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省仙游县承璜第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福建省仙游县承璜第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福建省仙游县承璜第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福建省仙游县承璜第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 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 “白气 ” 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 D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正确。 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
2、“白气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错误。 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错误。 D、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错误。 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小 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迎面走来的行人 B路旁的树木 C小红骑的自行车 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
3、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和小红之间的位置肯定没发生变化,只有和她自己骑得自行车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和迎面走来的人、路旁的树木、从身边超越的汽车之间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故 ABD错误。 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
4、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正在发声 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产生的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了解,以及物理学法中的转换法的应用。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就能判断来的熟人是谁,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 A振幅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答案: D 试题分析:音色反映
5、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的人讲话时音色不同。由于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所以可以通过讲话人的音色辨别是谁;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音色进行分析解答。 近年来,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些城市采取了城区禁止汽车鸣笛、道路两边种花植树、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等措施。下图所示的标志中,表示 “禁止鸣笛 ”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物理常识以及图中的标志即可判断。 A、属于禁止行人通过,故不符合题意; B、属于禁止载货汽车驶入,故不符合题意; C、属于禁止鸣笛,故符合题意; D、属于骑自行车通过,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 点评:
6、考查了物理常识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学生掌握。 有 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频率高于 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可传递能量。 A、超声波能在空气中传播,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超声
7、波的频率高于 20000Hz,频率太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超声波可传递能量,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 点评:此题结合超声波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条件,知道超声波具有能量。 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答案: B 试题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A、酒精灯盖上灯帽,使酒精与外界隔绝,所以酒精无法蒸发
8、。故 A错误。 B、湿衣服展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向阳提高了液体的温度;通风加快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这些措施都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 B正确。 C、保鲜袋将蔬菜与外界隔绝,减慢了蔬菜周围的空气流动;放入冰箱,降低了其温度,这些措施都减慢了水分的蒸发。故 C错误。 D、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从 而减慢了水分的蒸发。故D错误。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 点评:液体蒸发的快慢是经常考查到的一个知识点,有时还以实验题的形式考查如: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在此实验中同时也考查到了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 A先凝华后升华
9、 B先蒸发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液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白炽灯泡的钨丝在高温下会升华成钨蒸气,遇到灯泡玻璃后又放热凝华成固态钨附着在玻璃泡上,所以是先升华后凝华,选项 C正确; 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属于基础知识。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 80 以 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 酒精汽化了 D塑料袋又瘪了,
10、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答案: D 试题分析:酒精是比较容易汽化和液化的物体;酒精受热就会迅速的汽化,形成酒精蒸汽;酒精蒸汽受冷就会液化,形成酒精。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酒精受热就会汽化形成酒精蒸汽,将塑料袋鼓起来;装有酒精蒸汽的塑料袋从热水中拿出来,酒精蒸汽就会液化形成液态的酒精,袋子就又瘪了。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酒精汽化和液化知识的应用,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 下表是国家标准鞋码与脚长对照表,表中 “光脚长度 ”的单位是 鞋的尺码 36 37 38 39 40 光脚长度 230 235 240 245 250 A m B cm C nm D mm 答案
11、: D 试题分析:长度单位的换算: 1m=102m=103mm=109nm,一般成人的脚长大约为24厘米左右,以此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判断四个选项中的答案:是否正确。一般成人的脚长大约为 24厘米左右,约合 0.24m、 2.410-10nm, 240mm, A、 B、 C不符合题意, D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 点评:长度单位换算关系要熟练掌握,因为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估测的运用是广泛的,结合自已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估测。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雾的形成 B露的形成 C冰的形成 D霜的形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
12、-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 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 B错误; C、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故 C错误;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 D正确;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
13、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 A 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 B冰的熔点是 0 C 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 D 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冰为晶体,从熔化图象可看出, 0min对应温度为开始加热时温度,固态的冰升高温度,到第 3min开始熔化, BC段为冰的熔化过程,对应温度为熔点,对应的时间为熔化时间,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并存状态,需要吸收热量从第 6min开始已经转化为液态了从 C点到 D点,是液态的水在吸热升温,第 9min的开始是水达到沸点开始沸腾,汽化成的水蒸气到空中,容器中只是正在沸腾的水。 由图象可知: A、
14、 BC段为冰的熔化过程,这过程中,温度不变,需要吸收 热量则 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 BC段为冰的熔化过程,对应温度 0 为冰的熔点则冰的熔点是 0 ,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冰从第 6min开始已经转化为液态的水了从 C点到 D点,是液态的水在吸热升温则 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第 9min的开始是水达到沸点开始沸腾, DE段是水的汽化过程则 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 点评:此题考查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图象,通过图象得出物理信息:晶体的熔点、液体沸点、各段物质对应的状态等;晶体熔化和液
15、体沸腾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关闭房间的门窗 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答案: B 试题分析:减弱噪声有三种: 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分析四个选择项中减弱噪声的办法,然后与题目中的要求对应即可解决此题。 A、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 A错误。 B、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防止了声音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B正确。 C、房屋装隔音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C错误。 D、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 D错误。 故选 B。 考点:此题
16、考查的是 点评:将防止噪声的产生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对应起来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在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是答案: A 试题分析:在 v-t图象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一条平行于 t轴的直线,结合图象进行选择。 A、图象中是一条平行于 t轴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 B、图象表示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 C、图象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 D、图象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 点评:在 v-t图象中平行于 t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做匀
17、变速直线运动。 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 “出汗 ”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 (1)(2) B (2)(4) C (3)(4) D (1)(3)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体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体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体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 1)冰雪融化汇成溪流是熔化,熔化要吸热; ( 2)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 “出汗 ”,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
18、的饮料罐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 ( 3)雾的消失,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 ( 4)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判断和物态变化伴随的吸放热情况。 实验题 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波的温度 /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石蜡的温度 /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 1)在
19、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 ( 2)该晶体的熔点是 ; ( 3)当该晶体的温度为 42 时,它处于 态。(选填 “固 ”或 “液 ”) 答案:海波 48 固 试题分析:晶体熔化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晶体的熔点。晶体温度在低于熔点时,晶体是固态;晶体在熔点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液共存;晶体在高于熔点时是液态。 ( 1)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是晶体的熔化特点,所以海波是晶体。 ( 2)海波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 48 不变,所以海波的熔点是48 。 ( 3)海波的熔点是 48 ,此时海波 42 ,低于海波的熔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福建省 仙游县 第二 学校 年级 期中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