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山东省冠县贾镇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山东省冠县贾镇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山东省冠县贾镇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山东省冠县贾镇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属于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A、液化气作燃料,利用的是其可燃性,需要通过燃烧这个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化学性质; B、铝材做高压锅,利用的是铝的导热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利用的是干冰升华会吸热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D、钢材制作铁轨,利用的是钢的硬度大和延展性好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
2、物理性质。故选 A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向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 U形管左端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是( ) A硝酸铵 B蔗糖 C氢氧化钠 D食盐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现 象分析, U形管左端的红墨水液面降低,说明装置中的气压增大,即装置内温度升高了。 A、硝酸铵溶于水时,溶解吸热,温度降低,会使容器内压强减小,错误; B、蔗糖与水不反应,且溶解时无明显的吸热和放热现象,错误; C、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正确; D、食盐与水
3、不反应,且溶解时无明显的吸热和放热现象,错误。故选 C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点评:这是一道实验综合分析题,解题的关键是要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即通过 U型管的变化,可说明容器内温度升高了,此外,关于常见物质溶于水时的热现象,也是必须 要掌握的。 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 分子间有间隔 B糖溶解在水中看不见了 分子很小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 分子不停地运动 D敞口放置的酒精很快挥发完了 分子间存在间隔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化学知识分析判断。 A、氧气能经压缩后存放在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受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故体积变小,可说
4、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正确; B、糖溶解在水中看不见了,说明分子很小,肉眼不可见,正确;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是因为含有香味的分子不停地运动,最后进入人的鼻腔的缘故,正确; D、敞口放置的酒精很快挥发完了,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而不是分子间存在间隔的问题,错误。故选 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和熟练掌握分子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正确; B、氯化钠固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会污染托盘,且物质和砝码的位置正好放反了,错误; C
5、、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正确; D、溶解固体氯化钠时,可要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溶解,正确。故选 B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我国科学家发现用含硒 (Se)化合物亚硒酸钠能消除掉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的硒元素为 +4价,氧元素为 -2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 ) A Na2SeO2 B Na2SeO4 C NaSeO3 D Na2SeO3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结合已知各种元素的化合价代入计算,看是否等于
6、 0来判断。 A、( +1) 2+( +4) +( -2) 2=+2,故错误; B、( +1) 2+( +4) +( -2) 4=-2,故错误; C、( +1) +( +4) +( -2) 3=-1,故错误; D、( +1) 2+( +4) +( -2) 3=0,故正确。故选 D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正确利用化学式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结合化合价的计算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来计算即可。 日常生活中常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 B做燃料的煤 C餐饮用的可口可乐 D消毒用的碘酒 答案: A
7、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可以根据以上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A、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中,其实只含有一种物质 水,属于纯净物; B、煤是由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形成的复杂的混合物; C、可口可乐中含有碳酸、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D、碘酒中含有碘和酒精两种物质,故属于混合物。故选 A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一切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原子在不停地运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由
8、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中不存在电荷,因而原子不带电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原子的构成和微粒带电的情况分析解答。 不是一切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如氢原子中就没有中子,所以 说法错误; 一切微粒都时刻在不断的运动着,所以 说法正确;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而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 说法正确;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所以 说法正确; 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所以 说法错误。故选 A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点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所以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质
9、子、中子、电子,由于原子核所带的电量和核 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目前使用的二氧化氯( C1O2)作为饮用水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无污染等特 点。下列有关二氧化氯 (C1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氯是由氯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B一个二氧化氯分子是由一个氯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 C二氧化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7.4 D二氧化氯中氧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2: 1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二氧化氯的化学式 C1O2分析。 A、 C1O2是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1O2分子是由氯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1个二氧化氯分子是
10、由 1个氯原子和 2个氧原子构成的,错误; C、二氧化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47.4%,正确; D、二氧化氯中氯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 162): 35.5=64: 71,错误。故选 C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有关氧气的 “自述 ”,正确的是( ) A我不溶于水 B我具有可燃性 C我能做 “保护气 ” D我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分析判断。 A、氧气不易溶于水,而不是不溶于水,故错误; B、氧气
11、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故错误;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不能做 “保护气 ”,故错误;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多种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正确。故选 D 考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又反映物质的性质,故熟练掌握氧气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朝核问题引发了国际关注,核问题的关 键是核能的如何利用。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 1个质子和 2个中子,那么 ( ) A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 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该原子核外有 3个电子 D该原子核带 2个单位的正电荷 答案: A 试题分析
12、:根据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析。 A、由于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故质子数为 1 的原子,都属于氢原子,正确; B、根据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氢元素的汉字名称带有 “气 ”字头,因此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 C、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由于该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 1个质子,则核外只能有一个电 子,错误; D、根据题意,该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 1个质子和 2个中子,而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故该原子核带 1个单位的正电荷,错误。故选 A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点评:理解和熟记原子的结构及其原子内部构成粒子间的数目和电性、电荷等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
13、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一定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C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 D从 50mL溶液质量分数为 10的盐水中倒出 10mL,剩下的食盐水中质量分数仍然是 10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分析判断。 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就是蓝色的,错误;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所以溶液中物质可以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也可以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错误;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才是溶液,错误; D、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即各部分的性质相同,故从 50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水中倒
14、出 10mL,剩下的食盐水中质量分数仍然是 10%,正确。故选 D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溶液的特征(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以及溶液的组成间的相互关系,并能灵活运用溶液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钠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钠离子的质子数 C当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时,二氧化碳分子间不存在间隔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原子、分子等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分析。 A、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还可以继续被分成更小的粒子,如质子、中子、
15、 电子等,错误; B、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为钠离子,故其质子数不变,所以钠原子的质子数等于钠离子的质子数,错误; C、任何物质的分子之间都有间隔,当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时,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了,但是间隔依然存在,错误; D、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它们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正确。故选 D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自然界中物质是千变万化的。下列自然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露水消失 B苹果腐烂 C火
16、山爆发 D酸雨形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露水消失的过程中,只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而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苹果腐烂的过程中,有酒精等许多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火山爆发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硫磺及二氧化硫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D、酸雨形成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硫酸或硝酸 等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A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7、 下列成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 A滴水成冰 B木已成舟 C百炼成钢 D大浪淘沙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滴水成冰,只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而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木已成舟,只是木材的形状 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百炼成钢,在捶打的过程中将碳氧化掉,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D、大浪淘沙,只是水和沙子的运动问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
18、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一座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古城遗址时,发现的下列古代文化遗迹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 ) A在甲骨上刻字 B用泥土筑城墙 C磨制玉石饰品 D铸造青铜器皿 答案: D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在甲骨上刻字的过程中,只是在甲骨上刻划出一些痕迹,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用泥土筑城墙的过程中,只是将泥土整塑成型,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磨制玉石饰品的过程中,只是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山东省 冠县 中学 九年级 上学 期中 学业 水平 检测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