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高港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高港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高港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高港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关于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 C地球仪上经线有 360条 D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答案: D 试题分析: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所以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地球仪上经线有无数条。所以本题选择 D。 考点:本题考查的经纬网知识。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对经线知识有正确的理解,其中容易错误的选择 C选项,整数经度有 360度,但不表示地球仪上的经线只有 360条,地球仪上经线应有无数条。 读下图,回答题。 【小题 1】甲地的海拔高度是
2、 A 500米 B 1000米 C 1500米 D 2000米 【小题 2】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是 A 1000米 B 500米 C 0米 D 1500米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形,海波高度为当地距离海平面的相对高度,所以甲地海拔为 1500米,所以选择 C; 【小题 2】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可以用甲地海拔减去乙地海拔为 1000米,也可以用甲地相对于乙地的垂直高度差进行计算,所以选择 A。 考点: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点评: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概念不相同,某地的海拔高度是相对于海平面的相对高度。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计算首先找准基准点
3、,距离基准点海平面的相对高度即为海拔高度。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五种,即 A平原、高原、山地、沙漠、盆地 B沼泽、高原、山地、上坡、冰原 C沼泽、高原、山地、沙漠、盆地 D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答案: D 试题分析:陆地五种地形分别为: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所以选择D选项; A、 B、 C选项中的沙漠、沼泽不是地形种类。 考点:本题考查了陆地地形种类。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是需要学生在平时加强记忆,我们可以简单记忆成山高盆地平丘陵(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下图中教学楼位于升旗台的什么方向 A西南 B西北 C东北 D东南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指向标指示北方
4、,在升旗台位置建立直角坐标系,教学楼位于升旗台的东北方向,所以选择 C。 考点:本题考查了地理方向的辨别。 点评:地图上地理方向的辨别,在指向标清楚的前提下,在参照物处建立直角坐标系,然后确定 方向,和北方相对的是南方,南北方向的左侧是西方,南北方向的右侧是东方。 绘制下列四幅大小相等的地图,所选用的比例尺最小的是 A世界政区图 B中国政区图 C学校平面图 D福州政区图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大,表示的地理范围越大,四个选项中, A表示世界政区图,范围最大,所以选用的比例尺最小。 考点:本题考查了比例尺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容易出错,比例尺大小与比例尺的分母成
5、反比,比例尺是一个比例数值,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地理范围越大。 读下图,回答题。 【小题 1】图中甲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A山谷 B陡崖 C山顶 D鞍部 【小题 2】图中 A、 B两地相对高度是 A 100米 B 150米 C 450米 D 600米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中 A位于等高线闭合处的最中心,是本地区海拔最高处,所以为C选项山顶; 【小题 2】 A位于 750米等高线, B位于 600米等高线,所以 A、 B两地的相对高度 =750米 -600米 =150米,选择 B。 考点: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各种地形;估算海拔与相对
6、高度。 点评: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地形 部位的关键是熟悉地形部位的种类,本题的地形部位是山顶,难度较小,容易辨别;相对高度的计算需要找准各点位置及海拔高度。 周围高,中间低的地表形态是 A平原 B丘陵 C山谷 D盆地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形是指地表的形态类型,世界的地形主要有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五种类型,四周高,中间低的地表形态是盆地,本题选择 D;平原地形地形起伏小;丘陵地形有起伏,海拔一般低于 500米;山谷不属于地形。 考点:本题考查陆地地形种类及特征。 点评:本题考查盆地的特点,较简单,但也要掌握其它地形类型的特点,需要比较记忆,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大大,平原高原地势起伏小。
7、 2009年 4月 24日,美国宇航局为了纪念庆祝地球日,特意发布了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地球图片。这些照片是过去 50年来从太空角度观测地球最令人惊叹的图片,从图片上看,地球大部分是蓝色的,这是因为 A地球被云层所包围 B地球的颜色是蓝色的 C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D地球表面全是海洋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球大部分是蓝色的是因为地球表面七分是海洋,在图片上海洋呈现蓝色,所以本题选择 C。 考点: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海陆分布特点。 点评:了解海洋的颜色是蓝色,了解全球海陆所占的比例,本题中地球大部分为蓝色,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或者地球被称之为水球,都是因为地球表面海洋的面积大。 下列海洋面积最大
8、的是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答案: C 试题分析:太平洋的面积 17 968万平方千米,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 49.8,占地球总面积的 35,所以海洋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 考点: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适当的记忆一些 “世界之最 ”。例如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等。 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和大洋是 A亚洲和太平洋 B欧洲和印度洋 C大洋洲和北冰洋 D非洲和大西洋 答案: C 试题分析: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9、七个大洲;七大洲的面积从大到小,用口诀记忆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考点: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 况;四大洋的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简单,但是学生的记忆量较大。可以用口诀记忆:大洲大小依次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大洋大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土耳其海峡 D地中海 答案: B 试题分析: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南、北美洲原陆地相连,后在美洲大陆中部中美地峡最狭
