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甘肃省武威五中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甘肃省武威五中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甘肃省武威五中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甘肃省武威五中九年级上学期 9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古时候,人类发现并利用了火这一与化学有关的现象 B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C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D现在,化学家已能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索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史的相关知识分析解答 解: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而不是道尔顿,故选 C 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 点评:化学的学习穿插有化学史的掌握,有些化学史容易记混,平时一定要注意积累总结 滴管正确使用方法
2、叙述错误的是( ) A滴瓶上的滴管专用,取用试剂后不要洗涤立即放回原位 B非专用滴管可连续在不同试剂瓶中吸液 C滴管吸液后,不要平放和倒置,不得放在桌上或它处 D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滴管要悬空,不得伸入试管或与试管壁接触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实验室滴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 0.5 cm处 ( 2)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应插入干净的瓶中或试管内 ( 3)用完之后,立即用水洗净严禁未清洗就吸取另一试剂滴瓶上的滴管无需清洗 ( 4)胶帽与玻璃滴管要结合紧密不漏气,若胶帽老化,要及时更换 ( 5)胶头滴管向试管
3、内滴加有毒或有腐蚀性的液体时,该滴管尖端允许接触试管内壁 ( 6)胶头滴管常与量筒配套使用 ( 7)如果滴瓶上配有滴管,则这个滴管是滴瓶专用,不能吸取其他液体; 进行解答本题 解: A、根据如果滴瓶上配有滴管,则这个滴管是滴瓶专用,不能吸取其他液体,用后放回原位;故 A使用方法正确 ; B、根据滴管用完之后,立即用水洗净严禁未清洗就吸取另一试剂,故 B使用方法错误; C、根据滴管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应插入干净的瓶中或试管内故 C使用方法正确; D、根据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 0.5 cm处;故 D使用方法正确 故选 B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
4、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室滴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的掌握及其应用 加热某种固体有气体产生,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是化学变化 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是物理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 A、加热某固体物质时产生了气体,这种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冰受热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加热某固体物质时产生了气体,这种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属于化学变化,冰受热变成水
5、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C、加热某固体物质时产生了气体,这种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能生成氧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加热某固体物质时产生了气体,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题时考虑是否全面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北京 “山顶洞人 ”从事的生产活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采集野果 B 狩猎捕鱼 C 缝制衣服 D 钻木取火 答案: D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6、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 A、采集野果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狩猎捕鱼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缝制衣服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钻木取火的过程中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电工师傅使用的 “验电笔 ”中常充一种气 体,此气体通电时会发光,它是 A氧气 B氮气 C氖气 D空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氧气的用途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氮气可用作制氮肥、作保护气等;稀有气体又称惰性气体,化学性
7、质稳定,几乎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它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保护气等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光,氖灯射出的是红光电灯泡里充氩气可以减少钨丝的气化和防止钨丝氧化,以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解: A、氧气不能做电光源,故选项错误; B、氮气可用作制氮肥、作保护气,但是不能做电光源故选项错误; C、氖灯射出的是红光,是 “验电笔 ”中常充 一种气体故选项正确; D、空气中的各成分都有不同的用途,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常见气体的用途,初中阶段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要记牢,还要加强应用本考点充分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的理念,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鉴别空气、
8、氧气和氮气三瓶气体时的最佳方法是( ) A测量三瓶气体的密度 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C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D测量气体的溶解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区别空气、氧气和氮气三瓶无色气体,要根据三种气体性质差的别,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鉴别三种气体 解: A、测量三种气体的密度方法比较复杂,使能鉴别但也不是最佳方法 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熄灭的是氮气,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正常燃烧的是空气,故选项可以鉴别三种气体,且比较简便 C、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木条复燃的是氧气,伸入空气、氮气中的木条均会熄灭,故不能鉴别 D、空气、氧气和氮
9、气都难溶于水,故不能通过测量溶解性的方法来区分 故选 B 考点:常见 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 下列四种气体按体积分数计算,在空气中含量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 稀有气体 氮气 二氧化碳 氧气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的,其组成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它 0.03% 解:按气体的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 0.03
