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以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普通居民楼一层的高度约为 3m B人的正常步行速度为 5m/s C一个中学生静止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103Pa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50mg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普通居民楼一层的高度约为 3m,符合实际 B人的正常步行速度为 1m/s,故 B不符合实际; C一个中学生静止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104Pa,故 C不符合实际;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50g,故 D不符合实际; 故选 A。 考点:长度的估测;速度的估测;压强大小比较;质量的估测 点评:对生产和生活实践
2、中物体的实际物理量要了解,注意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要测量一个阻值约为 600的电阻 Rx,提供的器材有:干电池两节、学生用电压表(量程为 03V 、 015V )、学生用电流表(量程为 00.6A 、03A )、滑动变阻器( 10 2A)和电阻箱 R0( 09999 5A )各一个,开关、导线若干 .下列四个设计方案中,能测出 Rx阻值的最合理的方案是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电路中的电阻阻值可能很大,但电路中的电 压很小,所以电流也会很小,题目中的电流表可能无法读数,或者说误差会非常大,故A、 B方案不可行; C 方案电路并联,不能计算出电流,故不能得出电阻值; D 未知电阻与
3、电阻箱串联,当两开关闭合时,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 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测量未知电阻的电压,两次电压的差为电阻箱的电压,而电阻箱可以调整并读出电阻值大小,所以可以根据 得到电流,串联电流相等,可以求出未知电阻的阻值,并且可以多次改变电阻箱的电阻进行多次测量从而求平均值,所以 D方案最合理。 故选 D。 考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误差及其减小方 法;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欧姆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伏安法测电阻,对于这类设计实验,选择实验方案的题目,要结合电路特点和规律进行分析选择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A、 B高度相等, 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 B对地面的压力若在两物体上部沿
4、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则切去部分的质量 mA、 mB的关系是 A mA一定大于 mB B mA可能大于 mB C mA一定小于 mB D mA可能等于 mB 答案: C 试题分析:设物体 A、 B原来的高度为 h, A的横截面积为 SA, B的横截面积为SB; A的密度为 A, B的密度为 B; A对地面的压力为 , B对地面的压力为; ,即: , , 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 h, , , , 故选 C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力公式、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根据已知条件推导出两物体 S的大小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将一袋大米放在匀速向右运动的输送带上,开始米袋与
5、输送带间有一段距离的相对滑动,然后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当输送带突然制动停止时,米袋会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距离后停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米袋刚放上输送带的瞬间,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是平衡的 B当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不受任何力 C当将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会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和向右的推力 D无论启动、匀速行驶还是制动时,米袋受到的重力和米袋对皮带的压力都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米袋刚放上输送带的瞬间,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而加速运动,故受力是不平衡的, A错误; B当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两者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
6、米袋在水平方向上不受任何力, B正确; C当将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由于惯性会向右滑动一段距离,在水平方向会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但向右滑动是惯性,而不再受到力的作用,故 C错误; D无论启动、匀速行驶还是制动时,米袋受到的重力和米袋受到皮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 D 错误。 故选 B。 考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点评:明确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是两个接触的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这时才会在接触面产生摩擦力的作用 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 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 5 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
7、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答案: C 试题分析:( 1)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经凸透镜,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点,这个亮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 10cm,所以凸透镜焦距是 10cm ( 2)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 5 cm处,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选 C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点评:本题没有直接给出凸透镜的焦距,而是通过实验现象去推断凸透镜的焦距,然后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考查凸透镜成像应用 下图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电器失火应先切断电源,再进行灭火,故 A做法正确; B、 C、水是电的导
8、体,用湿抹布擦带电的用电器时,可能会因湿抹布导电而发生触电事故,湿衣服晾在电线上,更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此做法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D、金属外壳用电器,不接地保护,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此做法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故选 A 考点:安全用电原则 点评:本题考查了安全用电的常识,属 于基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如图所示,分别表示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结构图,则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甲到乙的过程叫熔化,需要放热 B从甲直接到丙的过程叫升华,需要放热 C从乙到丙的过程叫液化,需要放热 D从丙直接到甲的过程叫凝华,需要放热 答案: D 试题分析:如图:甲为固态,乙为液态;丙为气态。 A
9、.从甲到乙的过程叫熔化,需要吸热,故 A错误; B.从甲直接到丙的过程叫升华,需要吸热,故 B错误; C.从乙到丙的过程叫汽化,需要吸热,故 C错误; D.从丙直接到甲的过程叫凝华,需要放热, D正确。 故选 D。 考点:分子模型结构;物态变化。 点评:能从结构模型确定物质存在的状态是一项基本能力,熟练掌握物态变化的过程及吸热放热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如图所示是一手压电筒,按压手柄,塑料齿轮带动线圈内磁性飞轮高速旋转,使灯泡发光。下列四图中与这一过程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手压电筒按压手柄,产生电流使灯泡发光,说明塑料齿轮带动线圈内磁性飞轮高速旋转,将机械能转化成了电能,发生
