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以下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 B风力发电 C太阳能取暖 D煤的综合利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A、海水晒盐只是将水分蒸发分离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错; B、风力发电只是通过风力使轮子转动做功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错; C、太阳能取暖是通过太阳的照射,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没有新物
2、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错; D、煤的综合利用有新物质煤焦油、焦炉气、焦炭等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D正确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下列 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 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 正确的是( ) A B C D A向一定量铁粉中滴加稀盐酸 B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锌粉 C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当稀盐酸的质量为零时,氢气的质量应该也为零,
3、图象不正确 B、没有加入锌时,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不为零,图象不正确 C、当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稀盐酸时,氢氧化钠的质量不断减小,直至为零,图象不正确 D、高锰酸钾分解时,生成的氧气中不含有锰元素,锰元素存在于生成的锰酸钾、二氧化锰和剩余的高锰酸 钾中,所以剩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图象正确 故选: D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并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能力 一次性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试剂不能达到目的是( ) 待鉴别物质 所选试剂 A 稀盐
4、酸、水、石灰水 紫色石蕊试液 B 食盐水、白醋、纯碱溶液 酚酞试液 C 氢气、氧气、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 D 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稀盐酸 碳酸钠溶液 答案: B 试题分析:只用一种试剂鉴别出三种物质,则选择的鉴别试剂与被鉴别物质混合时,要出现不同的现象,包括产生气泡、沉淀、无变化等,据此解答 A、稀盐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水呈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石灰水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B、酚酞试液在食盐水和白醋中都是无色的,在纯碱溶液中为红色,无法鉴别食盐水和白醋,故 B错误; C、燃着的牧田能点燃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更旺,遇二氧化碳熄灭,现象不同,可以
5、鉴别,故 C正确; D、 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不反应,无现象;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盐酸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 D正确; 故选 B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 如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根据该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属于化合物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2CO+O2 2CO2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2H2+O2 2H2O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知,反应物是两种,生
6、成物是一种,不是分解反应,故 A错误; B、 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故 B不正确; C、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知,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符合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反应,故正确; D、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知,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不符合氢气燃烧的化学反应,故 D不正确; 故选 C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物质的简单分类;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的分子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 “增塑剂 ”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助剂,其种类繁多,最常见的品种是 DEHP,化学名叫邻苯二甲酸二( 2
7、-乙基己)酯,分子式为 C24H38O4下列有关 C24H38O4说法正确的是( ) A邻苯二甲酸二( 2-乙基己)酯属于有机化合物 B邻苯二甲酸二( 2-乙基己)酯由 24个碳原子、 38个氢原子和 4个氧原子构成 C邻苯二甲酸二( 2-乙基己)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D邻苯二甲酸二( 2-乙基 己)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4: 38: 4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邻苯二甲酸二( 2-乙基己)酯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邻苯二甲酸二( 2-乙基己)酯是由邻苯二甲酸二( 2-乙基己)酯分子构成的,1个邻苯二甲酸二( 2-乙基己)酯分子是由 24个碳原子、
8、 38个氢原子和 4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C、邻苯二甲酸二( 2-乙基己)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故选项说法错误 D、邻苯二甲酸二( 2-乙基己)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4):( 138):( 164) 24: 38: 4,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后,将变成不饱和溶液 B t1 时甲物质和乙物质的溶解度相
9、等 C t2 时将 70g甲物质加入 100g水中,可得到 170g溶液 D甲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乙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丙物质的溶解度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后,会有晶体析出,还是饱和溶液,故 A错误; B、 t1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一交叉点上,所以溶解度相等,故 B正确; C、 t2 时甲物质溶解度是 60g,将 70g甲物质加入 100g水中,可得到 160g溶液,故 C错误; D、温度低于 t1 时,甲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比乙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温度高于 t1 时,甲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比乙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故 D错误
