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九年级学业水平测试(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九年级学业水平测试(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九年级学业水平测试(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九年级学业水平测试(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糖类俗称 “碳水化合物 ”,下列食物中富含 “碳水化合物 ”的是 A鸡肉 B米饭 C苹果 D菜油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六大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分析。 A、鸡肉中主要含有蛋白质,错误; B、米饭中主要含有淀粉,属于糖类物质,正确; C、苹果中主要含有维生素,错误; D、菜油中主要含有油脂,错误。故选 B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点评:熟练掌握六大营养素的名称、作用、来源及其缺乏症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以上反应的说法中
2、,正确的是 A X的值为 44 B 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4 1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可知, W反应后没有了,氧气反应后变少了,故此二者为反应物,且 W完全反应,氧气反应掉 64g-16g=48g;而水和二氧化碳在反应后都变多了,故为生成物,且反应生成水 32g-5g=27g。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物质质量总和 =反应后物质质量总和,故64g+5g+8g+23g=32g+16g+Xg,解得 X=52g,错误; B、 27g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 =27g 100%=3g,结合 A可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为 5
3、2g-8g=44g,故其中含碳元素的质量 =44g 100%=12g,结合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守恒可知, W中的碳、氧元素质量之和=12g+3g=15g,小于已知 W 的质量 23g,由此可知, W 中还含有氧元素,错误; C、根据题意,该反应可表示为 W+O2CO2+H2O,由于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故不可能为置换反应,错误; D、结 合 B可知, 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 =12g: 3g=4 1,正确。故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记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特别是化学变化中的元素守恒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0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 (不含结
4、晶水 ),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 1,加热到 50 时现象如图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3。 甲 乙 甲 乙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 1中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图 2中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图 3中 N 表示的是甲的溶解度曲线 D图 2中两溶液降温至 30 都会析出晶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图,结合题意分析。 A.图 1中,乙物质已完全溶解,但由于不能确定该温度下,乙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故无法确定该溶液是否饱和,错误; B.图 2中,甲乙两物质均已完全溶解,且根据题意,是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分别溶解在 100g
5、水中,故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正确; C.根据图 1中信息可知, 20 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而图 3中在 20时, N 曲线的溶解度大于 M曲线的溶解度,故 N 表示的是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错误; 图 3中 N 表示的是甲的溶解度曲线 D. 由于不能确定 30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故无法确定此时两溶液是否饱和,也就无法确定是否会析出晶体,错误。故选 B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
6、解度曲线及其使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 互转变方法,以及物质的溶解和结晶的方法等相关知识。 物质与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称为水解反应,如:Al2S3+6H2O=2Al(OH)3+3H2S。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A NaF + H2O = NaOH + HF B C + H2O(气态 ) CO + H2 C Mg3N2 + 6H2O = 3Mg(OH)2 + 2NH3 D CaO2 + 2H2O = Ca(OH)2+ H2O2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水解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而复分解反应是化合物与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
7、生成化合物与化合物的反应,且生成物中要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时反应才发生。结合选项可知, B选项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单质和化合物,应属于置换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错误。故选 B 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点评:熟练掌握化学反应的不同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即要熟练应用物质的种类和数目来分析反应类型。 下列关于右图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装置中的仪器 a是长颈漏斗 B该装置使用前无需检查气密性 C该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D该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分析。 A.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可知,图中仪器 a是分液漏
8、斗,错误; B.实验室制取气体前,都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错误; C.由于该装置的发生装置属于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属排水法,故可用于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双氧水来制取氧气,正确; D.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能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该装置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错误。故选 C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与选取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特别是熟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 实验证明 C2O3的化学性质与 CO相似。下列关于 C2O3的
9、说法错误的是 A C2O3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B C2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3.3% C C2O3有毒,密度比空气小 D C2O3不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 C2O3的化学性质与 CO相似,故可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 A.C2O3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碳属于非金属元素,故 C2O3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正确; B.C2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33.3%,错误; C.C2O3的相对分子质量 =122+163=72,远大于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 29,故其密度比空气大,错误;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C2O3
10、不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正确。故选 C 考点:元素种类的辨别,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点评: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是解题的关键,此外,还要学会将知识灵活迁移应用。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后,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电解水时,正极端会产生较多氢气 C水中含有 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 D硝酸铵固体溶水时,溶液温度上升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知识分析。 A.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正确; B.电解水时,负极端会产生较多氢气,错误; C.每个水分子中含有 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错误; D.硝酸铵固体溶水时,会吸热降温,错误。故选
11、A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电解水实验,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溶解时的热现象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且均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相关基础知识的储备。 鉴别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两种方法均正确的是 A硬水和软水:滴加食盐水或加热蒸发 B甲烷和一氧化碳:滴加澄清石灰水或观察颜色 C真黄金和假黄金 (铜锌合金 ):灼烧或用铜片刻画 D氧气和二氧化碳:滴加酚酞溶液或伸入燃着的木条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要鉴别的两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 A、硬水和软水都不能与食盐水反应,无现象,故不能鉴别,错误; B、甲烷和一氧化碳
12、都是无色气体,且都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故用滴加澄清石灰水或观察颜色的方法均不能鉴别,错误; C、黄金性质稳定,灼烧时也不反应,但铜锌在灼烧时均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特别是铜灼烧生成氧化铜黑色固体;黄金质软,而铜锌合金硬度较大,故用铜片刻画时,会在黄金上留下刻痕,而合金上不会,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两种方法均能鉴别,正确; D、氧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不能鉴别,错误。故选 C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点评:本题属于物质的鉴别 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尤其是物质的特殊性质,然后利用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加以鉴别。 下列关于资源、材料、能源的说法中错误是 A海水中蕴藏着大量
13、的化学资源 B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C玻璃钢是生活中常见复合材料 D沼气和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知识分析。 A.海水中蕴藏着大量的化学资源,例如氯化镁、氯化钠、溴化钾等,正确; B.钢铁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正确; C.玻璃钢是由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构成,是生活中常见的复合材料,正确; D.沼气是 可再生能源,但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之一,属不可再生能源,错误。故选 D 考点: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复合材料,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点评:本题较简单,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即可轻松解答,所以要求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 某
14、大型钢铁企业下属 4家工厂,其中利用化学变化制造产品的工厂是 A炼钢厂(铁矿石冶炼成钢) B棒材厂(钢锭抽拉成钢棒) C带钢厂(钢锭压延成钢带) D模具厂(钢铁熔化注模制成机件)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铁矿石冶炼成钢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钢锭抽拉成钢棒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外形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C、钢锭压延成钢带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外形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D、钢铁熔化注模制成机件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外形发生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省 南通市 海安县 九年级 学业 水平 测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