10、了电磁感应现象 题中四个装置中: A、说明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B、说明发生了电磁感应现象; C、说明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关系; D、说明电流产生磁场 故选 B 考点:电磁感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正确分析手压电筒的原理及各装置表明的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在探究入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A振动 B一直向左运动 C一直向右运动 D静止不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当喇叭振动会发出声音后,声音经过空气传播到肥皂泡处,由于声音有能量可以使肥皂泡产生振动,因此又会发出声音; 故选 A 考 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人耳感知声
11、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声与能量 点评:此题结合人耳听到声音的实例,考查利用声学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要学以致用 如图所示,在调节平衡后的杠杆两侧,分别挂上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则 A左端下降 B右端下降 C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 答案: A 试题分析:设一个钩码的重为 G,一个格为 L, 原来杠杆: ,处于平衡状态, 现在在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后,左边 ,右边 ,左边的力和力臂的乘积大,杠杆不再平衡、左端下降 故选 A 考点: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杠杆是否平衡取决于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只比较力或力臂大小不能得出正确结果
12、 在实验中经常遇到现象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下列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A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时,为了方便时间的测量,选用锥角较小的纸锥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使棋子的像清晰一些,用手电筒对着玻璃板照 C在探究红外线的热效应时,为了使温度计示数变化明显,将玻璃泡涂黑 D在估测大气压值时,为了便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选用较 大容积的注射器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锥角小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减小,影响测量结果,故 A错误; B、物体成像要清晰,就必须让物体(棋子)有足够光线射向平面镜才能成像,而不是让平面镜(玻璃板)上有足够的光线,故 B错误; C、用温度计观察红外线的热
13、效应时,把玻璃泡涂黑,是因为黑色吸热速度最快,可以使示数变化明显,故 C正确; D、大气压值不变,注射器容积越大,测力计变化越小,故 D错误 故选 C 考点:红外线;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点评:本 题考查了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同学逐项分析,判断正误 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的警示语或成语中,涉及到光学知识的是 A图书馆挂的警示语 “请勿喧哗 ” B成语 “刻舟求剑 ” C成语 “一叶障目 ” D高速公路挂的警示语 “保持车距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请勿喧哗 ”是在声源处杜绝噪声的产生,故与光学无关;
14、 B、 “刻舟求剑 ”是物体的相对运动现象,与光学无关; C、 “一叶障目 ”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遮住了光线,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涉及光学知识; D、 “保持车距 ”是防止车遇到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车还要继续向前运动无法在短时间内停下来,造成事故发生 故选 C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参照物及其选择;惯性;防治噪声的途径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能根据描述分析涉及的物理知识,并能根据题意选择正确选项 实验题 粗糙程度相同的木板 OAB,其中 AB部分沿水平放置,小球从 O 点由静止释放后滚下,先经过 A点,最后停在 B点处。 ( 1)小球从 A点到 B点的过程中
15、会受到 个力的作用,小球会作 运动; ( 2)小球在 OAB三个点的位置上,动能最大的位置是 点,机械能最大的位置是 点。 答案:减速 A O 试题分析:( 1)小球从 A点到 B点的过程中会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所以受 3个力的作用,由于受向左的摩擦力,所以小球会作减速运动; ( 2)小球从 O 点由静止释放后滚下,先经过 A点,最后停在 B点处,在 O 点时,具有重力势能,到 A点,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最大,所以动能最大的位置是 A点,由于运动时,要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所以一部分机械能会转化为内能,那么机械能最大的位置是 O 点。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机械能大小的判断。 点评:注意从
16、 A点到 B点的过程中小球由于惯性运动 ,所以没有向右的力,但受到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机械能大小的判断关键是掌握影响机械能大小的因素。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 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也相同 ( 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应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 ( 2)酒精的热值为 3.0107J kg,完全燃烧 10g酒精放出的热量为 J 答案:甲、乙 甲、丙; 3.0105 试题分析:( 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控制受加热的液体的种类相同,由图可知,甲、乙两图符合要求; 比较不同 物质的比热容,应控制燃料种类相同,由图可知,甲、
17、丙两图所示实验符合要求 ( 2) 10g酒精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点评:本题是一道关于物质比热容及热值的实验,实验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熟练应用控制变量法、熟练应用热值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定值电阻 R1、 R2和标有额定功率为 “0.9W”字样白炽灯 L以及特殊电子元件E(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并联接在电路中,且 R1 R2,改变电路两端电压U,通过每个电阻、电灯和特殊电子元件的电流也相应改变,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四个电子元件(或用电器)的 I一 U(或 U一 I)图线,如图所示。 ( 1)甲乙丙三个图像中,表示白炽灯的是 ,白炽灯的额定电流为 A. ( 2)若将定值电
18、阻 R1与特殊电子元件 E并联后接在电压为 3V电路中,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是 W. ( 3)若将定值电阻 R2与白炽灯 L串联后,接在电压为 3.5V的电路中,则灯泡的实际功率是 W. 答案:丙 0.3 1.95W 0.15W 试题分析:( 1)由第一幅图象可知,当两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时,通过定值电阻 A的电流比 B大,由欧姆定律可知 B的电阻大、 A的电阻小;因 R1 R2,所以 OA代表 R1的 I-U图线; 由第二幅图象可知,电压增大,电流增大,但电流的变化量比电压的变化量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 OC代表的电阻减小; 从第三幅图象可知,电压增大,电流增大,电压的变化量大于电流的变化量,根据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省 无锡市 北塘区 九年级 中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