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江苏靖江市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江苏靖江市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江苏靖江市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江苏靖江市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 民以食为天 ”,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是稻米。学习历史后你一定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他们是我国早期人类中的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居民生活的相关史实,解题时注意关键信息 “水稻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就种植水稻,由此分析可知 D符合题意。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原始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原始居民 秦汉时期科技成就居世界第一的是 麻沸散 纸的发明 活
2、字印刷术 指南针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解题时注意 “居世界第一 ”,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西汉前期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 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东汉华佗制成的 “麻沸散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由此分析可知 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昌盛的秦汉文化 古代中国的中医、造纸术 被鲁迅称之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记相关内容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
3、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 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被鲁迅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司马迁史记 参考右图: 1987年,被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号称 “世界第八大奇迹 ”的是 A长城 B都江堰 C秦始皇兵马俑 D北京人遗址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相关史实,解题时抓住 “世界第八大奇迹 ”,1987 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 “世界八大奇迹 ”令全世界人惊叹 ,令全中国人自豪,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秦王扫六合 秦始皇兵
4、马俑 公元 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 “志 ”在何处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曹操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题干中的诗句以咏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由此可知 A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三国鼎立 曹操 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A南气候温暖湿润 B北方人口的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江南土地肥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
5、查学生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准确理解,回顾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这是我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 B符合题意,AD属于自然因素,不合 “最主要原因 ”, C不合史实,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江南地区的开发 经济发展的原因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恢复和发展北方的经济 B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C加速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D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 孝文帝改革目的准确理解,解题时注意 “根本目的 ”,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是北魏一次自上而下的以学习汉族先进政治、经
6、济、文化为主的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各族封建统治的改革,据此分析可知 D符合题意,故选 D。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赞誉的是 A云冈石窟 B龙门石窟 C顾恺之的绘画 D王羲之的书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王羲之书法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 “飘若浮云,娇若惊龙 ”形容王羲之的书法。王羲之对楷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 “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他的兰亭序被称为 “天下第一行书 ”。故选 D。 考点:人
7、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王羲之 下列几位历史人物,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衡 B张骞 C蔡伦 D祖冲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 “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 ”关键信息,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蔡伦改进造纸术,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宗教的影响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说无处不在,你知道我们经常
8、说的 “阿弥陀佛 ”“观世音菩萨 ”“因果报应 ”“下辈子 ”等与下面何种宗教有关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佛教的相关史实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阿弥陀佛 ”又名无量佛,是佛教术语, “观世音菩萨 ”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 “因果报应 ”“下辈子 ”均是佛教的专用术语,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昌盛的秦汉文化 佛教 我们常常把秦皇、汉武并称是因为 A他们都尊崇儒家文化 B他们都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 C他们都派人开通西域 D他们都治理黄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始皇与汉武帝相
9、关史实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汉是秦的延续和发展,而秦始皇和汉武帝的雄才伟略,文治武功在当时都是空前的,于是用 “秦皇汉武 ”来合称这两位千古皇帝,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始皇、汉武帝 张骞通西域之后,西汉百姓能在长安城内买到 汗血马 石榴 葡萄 西红柿 猕猴桃 胡萝卜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域物品传入我国的相关史实,回顾已学知识可知 “丝绸之路 ”成为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沿着这条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石榴、葡萄、胡萝卜等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
10、纷东来,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 A女娲 B炎帝 C黄帝 D大禹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皇帝的准确识记,依据材料中 “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赞扬的是皇帝,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皇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逐鹿之战大败蚩尤,而且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他的妻子能养蚕,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
11、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其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被尊为 “元祖 ”、“始祖 ”、 “初祖 ”,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华夏之祖 皇帝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 国之一。她的第一个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第一王朝的准确认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 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了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据此分析可知 A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华夏之祖 夏朝的建立 公元前 21世纪比公元前 16世纪 A晚 500年 B早 5000年 C早 50
12、0年 D晚 5000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纪年的准确认识,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以耶稣出生为标准,耶稣出生那年就是公元前后之间。耶稣出生前都算是公元前,耶稣出生后都算是公元后。公元前是从数字大到数字小,限制是公元前 1世纪。例如从公元前 21世纪到公元前 1世纪。公元后都是数字小到大,直到永远。例如公元 1世纪到公元 N世纪。据此分析可知公元前 21世纪比公元前 16世纪早 500年,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古代文化知识 公元前纪年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普遍使用的生产工具是 A木石农具 B铁器牛耕 C铜斧 D铜铲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
13、国古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相关史实,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使用牛耕,到战国时,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变革的时代 铁器牛耕 下列思想主张或名言搭配不正确的是 A以 “礼 ”治国 儒家思想 B无为而治 道家思想 C用 “刑法 ”治国 法家思想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韩非子 答案: D 秦始皇实施的下列措施中对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A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B设立皇帝 C焚书坑儒 D北击匈奴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14、生对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准确理解,材料中 “对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是解题的关键,回顾已学知识可知 “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 推动了秦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利于同一六国,同时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进程,国家的融合, A符合题意,而 B、 C都起到巩固中央集权,而 C对文化起到的是破坏作用, D有利于国家统一,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A秦政府征发农民到渔阳戍边 B统一不符合人民的愿望 C秦的残暴统治 D陈胜吴广要做王侯将相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解题时抓住 “根本原因 ”,依据已
15、学知识可知秦王朝的暴政是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因为它激化了阶级矛盾,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C符合题意,而 ABD均不合题意,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伐无道,诛暴秦 ” 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后,在下图中这条要道的东西两端 各有一个重要的文明古国,它们分别是 A大汉帝国和罗马帝国 B西周王朝和罗马共和国 C大汉帝国和古代希腊 D东周王朝和雅典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准确认识,依据图片可知,题干中图片指的是丝绸之路,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西汉以前,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少量滴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
16、沿着通道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奇珍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称于后世的 “丝绸之路 ”,据此可以直接排除 BD,而图片中的大秦指的是古罗马,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填空题 (10分 )七年级学生小明在假期中进行了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专题旅游。在旅游中小明对一些资料作了详细的记录,现在他想考考你,应接挑战吧!(每空1分,共 10分) ( 1)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 (人物名)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 “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有利地位。 ( 2)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战役是 。此后曹丕建立了 国,刘备以 为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江苏 靖江市 年级 上期 期末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