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小赵同学用百度搜索下列关键词: “黄河流域、半地穴式、粟、磨制石器 ”,他要搜索的知识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半坡氏族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半坡氏族生活在黄河流域,半坡人居住的地方,用今天的话,应该叫半坡村。无论是方形的还是圆形的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半坡氏族种植粟,不仅养育了六千年前的先民,至今仍是中国北方种植的主要作物。故此,我国是最早栽培粟的国家了。半坡人制作了大批彩陶。虽然耕作于远古时期,却显现着魅人的艺术感染力。其中,人面鱼纹彩陶是其代表。
2、 A.B是我国最早的人类, C在长江流域,本题选 D。 考点:半坡氏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解读图片信息和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比较能力,解答此题要 求学生具备两点能力,一是要对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的生活状况非常熟悉,二是要对历史问题有一定的分析比较能力,同学们以后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要逐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近代史上,中国与前两次工业(科技)革命失之交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两弹一星 ” “载人航天 ” “籼型 ”杂交水稻 电话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电话是第二次科
3、技革命的成果,排除 ,本题选 B。 考点:第三次科技革命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识记能力,三次科技革命都改变了世界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生态等一系列问题,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同学们要熟记,三次工业革命的发明:第一次:蒸汽机,火车,汽船,第二次:内燃机,汽车,电灯,飞机,第三次:电子计算机,互联网。 某同学在学完世界古代文明史后,形成了下列初步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种姓制度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 B战争是传播文化的最有效途径 C罗马被视为现代民主政治的源头 D希腊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4、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个不同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即僧侣,为第一种姓,地位最高,从事文化教育和祭祀;刹帝利即武士、王公、贵族等,为第二种姓,从事行政管理和打仗;吠舍即商人,为第三种姓,从事商业贸易;首陀罗即农民,为第四种姓,地位最低,从事农业和各种体力及手工业劳动等,由此可见,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掌握着印度的政权,他们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所以正确答案:是 A。 考点:本题考察的是学生对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的掌握 点评:本 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能力,古代印度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本题考察的是古印度里面的一个知识点即种姓制度,这种制度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5、,对古印度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对古印度的种姓制度非常熟悉和准确,要求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对每一个概念进行全方位的理解和掌握。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下列建筑与三大宗教有关的是 希腊帕特农神庙 洛阳白马寺 巴黎圣母院 麦加大清真寺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世界三大宗教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帕特农神庙,雅典卫城主体建筑,为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胜利而建,错误,排除 , 洛阳白马寺, 巴黎圣母院 麦加大清真寺分别和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有关,本题选 C。 考点:三大宗教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基督教、伊
6、斯兰教、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宣言众生平等,要求人忍耐顺从,消除欲望,刻苦修行,追求长生不老的宗教是道教,伊斯兰教徒被称为穆斯林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被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统一起了促进作用,同学们对这几个宗教的教义和分布地区要好好把握。 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下列思想家的思想反映出世界近代史的发展趋势是 但丁 伏尔泰 马克思 A对天主教的批判否定 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发展 C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欧洲思想家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发起的
7、思想解放运动,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发起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通过研究,诞生了马克思主义,这三个思想都是资本主义在兴起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的,反映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 A,B,D三项不符合他们的共同点,本题选 C。 考点:欧洲思想家反映的历史趋势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该题是从政治 ,经济,思想文化三者的关系角度出题的,一定的思想文化总会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解题时看到三者中的任何一个就要从另外两个方面去解答。 新航路开辟和丝绸之路开通的共同影响是 A开始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B促进了沿途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C促进了资本主
8、义的产生和发展 D促进了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的交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新航路的开辟和丝绸之路影响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中国丝绸之路的开辟,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 ,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开阔了眼界,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一起,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互相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所以 A,C,D三项不符合两者的共同影响,本题选 B。 考点:新航路开辟和丝绸之路开通的共同影响 点评:本题
9、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归纳能力,无路是丝绸之路的开辟还是新航路的开辟都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欧美资本主义经历了萌芽,产 生,巩固和发展的历程,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社会历史的进步,但经历了很多曲折,实践证明: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与该体系形成有关的国际会议是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开罗会议 雅尔塔会议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认识, 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了巴黎和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如何处理战败国德国的问题,会上签署了对德合
10、约即凡尔赛和约,德国战前 在海外的殖民地全部被英美日瓜分,还有德国的军备问题,赔款问题等等, 1921年 1922年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和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完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帝国主义和平体系。在华盛顿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但是华盛顿会议没有彻底解决美日矛盾,因此华盛顿体系也是暂时的 , 是二战时期的重要会议 ,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A。 考点:巴黎和会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巴黎和会确立战后的凡 尔赛体系,它和后来的华盛顿会议一起构成了战后的凡尔赛 -华盛
11、顿体系,但是,这个体系由于没有解决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决定它也不会长久存在下去,后来,德国和日本不断打破该体系对它们的控制,最终挑起了二战,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解体。 1944年 6月,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盟军两面夹击的战役是 A中途岛海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柏林战役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诺曼底登陆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1944年 6月,盟军官兵在英国南部海岸集结,发起了诺曼底登录战役,诺曼底登录战役的成功,使德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A项是二战时期美日在海上进行的一次战役,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B项是二战也是整个二战
