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上海市闸北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上海市闸北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上海市闸北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上海市闸北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常温下,汞是一种液态金属,其元素符号为 A H B He C N D Hg 答案: D 试题分析:元素符号的识记,故选 D 考点:元素符号的识记 下列仪器中,加热少量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试管可以直接加热,所以不要用石棉网,故选 C 考点:给物质加热 某纯净物 M稍加热就分解为 NH3、 H2O和 CO2,根据这一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 M中含有水 B M是化合物 C M不稳定 D M由四种元素组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某纯净物 M稍加热就分解为 NH3、 H2O和 CO2,
2、说明 M不稳定,容易发生分解反应,所以 M是化合物,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可推出 M由四种元素组成,故选 A 考点:分解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在点燃的条件下, A与 B反应生成 C和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 A分子中含有四个原子 B D物质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 8 C A、 B、 C、 D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 A与 B的分子个数比为 1: 1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根据物质的微观图,可以看出一个 A分子中含有四个原子,正确, B、根据物质的微观图, D物质的化学式
3、为: H2O,故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 8,正确, C、根据物质的微观图, A、 B、 C、 D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正确, D、根据物质的微观图,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 + 3O2 = 2N2 + 6H2O,故参加反应的 A与 B的分子个数比为 4: 3,错误,故选 D 考点:分子微观示意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常温下,有反应 :M+N盐 +水,其中 M、 N的类别不可 能是 A酸、碱 B单质、氧化物 C氧化物、酸 D氧化物、碱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酸和碱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正确, B、非金属单质氢气、碳具有还原性,虽然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但不可
4、能生成盐和水,错误, C、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正确, D、非金属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正确,故选 B 考点:酸、碱、盐的性质 盐酸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从 A到 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 pH逐渐减小 B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 B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D随稀盐酸的加入,反应放出的热量由少变多,再由多变少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从 A到 B过程中,表示的是盐酸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所以烧杯中溶液的 pH逐渐减小,正确, B、根据图象可以看出从 A到 B
5、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正确, C、B点温度最高,表示的是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正确, D、随稀盐酸的加入,反应放出的热量由少变多,当反应结束后,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相当于冷却降温的作用,所以温度又开始 逐渐下降,并不是反应放出的热量由多变少,错误,故选 D 考点:中和反应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u CuO 通入一氧化碳,加热 B CO2 H2O 将混合气通过盛氢氧化钠固体的装置 C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D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答案: A 试题
6、分析:通过化学方法除杂质有 2个原则: 1、加入的物质只能与杂质反应,2、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除去 Cu中的 CuO杂质,通入一氧化碳,加热,发生反应: CO+ CuO 加热 Cu + CO2,可以达到目的,正确, B、除去 CO2中 H2O,通过 NaOH固体虽然能干燥水分,但也会与 CO2反应,错误, C、除去 FeSO4溶液中的 CuSO4,加入过量的锌粉,发生反应: Zn+CuSO4=Cu+ZnSO4,引入了新的杂质 ZnSO4,错误, D、除去 NaOH 溶液中 Na2CO3,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稀盐酸既会与 NaOH反应,也会与 Na2CO3反应,错误,故选 A 考点:物质的除杂
7、 在密闭容器中,将 1mol的 CO和 1mol的 O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 CO和 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B、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和为 1.5mol C、反应后的气体中 C、 O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 D、反应后所得气体是纯净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根据化学反应: 2CO + O2 点燃 2CO2,故参加反应的 CO和 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错误, B、反应消耗了 0.5mol的氧气,反应后生成 1mol CO2,故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和为 1.5mol,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8、由于反 应前 1mol的 CO和 1mol的 O2混合,气体中 C、 O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3,故反应后的气体中 C、 O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用途为 1:3,错误, D、根据化学反应,可以判断氧气过量,所以反应后所得气体是混合物,错误,故选 B 考点: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 在反应 X 2YR 2M中,已知 R和 M的摩尔质量之比为 22: 9,当1.6gX与 Y完全反应后,生成 4.4gR。则在此反应中 Y和 M的质量之比为 A 16: 9 B 23: 9 C 32: 9 D 46: 9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 X 2YR 2M,已知 R和 M的摩尔质 量之比为 22: 9,可确定
