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北京市密云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北京市密云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北京市密云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北京市密云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石蜡熔化 C煤炭燃烧 D干冰升华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汽油挥发是汽油由液态变成气态,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石蜡熔化是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煤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气体,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干冰升华是二氧化碳由固态变成气态,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称量固体质
2、量 C读取液体的体积 D给液体加热 答案: D 试题分析: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注入水中,以免液体飞溅, A错误;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要 “左物右码 ”, B错误;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C错误;给液体加热,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总容积的三分一,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D正确。故选 D。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H2O2MnO2 H20+O2 B 3CO+Fe2O32Fe +3CO C Ca(OH)2+Na2CO32NaOH +CaCO3 D 4P +5O2 点燃 2P2O5 答案: D 试题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主要:一写二配三标
3、四查。 A中没有配平; B中没有标明反应条件; C中碳酸钙后没有加向下的固体符号。故选 D。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小欣学习了化肥的知识后告诉父母:施用适量的氮肥可以使种植的蔬菜叶色浓绿。因此 他建议父母去买的化肥是 A碳酸氢铵NH4HCO3 B硫酸钾 K2SO4 C磷矿粉 Ca3( PO4) 2 D磷酸二氢钾KH2PO4 答案: A 试题分析:植物所需较多的化学元素有: N、 P、 K。只含有 N 叶酸的肥料为 N肥,含有 P元素的肥料为 P肥,只含有 K 元素的肥料属钾肥,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复合肥。其中 N 作用于植物的叶, P作用于植物的根, K 作用与植物的茎。故选 A。
4、考点:化学肥料 N(NO2)3是科学家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的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N(NO2)3由三种元素组成 B N(NO2)3属于有机物 C 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 152 D 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8 4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 N(NO2)3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 N、 O 两种元素组成, A错误;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B错误; 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 =14+( 14+32)3=152, C正确; 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56 152 100%=36.8%, D错误。故选 C。 考点: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下列有
5、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隔绝氧气 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 -隔离可燃物 C水能灭火 -水蒸发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木柴架空了能够燃烧更旺 -与氧气充分接触 答案: C 试题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且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越充分,燃烧越完全、越剧烈。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条件:隔绝空气、隔离可燃物、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其中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的。故选 C。 考点:燃烧与灭火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食盐可用作调味品 B
6、熟石灰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氧气可用于炼钢 D活性炭可用于冰箱除臭 答案: B 试题分析:熟石灰具有腐蚀性,不能 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可用氢氧化铝。故选C。 考点:物质的用途 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强弱提供了便利请你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2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 40 时,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60 时,将 60g甲物质放入 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 160g 不饱和溶液 D 60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20 ,析出晶体质量较多的是甲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 2
7、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A错误; 40 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错误; 6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60g,即 100g水中能溶解 60g甲达到饱和状态, C错误;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变化较大,故析出的晶体较多, D正确。故选 D。 考点:溶解度曲线 小晴同学为了探究氨气( NH3)的性质,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根据小晴的操作和相关现象分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B氨气溶于水使试管内压强减小 C试管内液体的 PH7, C 错误;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D正确。故选 C。 考点:氨气的性质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
8、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下列有关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的稀盐酸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稀盐酸中的溶剂是水,故不断加入稀盐酸水的质量会增加。故选 D。 考点:化学反应与图像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正确的是 A鉴别 O2和空气,观察两瓶气体的颜色 B除去 NaCl中少量的 Na2CO3杂质,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蒸发结晶 C分离 Na2CO3和 NaOH组成的混合物,将固体溶解后加入足量的 Ca( OH) 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证明 MnO2能够改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取 5ml、 10%的过氧化氢溶液,其一进行加热,另一个试管中加入少量 MnO
9、2,并分别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答案: B 试题分析:空气和氧气均是无色气体, A 错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B正确; Ca( OH) 2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不能分离出碳酸钠, C错误;验证二氧化锰的作用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即一支试管中加二氧化锰,另一试管不加,其他的条件要完全相同, D错误。故选 B。 考点:实验方案设计 A、 B、 C、 D是初中化学涉及到的不同物质,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如图所示) 。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1)若由 A能依次转化至 D。已知 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B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 C为常用的建筑材料和补钙剂那么 C