12、的转折点的一次战役, D项是法西斯德国灭亡的一次战役,本题选 C。 考点:诺曼底登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面对共同点威胁,世界人民团结一致,共同作战,最终取得世界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二战的教训告诉我们: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倍感珍惜 ,诺曼底登陆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同学们要重点识记和理解。 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杜鲁门主义的认识, 1947年 3月 12日,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一篇咨
13、文,攻击苏联是极权国家,要求国会批准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 4亿美元的紧急援助,以抵制极权政体强加于它们的种种侵犯行动。杜鲁门提出的这项政策后来被称为 “杜鲁门主义 ”。它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大转折点。过去美国把苏联称为盟国,只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攻击苏联。现在,杜鲁门公开宣布苏联是美国的主要敌人。 “杜鲁门主义 ”是美苏 “冷战 ”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B,C,D三项是冷战的具体运用和表现,本题选 A。 考点:杜鲁门主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马歇尔计划是 “冷战 ”政策的具体运用,于此相关的冷战政策也是学生要求理解识记的内容,冷战政策是以美国为首的西 方资本主
14、义国家,为遏制共产主义运动,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秩序采用的手段,其特点就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采用除战争外的任何手段。冷战 政策的标志和内容包括: 1冷战序幕标志 :丘吉尔发表 铁幕演说 2政治方面: 杜鲁门主义 标志着冷战开始, 3经济方面: 马歇尔计划 是冷战政策的具体运用, 4军事方面:北约集团成立与 “华约 ”对峙,造成世界不安宁,双方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 漫画 “中东乱局 ”图,导致这种乱局出现的因素有 A民族问题、历史问题、大国介入 B历史问题、大国介入和宗教问题 C民族问题、大国介入和宗教问题 D民族问题、历史问题、大国介入和宗教问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中东问题的认
15、识,根据所学知识,中东问题一般指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的争端,是自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延续至今时间最长的一个地区热点问题。而巴以冲突则是中东问题的关键,中东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资源牵动着许多国家的利益。目前影响中东问题的因素主要有民族问题、历史问题、大国介入和宗教问题,本题选 D。 考点:中东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巴以冲突是中东问题的关键,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巴 以冲突造成了中东地区的动荡不安,同学们对这一内容好好好的把握识记。 1948年,美国所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比重为 54.6%,英、法、日和联邦德国共占 19.6%;到 1970年,美国所占比重为 3
16、8%,其他四国则为31.5%。这种变化趋势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西欧、美、日工业生产都在向前发展 B各国工业生产发展不平衡 C西欧、美、日三足鼎立局面长期存在 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欧盟成立前,英法德和日本的生产总值比美国要少的多,到 1970 年,四国基本和美国持平,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有利冲击着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本题选 D。 考点:美日西欧的三足鼎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的特点是历史和现实结合,把西欧联合和日本经济的
17、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是道好题,二战后的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个奇迹,它的很多方面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很大 的借鉴作用,欧洲经济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也是一个冲击,经济发展了就要求相应的政治地位,所以战后的两极格局出现松动,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了。 下列有关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B伴随利益冲突,地区政治动荡 C多国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国家军事实力具有决定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世界政治格局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两极格局结束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还没有形成,但是多个经济力量的存在意味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也存在着地
18、区冲突如巴以冲突等, 各个经济力量中心随着经济力量的增长都在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因此经济实力具有决定作用, D选项错误,本题选 D。 考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世界多种经济力量存在,使各国经济迅速增长,对美国的霸权地位给予极大的挑战,也冲击了两级格局,使世界政治经济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欧盟的成立给我们的启示是欧洲国家间需要合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九( 1)班同学准备举办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不应该选用的是 A纽约海尔大厦 B中美合作生产飞机 C世界贸易组织总部 D毕加索格尔尼卡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经
19、济全球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D项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画中表现的是 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他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作为对法西斯兽行的遣责和抗议。A,B,C三项都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本题选 D. 考点:世界经济全球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分析理解,经济全球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
20、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就是要面对机遇,迎接挑战。 下表为不同时期从科学技术成果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时间的情况统计。此表反映了 时期 19世纪 一战前 二战后 20世纪 70年代后 时间 50年 30年 7年 3-5年 A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越来越相互渗透 B科学技术给人类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越来越大 C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 D科技革命不断推动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科技不等于生产力,只有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由于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关系越
21、来越密切,分析表格发现,科技成果从发现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短,最多 50年,最少 3-5年,这说明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 C项符合题 意, A,B,D三项都是科技革命的表现,但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本题选 C。 考点: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能力,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的结合还不是很密切,到第二次科技革命时,科学和技术就紧密结合起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科学和技术结合更加紧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就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突出表现,对于三次科技革命,同学们要下功夫去比较,理解和识记。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新
22、中国外交成就展览,小刘同学拟定了以下内容,你认为能够入选的是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万隆会议上,与会国家接受了周恩来提出的 “求同存异 ”的方针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中美正式建交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新中国外交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中美正式建交是在 1979年,所以排除 ,本题选 B.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的很多策略如 “求同存异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都有远嘱性,不但能在社会制度
23、不同的亚非国家之间架设友好相处的桥梁,也能使得许多本来敌对的国家和平共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当然也为新中国国际威望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某县粮食产量变化表。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单位:亿公斤 ) A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根据某县粮食产量变化表发现从 1978年到 1982年粮食产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则是在农村的改革开放,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自主经营,粮食产量迅速增加,本题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省 南京市 联合体 九年级 中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