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福建省建瓯市九年级六校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福建省建瓯市九年级六校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福建省建瓯市九年级六校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福建省建瓯市九年级六校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现在有一种新型锁 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答案: C 试题分析: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而声纹锁是依据音色来进行判断的,只能按照设定的音色打开; 故选 C 考点:音色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音色定义的理解与应用 在图所示的电路图中,能用电压表正确测出灯 Ll两端电压的是答案: B 试题分析: A、电压表并联在 L1和 L2两个灯泡两端,测量两个灯泡两端的总电压不符合题意 B、电压表并联在 L1两端,测量 L1两端的
2、电压符合题意 C、电压表并联在 L2两端,测量 L2两端的电压不符合题意 D、电压表并联在 L1两端,但是电压表的接线柱接反了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电压表的使用 点评:( 1)掌握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确使用 ( 2)掌握电流表测量谁的电流,电压表测量谁的电压 ( 3)掌握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确读数 世界上第一个证实电与磁之间联系的物理事实是 A磁化现象 B地磁场的发现 C电磁感应现象 D奥斯特实验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磁化现象说明了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性物质容易被磁化而具有磁性,不符合题意; B、地磁场的发现说明地球是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存在
3、着磁偏角,不符合题意; C、电磁感应现象说明磁场能够产生电流,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不符合题意; D、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学史的相关知识,强调了物理学科实验的重要性,体现了物理注重实验探究的课 标理念 两个完全相同的电阻,它们串联后的总电阻是并联后总电阻的 A 1/2 B 2倍 C 4倍 D 1/4 答案: C 试题分析:因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所以两个完全相同的电阻 R串联时,总电阻等于 2R; 因为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部分电阻倒数之和,所以两个完全相同的电阻 R
4、并联时,所以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为: ; 故选 C 考点:电阻的串联;电阻的并联 点评:知道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 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B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 C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 D摩擦创造了电荷 答案: A 试题分析:梳子和头发摩擦,梳子带的负电荷说明梳子得到了电子 故选 A 考点:摩擦起电的实质 点评:此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一道基础题 第三代数字通信技术(简称 3G)与 1G、 2G的主要区别是传输声音和数据速度上的提升,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可视电话的
5、开通,不仅能听到声音还能看到图像。 3G手机传输信息利用的是 A微波 B红外线 C超声波 D次声波 答案: A 试题分析: 3G手机也属于移动电话,所以它传递信息是通过电磁波中的微波来实现的; 故选 A 考点:电磁波的传播;移动通信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电磁波的应用,知道广播、电视、移动通信都靠电磁波传递信息 下列图所示的电路图与实物图一致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 A中,两只灯泡串联,开关可知两只灯泡,符合题意 在 B中,开关闭合后,一只灯泡被短路,不合题意 在 C中,两只灯泡并联,且开关只控制一只灯泡,不合题意 在 D中,两只灯泡并联,开关控制干路,不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根据实物图画
6、电路图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关键是分析出实物图中用电器的连接情况,再对应实物图画出电路图,这是电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同学们走进实验室时,常闻到酒精的气味,这一现象涉及的物理知识有 A升华凝华 B汽化扩散 C升华扩散 D熔化汽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 酒精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 酒精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在空气中扩散被我们闻到的;所以这是扩散现象 故选 B 考点:蒸发及其现象;扩散现象 点评:扩散现 象不但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还体现了分子之间有间隙 下列光学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日食的形成 B月光下的树影 C平静的水面上,映出桥的倒影 D在岸上看池底变浅 答
7、案: D 试题分析: A、 B 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太阳光下人的影子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因此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桥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光的反射、折射、直线传播。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折射及直线传播现象,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对于生活中的现象要善于总结要注意这几种现象的本质,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如图所示,钢珠沿竖直平面上的光滑(无摩擦)轨道 abcd从 a点运动到 d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 d时
8、的速度比通过 c时大 B在 c点比在 b点的重力势能小 C从 a运动到 b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从 b运动到 c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由于表面是光滑的,不计阻力,机械能守恒,机械能 =动能 +势能钢球的质量不变, d点的高度小于 c点的高度, d点的重力势能小于 c点的重力势能 d点动能大于 c点动能,钢球的质量不变, d点速度大于 c点速度符合题意 B、钢球的质量不变, b点的高度小于 c点的高度, b点的重力势能小于 c点的重力势能不符合题意 C、从 a运动到 b的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不符合题意 D、从 b运动到 c的上升过程中,动
9、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机械能 点评:( 1)掌握动能、重力势能 大小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能判断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变化 ( 2)掌握不计阻力时,机械能守恒 ( 3)物体上升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下降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如图所示是 “一动、一定 ”滑轮组。 a 、 b为两个弹簧秤,不计滑轮质量及摩擦。当匀速提升的重物 G=300牛时, a 、 b两弹簧秤上示数应为 A 300N、 100 N B 200 N、 100 N C 300 N、 150 N D 100 N、 100 N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得到物体由三段绳子承担,因为在匀速提升
