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广西玉林市陆川县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广西玉林市陆川县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广西玉林市陆川县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广西玉林市陆川县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 2013 陆川县一模)玉林市教育局要求中小学建立学生电子档案某中学生的信息档案中,错误的信息是( ) A身高 1.68m B质量 50kg C体温 36.5 D步行速度 10m/s 答案: D 试题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A、成年人的身高在 1.70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 1.68m左右此选项正确; B、成年人的质量在 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 50kg左右此选项正
2、确; C、人体正常体温在 36.8 左右,上下变化幅度不大此选项正确;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4km/h=4 m/s1.1m/s此选项错误 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质量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点评: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 ( 2013 陆川县一模)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 R1为一定值电阻, R2为滑动变阻器开关 S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在 a、 b之间滑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最大为 4V,电阻 R1的
3、电功率变化范围是 0.8W 7.2W,则 P从 a端滑至 b端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 ) A从 1.8A变化至 0.2A B从 0.4A变化至 1.2A C从 1.2A变化至 0.4A D从 0.2A变化至 1.8A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由题意可知,当滑片滑到 b 点时,滑动变阻器全部接入,电压表示数最大,此时 R1消耗的功率最小;当滑片移动 a点时,滑动变阻器短路,此时 R1消耗的电功率最大;设电源电压为 U,则可得出 R1消耗功率的表达式,联立可解得电源电压及 R1的阻值;则由欧姆定律可求得两种情况下的电流值 当滑片滑到 a
4、点时,滑动变阻器短路, R1消耗的功率最大;最大功率 P 最大 = ; 当滑片滑到 b端时,滑动变阻器全部接入, R1两端的电压为 U-4V; 则 R1消耗的功率 P 最小 = ; 由题意知 P 最小 =0.8W; P 最大 =7.2W; 即: =7.2W ( 1); =0.8W ( 2); 联立( 1)、( 2)解得: U=6V; R1=5; 则电路中最大电流 I 最大 = = =1.2A; 电路中最小电流 I 最小 = = =0.4A;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欧姆定律的使用及方程法的使用,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审题及应用数学知识能力 ( 2010 肇庆)下列四幅图中,
5、可以用来探究磁场对电流作用力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当开关闭合时,放在磁场中的导体会在磁场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故控究的是磁场对电流作用力,故 A正确; B、导体与电流表相连, 故在闭合回路中当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时,电流计中会产生电流,故探究的是电磁感应,故 B错误; C、导线组成线圈,当线圈中通以电流时,会产生磁性,故探究电流的磁效应,故 C错误; D、当将导体棒放在小磁针上方时,小磁针会发生偏转,故说明通电直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故 D错误; 考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电磁感应 点评:在电磁学部分中,电磁感应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为互逆过
6、程,可明确是先有的运动还是先有的电流,由运动产生电流则为电磁感应,若是由电流引起的运动,则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 ( 2013 章丘市模拟)为了防止中考考试作弊,监考人员利用手持式金属探测器对考生进行检查(如图所示),当靠近金属物体时,在金属导体中就会产生涡电流,探测器发出警报以下选项中也是利用该原理工作的是( ) A电动机 B电磁铁 C电铃 D动圈式话筒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探测器靠近金属物体时,在金属导体中就会产生涡电流,可以确定该设备的制成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A、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而制成的故 A错误 B、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制成的,故 B错误 C、电铃是
7、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制成的故 C错误 D、动圈式话筒是利用振动膜片带动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随声音信号变化的感应电流制成的故 D正确 考点:动圈式话筒的构造和原理 点评:明确动圈式话筒和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 2013 陆川县一模)某用电器使用的插头(平视和侧视图如图所示)插进插座时用电器能正常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插头的 “E”脚连接插座中的火线为用电器供电 B “E”脚长度也可设计得比其他两脚短 C整个插头都是导体 D该用电器的额定功率不超过 2500W 答案: D 试题分析:三脚插头与三孔插座相连接时,把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的外壳与地线相接;原因是:当用电器漏电
8、时,使外壳带上电,这时若接上地线,电流就通过地线,流入大地,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插头制作的长一些是为了插头插入插座时先让金属外壳与大地相连 A、插头制作的长一些,可以使用电器在与火线接通之间先使外壳与地线相通,在拔插头时,先使插头与火线相脱离,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故 A错误; B、若 “E”脚长度也可设计得比其他两脚短,则用电器外壳带上电,不能首先接上地线,电流就不通过地线流入大地,会引起触电事故的发生;故 B错误; C、整个插头有火线、零线和地线,它们之间不能相连通的,必须通过绝缘体分开,所以整个插头有导体,也有绝缘体,故 C错误; D、由插座铭牌可知,允许达到的最大功率为 250V10A