10、%、其它 0.03%,所以,在空气中含量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 故选 C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点评:熟记空气中各组成成分所占的体积分数,是解答本题的基础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 白烟,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答案: D 试题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要想结论准确,做该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全部耗尽;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
11、夹读数等等红磷燃烧的产物是五氧化二磷固体,现象应是大量的白烟,而雾应是液滴,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测量的结果会小于五分之一 解: A、结合课本相关知识可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故 A说法正确; B、红磷过量,能把氧气全部耗尽,实验结论精确,故 B说法正确 C、装 置漏气时,氧气耗尽,空气及时补充,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因此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 C说法正确; D、红磷燃烧的现象应是大量的白烟,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由于剩余气体膨胀,测量的结果会小于五分之一,故 D说法不正确 故选 D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
12、实验,该实验的结论和实验中注意事项是考查重点 指出图中倾倒液体药剂时的错误: ( 1) ; ( 2) ; ( 3) ; ( 4) 答案:( 1)试管直立 ( 2)试剂瓶口没有紧挨着试管口 ( 3)瓶塞正放在试验台上 ( 4)标签朝下 试题分析:倾倒液体时要注意四点,试管要略微倾斜,标签朝向手心,试管口与试剂瓶口接触,试剂瓶塞倒放在实验台上 解:实验室倾倒液体时要注意四点:试管要略微倾斜以免液体外流;标签朝向手心以免液体外流污染标签;试管口与试剂瓶口接触以免液体外流;瓶塞正放在实验台上以免污染试剂和腐蚀试验台 故答案:为: 试管直立; 标签朝下; 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离开; 瓶塞正放在试验台上 考点
13、:液体药品的取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倾倒液体的操作方法,属于基础性考查题 同学用托盘天平 称量药品时,错将砝码放在了左盘,称量物放在了右盘,平衡时砝码的质量为 30g,游码的质量为 2.6g,则该同学称取药品的实际质量为( ) A 29.4g B 27.4g C 28g D 32.6g 答案: B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试题分析:左码右物称量时,物体的质量 =砝码的质量 -游码的质量 解:该同学称取药品的实际质量为: 30g-2.6g=27.4g 故选 B 考点:称量器 -托盘天平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左码右物称量时,物体的质量 =砝码的质量 -游码的质量 学习化
14、学的一个重 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液体的倾倒 B 液体的量取 C 点燃酒精灯 D 滴加液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取用液体时: 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 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 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B、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C、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 解: A、图中取用液体时的操作
15、正确,故 A正确; B、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量取液体时, 俯视: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大; 仰视: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小操作正确,故 B正确; C、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操作正确,故 C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会造成药品的污染操作错误,故 D错误 故选 D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 本题注意开窗了胶头滴管、量筒、酒精灯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掌握取用液体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 10.2g食盐,加入食盐后发现指针稍微偏左,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 A移动游码 B减少食盐 C增加砝码 D增加
16、食盐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用托盘天平称量 10.2g食盐的过程考虑,先调节天平平衡,再放上砝码和移动游码,最后加药品,再根据天平的偏向考虑 解: A、移动游码是在加药品前做的工作,故 A错; B、加入食盐后发现指针稍微偏左,说明药品多了,所以要减少食盐,故 B正确; C、增加砝码是 在加药品前,做的工作,称量一定质量药品时,称量中不能动砝码和游码,故 C错; D、加入食盐后发现指针稍微偏左,说明药品多了,所以要减少食盐,故 D 错; 故选 B 考点:称量器 -托盘天平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称量时要先调节天平平衡,再放砝码最后加药品 下列仪器一般需经过磨砂处理的是( ) A试管 B烧
17、杯 C集气瓶 D量筒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般说来,是否要磨砂处理,要看仪器的作用如果要求相对密闭性较好的环境,就需要对化学实验仪器进行磨砂处理比如集气瓶要收集气体;还有实验的时候,各仪器的连接部位如冷凝管,蒸馏烧瓶口,蒸馏头,尾接管,这些仪器的接口处都进行了磨砂处理所以先看各仪器的作用 解: A、试管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不需磨砂处理故 A不正确; B、烧杯主要用于 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 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不需磨砂处理故 B不正确; C、集气瓶是用于气体的收集和存放所以要磨砂处理故 C正确 D、量筒用于一定量液体的量取,不需磨砂处理故 D不正确; 故选
18、C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点评:本题通过仪器磨砂的问题考查各个仪器的作用,这就需要同学们熟悉常见仪器的作用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 A研究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和根据需要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B化肥、农药、合成药物、开发能源、创造新材料、保护环境 C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 D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研究的领域和化学的用途来回答本题 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也就是说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一门科学 故选 D 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 点评:熟记化学研究的内容,知道学习了化学后能研究哪些方面,如何才能使化学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甘肃省 武威 九年级 学期 月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