10、物体,所以受力是平衡的,又因 为不计滑轮质量及摩擦,所以 A测力计受到两段绳子的拉力, B测力计受到一段绳子的拉力, G=300N,故 a 、 b两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应为200 N、 100 N。 故选 B。 考点:滑轮组中承担物重的问题。 点评:本题考查了滑轮组中承担物重的问题,注意当匀速提升重物时,把滑轮组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受力平衡,据此分析解答。 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 ,质量不变 B水结成冰时 ,质量不变 C一壶水加热到沸腾时 ,质量不变 D一千克铁比一千克棉花质量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粉笔所含的物质的多少改变了,质量变了故 A错
11、误 B、水结成冰块时,只是状态改变了,质量不变故 B正确 C、一壶水加热到沸腾时,由于汽化的存在,所以质量减小故 C错误 D、 1千克铁和 1千克木头虽然不是同种物质,但都是 1千克,质量相同故 D错误 故选 B。 考点:质量及其特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物质的形状、位置、和状态无关这个知识点,是中招的热点 实验题 如图是某同学用溢水杯测浮力,将空心铁球放入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酒精密度 0.8103kg/m3)铁球静止后漂浮于酒精上,用空杯盛接到溢水杯中流出的酒精为 40g,根据所学的 原理可知铁球受到的浮力为 _N,铁球受到的合力 N。( g=10N/kg
12、) 答案:阿基米德、 0.4、 0 试题分析:由阿基米德原理知,排开酒精的重即为浮力, , 铁球静止漂浮在酒精面上,所以球受到的浮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合力为零。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重力的计算;合力。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注意单位的统一及清楚平衡力的合力为零。 在 “测量食用油密度 ”的实验中:如图,某实验小组的实验方案如下: 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 m1为 42.6g; 将烧杯中的一部份食用油倒入量筒,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 V如图甲所示; 再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 m2,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
13、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请将实验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烧杯和食用油的 总质量 m1/g 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 质量 m2/g 量筒中食用油的 体积 V/cm3 食用油的密度 /( g cm-3) 42.6 答案: .4、 30、 0.84 试题分析:由图乙可知,游码示数是 2.4g,则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 由图甲所示量筒可知,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 ;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 ; 食用油的密度 。 考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点评:本题考查了天平与量筒的读数、求密度问题,要熟练掌握常用测量器材的使用及读数方法,熟悉实验过程,熟练应用密度公式是关键 请你读出图中所示的各测量工具的示数,并把它们填写在下面的横线
14、上:木块的长度是 cm;物体的重力为 _N;温度计的示数是 _0C。答案: .45至 4.55 、 3.6、 24 试题分析:( 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物体的长度是 6.50cm-2.00cm=4.50cm; ( 2)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 0.2N,物体的重力是 3.6N; ( 3)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 ,此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 24 ;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点评:( 1)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2)测力计、温度计也是初中物理中
15、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也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特别要注意零刻线的位置 如图所示,是浴室里使用的一面除雾镜,镜面背后有连接镍 金属薄片的电路,接通电源一会儿后,就可以消除附着在镜面上的 “白气 ”,使镜子保持清晰明亮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分别解释镜面上 “白雾 ”的形成过程与消除过程 答案:洗澡时放出的水温较高,汽化成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面,液化形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使镜面上出现雾气;当给镜子通电后,镜子温度升高,小水珠又吸收热量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消散在了空气中,使镜子保持清晰明亮 试题分析:( 1)洗澡时放出的水温较高,汽化成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面 ,液化形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使镜面上
16、出现雾气;( 2)当给镜子通电后,镜子温度升高,小水珠又吸收热量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消散在了空气中,使镜子保持清晰明亮 考点:液化、汽化现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需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例如:如图所示甲实验是让木块在木板上做 运动,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间接显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乙实验中钢球的动能大小是通过 间接反映出来的 答案:匀速直线、 木块移动的距 离 试题分析:甲实验中,因为当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测力计的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由此可知:由测力计的示数间接显示滑动摩擦力
17、的大小的条件是,一定让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运动 乙实验中,球的动能大小是通过球对木块做的功,即木块移动的距离来体现动能大小的,所以要比较木块移动的距离来间接反映 考点:物理学方法;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动能的影响因素 点评:题考查的两个实验都采取了转换法来设计的,这要注意间接反映时实验所具备的条件 小明想测一个小灯泡的电阻,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 1)图是他设计的实验电路图,请在图中圆圈内填入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符号; ( 2)小明连接电路时还有一根导线未接上,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中将电路连接完整; ( 3)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 端(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福建省 建瓯市 九年级 联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