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苏省兴化三校八年级下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江苏省兴化三校八年级下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江苏省兴化三校八年级下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江苏省兴化三校八年级下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数据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 300g B两个鸡蛋的重力约为 1N C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 50N D海平面附近的大气压强约为 101kPa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物理课本的质量不到半斤与 300g 接近; B 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 1斤,即 500g, 1个鸡蛋大约 50g, 2个鸡蛋大约 100g=0.1kg,其重力G=0.1kg10N/ kg=1N; C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 50 kg;所受的重力约为 500 N; D海平面附近的大气压强接近标准大气压,约为 101kPa。故选 C
2、 考点:物理量的估测 2013 年 2 月,中国海监在钓鱼岛海域放置浮标以监测我国领海的水文变化。监测发现,从春季至夏季,海水温度上升、体积膨胀导致密度下降。此过程中,若浮标体积保持不变,则 A浮力变大,露出海面体积变小 B浮力变小,露出海面体积变大 C浮力不变,露出海面体积变大 D浮力不变,露出海面体积变小 答案: D 试题分析:因为浮标始终漂浮在海面上,由物体的漂浮条件 F 浮 G可知,此过程中,浮力不变,所以 A和 C是错误的;又由 V 排 =F 浮 /液 g 可知,当海水的密度下降时,漂浮排开海水的体积变大,露出海面体积变小。故选 D 考点:物体的漂浮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如图所示,将同
3、一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盐水中,鸡蛋在甲杯中处于漂浮状态,在乙杯中处于悬浮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杯中盐水的密度大于乙杯中盐水的密度 B甲杯中盐水的密度小于乙杯中盐水的密度 C鸡蛋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 D鸡蛋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物体的沉浮条件可知,当物体漂浮或 悬浮时, F 浮 G,所以物体漂浮和悬浮时,受到的浮力相等,所以 C和 D都是错误的;又由 液 =F 浮 /gV 排 可知,甲中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乙中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所以甲杯中盐水的密度大于乙杯中盐水的密度。故选 A 考点:物体的沉浮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汽车
4、在牵引力的作用下沿平直公路高速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汽车对地面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 D如果关闭发动机,汽车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时间,是由于汽车受到惯性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B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汽车对地面的摩擦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 C因为汽车在沿平直公路高速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汽车上方的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的流速小,压强大,产生了向上的升力,使得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减小,小于汽车的重力; D关闭发动机,
5、汽车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时间,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惯性是一种性质而不是一种力。故选 C 考点:相互作用力;二力平衡条 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惯性 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会慢慢停下来 C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物体运动方向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可能处于静止,也可能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B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物体运动方向改变,运动状
6、态一定改变,则一定受 到力的作用。故选 D 考点:力与运动 下列事例可初步说明的道理正确的是 A沿纸条上方吹气纸条会向上升起,说明气体在流速大处压强大,在流速小处压强小 B下端带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在水中越深,膜向上凸起程度越大,说明水静止时,水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C钢笔能把墨水吸上来,说明笔管对墨水有吸引力 D沙漠中的越野汽车装有非常宽大的轮子,说明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沿纸条上方吹气纸条会向上升起,说明气体在流速大处压强小,在流速小处压强大; B因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所以下端带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在水中越深,膜向上凸起程度越大; C钢笔能把墨水吸
7、上来,是因为受大气压的作用; D沙漠中的越野汽车装有非常宽大的轮子,是利用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选 B 考点: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液体压强的特点;大气压的作用;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如图所示,在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过程中,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在水中,下列做法能保持压强计 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不变的是 A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B将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C将探头在原位置转动 180 D将探头放在同样深度的食盐水中 答案: C 试题分析:因为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而与方向无关,所以将探头在原位置转动 180时,压强计 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不变。故选 C 考点:液体压强的特点
8、如图是 2012 年伦敦奥运会女子跳水 3m 板决赛中吴敏霞在空中翻腾的瞬间。若吴敏霞从 3m板起跳在上升过程中的某时刻,所受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她将 A匀速直线上升 B保持静止 C匀速直线下降 D可以向各个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在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上升过程中的某时刻,所受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时,她将匀速直线上升。故选 A 考点:牛顿第一定律 如图所示,一个同学用水平力 F推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但没有推动。推车时水平力 F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f的大小关系是 A F一定小于 f B F可能小于 f C F一定等于 f
9、 D F可能大于 f 答案: C 试题分析:因为用水平力 F推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但没有推动,所以汽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水平力 F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f,二力平衡合力为零 ,所以F一定等于 f。故选 C 考点:二力平衡条件 如图所示,用手指压圆珠笔芯使它弯曲,同时手指感到疼痛,这个实验不能说明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答案: D 试题分析:用手指压圆珠笔芯,圆珠笔弯曲,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同时手指感到疼痛,说明手指压圆珠笔芯的同时,圆珠笔芯也对手指施加力的作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手指压圆珠笔芯的力和圆珠笔芯对手指的力
