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上海市松江区初三上学期期末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一模)(带解析).doc
《2013-2014上海市松江区初三上学期期末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一模)(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上海市松江区初三上学期期末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一模)(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上海市松江区初三上学期期末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一模)(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物理量中,可用来鉴别物质的是 A重力 B质量 C密度 D电阻 答案: C 试题分析:鉴别物质一般是根据物质的物理属性,因为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物理属性。在本题中的物理量只有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重力与物体的质量和位置有关;质量与物质的多少有关,无法通过质量的大小来鉴别物质的种类;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无法通过电阻大小来鉴别物质。 考点:物质的物理属性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 S后,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儿,两个电表中
2、只有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大。灯 L和电阻 R中的一个可能出现了故障。 若灯 L发光,则故障是 ; 若灯 L不发光,则故障是 。 答案:电阻 R短路 电阻 R断路 试题分析:本题是灯与电阻的串联电路,电压表测电阻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的是串联电流。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如果一个用电器断开,所有用电器都不能工作。若灯 L发光,说明电路中有电流,灯泡正常,只有可能是电阻R短路,相当于导线,电阻为零,电阻两端电压为零。若 灯 L不发光,电路可能是断路,也可能是灯 L 短路,若灯 L 短路,则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都会变大,所以灯 L不短路;若灯 L断路,则电路中没有电流,电阻 R两端也没有电压,不符合题意;
3、若电阻 R 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电流表示数减小,但电压表正、负接线柱分别能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所以电压表仍有示数,且等于电源电压,所以电压表示数增大,符合题意。 考点:电路故障分析 在下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 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向右移动时,变大的是 A电流表 A示数与电流表 A1示数的差值 B电流表 A示数与电流表 A1示数的比值 C电压表 V示数与电流表 A示数的乘积 D电压表 V示数与电流表 A1示数的乘积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中的电阻 R1、 R2并联,电流表 A测的是干路电流,电流表 A1测的是变阻器 R1的电流,电压表测的是并联电压,即电源电压。并
4、联电路互不影响,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对电阻 R2的电流与电压不影响,电流表 A示数与电流表 A1的示数的差值就是电阻 R2的电流,大小不变,选项 A错误。当滑片 P向右移动时, R1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电阻 R1中的电流减小,电流表 A1的示数减小,干路电流也减小。电压表 V示数与电流表 A示数的乘积也减小,电压表 V示数与电流表 A1的示数也在减小,所以选项 C、 D错误。 考点:并联电路的变化 在下图中,底面积不同的甲、乙圆柱形容器( S 甲 S 乙 )分别装有不同的液体,两液体对甲、乙底部的压强相等。若从甲、乙中抽取液体,且被抽取液体的体积相同,则剩余液体对甲、乙底部的压
5、力 F 甲 、 F 乙 与压强 p 甲 、 p 乙 的大小关系为 A F 甲 p 乙 B F 甲 F 乙 , p 甲 p 乙 D F 甲 F 乙 , p 甲 F 乙 , p 甲 p 乙 。 考点:液体的压力和压强 在图( a)所示的电路中,当电键 S闭合后,两个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至表盘的同一位置,如图( b)所示。则灯 L1和 L2的阻值之比为 A 1 4 B 1 5 C 4 1 D 5 1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中灯 L1、 L2是串联的,电压表 V1测的是灯 L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 V2测的是 L1、 L2总电压。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总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所以电压表 V1的示数小于电压
6、表 V2的示数。电压表的两个量程 0 3V和 015V,指针在同一位置,大量程的读数是小量程读数的 5倍,电压表 V2的示数是电压表 V1示数的 5倍,所以灯 L2两端的电压是灯 L1两端电压的 4倍。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根据 U=IR,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即 。 考点:串联分电压 在以下各情况中,水对轮船向上的压力增大的是 A轮船由长江驶入东海 B轮船由东海驶入长江 C轮船在码头卸载货物 D轮船在码头装载货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是因为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漂浮在水面上的船受到水的浮力,它的大小就等于水对船底向上的压力。本题中的轮船在水面上航行,受到
7、的浮力等于船的重力, A、 B选项中船的重力不变,所以浮力不变,水对轮船向上的压力不变。 C选项中轮船在码头 载货物,船的自重减小,船受到的浮力减小,所以水对轮船向上的压力减小。D选项中轮船在码头装载货物,船和货的总重增大,船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水对轮船向上的压力增大。 考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在学习物理学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下列 事例中运用相同科学研究方法的 ( 1)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 2)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 3)探究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 4)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 A( 1)与( 4) B( 2)与( 4) C( 2)与( 3) D( 1)与
8、( 3) 答案: A 试题分析:初中阶段常见的物理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归纳法、对比法等。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有关,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要控制导体电阻一定,利用了控制变量法;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是通过归纳法,通过多次实验得出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时,利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当一个电阻在电路中作用与多个电阻共同作用效果相同时,此电阻就可以认为是那几个电阻的总电阻,从而得出串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在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时,要控制材料和 横截面积相同,此实验利用了控制变量法。 考点:物理方法 下面利用
