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新沂第二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新沂第二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新沂第二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新沂第二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南秀北雄,中国徐州 ”,图为徐州云龙湖美景。徐州有 “九朝帝王徐州籍 ”美誉。作为汉高祖刘邦的故里,汉初分封为楚国,曾一度势力过大威胁中央。汉武帝通过什么方法解决了这种问题 A独尊儒术 B兴办太学 C推恩令 D设丞相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汉初汉高祖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的认识,汉朝初年,为了巩固统治,汉高祖实行了军国并行制,但后来地方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并发动了叛乱,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国在往下分封,诸侯国越分越小,再没有能力对抗中央,后来汉武帝找借口削去了很对诸侯国, A 项是接受董仲舒
2、的建议实行的, B项是为了推崇儒学设立的官办学校, D项是秦朝家里时设立的制度,本题选 C。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汉武帝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军事上打败了匈奴,思想文化 等方面实现了大一统,本题的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儒家思想,北击匈奴等知识点都是考试命题的考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对这些知识的把握。 英国学者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 “长时期的和平 ”,倒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以下对冷战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马歇尔计划是实施 “冷战 ”的重要步骤 B丘吉尔铁幕演说标志 “冷战
3、 ”开始 C北约和华约成立把 “冷战 ”推向高潮 D苏联解体标志 “冷战 ”结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冷战政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1946年 3月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反苏、反共演说 ,又称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 冷战的 序幕,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是杜鲁门主义的具体运用,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把冷战推向高潮, 19世纪 90年代,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本题选 B, 考点:冷战政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冷战 ”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遏制共产主义运动,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秩序采用的手段,其特点就是
4、为了遏制共产主义,采用除战争外的任何手段。冷战 政策的(内容)及标志: 1揭开冷战 序幕标志 :丘吉尔发表 铁幕演说 2政治方面: 杜鲁门主义 ( 1947)全球扩张,全面冷战(宣言书) 3经济方面: 马歇尔计划 ( 1947)资本主义稳定欧洲,控制欧洲 4军事方面:北约集团成立( 1949),与 “华约 ”对峙,造成世界不安宁,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 以下关于二战说法正确的是 A德国进攻英国标志二战开始 B太平洋战争爆发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C雅尔塔会议形成了反法西斯同盟 D德国投降标志二战结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二战的认识,分析题目, 1939年,法西斯德国突袭波兰,标志二
5、 战开始, A 错误, 1942 年在华盛顿成立了反法西斯同盟, C 错误,1945年 8月 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二战结束, 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B正确。 考点:二战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二战的性质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法西斯是人类共同的敌人,面对共同的威胁,世界 26国组成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从此这些国家相互支持,相互合作,最终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实践再次证明,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团结起来,密切合作,来应对共同的威胁,凸显了合作 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倍感珍惜。 领导美国人
6、民从经济危机中复苏并赢得二战胜利的总统是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认识,分析几个图片, B是美国总统尼克松, C是华盛顿,领导了独立战争, D是林肯,领导了南北内战, A是罗斯福,在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中,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领导美国人民从经济危机中复苏, 1939 年二战爆发后有领导美国人民赢得了二战的胜利,本题选 A。 考点:罗斯福总统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解读图片信息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罗斯福总统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领导人,他率先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缓解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为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奠定了基础,
7、解答此题,学生一定要对几个图片特别熟悉,很快就能判断出这几个总统的名字,提醒同学们对教材上和基础知识有关的图片,材料,诗句要特别关注。 下列选项不符合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实际情形的是 A棉纺厂的机器以蒸汽为动力 B豪华的汽车穿梭于伦敦街头 C富人乘坐汽船游览泰晤士河 D火车上都是进城打工的农民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的认识,分析题目,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机器使用的动力都是蒸汽机, A正确, 1807年 9月,美国人富尔敦设计、制造的蒸汽轮船试航成功, 1825年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正式试车成功,所以 C,D正确,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因此本题选 B。 考点:第一次
8、工业革命的发明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两次工业革命都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对社会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是命题的重点,同学们要注意识记,三次工业革命的 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火车,汽船。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汽车,电灯,飞机。第三次工业革命:电子计算机,互联网。 “难道,万有引力只是一个传说?于是人们假想:或许天王星旁边有一颗“隐形 ”的星星,它有巨大的力量 “拖 ”着天王星 ”。在 1844年,法国人勒维烈 “除了一支笔,一瓶墨水和一张纸以外,再也不用任何别的仪器,就预言了一个极其遥远的人们还不知道的星球(海王星),该语言赞赏的是 A上帝创世纪
9、论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近代文化的思想家及其成就的认识,分析选项可知, A项是中世纪欧洲的神创论学说, B项是达尔文的进化思想理论, D项是爱因斯坦提出的,人们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天王星的实际运动轨道与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的轨道总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怀疑在天王星周围还可能存在有行星,然后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结合对天王星的观测资料,便计算出了另外两颗行星的轨道,进而在计算的位置观察新的行星,这是海王星和冥王星。因此本题选 C。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和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近代文化中 出