9、=2500W,所以该用电器的额定功率不超过 2500W,故 D正确; 考点:插座的构造与工作方式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脚插头的构造及其作用,并了解铭牌信息的意义 ( 2012 扬州)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定,当开 关 S闭合时( ) A A示数变小, V示数变大 B A示数变大, V示数不变 C A示数不变, V示数变小 D A示数不变, V示数变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 首先分析电路,当开关 S断开时,电路中只有电阻 R2,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开关 S闭合后,电阻 R1和 R2组成并联电路,电压表测量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 根据并联电路的电
10、压规律分析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分析电流表的示数变化 S断开时, R1被断路,电路中只有 R2, V测电源电压, A测总电流; S闭合后,R1和 R2并联, V依然测电源电压, A测总电流并联电路总电阻小于任何支路中的电阻,故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大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点评:本题考查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情况,正确分析电学中三个基本物理量的变化是本题的关键所在关键是明白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测量哪一部分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 2013 陆川县一模)在电厂发电、输送电力等方面要大大降低由于电阻引起的电能损耗,最理想是使用以
11、下材料中的( ) A超导体材料 B绝缘体材料 C半导 体材料 D导体材料 答案: A 试题分析:超导材料的特点就是在温度很低时电阻为零当电阻为零时用超导材料传输电能可以减少电能损耗,用作输电导线 考点:超导体在磁悬浮列车、超导输电的应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超导体的特点,以及超导现象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 ( 2013 陆川县一模)对于某校升旗仪式中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国歌的声音越大,音调越高 B同学们听到的国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将国旗升起是利用动滑轮完成的 D扬声器(喇叭)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 B 试题分析:(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的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
12、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 (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 ( 3)定滑轮不能省力,只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但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 4)扬声器的原理与电动机相同,都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振动,工作时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A、国歌的声音越大,是指响度越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学生听到国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C、将国旗升起来是利用定滑轮完成的,目的是改变力的方向,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扬声 器工作时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考点:响度;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声音的传播条件;扬声器和耳机的构造和原理 点评:本题借助升国旗这一
13、活动,考查了相关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 ( 2012 广西)我国已经开展空气中 PM2.5浓度的监测工作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其浮在空中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下列关于 PM2.5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PM2.5在空气中仍受重力作用 B PM2.5的空间尺度小于电子 C 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D PM2.5的密度远大于空气的密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PM2.5在空气中仍然受到重力作用,故 A正确; B、 PM2.5的尺度大于电子的尺度,故 B错误; C、 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不属于分子热运动,
14、是分子团整体的运动,故 C错误; D、 PM2.5颗粒物悬浮在空中,密度接近空气的密度,故 D错误; 考点:重力;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分子的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 PM2.5的有关问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是一道综合题,但难度不大 ( 2013 鞍山模拟) 2012年 11月 23日,国产歼 -15舰载机首次在航空母舰 -“辽宁号 ”上成功起降,如图,一举突破了阻拦着舰等飞行关键技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飞机起飞时,以飞机为参照物航母是运动的 B飞机起飞时,是利用力的相互作用的原理来获得推力的 C飞机降落时,不能立即停止下来,是由于飞机的惯性很大 D飞机降落时,阻拦索挂住飞机后,慢慢停
15、下来是因为飞机没有受到向前的推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飞机起飞时,飞机与航母的位置是变化的,因此以飞机为参照物航母是运动的,该选线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飞机起飞时,是利用气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产生的飞机的升力,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飞机降落时,不能立即停止下来,是由于飞机有惯性,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飞机降落时,被阻拦索挂住立即停下来,由运动变为静止,是因为飞机没有受到向前的推力,而是受到了摩擦力,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惯性 点评:本题以国产歼 -15舰载机首次在 “辽宁号
