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广东省广州市第47中学九年级5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广东省广州市第47中学九年级5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广东省广州市第47中学九年级5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广东省广州市第 47中学九年级 5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敲碎铁矿石 B炼铁 C铁水凝固 D海水晒盐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A敲碎铁矿石是矿石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炼铁是将氧化铁通过反应冶炼与铁单质,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铁水凝固是铁由液态变为固态,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海水晒盐是将溶解于水中的盐通过蒸发水使其析出。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所以应选 B项。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 海水淡化可采用分离
2、技术。如右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液质量不变 C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溶剂质量不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水分子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则右侧的水减少。 A其溶质质量未发生变化,此项不正确。 B溶液质量会减少,此项不正确。 C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此项正确。 D溶剂质量减少,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 C项。 考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两种溶液中都含有 A氢离子 B氢原子 C氢分子 D氢元素 答案: A 试题分析:
3、酸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存在自由移动的氢离子,所以应选 A项。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A食盐 NaCl B熟石灰 CaCO3 C水银 Hg D烧碱 NaOH 答案: B 试题分析: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名,其化学式为 Ca( OH) 2。所以应选 B项。 考点:物质的俗名 下列关于浓硫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A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B有强烈的腐蚀性 C稀释浓硫酸时,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 D可在量筒中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 答案: D 试题分析:因为浓硫酸有强腐蚀性,溶解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且密度比水大。所以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
4、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D项:量筒是量取一定体积的仪器,不能用作配制溶液。所以 D项不正确。 考点:浓硫酸的稀释 小明设计实验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四个实验方案,分别选择的试剂是: 铜、银、硫酸亚铁溶液; 铁、银、硫酸铜溶液 ; 银、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 ; 铜、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 。上述四个方案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铁、铜、银)可知: 铜、银均不和硫酸亚铁溶液发生反应,不能说明铜银的活动性强弱;此项不正确。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说明铁的活动性要大于铜;银与硫酸铜溶液不
5、反应可 说明银的活动性要小于铜;此项正确。 银和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均不反应,可说明银的活动性最弱,但无法说明铁和铜的活动性顺序;此项不正确。 铜和硫酸亚铁溶液不反应,铜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可说明银的活动性要小于铜;此项正确。所以应选 A项。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下列溶液的 pH最小的是 A 10%KOH B 20%KOH C 10%HCl D 20%HCl 答案: D 试题分析:溶液的酸碱度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一种表示方法。常用 pH来表示, pH范围通常在 0 14之间。 pH7 溶液呈碱性; pH 7 溶液呈中性。 pH值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 pH值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 AB项为
6、碱溶液, pH均大于 7。且 B项的浓度更大,则其碱性更强,所以其 pH最大。 CD项为酸性, pH均小于 7。且 D的浓度大,则酸性更强,所以其 pH最小。所以应选 D项。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 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可行的是 A用稀盐酸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B用稀硫酸区分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C用蒸馏水区别四氧化三铁粉末和铁粉 D用铜片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均发生反应且无明显变化,无法区分。此项不正确。 B稀硫酸有与木炭粉反应,无明显变化;稀硫酸可与氧化铜粉末反应,观察到粉末溶解,溶液变为蓝色。可区分二者。此项正确。C四氧化三铁粉
7、末和铁粉均不溶解于蒸馏水,无法区别。此项不正确。 D铜片与稀盐酸、稀硫酸均不反应。无明显变化,无法区分。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 B项。 考点:物质的鉴别 已知较活泼金属的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下列物质间的每一转化不能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 CuOCuCuO B O2Fe3O4O2 C NaOHH2ONaOH D FeFeCl2Fe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CuO 可与 C等还原性物质在高温时反应转化为 Cu; Cu可在空气中灼烧转化为 CuO。此项不正确。 B铁在氧气中燃烧可生成 Fe3O4; Fe3O4无法一步转化为 O2。此项正确。 C NaOH可与酸、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反应
8、生成 H2O; H2O 可与氧化钠、过氧化钠或钠单质反应生成 NaOH 。此项不正确。D Fe可与盐酸反应生成 FeCl2; FeCl2可与比铁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金属 Fe。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 B项。 考点:物质间的转化 现有一杯 20 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加入一定量的水 B恒温蒸发部分水 C升温到 60 D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加入一定量的水,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此项正确。 B恒温蒸发部分水,所得溶液仍为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升温到 60 ,其溶解度发生变化,但溶质和溶
9、剂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发生改变。此项不正确。D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因溶液本身为饱和溶液,所以加入的硝酸钾不会继续 溶解。则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发生改变。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 A项。 考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饱和溶液 下列关于溶解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 t 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 30g硝酸钾,则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g B t 时,往 100g水中加入 33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剩余 3g固体硝酸钾,则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0g C t 时, 100g水中溶解了 30g硝酸钾,则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0g D t 时 ,100