10、的化学式为 。 A转化 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若由 D能依次转化至 A。已知 B、 C、 D均为氧化物, D为红色固体。那么 A的化学式为 , C转化为 B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若 A至 D相邻物质均能发生化学反应。已知 A、 B、 C均为单质, 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98,那么 B的化学式为 , C与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可能的化学式为 (写出 2个即可)。 答案:( 1) CaCO3 ,CH4+2O2 点燃 CO2+2H2O ( 2) H2, CO2+Ca(OH)2=CaCO3 + H2O 或 CO2+2NaOH=Na2CO3 + H2O , 分解反应 ( 3) Fe
11、 +H2SO4 = H2 + FeSO4 ,H2、 C(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 1) 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那么 A是甲烷; B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那么 B是二氧化碳; C为常用的建筑材料和补钙剂,那么 C是碳酸钙, D可能为氯化钙;甲烷燃烧生成的是水和二氧化碳; ( 2) D为红色固体,那么 D为氧化铁,氧化铁会转化为氧化物 C,氧化物 C又会转化为氧化物 B,根据分子质量的关系,所以 C 就是二氧化碳, B 就是水,水会转化成 A,且 A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水,所以 A就是氢气; ( 3)根据 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98,会与单质 C反应,所以 D就是硫酸, C是活泼金属, A至 D相
12、邻物质均能发生化学反应,所以 B就是氧气,单质 A会与氧气反应,所以 A是 H2、 C、 Mg、 Al、 P等物质。 考点:物质的推断 不法商家在黄金中掺入了铱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由图中信息可知,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铱的原子序数是 77 B铱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92 2 C铱的质子数是 77 D铱的原子核外有 192个电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提供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的下方数字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92.2;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为原子序数,故铱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77;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故铱的原子核外有 77个电子。故选 D
13、。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下列过程属于乳化现象的是 A用水洗去试管内的氯化钠固体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食醋出去水壶内的水垢 D用稀盐酸除去钢铁制品表面的锈 答案: B 试题分析:乳化现象是洗涤剂作用产生的现象。故选 B。 考点:乳化现象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硅 B氧 C铁 D铝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壳中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氧、硅、铝、铁。故选 B。 考点:元素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中子数 B质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 B 试题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故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或离子属于同一种元素,故确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故选
14、B。 考点:元素 下列物质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氮气 B氧气 C可入肺颗粒物 D二氧化碳 答案: C 试题分析: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故选 C。 考点:空气污染物 下列物质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 A植物油 B冰 C蔗糖 D面粉 答案: C 试题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 C。 考点:溶液 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 KMnO4 B CO C O2 D NaOH 答案: B 试题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故选 B。 考点:氧化物 下列燃料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氢气 B酒精 C煤 D乙炔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石燃
15、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选 C。 考点:化石燃料 如图所示的公共标识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表示的是节约用水; 表示禁止鸣笛。故选 A。 考点:安全标志 下列物质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而被称作 “烧碱 ”的是 A Ca(OH)2 B NaCl C NaOH D CaO 答案: C 试题分析: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故选 C。 考点:物质的俗称 砷化镓( GaAs)是一种 “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 GaAs中 As的化合价为 -3,则 Ga 的化合价为 A -5 B -3 C +3 D +5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
16、的代数和为零 ”的原则,已知 As的化合价为 -3,设 Ga 的化合价为 x,则 x+( -3) =0,解得 x=+3,故选 C。 考点:化合价的计算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事实能体现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A固体不易被压缩 B花香四溢 C水结成冰 D一滴水约有 1 671021个水分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固体不易被压缩是因为固体间的间隔较小;花香四溢是由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水结成冰是分子的间隔发生变化;一滴水约有 1 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故选 B。 考点:分子的性质 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 “铁 ”、 “锌 ”是指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答案: C
17、试题分析:在日常生活常接触到物品上的氟 ”、 “钙 ” “铁 ”、 “锌 ”等指的均是元素。故选 C。 考点:粒子的分类 填空题 “白铁皮 ”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是生产中常用的金属材料之一。镀锌层犹如铁皮的保护层,这层膜的厚度是判断镀层质量的重要指标。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镀锌铁皮镀锌层的厚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 1)讨论:在铁皮表面镀锌是为了 。(填字母) a 锌没有铁活泼,镀在铁的表面可防止生锈 b 锌比铁活泼,并且在空气中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防止生锈 ( 2)甲同学的方案是:如图 1,将镀锌铁皮浸泡在盐酸中,先用盐酸将镀锌铁皮表面的锌反应掉,通过测量因产生气体而形成差量计算出
18、锌的质量,然后再计算得到锌层的厚度。但是乙同学回顾起上课时老师演示的 “用足量盐酸除铁锈 ”的实验现象,马上对甲同学的方案的可行性提出了异议,乙同学的理由是 。 ( 3)乙同学查阅资料: ZnCl2、 FeCl2都能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 Zn( OH) 2和 Fe( OH) 2,而 Zn( OH) 2既可以溶于酸也可以溶于碱, Fe( OH) 2则只能溶于酸,于是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 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 ( 4)丙同学 设计通过测量镀锌铁皮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来计算锌层的厚度,他设计了如图 2所示装置。其中仪器 A中盛放的是镀锌铁皮,仪器 B中盛放的是稀硫酸。 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北京市 密云县 中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