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海陵区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海陵区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海陵区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海陵区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上课时,老师对同学们说 “朗读时,声音请大一点 ”,这里的 “大 ”指的是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节奏 答案: A 试题分析: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上课时,老师对同学们说 “朗读时,声音请大一点 ”,这里的 “大 ”指的是声音的响度。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特性中的响度。 点评:对于此题学生应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会区分什么是响度。此题较易。 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揭开锅盖后,眼镜变模
2、糊了,这是因为 ( ) A锅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华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 B眼镜上有灰尘 C镜片导致水发生汽化蒙在玻璃上 D锅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答案: D 试题分析: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揭开锅盖后,眼镜变模糊了,是因为水蒸气遇冷在眼镜上液化成水滴形成的。 A锅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华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 不合题意; B眼镜上有灰尘 不合题意; C镜片导致水发生汽化蒙在玻璃上 不合题意; D锅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液化现象。 点评: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物态变化是液化现象。了解常见的六种
3、物态变化是此题的关键。 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反映了近几十年来我国河流的水污染日趋严重 “七十年代,淘米做饭;八十年代,浇花灌溉;九十年代,鱼虾绝代 ”提高环保意识,防止环境污染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下列有关做法中正确的是 ( ) A利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可以节约用水 B将城市的生活垃圾回收后在郊区焚烧 C将废旧干电池乱扔 D洗衣服时尽可能使用污染小的无磷洗衣粉 答案: D 试题分析:提高环保意识,防止环境污染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才可以使用。城市的生活垃圾回收后不可以在郊区焚烧。废旧干电池不能乱扔。 A利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可以节约用水 不合题意; B将城市的生活垃圾回收后在郊
4、区焚烧 不合题意; C将废旧干电池乱扔 不合题意; D洗衣服时尽可能使用污染小的无磷洗衣粉 符号题意;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保护环境。 点评:提高环保意识,防止环境污染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才可以使用。城市的生活垃圾回收后不可以在郊区焚烧。废旧干电池不能乱扔。 如图所示,把人参泡在酒中,通过酒瓶看见的是人参的放大虚像,这时的瓶和酒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人参是被放大了,在凸透镜成像中,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如图所示,把人参泡在酒中,通过酒瓶看见的是人参的放大虚像,这时的瓶和酒
5、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凸透镜知识。 点评:在凸透镜成像中,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了解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同步通信卫星是无线电波传播的中继站 ,这类卫星虽绕地心转动 ,但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 ,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地球 B月亮 C太阳 D宇宙飞船 答案: A 试题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先选定一个参照物,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有位置的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同步通信卫星是无线电波传播的中继站 ,这类卫星虽绕地心转动 ,但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 ,这
6、是因为观察者所选择的参照物是地球。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参照物的知识。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会选定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先选定一个参照物,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有位置的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在凸透镜前放一燃着的蜡烛,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然后将蜡烛远离透镜,调节光屏再次找到一个清晰的像,比较两像( ) A像距增大,像增大 B像距减小,像减小 C 像距减小,像增大 D像距增大,像减小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凸透镜成像的成像原理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等大和缩小的实像。探究凸
7、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在凸透镜前放一燃着的蜡烛,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然后将蜡烛远离透镜,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调节光屏再次找到一个清晰的像,比较两像可知像距减小,像减小。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凸透镜的成像。 点评: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熟练正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如图(甲)是某物体运动的 s-t图象,则图中能与之相对应的 v-t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甲图可知,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在选项中的速度和时间的图像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选项 A。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8、。 点评:会用图像来表示物体的运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此题较易。 下图中不属于紫外线应用与防护的是 ( ) A夜视 B验钞机 C灭菌灯 D遮阳帽 答案: A 试题分析:紫外线是在紫光以外看不见的光,紫外线具有杀菌、防伪。适量的紫外线对人体的骨骼的发育是有好处的。 A选项中的夜视仪是红外线的应用。 B选项中的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的防伪作用工作的, C选项中的灭菌灯是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遮阳帽是避免紫外线的过量照射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紫外线的应用。 点评:了解紫外线和红外线的作用和应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图中的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 A勺子的柄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9、 B榕树下的树荫 C荷花在水中形成倒影 D放大的文字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勺子的柄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是光的折射现象。不合题意; B. 榕树下的树荫 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不合题意; C. 荷花在水中形成倒影 是光的反射现象。符合题意。 D.放大的文字 是光的折射现象。不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光现象。 点评: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并能正确区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你认为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A某同学正常的体温是 47 B人的大拇指指甲宽约为 1cm C人的正常步行速度是 4m/s D健康人的脉搏, 1s跳动 75次左右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
