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八年级 12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 ,我们从中选出四种: 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平静湖面上的 “倒影 ”,说明平面镜成 “与物等大正立的像 ”的规律不成立; 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 都正确 B 正确, 错误 C 正确, 错误 D 正确, 错误 答案: D 试题分析:光年是指光在一年中走过的距离,是长度单位, 错误。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现象中青蛙在井底下,由于光沿直线
2、传播,所以能进入眼睛的光线范围很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正确。平静湖面上的 “倒影 ”,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成像 “与物等大正立的像 ”的规律成立, 错误。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是光的折射现象,看的字是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虚像, 正确。 考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如图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只长度相同而且 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B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C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D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答案:
3、 A 试题分析:对于没有装水的情况下,据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在杆的后方会形成影子; 但是对于装水的情况来说,从杆的顶端射过的光线到达水面处会发生折射,由于在水中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光线(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更靠近杆,故此时影子的长度会变小,故选 A 考点:光的折射 以下研究方法与研究通过乒乓球跳动的远近反映出振幅的大小的方法相同的是( ) A研究光时将它分成可见光和不可见光 B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 C研究影响蒸发快慢与温度关系时控制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速不变。 D通过蜡烛火焰的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 D 试题分析:通过乒乓球跳动的远近反映出振幅
4、的大小是转化法 .A、研究不可见光时把光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是分类法,不符合题意; B、研究光的直线传播引入光线,光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不符合题意; C研究影响蒸发快慢与温度关系时 控制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速不变。是采用控制变量法,不符合题意; D、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把物体的振动转换成蜡烛火焰的摆动,可以证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转化法 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 (固态二氧化碳 )的方法制造白雾 以渲染气氛对 “白雾 ”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 (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对以上解释中: ( )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5、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答案: B 试题分析:固态的干冰吸收热量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这是物质的升华现象,因为干冰的升华过程需要吸热,所以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第一句说法正确。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形成 “白雾 ”, 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所以 B正确。 考点:升华 小珍站在竖立的平面镜前,看到镜中自己灿烂的 “笑脸 ”。小刚拿一块与平面镜一样大小的不透明的硬纸板平行放置在平面镜之后,在平面镜前刚好看不到硬纸板。现在 ( ) A小珍看不到自己的 “笑脸 ” B小珍一样看到自己灿烂的 “笑脸 ” C小珍看到的 “笑脸 ”变模
6、糊了 D小刚在硬纸板上看到了小珍的 “笑脸 ”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成的像是虚像,在镜面后放置物体是不影响成像的,故在镜后放一物体并不防碍光的反射,同时也不会防碍成像,所以小珍一样看到自己灿烂的 “笑脸 ” 故选 B 考点:平面镜成像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入射角等于 30 B折射角等于 50 C NN是界面 D MM的右边是玻璃 答案: D 试题分析: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分界面时要发生折射和反射。因为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且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所以 MM为分界面, NN为法线,故入射角等于 60,折射角等于 40,根据折射规律,空气
7、中的角要大于玻璃中的角,所以 MM的右边是玻璃,故 D正确。 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如图所示,画中的人出现了错误的判断。以下四幅光路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光从水进入空气发生折射时,根据折射规律,空气中的角要大于水中的角,故 B 正确。若延长进入人眼的光线,成像就在物体实 际位置的上方,所以看起来水变浅了。 考点:光的折射 如下图是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装置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是 20cm,如图的情景,眼睛可能观察到烛焰经凸透镜折射所成的虚像的是下列哪幅图?( )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 时凸透镜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人在凸透镜
8、的另一侧通过凸透镜可以在物体的同侧看到虚像。所以 B正确 考点:凸透镜成像 有一天晚上小芳同学在未开灯的房间里看电视时,拿着一个凸透镜在电视机与对面白色墙壁间移动,忽然她看到墙壁上出现了电视机屏幕的缩小画面 .那么关于像的性质和这一成像原理的应用判断正确的是( ) A正立的像;放大镜 B倒立的像;投影仪 C正立的像;望远镜 D倒立的像;照相机 答案: D 试题分析:墙壁上出现电视机屏幕的缩小画面,说明是实像,因为实像是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的,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实像都是倒立的,因为是缩小的像,所以实际应用的有照相机。 考点:凸透镜成像 如图所示,以下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 A凿壁偷