10、窄部位开凿了巴拿马运河,所以本题选择 B。 考点:大洲的分界线。 点评:本题考查了大洲的分界线,基础性较强,解答起来比较简单,如果读图解答更有效,世界上重要的两条人工运河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它们分别是南、北美洲,亚洲、非洲的分界线。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中比较活跃的地带是 A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B板块内部 C陆地与海洋交界地带 D大陆内部 答案: A 试题分析: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有的张裂拉伸,容易形成裂谷和海洋,有的碰撞挤压,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所以选择 A。 考点:板块构造学说。 点评:本题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的知 识,学习中要记住六大板块的名
11、称及其包括的海洋和陆地。六大板块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A台湾岛 B格陵兰岛 C冰岛 D海南岛 答案: B 试题分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它位于北美洲的北部,所以选择 B。台湾岛只是中国最大的岛屿。 考点:北美的主要海湾、岛屿、国家和首都。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在美洲方面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对北美洲的知识记忆和理解。另外再记忆一些世界之 “最 ”,例如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等。 我国地质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
12、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了 A喜马拉雅山上湖泊中有鱼、海藻、海螺等 B古代人在这里吃过海产品并留下一部分 C这里曾经是海洋环境,而后山脉隆起 D鱼、海藻、海螺等也可以在陆地环境下生存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地质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 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了喜马拉雅山脉在很久以前曾经是海洋,后来经过地壳变动抬升为陆地,所以本题选择 C。 考点: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点评:海陆变迁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的变动,学习时应当多多搜集实际例子,加以比较,加强记忆。地球表面的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可以变成
13、海洋。 在地理科学上,沧海桑田的含义是 A海陆的变迁 B世界的变迁 C海平面的下降 D人类的活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地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中,海洋能够变成陆地,陆地也能变成海洋,沧海表示海洋,桑田表示陆地,所以沧海桑田的含义是指海陆的变迁,选择 A。 考点: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点评:海陆变迁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的变动,学习时应当多多搜集实际例子,加以比较,加强记忆。地球表面的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可以变成海洋。 2011年 3月 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 9.0级地震,强震海啸重创日本,日本多发生火山、地震的主
14、要原因是 A受太平洋影响 B工业发达,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的 C人口过多,用水量过多 D位于板块交界处 答案: D 试题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的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所以多火山和地震。 考点: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知道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名称和分布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点评: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山地震带,在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上,明确日本的位置,理解多火山地震
15、的原因。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用绿色表示 A平原 B高原 C盆地 D丘陵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分层设色的地形图上,一般用绿色表示平原,海波越高颜色越深。所以本题选择 A。 考点:本题考察了等高线地形图的识别。 点评:分层设色的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基础上绘制而来,海波越高颜色越深,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海洋用蓝色表示。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答案: D 试题分析: 地图上的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根据指向标指示的北方然后确定东、南、西三个方向。 考点:本题考查了地图上的方向辨别 点评:本题较容易,但是需要学生平时能够多看地图,多用地图,注意地图
16、在使用过程的注意事项,指向标一般指示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按照上北向南、左西右东判断。 与地球自转有关的自然现象是 A极昼、极夜 B四季更替 C昼夜更替 D昼夜长短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方时差等,所以本题选择 C;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 A选项极昼极夜现象是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现象。 考点:地球自转、公转运动产生的影响。 点评: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影响在学生学习记忆过程中容易混淆。平时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强化记忆,可以记住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影响,或者记住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影响,然后用排除法回答问题。 习惯上划分东西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苏 泰州 实验学校 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