1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解了 30g硝酸钾,则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0g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A t 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30g硝酸钾,则其溶剂的质量为 70g,不符合要求。此项不正确。 B t 时,往100g水中加入 33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剩余 3g固体硝酸钾,则此温度下硝酸钾在 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为 30g。符合要求,此项正确。 C t 时, 100g水中溶解了 30g 硝酸钾,不知溶液是否达到饱和。所以不符合要求,此项不正确。D t 时 ,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解
11、了 30g硝酸钾,则其溶剂的质量为 70g,不符合要求。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 B项。 考点:溶解度 50 的某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 20 时,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溶液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剂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原饱和溶液在降温时会析出一部分溶质。因此: A. 溶液的质量会减小; B. 溶质的质量会减小;C. 溶剂的质量不变; D. 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所以应选 C项。 考点:饱和溶液 从金属利用的历史来看,先是青铜器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是近百年的事。这个先后顺序主要跟下列有关的是 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金
12、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的导电性; 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三种金属利用的历史顺序和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相反。 正确。金属的冶炼要求越高,其使用越晚。所以 正确。所以应选 D项。 考点:金属的性质 下列物质属于铁合金的是 A铁水 B氧化铁 C钢 D赤铁矿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铁水是铁的单质,此项不正确。 B氧化铁是铁的化合物,此项不正确。 C钢是铁和碳的合金,此项正确。 D赤铁矿是自然界中的铁矿石,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 C项。 考点:铁的合金 硝酸银 AgNO3中 N 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 B +3 C +4 D +5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化合物中
13、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AgNO3中银元素显 +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可列式为:( +1) 1+N 元素的化合价 1+( -2)3=0 N 元素的化合价 =+5 应选 D项。 考点:化合价的计算 “金银铜铁锡 ”俗称五金。在这五种金属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金属是 A金 B铜 C铁 D锡 答案: A 试题分析:常见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依次为: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所以应选 A项。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下列容器不宜存放硫酸溶液的是 A铁制容器 B铜制容器 C玻璃容器 D瓷制容器 答案: A 试题分析:铁的金
14、属活动性在氢元素的前面,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不能用来存放硫酸溶液。所以应选 A项。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为预防金属制品锈蚀,下列措施或做法不当的是 A用钢丝球清除铝锅内的氧化层 B在铁制门窗表面喷涂油漆 C在铁制水管表面镀一层锌 D将使用后的菜刀洗净擦干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此项不正确。 B在铁制门窗表面喷涂油漆可防止铁与氧气、水接触,达到防锈的目的。此项正确。 C在铁制水管表面镀一层锌防止铁与氧气、水接触,达到防锈的目的。此项正确。 D将使用后的菜刀洗净擦干防止铁与水接触,达到防锈的目的。
15、此项正确。所以应选 A 项。 考点:金属的锈蚀 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酒精 B硫酸铜 C液氧 D澄清石灰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A酒精属于纯净物,此项不正确。 B硫酸铜属于纯净物,此项不正确。 C液氧属于纯净物,此项不正确。 D澄清石灰水符合要求,此项正确。所以应选 D项。 考点:溶液的特点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剂一定是水 C均一的、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 D溶液都是混合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
16、硫酸铜溶液 B溶剂一呈蓝色;此项不正确。 B溶剂不一定是水,常见的溶剂有水、汽油和酒精;此项不正确。C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就是溶液 ,如酒精(属于纯净物,不符合要求)。此项不正确。 D溶液都是混合物,此项正确。所以应选 D项。 考点:溶液的特点 填空题 ( 7分)生活中铁制品容易锈蚀 ,某课外学习小组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用洁净无锈的铁钉、试管、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植物油、棉花和干燥剂氯化钙,实验装置图如下。 实验操作 一周后观察到只有 A中的铁钉生锈,而 B、 C中铁钉均无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在 B试管中蒸馏水需要煮沸并覆盖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 ( 2)实验 和实验 对比
17、,证明了铁钉生锈需要接触氧气。 ( 3)某同学将 A试管中生锈的铁钉浸入装有足量的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溶液颜色由无色逐渐变成 ,这是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段时间后,该同学发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这气体是 。 答案:( 1)排除水中溶解的氧气,防止铁钉与氧气接触。( 1分) ( 2) A( 1分)与 B( 1分), ( 3)黄色( 1分), Fe2O3+6HCl= 2FeCl3+3H2O( 2分), H2(或氢气)( 1分) 试题分析:( 1)铁在水和氧气共存的情况下最易生锈。本探究实验通过对比来验证。在 B试管中蒸馏水需要煮沸并覆盖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排除水中溶解的氧气,防止铁钉与氧气接触
18、。 ( 2)实验 A中铁钉可接触水和氧气,能够形成铁锈;实验 B中铁钉只能接触水,短时间内无法生锈。二者对比,可说明铁钉生锈需要接触氧气。 ( 3)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 铁,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 2FeCl3+3H2O。一段时间后,该同学发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铁钉中的铁与盐酸接触并反应生成了氢气。 考点:铁的锈蚀、金属与酸的反应 ( 5分)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标号 )。 ( 2)上述装置中的 A和 C组合后,可用来制取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广东省 广州市 47 中学 九年级 月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