10、的正常体温是 37 ,人的大拇指指甲宽约为 1cm,人的正常步行速度是 1.2 m/s,健康人的脉搏, 1min跳动 75次左右。 A某同学正常的体温是 47 不合题意; B人的大拇指指甲宽约为 1cm 符合题意; C人的正常步行速度是 4m/s 不合题意; D健康人的脉搏, 1s跳动 75次左右 不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数据的估测。 点评:了解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数值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如图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 .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 自身像应该是图中的答案: D 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中,物体和像相对于平面镜来说是对称的。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
11、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 .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和它关于平面镜对称的虚像。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 点评:平面镜成像中,物体和像相对于平面镜来说是对称的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此题较易。 医院里的 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 A声音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B声音太小 C声音太大 D声音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20HZ-20000HZ,频率超过 20000HZ的声音是超声波,人们听不到。医院里的 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声音频率大
12、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超声波的应用。 点评:了解超声波的概念是解决此题关键。此题较易。 对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B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大 C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D安装 “噪声监测仪 “可以根治噪声污染 答案: C 试题分析:声音的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小;音调跟频率有关。 A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不合题意; B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小,不合
13、题意; C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符合题意; D安装 “噪声监测仪 “不可以根治噪声污染,不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声现象。 点评:掌握声现象的基础知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了解声音的特性,和声音的传播。此题较易。 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B牙医用超声波洁牙 C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 D利用声呐测海深 答案: B 试题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利用声呐测海深都是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牙医用超声波洁牙是利
14、用超声波传递能量。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声的利用。 点评:声 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此题考查学生会从实例中区分声的利用。此题较易。 实验题 下表是小明分别探究 “冰熔化 ”和 “水沸腾 ”实验的部分数据 表一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 -6 -4 -2 0 0 0 1 2 3 表二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温度 / 90 92 94 98 98 98 根据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 1)表二中第 3分钟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是 _ ( 2)由表一、表二数据可没发现冰熔化和水沸腾的过程中温度都是 _(选填 “升高 ”、 “降低 ”
15、或 “保持不变 ”) ( 3)小明发现水沸腾时,杯口不断地冒出大量 “白气 ”,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后_ 形成的小水珠(填物态变化名称) ( 4)小明得出水沸腾条件是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但他发现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 1) 96 ( 2)保持不变 ( 3)液化 ( 4)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熔化和沸腾都要吸热。冰熔化时,温度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在熔化过程中冰的温度不变。水在沸腾时,达到沸点温度不变。由表一、表二数据可没发现冰熔化和水沸腾的过程中温度都保持不变。小明发现水沸腾时,杯口不断地冒出大量 “白气 ”,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后液化形成的小
16、水珠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熔化和沸腾实验。 点评:了解熔化和沸腾的特点。注意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小芳在家中照镜子时发现镜中的她 “远小近大 ”于是她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是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她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 ( 1)为了验证猜想,实验中她应选择 _ 和 _蜡烛,选 _作为平面镜(填写代表实验器材的字母) ( 2)实验中保持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远离镜面时,它的像将 _(选填 “增大 ”、 “减小 ”或 “不变 ”) ( 3)实验中发现蜡烛通过镜成两个像,原因是 _ 答案:( 1) B C G ( 2)不变 ( 3)光经玻璃板发生两次反射 试题分析:为了验证物体
17、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是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应该选取相同的蜡烛。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实验中保持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远离镜面时,它的像将不 变。实验中发现蜡烛通过镜成两个像,原因是光经玻璃板发生两次反射。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的知识。 点评:平面镜成的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在研究问题时注意要运用控制变量法。 小明、小华和小强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头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在振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溅起了水花;小强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声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被琴弦弹开了 ( 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声音是如何 _的; ( 2)对上面的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 ;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苏 泰州 海陵区 初二 上学 期末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