10、; 故选 B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点评:掌握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作用;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用少量液体 B过滤 C闻气味 D稀释浓硫酸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会造成药品的污染图中操作错误,故 A错误; B、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而图中烧杯没有紧靠玻璃棒,故 B错误; C、图中闻气体的气味的操作正确,故 C正确; D、水注入硫酸,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图中操作错误,故 D错误 故选 C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本题主
11、要考查了过滤的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项,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了解闻气体的方法及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上生产硝酸的重要步骤,其化学反应 4NH3+5O24NO+6H2O 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 ( ) A只有 N 和 O B只有 N C只有 H和 O D有 N、 H和 O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式及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来计算元素的化合价 根据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在 NH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则氮元素化合价为 -3价,一氧化氮中氧显 -2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因此氮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气中
1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0,一氧化氮、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因此氧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 氢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均为 +1价,因此氢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不发生变化; 故选 A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化学式来计算化合价,熟悉质化合价计算的原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实验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A可燃性气体大量泄漏时,立即接通电源用排气扇排气 B酒精灯中的酒精洒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C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直接涂上浓盐酸 D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浓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静电、
13、电火花或加热可能发生爆炸,打开排风扇会产生电火花,故 A错误; B、酒精灯中的酒精洒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使酒精与氧气隔绝同时降低温度使其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一下,故 B正确; C、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沾到皮肤上应立即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故 C错误; D、浓硫酸溅到手上,应用抹布擦去,冲洗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也有很强的腐蚀性,故 D错误 故选: B 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点评:本题从生活的实际出发,考查利用课本知识解决新问题能力,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硫排入大气中会形成酸雨 B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将产生温室效 应 C白色污染的消除办法是将废弃塑料袋就地焚烧 D利用农作物的秸秆发酵产生沼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形成酸雨;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易造成温室效应;塑料燃烧易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秸秆能发酵产生沼气 A、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形成酸雨,故 A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易造成温室效应,故 B说法正确; C、塑料燃烧易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不能将废弃塑料袋就地焚烧,故 C说法错误; D、秸秆能发酵产生沼气,故 D说法正确; 故选 C 考点:酸雨
15、的 产生、危害及防治;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白色污染与防治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环境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熟知各种物质对环境的影响,以便灵活应用 填空题 许多化学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 1)用 X射线检查肠胃疾病时,要让患者服用 “钡餐 ”(主要成分是硫酸钡,硫酸钡难溶于水和盐酸)硫酸钡属于 (填 “酸 ”、 “碱 ”或 “盐 ”),它是由钡离子和 (填离子符号)构成,碳酸钡( BaCO3)也难溶于水,但不能用碳酸钡制 “钡餐 ”,这是因为碳酸钡与胃酸反应生成的 BaCl2易溶于水,会使人中毒若误服碳酸钡,可服用硫酸镁( MgSO4)使其与 BaCl2反
16、应进行解毒,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可用石灰水和纯碱反应来制取少量的烧碱,其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1)盐; SO42-; BaCl2+MgSO4MgCl2+BaSO4; ( 2) Ca( OH) 2+Na2CO3=2NaOH+CaCO3 试题分析:( 1)根据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故硫酸钡属于盐,它是由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硫酸镁( MgSO4)与 Ba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aCl2+MgSO4MgCl2+BaSO4; ( 2)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 OH) 2+Na2CO3=2NaOH+CaCO3;
17、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盐的定义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不大 氯化铁溶液能腐蚀铜,工业上常用此原理生产印刷线路板以下是印刷线路板的生产及废液的处理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步骤 中发生了两个反应: 2FeCl3+Fe3FeCl2和 ( 2)滤渣的成份有 和 ,步骤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 1) Fe+CuCl2FeCl2+Cu;( 2)铁;铜; 2HCl+FeFeCl2+H2 试题分析:( 1)过量的铁粉与氯化铜发生置换反应,得到金属铜和氯化亚铁;同时,铁粉与剩余的氯化铁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福建省 厦门市 初中 学业 质量 检查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