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中考三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届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中考三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中考三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届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中考三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 A学生课桌的高度约 80cm B一本物理教科书质量约为 1kg 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40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5 m/s 答案: A 下列对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硬币不能与手机电池放在一起,是因为硬币是导体 B吸油烟机能将油烟吸走,是因为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大 C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并放入冰箱里,是为了减慢蔬菜中水分的蒸发 D拦河坝坝堤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答案: ACD 对 图 中 所 示 现 象 的 分 析 ,正 确 是 ( ) A甲 图
2、 中 弓 被 运 动 员 用 力 拉 开 ,说 明 力 可 以 改 变 物 体 的 形 状 B乙 图 中 刹 车 后 人 的 上 身 向 前 倾 ,说 明 力 可 以 改 变 物 体 的 运 动 状 态 C丙 图 中 人 推 前 面 的 船 ,自 己 的 船 却 向 后 运 动 ,说 明 力 的 作 用 是 相 互 的 D丁 图 中 热 气 球 匀 速 向 下 运 动 ,说 明 物 体 受 到 平 衡 力 的 作 用 答案: ACD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 “白气 ”,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也有 “白气 ”,如图所示下面对这两种 “白气 ”的解释正确的有 ( ) A两种白
3、气都属液化现象 B两种白气都是原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C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壶里冒出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D雪糕周围的白气是雪糕升华形成的 答案: AC 在 如 图 所 示 的 现 象 中 ,与 大 气 压 无 关 的 是 ( )答案: A 关于透镜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被拍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C较小的文字通过投影仪可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物体到物镜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答案: B 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 答案: B 下列关于 “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色的牡丹花看上去
4、呈红色,这是由于它吸收红光,反射其他色光引起的 B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 C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 D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答案: D 关于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B书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C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答案: D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
5、/s D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 A 实验题 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 “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 ”,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 ; ()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此时温度计的示数 是 ; ()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 海波 (填 “吸收 ”或 “放出 ”)热量,温度 (填 “升高 ”、 “降低 ”或 “不变 ”),内能 (填 “增加 ”、 “减少 ”或 “不
6、变 ”)。第海波处于 态 (填 “固 ”、 “液 ”或 “固液共存 ”)。 ()丁图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象,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填 “升高 ”、“降低 ”或 “不变 ”)。 答案:( 1)受热均匀( 2) B, 42(3)吸收,不变,增加,固液共存( 4)升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捷用了 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 “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 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填 “亮点 ”或 “亮环 ”)为止,说 明 凸 透 镜 对 光 线 有 作 用 (填
7、“会 聚 ”或 “发 散 ” ) ,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 10cm,确定出焦距 f= (填 “5cm”或 “10cm”)。 ( 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调整光源、凸透镜、光屏中心大致在_,这样做目的 _. ( 3 )小捷将光源移至光具座 30cm处后,再移动光屏,至到如 图所示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的 (填 “放大 ”、 “缩小 ”或 “等大 ”)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如果她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 (填 “左 ”或 “右 ”)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 ( 4)如果实验中作为光源的 “F”向下移动了,为了在光屏上看到完整地像,
8、光屏应该向 _(填 “上 ”或 “下 ”)移动。 ( 5)如果将光源移至 7cm处,凸透镜此时成的是放大的 (填 “虚像 ”或 “实像 ”)。 ( 6)实 验 中 ,屏 上 已 成 清 晰 的 像 ,此 时 固 定 光源,换 用 一 个 焦 距 略 大 一 些 的 凸 透 镜 进 行 实 验 ,则 光 屏 需 向 (填 “靠 近 ”或 “远 离 ” )凸 透 镜 的 方 向 移 动 ,才 能 在 光 屏 上 再 次 成 清 晰 的 像 。 答案:( 1)亮点 会聚 10( 2)同一高度 光源、凸透镜、光屏中心大致同一高度( 3)缩小,照相机,左( 4)上( 5) 虚 ( 6)远离 如图所示,某
9、同学在做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 A和 B,将 A和 B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 A的一侧观察。 ( 1)点燃蜡烛 A,调节蜡烛 B的位置,当 时, B的位置即为 A的像所在的位置。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 (填 “较明亮 ”或 “较黑暗 ”); ( 2)实验加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_的关系;两段蜡烛相同是为了_ 的关系。 ( 3)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填 “能 ”或 “不能 ”)进行,因为 。 ( 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辽宁省 丹东 九年级 中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