熟记化学方程式书写所依据的两个原则,即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 由于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而使火焰熄灭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缺一不可;故灭火只要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 ,就能使燃烧停止,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利用灯帽隔绝了空气,而达到灭火的目的,错误; B、根据图示,稀盐酸与碳酸钠溶液会迅速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故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错误; C、烧杯同样起到的是隔绝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重庆市 万州区 复兴 学校 九年级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