9、大气压工作的是 A密度计 B船闸 C液位计 D抽水机 答案: D 试题分析:这是物理与生活联系的一道题,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密度计是利用了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来测液体密度的;船闸和液位计都是利用了连通的原理,即液体压强的知识,是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应用;抽水机是利用了大气压强的知识,当抽水机内气压降低时,外界大气压就把水压入抽水机。 考点:大气压的应用 在家庭电路中,与电灯串联连接的是 A电脑 B电键 C电话 D电炉 答 案: B 试题分析:在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是并联的,本题中的电灯、电脑、电话与电炉都是用电器,它们之间是并联的,开关应与被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考点:家庭电路 实验题
10、在 “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的实验中,小明同学按图连接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为 4.5伏且保持不变,所用滑动变阻器上标有 “5 2A”字样。 在闭合电键 S前,他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图中 端(选填 “A”或 “B”)。 他正确连接电路且规范操作,实验中分别移动变阻器的滑片至其两个端点,下图所示的电表示数分别为滑片在不同端点时电流或电压的情况。请在下表中将该同学尚未记录的数据填写完整,并计算出电阻值 _(计算电阻时,精确到 0.1欧)。 实验 序号 电压Ux (伏) 电流 Ix (安) 电阻Rx (欧) 电阻的平均值(欧) 1 2 4 0.38 3 答案: B 实验 序号 电压 Ux(伏
11、) 电流 Ix (安) 电阻 Rx (欧) 电阻的平均值(欧) 1 3 0.3 10.0 10.4 2 10.5 3 4.5 0.42 10.7 试题分析:在连接电路时,为了安全起见,开关要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端。通过第 2次实验,可以计算出待测电阻 RX的阻值约为 10.5。当滑片 P移至 A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电阻 RX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为 4.5V,电阻 RX中的电流不会超过 0.6A,所以电流表的量程应选择的是 0 0.6A的,由图可以读出其示数为 0.42A,由此可算出电阻大小约为10.7。当滑片 P移至 B端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5,电阻 RX两端
12、电压为3V,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 4.5V-3V=1.5V,根据滑动变阻器可以求出电路中的电流为 0.3A,则电阻 RX的电阻为 。在测电阻的实验中,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考点:电路变化计算 在下图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的实验中,实验目的是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 _所受重力之间的关系。实验过程及记录的数据用图 14中字母表示,其中物体受到的 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F1,物体受到的 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两次示数差( F1-F2)。若阿基米德原理成立,液体密度为液 ,则 ( F1-F2)与( V2-V1)应满足的关系为 (用字母表示)。 答案:排
13、开的液体 重力 浮力 F1-F2=液 g( V2-V1) 试题分析:阿基米德原理研究了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物体浸在液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的浮力,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减小值就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最后可以得出 F1-F2=液 g( V2-V1)。 考点: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要经过一段上坡路。他猜想物体冲上粗糙程度相同的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的大小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将两块与水平面平滑连接的长木槽分别以与水平面一定夹角 、 固定,如图所示,将右边的木槽作
14、为实验研究的斜坡。让一金属小球从左边的木槽上同一高度处静止滚下,分别冲上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同的粗糙程度相同的右边的斜坡,测得的数据记录如下表: 次数 1 2 3 斜坡与水平面夹角 10 30 53 向上冲的最大距离s/m 0.50 0.40 0.36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 :同一物体以相同的初始速度冲上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同的粗糙程度相同的斜坡, 。 小明觉得自己的实验中还有不足之处,他又用粗糙程度与木槽不同的塑料槽、钢槽,重复做猜想实验,目的是 。 答案: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大,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越小 多次实验,得到普遍规律。 试题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当斜坡与水平面夹角逐渐增大时,小球向上冲的
15、最大距离在逐渐减小,所以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大,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越小。在实验中要得到一个普遍的规律,需要进行多次实验,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考点:处理实验数据 小李和小明为研究导体的某种性质。选用的器材有:多节新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电键、若干导线,以及长度相同,但材料不同( A、 B两种金属)和横截面积不同(粗、细两种规格)的甲、乙、丙三根导体。该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并将实验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和表三中。 表一 导体甲(金属 A 粗) 表二 导体乙(金属 A 细) 表三 导体丙(金属 B 粗) 实验 序号 1 2 3 实验 序号4 5 6 实验 序号7 8
16、9 U( V) 1.5 3.0 4.5 U( V) 3.0 4.5 6.0 U( V) 1.5 4.5 7.5 I( A) 0.3 0.6 0.9 I( A) 0.3 0.45 0.6 I( A) 0.1 0.3 0.5 在实验过程中,同学是用 的方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2与 3(或 4、 5与 6或 7、 8与 9)的电压和电流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可得的初步结论是:当导体两端电压相同时,通过不同导体的电流是不同。 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的电压和电流的比值,可得到的结论是: 。 小李和小明在仔细研究了表一、表二和表三后又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上海市 松江区 初三 上学 期期 测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