16、 ”航空母舰上成功起降的情景为载体,考查相应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物理知识和生产生 活实际的结合,注重了学以致用 ( 2013 鞍山模拟)如图是龟山雨后的美丽雾景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雾是雨水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B雾是雨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C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水珠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春秋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土壤颗粒上,就是雾,而水蒸气是看不到 的,是液化现象 考点:液化
17、及液化现象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分析时弄清变化前后的状态变化是本题的关键 ( 2013 陆川县一模)如图,密闭的玻璃管里装满煤油,当外界温度变化时,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中煤油面会升降,下列仪器中根据此原理制成的是( ) A密度计 B气压计 C温度计 D压强计 答案: C 试题分析:细玻璃管中的煤油面会升降反应出的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因此只需判断题目中所给的仪器是否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就可以了 A、密度计是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制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气压计是根据托里拆利实验制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C、温度计在温度变化时毛细管中的液面会发生升降的变化,是利用液体的热胀
18、冷缩制成的,符合题意 D、压强计也是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制成的,不符合题意 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点评:了解仪器的用途,掌握仪器的操作,另外要知道常见的简单仪器的制作原理,并且不要混淆了 实验题 ( 2013 陆川县一模)如图所示,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 ( 1)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 (填 “上 ”或 “下 ”)调节凸透镜 ( 2)调整后,图中光屏上烛焰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此规律的应用是 (举一例) ( 3)此时,若有一只
19、苍蝇落到凸透镜上,则屏上 成完整的蜡烛的像(填“能 ”或 “不能 ”) ( 4)要使光屏上的像变成与物大小相等,则应向左调节蜡烛到 30cm处,光屏应向 调(填 “左 ”、 “右 ”)到 cm处,在此过程中发现蜡烛和光屏之间距离变 (填 “大 ”、 “小 ”或 “不变 ”) ( 5)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 45cm处,此时小强应站在 一侧(填“蜡烛 ”或 “光屏 ”),观察蜡烛的像 答案:( 1)下;( 2)放大;投影仪;( 3)能;( 4)右; 70;变小;( 5)光屏 试题分析:( 1)实验过程中,蜡烛变短,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光屏上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位置,使蜡烛向上移动,或使
20、凸透镜向下移动,或把光屏向上移动; ( 2)如图,物距 u=50cm-35cm=15cm,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 3)若有 一只苍蝇落到凸透镜上,只是被折射会聚成像的光线减少了,因此影响到的是像的亮度,而不影响它的完整性,因为整个物体上的任何一点都有光能透过透镜而折射后会聚成像,所以屏上仍能成完整的蜡烛的像 ( 4)要使光屏上的像变成与物大小相等, u=v=2f,蜡烛向左移动到 30cm处,光屏移动到 70cm处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之间的距离在 u=v=2f时最小,距离是 4f,所以此过程中发现蜡烛和光屏之间距离变小 ( 5)透
21、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 45cm处,此时 u=5cm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为此时物像同侧,所以要想看到这 个像,此时小强应站在光屏一侧观察蜡烛的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点评:( 1)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之间的距离至少为 4f,所以光具座的长度要大于凸透镜的 4倍焦距 ( 2013 陆川县一模)在探究 “二力平衡条件 ”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要求长木板水平放置,并且老师指出实验桌面越光滑越好 ( 1)实验中,通过调整砝码来改变 F1和 F2的大小当两端砝码质量相等时,木块将处于 状态此时若在右盘中再加
22、入一个较小的砝码,木块理应向右运动,但实际操作时木块往往仍保持静止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 (填 “平衡 ”或 “不平衡 ”),要避免这种现象产生,可将实验装置的木块换成小车 ( 2)实验中保持两端砝码质量相等,用手将木块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木块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而是发生 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两个力必须作用在 上 ( 3)小明同学认为: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其机械能可能会增大你认为他的观点是 的(填 “正确 ”或 “错误 ”) 答案:( 1)静止;平衡;( 2)转动;同一条直线;( 3)正确 试题分析:( 1)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物体处于
23、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都受到平衡力作用 ( 2)探究平衡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要扭动木块,松手后观察木块是否处于静止状态 ( 3)可以分析物体在水平面上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时机械能是否变化 ( 1)木块原来处于静止状态,当两端砝码质量相等时,木块水平方向上只受水平向左和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 用在同一物体上,木块处于静止状态 此时若在右盘中再加入一个较小的砝码,木块有向右运动的趋势,产生了向左的摩擦力,木块还处于静止状态,木块还受到平衡力作用 ( 2)用手将木块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木块将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广西 玉林市 陆川县 中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