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南通市九年级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省南通市九年级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省南通市九年级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省南通市九年级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为 “经纬网示意图 ”,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 1】甲地的经纬度是 A东经 20,北纬 40 B东经 40,北纬 20 C西经 20,南纬 40 D西经 40,南纬 20 【小题 2】乙地位于丙地的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小题 3】丙地处在五带中的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经纬度的排列顺序,经度向东增大的为东经,所以甲的经度为20E,纬度向北增大的为北纬,所以甲地的纬度为 40N。所以甲
2、地的经纬度为20E和 40N。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小题 2】根据经纬网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按照图示乙丙两地之间的经度差未超过 180。所以乙地位于丙地的西北方向。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小题 3】根据丙地的位置判读丙所处的温度带。丙的纬度为 40S,位于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根据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利用经纬 网确定方向;五带的划分。 点评:根据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要注意经纬度的判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为: 纬度分为南纬和北纬,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 经度分为东经和西经,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
3、大的西经。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的步骤为: 根据纬度判断南北方向,北极为地球的最北方,南极为地球的最南方。 根据经度判断东西方向,因为地球上没有绝对的东方和西方,所以东西方向的判读要注意两地的经度差,选择经度差较小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五带的划分界限有回归线和极圈,北极圈以北是北寒带,北极圈和北回归线之间是北温带, 回归线之间是热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是南温带,南极圈以南是南寒带。 下图为 “长江口示意图 ”。连接南通与上海的长江公路大桥(图示甲桥)于2011年 12月 24日正式通车,该大桥是 A润扬大桥 B江阴大桥 C苏通大桥 D崇启大桥 答案: D 试题分析:甲大桥位于启东市和崇明岛之间,为
4、崇启大桥,又称崇启通道工程。大桥起自位于上海崇明岛上的崇明县陈家镇,接上海长江大桥,终于江苏省启东市汇龙镇,与已建成的宁启高速公路相接。大桥于 2011年 12月 24日建成通车。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和重大工程。 点评:根据图中大桥的地理位置判断大桥名称。大桥的位于上海崇明岛和南通的启东市之间,所以为崇启大桥。其他选项都是位于江苏省境内的过江大桥,可以排除。 下图为 “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气温和降水月分配图 ”,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 1】四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广州 B武汉 C北京 D哈尔滨 【小题 2】四城市中,一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A
5、广州 B武汉 C北京 D哈尔滨 【小题 3】四城市气候的共同特点是 A雨热同期 B全年高温多雨 C冬雨夏干 D全年低温少雨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中降水量状图统计图分析,四地降水量大小比较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根据四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分析,哈尔滨和北京位于北方地区,武汉和广州位于南方地区,广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所以降水量最多的是广州。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小题 2】根据图中气温曲线图分析,四地 1月平均气温高低比较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根据四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分析,哈尔滨和北京位于北方地区,武汉和广州位于南方地区。哈尔滨
6、的纬度最高 ,所以四地 1月份气温最低的哈尔滨。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小题 3】根据四地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哈尔滨和北京为温度季风气候,武汉和广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显著特点是雨热同期。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 点评: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的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这样就可以知道哪个月气温最高,哪个月气温最低,也知道了该地的气温年较差;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 一样,只不过降水是估算各月长方形柱状高低的数值。 下列资源中,属于
7、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矿产资源 B土地资源 C森林资源 D水资源 答案: A 试题分析:水资源可以通过水循环不断的得以更新和补充。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只要合理利用都可以不断的更新。而矿产资源更新周期长,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 点评:区别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重要依据是资源的更新周期,在人类历史时期可以更新的是可再生资源,更新周期长在人类历史时期难以更新的为非可再生资源。 下图为 “我 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 1】甲处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水田 B旱地 C林地 D草地 【小题 2】乙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主要的农业生
8、产部门应是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甲处的地理位置和图例进行判断。甲处位于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山地,适合发展林业。根据图例,该地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 2】根据乙处的地理位置和图例进行判断。乙处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部,拥有大面积的草地。根据图例,该地的土地的利用类型为草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应是畜牧业。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耕地的分布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点评: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草地、林地和建设
9、用地等。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面积扩大、草场退化、森林减少、乱占耕地等,各类土地资源都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 图 1为 “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 ”, 图 2为 “我国部分地形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 1】下列山脉中,属于我国地势第二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A昆仑山脉 B祁连山脉 C横断山脉 D太行山脉 【小题 2】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最主要的地形是 A高原 B平原 C盆地 D山地 【小题 3】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 A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B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C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 D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0、2】 B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级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小题 2】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海拔最低,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有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小题 3】根据我国地势总体特征分析:我国第一级阶梯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第三级阶梯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低。所以我国地势总体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了中国的地形地势的特征和分布。 点评:中国地势
11、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级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我国东临太平洋,西高东低的地势优势有: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下表为 “我国人口普查部分信息统计表 ”,读表完成小题。 历次人口普查 年份 人口数量(亿) 第一次人口普查 1953年 6.02 第二次人口普查 1964年 7.23 第三次人口普查 1982年 10.32 第四次人口普查 1990年 11.60 第五次人口普查 2000年 12.95 第六次人口普查
12、2010年 13.40 【小题 1】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数已经突破 A 10亿 B 11亿 C 12亿 D 13亿 【小题 2】人口数量的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为此,我国政府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是 A实行计划生育 B保护环境 C改革开放 D节约、保护耕地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 “我国人口普查部分信息统计表 ”,我国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数量为 13.40亿。所以我国人口总数已经突破 13亿。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小题 2】人口数量的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现阶段的人
13、口政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我国的人口政策。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呈直线上升趋势;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快;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带来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一系列问题。中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 资源是有限的,节约资源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节约资源出力。请举例(至少三例)说明你是如何为节约资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 9分) 答案: 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减少过度包装、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自备篮子购物、倡导简朴生活、拒食野生动物、
14、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节水等。 试 题分析:公众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和管理者;应积极接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如社会公众选购带环境标志产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减少过度包装、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自备篮子购物、倡导简朴生活、拒食野生动物、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节水等。 考点: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点评:人类面临多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处于空前紧张状态;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人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是使人地协调的必由之路。 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A昼夜交替 B四季更替 C极
15、昼和极夜 D昼夜长短变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地方时差等,地球公转运动产生了昼夜长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季节更替,五带的划分。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考点: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点评: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影响在学生学习记忆过程中容易混淆。平时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强化记忆,可以记住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影响,或者记住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影响,然后用排除法回答问题。 下图为 “等高线示意 图 ”,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 1】甲处的山地部位名称是 A山顶 B鞍部 C陡崖 D山脊 【小题 2】乙、丙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是 A 30米 B 100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省 南通市 九年级 学业 水平 测试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