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日常生活中,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的实践活动,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符合实际的是( ) A一支铅笔受到的重力约为 5N B成年人正常步行 5min通过的路程约为 400m C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约为 38 D黑板的长度约为 4m 答案: A 试题分析: A、一支铅笔的质量在 20g左右,重力约为G=mg=0.02kg10N/kg=0.2N;绝不会达到 5N;不符合实际 . 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1m/
2、s左右; 5min=300s; 5min通过的路程为s=vt=1.1m/s300s=330m;与 400m接近;符合实际 . C、一般洗澡水的温度与人的体温接近; 38 符合实际;符合实际 . D、黑板的长度约为 4m符合 , 符合实际 . 所以选 B; 考点:常见物理量的估测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物理量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下列事例中,是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 ( ) A小王 将新鲜空气吸入肺里 B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 C小李用图钉把地图钉在墙上 D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小王将新鲜空气吸入肺
3、里,是先将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将新鲜空气压入肺内的,是利用大气压的,符合题意 B、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药水是在人的推力作用下,向前流动而进入病人;与大气压无关 C、小李用图钉把地图钉在墙上,是增大的压强,与大气压无关 D、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是因为深水处水的压强太大,与大气压无关 所以选 A 考点:大气压 点评:本题中需注意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好像在大气压作用下进行的,实际上是在人的推力作用的结果 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迎面走来的行人 B路旁的树木 C小红骑的自行车 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答案: C 试题分析:红在
4、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和小红之间的位置肯定没发生变化,只有和她自己骑得自行车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和迎面走来的人、路旁的树木、从身边超越的汽车之间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故ABD错误 所以选 C 考点:机械运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做法,能够增大压强的是 ( ) 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轮子 碾子的质量很大 冰鞋上装有冰刀 飞镖头部很尖 A B C D 答案: BCD 试题分析: A、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轮子,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
5、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所以本选项不正确; B、根据 G=mg可知,碾子质量越大,其重力就越大,对地面的压力就越大,根据压强的定义式 可知,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压力越大,对地面的压强就越大,所以本选项正确; C、 D、冰鞋上装有冰刀,飞镖头部很尖都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所以选项 C、 D正确 所以选 BCD 考点:增大压强的方法 点评:此类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物理知识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出解释,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解答时,要注意使用控制变量法 在下图中说法中正确的是( ) 答案: AB 试题分析: A 空中加油机
6、和受油机的运动速度,运动方向相同,是相对静止状态,说法正确 B 加润滑剂可是接触面变光滑,减小摩擦。说法正确 C 修剪树枝的剪子,动力臂长阻力臂短是省力杠杆,所以原说法错误 D 当从两张纸中间吹气时,气体流速大,压强小,纸片向中间靠拢。说法错误。 所以选: AB 考点:机械运动、摩擦力、杠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机械运动、摩擦力、杠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涉及面广,但难度不大。 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是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载玻片是用显微镜观察东 西时用来放东西的玻璃片,然后将盖玻片放置其上,用作观察细胞,故本选项错误; B、此实验是利用天
7、平来测量烧杯中液体的质量,故本选项错误; C、本实验是利用玻璃棒的搅拌以促进食盐的溶解速度,故本选项错误; D、本实验是利用压强计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故本选项正确; 所以选 D 考点: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点评:本题考查了称量器 -托盘天平、压强计、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置这是一道基础题,只要多一份细心,就会多一份收获的 实验题 在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可能跟物 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
8、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 ( 1)铁块从位置 1-2-3 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从位置 3-4 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填 “变大 ”、“变小 ”或 “不变 ”) ( 2)通过这一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 是正确的,猜想 是不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序号)。 ( 3)给你一杯清水、一个熟鸡蛋和适量的食盐,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简要写出你的实验验证的方法 答案: 变小 变大 不变 不变 ( 3)先把鸡蛋放入清水中,鸡蛋会下沉,在向水中放入适量的食盐,鸡蛋会慢慢上浮。说明鸡蛋浸没在清水和