9、光 光的折射 B井底之蛙 光的反射 C猴子捞月 光的折射 D杯弓蛇影 光的反射 答案: D 试题分析:凿壁偷光、井底之蛙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猴子捞月 “水中月 “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杯弓蛇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 考点:光的反射,光的传播 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答案: D 试题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相同色光颜色所决
10、定的,与它不同的色光照在它上面时全部被吸收;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相同色光决定,与它不同的色光被吸收。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瓷盘反射红光,所以显示红色;红色的苹果反射红光,所以是红色;香蕉反射黄色,吸收红光,所以是黑色。 考点:物体的颜色 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 “冷气 ”,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 “热气 ”的情景以下是她对 “冷气 ”和 “热气 ”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 “冷气 ”和 “热气 ”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 “冷气 ”和 “热气 ”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 “冷气 ”和 “热气 ”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
11、 “冷气 ”和 “热气 ”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看到雪糕周围冒 “冷气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时碗里冒 “热气 ”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属于液化现象 考点:液化 双选题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 ”形容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有 _和 _。 答案:凝固、凝华 试题分析:千里冰封中的结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凝固现象。万里雪飘的雪是水蒸气变为固态的凝华现象。霜和雪都是凝华现象。 考点:凝固、凝
12、华 人以 0.5m/s的速度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人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_(变大不变变小),经过 2s像与人之间的距离缩小 _m. 答案:不变 2 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无关。经过 2s物体靠近平面镜 像也靠近平面 镜 1米,所以像与人之间的距离缩小 2m。 考点:平面镜成像 实验题 ( 5分)温度计的使用: ( 1)按照温度计的使用步骤,下面的操作次序依次为 。 a.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 c.让其与被测液体接触一定的时间 d.让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 2)下图为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温水的温度时的情
13、景,指出他操作中的两处错误: ; 。 ( 3)图甲温度计的的示数是 ,乙的示数是 。 答案: badce 触底 视线没有与液柱凹液面相平 36.7 3 试题分析:( 1)测量温度之前要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防止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放入液体中让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让其与被测液体接触一定的时间,使示数达到稳定再读数。( 2)放入液体中让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但不能与容器壁接触,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凹液面相平。( 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凹液面相平,不需要估读,在 0下的要读负值或者零下。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 ( 4分)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 1)图中的
14、光屏是一个可折转的硬纸板,此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_ ; 用来验证 。 ( 2)在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时,小明同学分别测出了反射角、入射角分别是 400,于是他就得出了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请问他这样做是否正确? _ ,理由是 _ 。 答案:( 1)显示光路 三线共面 ( 2)不正确 具有偶然性,应该多测几组数据。 试题分析: (1)沿着纸板入射光线,可以能够具体显示出光路。纸板是一个平面,可以观察三线是否共面。( 2)只测量一次实验数据就得出结论具有偶然性,不能有效减小误差,应该多测几组数据。 考点:探 究光的反射规律 填空题 如图所示,在一块硬纸板上挖一边长为 3 毫米的正方形的
15、“孔 ”。 把这块挖有方孔的纸板对准太阳光,当纸板和地面相距较远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 亮斑(选填 “正方形状 ”或 “圆形 ”“三角形 ”),这是 造成的;再逐渐增大纸板与地面间的距离时 ,你会发现地面上那个亮斑将变 ( 选填 “大 ”或 “小 ”)。当纸板和地面相距非常非常近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 亮斑(选填 “正方形状 ”或 “圆形 ”“三角形 ”)。 答案:圆形 光沿直线传播 大 正方形 试题分析:当纸板和地面相距较远时,此时发生小孔成像现象,在地面上成像和太阳一样,即能观察到圆形亮斑。这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小孔与地面的距离越大,成像越大。当纸板和地面相距非常非常近时,此时小孔相对比较大
16、,纸板在地面形成影子,中间是和小孔形状相同的亮斑。 考点:光沿直线传播 ( 8分)小强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 “平面镜成像特点 ”,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是因为玻璃板有平面镜所不具有的 _(填 “反光 ”或 “透光 ”)的特点;实验中观察到棋子 A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 _造成的。 (2) 在寻找棋子 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的 _ _(选填 “A”或 “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 B,使它与棋子 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如果将棋子 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 _(选填 “变大 ”、 “变小 ”或 “不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江苏省 仪征市 中学 年级 12 月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