9、R和 M的质量比为 22: 18,故当反应生成生成 4.4gR时,可算出得到M的质量为 3.6g,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直接计算出 Y的质量为 6.4g,故在此反应中 Y和 M的质量之比 =6.4g: 3.6g=16: 9,故选 A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在自来水生产的过程中,除去难溶固体悬浮物的方法,通常采用 A电解 B吸附 C过滤 D消毒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电解是发生化学反应,错误, B、吸附是除去颜色、异味,错误,C、过滤除去难溶固体悬浮物的方法,正确, D、消毒是将水中的细菌杀死,故选 C 考点:水的净化 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Cu+FeS
10、O4Fe+ CuSO4 B Fe + H2SO4 FeSO4 + H2 C Fe + 2AgCl2Ag + FeCl2 D 4Fe + 3 O2 2Fe2O3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排在活动性顺序表前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 Cu排在 Fe的后面,所以Cu+FeSO4Fe+ CuSO4不会发生,错误, B、铁排在氢的后面,所以 Fe + H2SO4 FeSO4 + H2会发生,正确, C、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要求盐要是能溶于水,而AgCl 不溶于水,所以反应不会发生,错误, D、铁燃烧的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而不是 Fe2O3,错误,故选 B
11、考点:化学方程式书写 某种新型高能锂电池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 Li + MnO2 LiMnO2,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 A 试题分析:反应可以表示为: Li + MnO2 LiMnO2,反应特点是多变一,是化合反应,故选 A 考点: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用油 B白醋 C白糖 D食盐 答案: A 试题分析: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要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那么这种物质一定要能溶于水,而食用油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选 A 考点:溶液的形成 属
12、于有机物的是 A C60 B CO C C2H6O D H2CO3 答案: C 试题分析: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像 CO、 CO2、 H2CO3、 、 CaCO3等,虽然含碳元素,但由于结构和性质跟无机物相似,所以属于无机物, C2H6O含碳,故选 C 考点:有机物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氧气与液氧 B水银与银 C干冰与冰 D金刚石与石墨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A、氧气与液氧是同种单质的不同状态而已,错误, B、水银是金属汞,与银是不同元素组成,错误, C、干冰是二氧化碳,冰是水,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错误, D、金刚石与石墨都是
13、由碳元素组成,但是是不同的单质,故选 D 考点:同素异形体 Mn2O7是一种强氧化剂,其中 Mn元素的化合价为 A +2 B +3 C +5 D +7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所以 Mn2O7中 Mn元素的化合价为 +7,故选 D 考点: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下列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A蜡烛熔化 B浓盐酸挥发 C氢气燃烧 D玻璃破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蜡烛熔化,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浓盐酸挥发,只是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的
14、结果 ,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氢气燃烧,是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玻璃破碎,只是物质形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下列物质加入(或通入)水中,所得溶液 pH小于 7的是 A生石灰 B二氧化碳 C碳酸钠 D食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呈碱性,溶液 pH大于 7,错误,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得溶液 pH小于 7,正确, C、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 ,溶液 pH大于 7,错误, D、食盐的水溶液呈中性,溶液 pH等于 7,错误,故选 B 考点:溶液的 PH
15、 在充满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的物质是 A红磷 B铁丝 C木炭 D硫粉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白烟,错误,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错误,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无火焰,错误, D、硫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正确,故选 B 考点:物质的燃烧现象 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正确的是 A胆矾: CuSO4 B熟石灰:Ca(OH)2 C烧碱: Na2CO3 D纯碱: NaOH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胆矾: CuSO4 5H2O,错误, B、 N 熟石灰: Ca(OH)2,正确, C、烧碱: NaO,错误, D、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上海市 闸北区 中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