10、现的思想家及其成就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 列宁以大河作为自己的名字,他的后继者则以一种硬度极强的金属 钢作为自己的姓氏,俄语发音就是斯大林。下表格是斯大林 1926-1940执政时期经济数据 ,可以看出斯大林执政时期有什么特点 A重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B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C国民经济比例合理 D牺牲农业片面重视重工业 增长 年均增长速度 重工业 18.4倍 21 2% 轻工业 6.2倍 14 1% 农业 26% 1.5%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苏联斯大林模式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列宁死后,斯大林领导了社会主义建设, 1936年苏联宪法诞生,标志着
11、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重视发展重工业,而轻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从而造成了物资短缺,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奇缺,尤其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极不协调,表格中的数据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本题选 D。 考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对于斯大林模式,我们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要看到它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发挥的作用,另一方面更要看到它的弊端,而且弊端的影响是巨大的,后来苏联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但都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导致改革失败,最后解体,同学们要好好的认识它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的教训。 徐州 “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接江淮,北扼齐鲁 ”
12、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徐州地区的著名战役是 A渡江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台儿庄战役 答案: B “决战鲁西南,直插鄂豫皖,突破包围圈,逐鹿我中原。狭路相逢勇者胜,刘邓大军威名 传 !”这首歌曲歌颂的历史事件可以在下列那幅战略形势图中反映出来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认识,根据题目中的 “逐鹿我中原 ”和 “刘邓大军威名 传 ”判断这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的历史事件,观察四幅战略形势图,只有 C图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示意图,本题选 C. 考点:挺进大别山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13、考察学生解读图片信息和对历史的识记能力,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是 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威胁南京和武汉,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独特的战略进攻样式和丰富的作战经验,给毛泽东军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同学们要好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 “葡人麦哲伦横渡太平洋,启菲律宾群岛,绕世界一周 -有史以来,最光焰之时代也。而我泰东大帝国, 与彼并时而兴者,有一海上之巨
14、人郑和在 ”。以下关于郑和远航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郑和远航目的和麦哲伦一样,都是为了殖民扩张 B郑和远航后,我国下南洋(东南亚地区)的人增多,促进了南洋开发 C加强了与亚欧各国的联系 D郑和共六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的认识,分析题目, A项表述错误,当时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也是为了宣扬国威,而不是为了殖民扩张, C项表述错误,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联系,而不是与亚欧各国的联系, D项错误,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明朝时期的西洋是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所以 B正确。 考
15、点:郑和下西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学们要对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规模,意义和影响进行掌握,特别要注意和西欧早期的殖民扩张进行对比,以区分它们之间的根本不同。 从 1920年秋开始,徐州 市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的认识,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为
16、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胡适,而对文学革命做出重大贡献则是鲁迅,他为了揭穿封建统治真面目创作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狂人日记,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 D。 考点: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白话文是当时文学革 命倡导的文体,鲁迅在文学革命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就是代表,与此题相关的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口号以及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都是考试命题的考点,同学们要注意掌握和理解。 “壮哉 !武昌起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 ”道出了辛亥革命的重大意义
17、,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 20世纪以来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 B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形成了近代史上一次政治、思想大解放 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辛亥革命影响的认识,分析题目,要求学生回答表述不正确的,选项 A正确,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巨变,这是第一次, B项正确,辛亥革命的性质是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项正确,辛亥革命形成了近代史上一次政治,思想大解放, D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也就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更没有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以后建立的北洋军阀政权和蒋介
18、石政权就是封建政权,本题选 D。 考点:辛亥革命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分析理解问题和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对辛亥革命的影响清楚,并且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特别要注意的是辛亥革命推翻的是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封建制度的结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三大改造完成的,提醒同学们以后的历史学习中对历史问题一定要仔细深入的去探究和理解。 据日军步兵第 10团战斗详报记载,台儿庄中国守军 “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 ”, “士兵依堑壕顽强抵抗直到最后 ”, “睹其壮烈者亦为之感叹 ”。下图台儿庄中国守军的总指挥是 A李宗仁 B彭德怀 C张学良 D杨虎城 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 新沂 第二 中学 九年级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