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山东淄博金山中学初三(五四制)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山东淄博金山中学初三(五四制)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山东淄博金山中学初三(五四制)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山东淄博金山中学初三(五四制)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谚语中能够说明 “生物影响环境 ”的是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答案: B 试题分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了大堤的牢固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下图为染色体与 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 B 上任意片段都叫基因 C 分别指 DNA、蛋白质、染色体 D人的所有细胞中, 的数量全部为 23对 答案: C 试题分析:细胞核中能被碱性
2、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 染色体,它是由 DNA和 蛋白质两部分组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 DNA分子,一个 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染色体在体细胞中的数目是成对存在的,但是,染色体在精子和卵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如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 23对,它的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为 23条,因此选项 A、 D的叙述是错误的,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核、染色体、 DNA和基因的关系,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 人体的生命活动受神经和激
3、素的调节。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反射是通过反射弧这一结构来完成的 B谈虎色变属于人类特有的发射 C人在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患呆小症 D人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 答案: D 试题分析: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物 像落在视网膜上,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D错误,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眼球的结构。 下列关于生物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对应的例子,其中不正确的是 A根尖成熟区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有大量的根毛,有利于根吸收水和无机盐 B骨骼中空,肺有气囊,无膀胱、不存粪便等特点有利于鸟类的
4、空中飞行 C成人小肠的面积接近 200 m2,有利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D每个肾脏约含有 100多万个肾单位,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 答案: D 试题分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而二氧化碳的排出靠呼吸系统, D的说法错误,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尿液的形成。 人类的下列活动中,能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A将水稻和小麦的种子晒干后入库保存 B大雨过后,给棉花和蔬菜等作物中耕松土 C夜间给种植蔬菜的温室大棚降温 D向贮藏水果的地窖中通入二氧化碳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种子内的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种子利用,因此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
5、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土壤板结,土壤中的氧气减少,不利于根的呼吸,中耕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温度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在生产实践上夜间,给种植蔬菜的温室大棚降温,抑制了蔬菜的呼吸作用,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增加产量,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对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
6、应,这可以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得 到解释,据此原理,在贮藏水果时,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降低水果的呼吸作用,延长储存时间,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 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 、 、 代表的生物成分依次是 A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B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 C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 -植物,消费 者 -动物,分解者 -腐生细菌、真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7、上图中,由于 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双向的,即: 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又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 是生产者, 以 为食,因此 是消费者, 能把 进行分解,在返回无机环境中,是分解者,因此, 代表的是生产者, 代表的是分解者, 代表的是消费者,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下列关于生物现象或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 “种 ”是最基本的生物分类单 位 B “孔雀开屏 ”属于繁殖行为 C青霉菌通过孢子繁殖后代 D冷藏保鲜水果是低温杀死微生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
8、、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不符合题意; B、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孔雀开屏是雄孔雀开屏,是为了吸引雌孔雀,是求偶行为,属于繁殖行为,不符合题意; C、青霉和曲霉都属于真菌,依靠产生孢子进行繁殖,孢子在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够萌发长出新的个体,这样的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不符合题意; D、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腌制腊肉应用晒制、烟熏法,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食品保鲜的方法、生物的分类、动物的行为、真菌的繁殖
9、方式。 近几年多地发现了 H7N9禽流感传染病例,该病的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禽流感病毒,它能从禽类传染给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H7N9禽流感 病原体的细胞结构很简单,没有细胞核 B侵入人体的 H7N9禽流感病原体属于抗原 C H7N9禽流感传染病是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变异而造成的疾病 D与 H7N9禽流感患者密切接触者均属于传染源,必须进行隔离观察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微生物占绝大多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寄生虫主要有原虫和嚅虫,病原体属于寄生性生物,所寄生的自然宿主为动植物和人,H7N9禽流感病毒被称为病原
10、体,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故 A错误,不符合题意; B、抗原是指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的基本能力是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免疫原性又称为抗原性,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形成特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反应原性是指能与由它刺激所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所以,侵入人体的 H7N9 禽流感病原体属于抗原,故 B 正确,符合题意; C、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H7N9禽流感可以 在禽间流传所以为传染病,而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故 C错误,不符合题
11、意; D、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因此 H7N9禽流感患者密切接触者不一定都是传染源,故 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 的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抗体和抗原。 下列有关人体血液和血液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 B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液是静脉
12、血 C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心脏右侧 D血液经过全身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后,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A正确; B、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后,血液呈鲜红色,这种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叫动脉血,血红蛋白与氧分离后,血液呈暗红色,这种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叫静脉血, C正确; C、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即肺循环是从心脏右侧出发流回心脏左侧的循环, B错误; D、当血液
13、流经组织处毛细血管时,由于组织细胞里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血液里的氧气就扩散到细胞里,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这样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后,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D正确;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循环的途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下图是某同学在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材料及观察现象 ,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显微镜甲的放大倍数为 200倍 B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选用清水 C对丙滴加碘液后 变蓝 不变蓝 D要使丁中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
14、数的乘积,因此,显微镜甲的放大倍数为 540=200倍,不符合题意; B、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 的中央滴加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状,符合题意; C、丙中的 是胚乳,内含丰富的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会变蓝色, 是胚芽,不含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不符合题意; D、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立的,因此,像的移动方向和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即,要使丁中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体组织的是 A上皮细胞 B肌肉组织 C分生组织 D神经组织 答案: C 试题分析:动物的组织有:上皮组织、
15、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和肌肉组织,植物的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题中分生组织不属于动物的组织,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植物的组织。 关于 “岁寒三友 ”松、竹、梅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腊梅树靠导管运输有机物 B松树种子外面没有果皮,松树是裸子植物 C它们都能进行蒸腾作用 D竹子靠地下茎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答案: A 试题分析:植物体内运输有机物的是筛管,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松有种子,但种子裸露,属于裸子植物,竹和梅的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受精过程不需要水,具有双受精现象,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组成,是被
16、子植物, A错误,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分类。 下列有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菌通过芽孢繁殖 B植物组织培养和试管婴儿技术都属于无性繁殖 C鸡卵的卵黄表面有一盘状小白点,是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 D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子宫内完成受精作用并开始发育 答案 : C 试题分析:细菌通过分裂生殖,试管婴儿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过程,属于有性生殖,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成受精卵,故ABD都是错误的,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下图为蔬菜大棚内一天 24小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一天当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是 A 0点 B 6点
17、C 12点 D 18点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中 0时 6时 AB段、 18时 24时 DE时间段内,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说明植物体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不如排出二氧化碳的量多,也就是呼吸作用的速率大于光合作用的速率,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减少, 6时 18时 BD时间段内二氧化碳的含量下降,说明植物体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比释放出二氧化碳的量多,也就是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的速率,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得以积累,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在 “测量肺活量 ”的实验时,要求你尽力深吸气再尽力深呼气。在吸气过程中你的肋骨和膈的运动方式是 A肋骨上升,膈收缩而下降 B肋骨上
18、升,膈舒张 而上升 C肋骨下降,膈舒张而上升 D肋骨下降,膈收缩而下降 答案: A 试题分析: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可见膈肌转换时,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因此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胸廓缩小导致呼气,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呼吸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山东淄博 金山 中学 初三 五四 下期 期中考试 生物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