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 B火烧赤壁 C凿壁偷光 D铁杵磨成针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司马光砸缸,是缸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火烧赤壁的过程中 ,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凿壁偷光,是墙壁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铁杵磨成针,是铁杵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2、选 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为测定某含有氧化铁、四氧化三铁和氧化亚铁的混合物的组成,现取 2.9g该混合物与足量 CO充分反应,测得生成铁的质量为 2.1g,则混合物中氧化亚铁的质量可能为 A 0.7g B 1.1g C 1.5g D 1.9g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氧化铁、四氧化三铁和氧化亚铁的混合物与足量的 CO充分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混合物中的铁元素的质量和生成的铁的质量相等,故混合物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 =2.1g:(
3、2.9g -2.1g) =21:8。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可知, FeO 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56: 16=7: 2=21: 6; Fe2O3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112: 48=7: 3=21: 9; Fe3O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168: 64=21: 8; 由此可知,混合物中 Fe3O4的质量可以 为任意值, 设混合物中氧化亚铁的质量为 x、氧化铁的质量为 y,则混合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x 100%+y 100% ):( x 100%+y 100% )=21: 8,解得 x: y=9:20,即混合物中氧化亚铁的质量不能大于 0.9g,故选 A。 考点:物质组
4、成的综合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质量分数与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理解和熟记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在实验室中,小明同学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 M的粉末放入 AgNO3与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同学得出的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 B滤渣中可能只含有银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D加入的金属 M可能是单质锌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结合题意分析。 A、由于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后,无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一定不含有银离子,正确;
5、 B、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 M的粉末放入 AgNO3与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由于溶液仍然呈蓝色,则可说明 Cu(NO3)2可能没有被置 换,或没有完全被置换,故滤渣中可能只含有银,正确; C、若 Cu(NO3)2没有被置换,则滤渣中就不含有金属铜,错误; D、根据上面的分析, Cu(NO3)2可能只是部分被置换,则加入的金属 M就可能是比铜活泼的单质锌,正确。故选 C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熟记和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解题的关键,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要排在前面的金属就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6、物 质 杂 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H 2 HCl气体 先通过 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OH溶液 Ca(OH)2溶液 先加入过量的 Na 2CO3溶液,再过滤 C CaCl2溶液 NaCl溶液 先加入适量的 Na 2CO3溶液,再过滤 D CaO 固体 CaCO3固体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主要物质和杂质的性质的不同来分析。 A、杂质 HCl能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而主要物质氢气不与NaOH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分,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正确; B、杂质 Ca(OH)2溶液能与过量的 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
7、钠溶液,而主要物质 NaOH溶液不与 Na2CO3溶液反应,故能除去杂质,但由于Na2CO3溶液过量,会有剩余,故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错误; C、主要物质 CaCl2溶液能与适量的 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而杂质 NaCl溶液不与 Na2CO3溶液反应,故不能除去杂质,错误; D、杂质 CaCO3固体和主要物质 CaO 固体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主要物质除去,错误。故选 A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点评: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下图是两组
8、物质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是 O2 B C6H12O6是有机物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 C6H12O6与 X反应生成 CO2和 H2O 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分析。 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正确; B、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且要除碳的氧化物、碳酸和碳酸盐以外,正确;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正确; D、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而该反应的两种生成物都是化合物,故不属置换反应,错误。故选
9、D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点评:理解和熟记自然界中碳循环的原理和全部的过程,以及其中涉及到的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四个推理中正确的是 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化合 物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则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 CO2,燃烧能生成 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D碱溶液的 pH 7,则 pH 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化学知识分析。 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酸性氧化物和碱反应,也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
10、反应,错误; B化合物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但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如氢氧混合气体是混合物,但是由氢氧不同元素组成的,错误; C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 CO2,按化学变化中的元素守恒可知,燃烧能生成 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正确; D碱溶液的 pH 7,但 pH 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是盐溶液,但其溶液的 pH 7,错误。故选 C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 pH的关系 点评:理解和熟记相关概念、理论是解题的关键,严格按概念或定义分析进行分析,在解此类题时,可熟记一两个特例,有利于对概念的理解和判断。
11、 下列是一些人类生活所需要的热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物体间相互摩擦产生的热量 B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C电熨斗通电放出的热量 D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所吸收的热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本题其实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 A、物体间相互摩擦产生的热量,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属于物理变化中的能量转化问题; B、天然气燃烧放出热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能向热能的转化问题; C、电熨斗通电放出的热量,是电能转化为热能问题,属于物理变化中的能量转化问题; D、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所吸
12、收的热量,是光能转化为热能问题,属于物理变化中的能量转化问题。故选 B 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点评:物质的状态变化一般伴随着能量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存在能量变化,但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解题的关键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B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 C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稀释浓硫酸 D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管口对着人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 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闻气体的气味时,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要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错误; B、氢气
13、是可燃性气体,若不纯,点燃时有可能会发生爆炸,故点燃氢气前要先检验其纯度,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热量散失,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否则酸液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错误; D、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要注意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否则加热时若沸腾喷出,可能伤人,错误。故选 B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 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下列各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原子中,最易形成阳离子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判断。 A、该原子最外层有 4个
14、电子,不容易得失电子,故不易形成阳离子,错误; B、该原子最外层有 6个电子,容易得到 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错误; C、该原子最外层有 1个电子,容易失去 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正确; D、该原子最外层有 7个电子,容易得到 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错误。故选 C 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掌握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和得失电子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即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 4个时,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多于 4个时容易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霉变大米清洗后食用 B水产品
15、经甲醛水溶液浸泡后出售 C煤气泄漏后立即打开排风扇 D洗净的铁锅擦干后放在干燥的地方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常识分析。 A、霉变的大米产生了黄曲霉素,而黄曲霉素有毒 ,不能食用,错误; B、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会降低食品的质量,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错误; C、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而打开排风扇时,有可能会产生电火花,错误; D、铁在潮湿的环境中会生锈,故洗净的铁锅擦干后放在干燥的地方能防锈,正确。故选 D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属
16、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储备。 泉城济南,山青水秀,保 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B严禁麦收后焚烧小麦秸秆 C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D欢度春节时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措施分析。 A、污水处理后排放,不会对河流造成水污染,利于环境保护; B、焚烧小麦秸秆会产生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故严禁麦收后焚烧小麦秸秆,利于环境保护; C、分类回收垃圾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不仅节省资源,还有利于环境保护; D、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环境保
17、护。故选 D 考点: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措施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填空题 石英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其化学式为 SiO2。它是玻璃工业和陶瓷工业的原料,冶金工业的助熔剂。 ( 1)二氧化硅属于 (填 “酸 ”、 “碱 ”、 “盐 ”、 “氧化物 ”或 “有机物 ”中一种)。 ( 2)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原因是在常温下, NaOH与玻璃塞中的 SiO2缓慢地发生反应生成 Na2SiO3和 H2O, Na2SiO3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硅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生产高纯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山东省 济南市 天桥 九年级 中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