9、盐水中受到的浮力不同,由此验证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铁块从位置 1-2-3的过程中,排开液体的体积逐渐增大,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小,根据 F 浮 =G-F 拉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变大; 从位置 3-4的过程中,铁块都是完全浸没,排开的液体体积不再变化,只改变其深度,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不变 ( 2)通过 1-2-3的过程可知,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故可验证上述猜想 的正确性 猜想 是错误的。 ( 3)先把鸡蛋放入清水中,鸡蛋会下沉,再向水中放入适量的食盐,鸡蛋会慢慢上浮鸡蛋自重不变,说明鸡蛋浸没在清水和盐水中受到的
10、浮力不同,由此验证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所以答案:是: 变小 变大 不变 不变 ( 3)先把鸡蛋放入清水中,鸡蛋会下沉,在 向水中放入适量的食盐,鸡蛋会慢慢上浮。说明鸡蛋浸没在清水和盐水中受到的浮力不同,由此验证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考点:探究了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点评:此实验中主要通过探究了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实验中要明确观察的重点应放在观察物体浸没的程度、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并寻找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最终分析出正确的结论 小红同学家的卫生间下水道堵塞了,他爸爸利用吸盘很快就将下水道疏通了,如图所示 .为此他突然联想到所学过的大气压知识
11、,于是 ,小红和小军同学合作利用吸盘设计了一个估 测当地大气压强的实验方案: 【方案设计】 A计算出当地大气压强 . B将吸盘四周蘸上水,挤出里面的空气压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 C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 D; D用力竖直往上拉吸盘柄,直到吸盘脱离地面 .根据经验估测拉脱吸盘所需拉力大小 F. 你认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字母) 【评估交流】 小红同学说:我们的实验原理是 ,操作过程规范,较方便地估测出了大气压强 小军同学说:在操作中,我发现存在 、 等问题,尽管我们的操作规范,但估测的结果误差较大小红认真思考后,同意了小军的意见,然后,他们继续一起探讨如何改进方案,尽量减少测量误差 根据小红和小军
12、同学的实验记录及自我评估情况,请你回答:小红和小军测出的大气压强 p(用字母表示);实验时小军同学将吸盘四周蘸上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要准确测量,应该利用课本中介绍的 进行测量,课本上的 1atm= Pa 答案: 【方案设计】 BCDA 【评估交流】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拉力大小很难估测 (合理即可 ) 4F/D2 增强装置的气密性 托里拆利实验 (或气压计等 ) 1.01105( 1.013105) 试题分析:实验的合理顺序是 BCDA 实验依据的原理是压强的计算公式 ,分析操作过程可以看出,操作中吸盘内的气体不可能挤干净,利用估测来得出拉力的大小也有较大偏差; 利用此方法得出的大气压强的表达
13、式为 吸盘与地面之间不可能完全密封,四周沾上水是为了防止外面的气体进入吸盘; 这种方法必竟有较多的不足之处,准确测量时仍需要选择气压计科学家测得的 1atm=1.01105pa 考点:大气压的测量 点评:利用各类吸盘测量大气压,是较为常用的方法,这类方法虽然操作简便易行 ,但测量时的准确度却较差对这种方法的原理、操作要点、误差分析等都是我们应该了解的 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刻度尺、细线和弹簧测力计,还需要的器材是:若干个质量相同的 。 (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
14、选填 “左 ”或 “右 ”)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 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 。 (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 A点处挂 4个钩 码,在 B点处挂 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 ;为什么? 。 (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 “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 ”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答案:钩码 ( 1)左
15、 水平 力臂 (2)动力 x动力臂 =阻力 x阻力臂 不合理 实验次数少 ,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3)、杠杆自身的重力影响了杠杆平衡 . 试题分析:除了上述器材,还需要钩码,改变拉力 ( 1)杠杆重心左移,应将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均可)向左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减小了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 ( 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或 F1L1=F2L2),只通过一次测量,数据具有偶然 性,不具备普遍性 ( 3)图 2中,杠杆的重
16、心不在支点上,杠杆的重力对杠杆转动产生了影响,导致拉力 F的大小比由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出来的数值偏大 故答案:为:钩码 ( 1)左、水平、力臂; ( 2)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或 F1L1=F2L2)、不合理、结论具有偶然性(结论没有普遍性); ( 3)杠杆自重的影响 考点: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 点评:( 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就是力臂,因此在此实验中我们应首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 2)初中物理实验进行多次测量有些是为了求平均值,使 测得的数据更准确,有些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多次测量就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如图所示,为探究阻力对
17、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小车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 1)让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控制小车每次滑到平面时的 _相同。在实验中,小车分别在毛巾、棉布、木板上滑行直到静止,这三次实验中小车受到的阻力 _(选填 “相等 ”、 “不等 ”或 “无法判断 ”)。 ( 2)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推理得出:当物体所受的阻力为零时,物体的 速度将不会发生变化。为此某同学认为: “所有的物体,如果它的速度不发生变化,一定不受阻力的作用 ”。他的观点正确吗?并举例说明。 ( 3)如果分别让小车从不同的高度滑下,请你推理:当小车以不同的速度在阻力为零的平面上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西省 景德镇市 年级 下学 期期 质量 检测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