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云南省昆明三中等初三年级下学期阶段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云南省昆明三中等初三年级下学期阶段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云南省昆明三中等初三年级下学期阶段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云南省昆明三中等初三年级下学期阶段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不改变,物体在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选 C 考点 :力与运动的关系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要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的作用,那么,浮力是如何产生的呢 设想有一个已知边长为 a的正方体浸没在密度是
2、的液体中,如下图所示由于前后两侧面(左右两侧面)在液体中的深度相等,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也相等,因此受到的压力相等,作用效果相互抵消而上下两表面却不同: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 F 上 ;则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 ,受到的压力为 F 下 = 因此液体会对正方体产生一个向上的和向下的压力的差 F 差 = .实际上,这个压力差就是液体对正方体的浮力若将该正方体投入水中,则它静止时将 于水中 .(水 物) 答案: g( h+a) g( h+a) a2 ga3 漂浮 试题分析: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 p=g( h+a);受到的压力为 F 下 =F=PS= g( h+a) a2;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为 F 上 =
3、F=PS=gha2,则液体对正方体产生一个向上的和向下的压力的差 F 差 =F 下 -F 上 =g( h+a) a2-gha2=ga3;因为水 物,所以若将该正方体投入水中,则它静止时将于漂浮水中。 考点 :浮力产生的原因 下列实验中,不能说明 “流速大小对流体压强有影响 ”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吹气时纸条向上飘能说明 “流速大小对流体压强有影响 ”; B 用吸管从瓶中吸饮料是利用了大气压强,不能说明 “流速大小对流体压强有影响 ”; C 吹气时纸片向下凹陷; D 吹气时 A管中水面上升。 故选 B 考点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两手分别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把它们都浸
4、没到水中,同时松开手,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受到浮力大的是( ) A小木块 B大石块 C一样大 D不能确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阿基米德原理: F 浮 =G 排 m排 g=液 gV 排 可知,在液体密度一定的情况下,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大石块排开液体的体积比小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受到的浮力也大。故选 B 考点 :阿基米德原理 有一根表面涂蜡的细木棍,在它的下端绕适量的铁丝,把它竖直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如下图所示比较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 ) A 甲 乙 B 甲 乙 C 甲 =乙 D无法判断 答案: B 试题分析:因为把它竖直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由二力平衡条件
5、可知,它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同。由阿基米德原理: F 浮 =G 排 m排 g=液 gV 排 可知,甲排开液体的体积大,液体的密度小;乙排开液体的体积小,液体的密度大。故选 B 考点 :漂浮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下列现象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建房子时地基建得很宽 B坦克用上又宽又长的履带 C切东西的刀磨得很锋利 D载重卡车的轮子又宽又多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建房子时地基建得很宽是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B坦克用上又宽又长的履带也是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C切东西的刀磨得很锋利是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D.载重卡车的轮子又宽又多是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选 C 考点 :
6、改变压强 的方法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的是( ) 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 B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 C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 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刹车闸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属于惯性现象应用; B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属于惯性现象应用; C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属于惯性现象应用; 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刹车闸是为了增大摩擦力,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故选 D 考点 :惯性现象应用 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为 0.4N 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 A 0.4N B 0.6N C 0N D条件不足 答案: C
7、试题分析:因为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平衡,即合力大小为 0N。故选 C 考点 :二力平衡条件 一支铅笔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下列哪对力是平衡力( ) A铅笔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铅笔的支持力 B铅笔受到的重力与铅笔对桌面的压力 C铅笔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铅笔的支持力 D铅笔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受到的重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二力平衡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 A铅笔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铅笔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B铅笔受到的重力与铅笔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平衡力; C铅笔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铅笔的支持
8、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平衡力;D铅笔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受到的重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选 A 考点 :二力平衡条件 实验题 ( 1)在探究 “二力平衡条件 ”的实验中,有两组同学在实验桌上,安装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a.探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 F1、 F2的 关系,在实验中,小车应处于 状态。 b.实验中通过调整 改变 F1、 F2的大小。 c.实验中,保持 F1与 F2的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定的角度,松手后,小车将 ,由此可以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之一是 。 d.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得出正确的结论,应尽选择 的桌面。 (2)在探究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
9、因素有关 ”的实验中,小明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 比较实验的甲、乙两图可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比较乙、丙两图可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 答案:( 1)静止 砝码的质量 转动 两个力必须在同一直线上 光滑 ( 2)压力大小 受力面积大小 试题分析:( 1) a.当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时,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 F1、 F2是二力平衡,才能研究二力平衡条件; b.实验中通过调整砝码的质量,就可以改变 F1、 F2的大小; c.实验中,在保持 F1与 F2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情况下,当用手将小车扭转一定的角度时, F1与 F2不在同一直线上,松手后,小车将转动,由此可以得出二力平衡的条
10、件之一是两个力必须在同一直线上; d.实验中,因为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时会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所以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得出正确的结论,应尽选择光滑的桌面。 ( 2)由甲、乙两图可知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比较乙、丙两图可知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由可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考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实验;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探究 下面是小红同学设计的用 U型管压强计研究影响液体压强因素的实验: 请你在认真观察每个实验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1是想验证 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 的关系; 实验 2是想验证 相同时,液体的压
11、强与 的关系; 实验 3是想验证 相同时,液体向 的压强都 . 答案: 液体密度 深度 ; 深度 液体密度 ; 液体密度和深度 各个方向 相等 试题分析:在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因素的实验时,应使用控制变量法。所以实验1是想验证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实验 2是想验证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实验 3是想验证液体密度和深度相同时,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相等 . 考点 :液体压强的特点;控制变量法 ( 1)小琼同学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他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a.从图 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 b.从图 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与 . ( 2) a.如下图所示
12、图甲中物块 A重 _N,图丁中烧杯重 _ N; b.将物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乙所示,物块 A受的浮力为_N; c.比较图 _可知,物块排开水的重力为 _N,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_. 答案:( 1) a.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b.物体浸入液体后的深度无关 ( 2) a.4 0.6 b.1.6 c. 丙、丁 1.6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 受到的重力。 试题分析:( 1)从图 可以看出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从图 可以可以看当出液体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后的深度无。 ( 2) a
13、.如下图所示图甲中物块 A重 4N,图丁中烧杯重 0.6 N; b.将物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乙所示,物块 A受的浮力为 F 浮 G-F =4N-2.4N=1.6N; c.比较图 丙、丁可知,物块排开水的重力为 G 排 =2.2N-0.6N=1.6N,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考点 :称重法测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探究 学习了同一直线的二力的合成知识后,小林想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互成一定的夹角,那么合力 F的大小与两个分力 F1、 F2的大小,是否还有 F等于 F1 F2的关系呢?于是他应用教材中学过的方法,
14、对此进行了探究 . ( 1)如左图所示,橡皮筋原长为 AB,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对橡皮筋施加互成一定夹角的两个力 F1和 F2,使橡皮筋伸长到 C,记录此时 F1、 F2的大小。撤去力 F1和 F2后,用一 个弹簧测力计对橡皮筋施加一个力 F的作用,为了使这个力F的作用效果与那两个力 F1、 F2的作用效果 ,应使橡皮筋 ,记录此时 F的大小 . ( 2)先后两次改变 F1和 F2的夹角,重复步骤( 1),得到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理量 实验序号 F1/N F2/N F1和 F2的夹角 合力 F/N 1 4 5 1 8.7 2 4 5 2 8.3 3 4 5 3 7.8 备注: 123 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云南省 昆明 中等 初三 年级 学期 阶段 测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