10、是发生在手指和圆珠笔芯之间的压的作用,说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但这个实验不能说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故选 D。 考点: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 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 B通过摩擦的方法可产生电荷 C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没有空隙 D有霾天气是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这些尘粒的运动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但不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B摩擦的方法是是正负电荷分开,而不是产生电荷; C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D有霾天气是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这些尘粒的运动是宏观物体的
11、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故选 D。 考点:分子运动论;摩擦起电;机械运动和分子运动的区别 以下情景中没有受到浮力的物体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所以遨游的 “天宫一号 ”没 有受到浮力;其他三个都浸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浮力的作用。故选 A。 考点:浮力产生的条件 实验题 ( 5分)在探究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中 实验中应用弹簧测力计 _拉动木块,这样做的目的是 。 小红的二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中( a)( b)所示,则可初步得到的结论是:_ 。 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为增大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可采取的措施是 。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12、接触面积大小是否有关时,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如图 c所示),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他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他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_ 答案: )沿水平方向匀速 使拉力与摩擦力平衡,大小相等;( 2)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在木块上加砝码 ; (4)没有控制压力相等 试题分析: 探究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中,是利用二力平衡条件间接测量摩擦力,所以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拉力与摩擦力平衡,大小相等; 小红的二次实验中控制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由图中
13、( a)( b)所示,则可初步得到的结论是: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可通过在木块上加砝码来增大木块对木板的压力;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是否有关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只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接触面积减小的同时,压力也减小。 考点:探究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 4分)在探究 “二力平衡条件 ”的实验中: 将小卡片作为受力物体完成实验探究,是为了 _(选填 “考虑 ”或 “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 在比较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大小关系时 ,应比较 。 在探究_时,可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开手后观察小卡片
14、是否保持平衡。 为了说明平衡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应进行的操作是_。 答案: 不考虑 小卡片静止(平衡)时,两边所挂钩码的重力 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用剪子将小卡片一剪为二 试题分析: 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为了忽略重力的影响, 选用质量小的卡片; 因为两个力大小可通过两边所挂钩码的个数来改变,所以在比较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大小关系时 ,应比较小卡片静止(平衡)时,两边所挂钩码的重力; 因为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时,两个力就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在探究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可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开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保持平衡。 为了说明平衡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可把
15、一个物体变成两个物体,看物体是否还处于平衡,即可以用剪子将小卡片一剪为二。 考点:探究 “二力平衡条件 ” ( 5分)如图,在探究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中,让小车以相同速度分别滑上三种 “路面 ”,记下小车停下的位置,测出小车在水平 “路面 ”上运动的路程,并记入下表 实验序号 “路面 ”材料 小车运动的路程( cm) 1 棉布 40 2 木板 70 3 玻璃 110 要想让小车以相同速度滑上 “路面 ”,需控制小车从斜面上 _由静止滑下; 通过比较 _,可以判断出小车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 _(选填 “大于 ”“小于 ”或 “等于 ”)在棉布上受到的阻力; 如果有一种 “路面 ”材料比
16、玻璃更光滑,则小车运动的路程将 _(选填 “大于 ”“小于 ”或 “等于 ”)在玻璃 “路面 ”上运动的路程; 设想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 “路面 ”上运动,即不受阻力作用,小车将_ 答案: 同一高度 接触面粗糙程度 小于 大于 匀速直线运动(或一直运动下去) 试题分析: 因为小车在水平 “路面 ”上的初速度由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决定,所以要想让小车以相同速度滑上 “路面 ”,需控制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因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小车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时,木板比棉布光滑,可以判断出小车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小于在棉布上受到的阻力; 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可得,如果
17、有一种 “路面 ”材料比玻璃更光滑,则小车运动的路程将大于在玻璃 “路面 ”上运动的路程; 设想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 “路面 ”上运动,即不受阻力作用,小车的速度不会减小即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 考点:牛顿第一定律 小华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先在空气中测出圆柱体的重力大小是 1.0N,然后将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所示。她测得圆柱体受到的浮力 F和其底面进入水中的深度 h的对应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h/cm 2 4 6 8 10 12 F 浮 /N 0.2 0.4 0.6 0.6 0.6 0.6 第 1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_N。 利用表中数据,在图乙中
18、画出 图线。 实验中 h=6cm时,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水中,则分析实验数据可得结论:浮力的大小与 _有关,与 _无关。 如改用浓盐水做实验,在图乙中再画出 图线,图线上 h = 6cm点的位置变 _(高 /低),这样的比较是为了探究 _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答案: 0.8 ; 见下图;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 物体浸没在液体的深度; 高 液体密度 试题分析: 由称重法: F 浮 G-F可得, F=G-F 浮 =1.0N-0.2N=0.8N; 先由F=G-F 浮 计算出每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图乙中描点连线即可; 在h6cm时,虽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增加,物体排开液化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江苏省 兴化 三校八 年级 下第 三次 月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